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誉为“忠诚的田园卫土”的青蛙,每只一年可捕食五千余只害虫。可是,有的人为食“田鸡肉”或赚钱便大量捕捉、买卖青蛙。殊不知青蛙体内有多种寄生虫。如果人们因吃蛙肉而吞食了寄生虫,会引起局部组织破坏,甚至导致多种疾病。例如孟氏裂头绦虫(也叫曼氏迭宫绦虫)。  相似文献   

2.
"忌口"的讲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医学重“忌口” “忌口”,颐名思义,就是对饮食物的禁忌。通俗地说,就是指人们不该吃哪些东西,因为吃了这些东西后,会对健康或疾病的康复产生不利的影响。“忌口”也称为“禁口”、“忌嘴”、“食禁”、“食忌”等等。  相似文献   

3.
根据本人生活实践中的体会,在饮食养生上念好“双十”经,有宜身体健康。“双十”经即“十宜、十不食”。“十宜”是:饮食品种,宜素少荤;饮食质量上,宜鲜忌陈;饮食数量上,宜少忌多;烹调方法,宜软忌硬;饮食味道,宜淡忌咸;饮食温度,宜温忌冷;食用饮料,宜茶忌酒;咀嚼,宜细忌粗;进食,宜静忌说笑;晚餐,宜少忌多。“十不食”:即不食发霉食物;不食腐败鱼肉;不食过夜饭菜;不食变色食物;不食夹生焦饭;不食逆时蔬菜;不食烹调禁忌的果菜;不食腐烂的水果;不食市上卖的熟肉;不食不达指标的饮料。念好“双十”养生经@赵志伟…  相似文献   

4.
北宋哲学家邵康节(字尧天,今河南密县人)曾著《寿亲养老新书》,书中有一首“防病诀”,其中有这样两句“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细细品味,堪称防病益寿之秘诀。“爽口物多终作疾”,大意是贪食肥腻厚味及饮酒无度,必然导致疾病,经常过食大鱼大肉、禽蛋、油腻、煎炸之品,常使人胃中懑闷不消,肠胃不清,易患痔疾下血、痈疽毒疡等疾病。人体过多地摄入脂肪、高蛋白食品,往往使体内脂肪堆积,血脂、胆固醇升高。当人体食入的胆固醇量超过人体的需要时,胆固醇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等便由此而生。古诗云:“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没有哪种食品会像“饺子”这样“天下通食”。 “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是我国饮食园地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饺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北朝时。“饺子”便上自达官贵人,下至庶民百姓,天下通食。1968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吐鲁番发掘唐代墓葬时,曾出土一只木碗,碗里盛着保存完整的“饺子”实物,形状与今日的“饺子”完全相同。唐宰相段文昌编纂的《食经》中也曾有“馄饨、食(饺子)……”的记载。其子唐代文学家段成式称  相似文献   

6.
有些外出旅游的人,出门不几天就会脸面潮红、全身燥热、口干舌燥、胃口难开、睡眠不安、小便发黄、大便秘结呈羊粪状;有人舌生红刺、口苦胃泛、喜冷食;有人眼睛发红、眼屎多,“偷针眼”(麦粒肿),牙痛、牙龈肿胀,出血和口腔溃疡;有人嘴唇、口角和脸上长疱疹。这就是中医说的“上火”。 “上火”是中医专有名词。是用自然界的火比喻人的生命活力和病理现象。人体内的火能维持人的体温,推动气血津液运行,促进生长发育。如果体内阳气过盛,失去制约,火性浮炎于上,就表现出病症,统称“上火”。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日常管理中的"破窗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学家将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放在某社区,则无人问津。心理学家将这辆车的窗户打破,这辆车却惨遭再次破坏。没过多久,汽车甚至被人偷走了。针对这一现象,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有关专家提出“破窗理论”。正因为周围的破坏行为给人以更多的消极暗示,导致公众置身于杂乱无序的氛围中,久而久之,犯罪就会滋生蔓延[1]。图书馆作为公众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破窗现象”时有发生,看了这理论,自然而然引起共鸣,对照图书馆日常管理,发觉很多破损行为产生的过程都与之有相似之处。1图书馆管理中常见的“破窗”现象①乱架、乱刊行为;②破坏周围环境卫生,…  相似文献   

8.
人到中年乃人生旅程的成熟阶段,也是机体开始老化的“多事之秋”,稍不当心自我保健,易受某些疾病的侵袭。中年人尤须重视养生保健,注意做到以下“五忌”。 控制情绪波动,切忌嗔怒 怒是人体七情中最强烈的一种坏情绪。人在发怒时,交感神经极度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体内各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有人观察,暴怒、激动者的血压可急升30毫米汞柱左右。因此,中老年人要心情开朗,遇到不愉快的事应冷静处理,尽量避免情绪激动,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需注意调志养神,保持心绪平衡。 合理安排膳食,切忌多食 现代科学认为,多食会使体重增加,特别含脂肪高的食物吃得太多,超过机体的需要量,多余的脂肪沉积于皮下、脏器间、血管壁,就会导致肥胖。而过于肥胖的人常有“四高”表现,即高血糖、高血  相似文献   

9.
闲暇之时,信手翻翻明代学者崔铣的《听松堂语镜》,顿时被其中的“六然训”所吸引。人若能达到此种精神境界,必然会身体健壮,心情舒畅,老而不衰。“六然训”可称得上是保持心身健康的妙方良药。 自处超然 当一人独处的时候,应保持宁静致远的心境,忘掉那些令人心烦的事,去种种花草,听听鸟啼,望望远方,看看天空云采变化,要不然就想想那些令人开心的往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就会心身健康。 处人蔼然 与人相处的时候应谦虚诚恳,乐于助人;与  相似文献   

10.
57岁的王先生是一个“超级瞌睡虫”。20年来,他从来没有完整地看过一部电影,每次看过开头就睡过去了;骑自行车外出,眼皮老是打架;吃饭的时候,嘴里还包着饭菜,人就已经呼噜连天了;甚至站着时,睡意也会突然袭来。医生说,王先生患了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是体内缺乏氧气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养生之道源远流长 ,且学派甚多 ,各具特色 ,其中 ,佛家关于节食断食、戒肉食素、饮茶禁酒的养生方法 ,有其独特之处 ,对今人端正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保持身心健康不无借鉴作用。———节食断食。早在中国第一部中医古典《内经·素问》中就有“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的记载。《吕氏春秋》中也说过 :“食能以时 ,身必无灾。凡食之道 ,无饥无饱 ,是之谓五藏之葆。”这些都是古人对节制饮食有益人体健康的认识。在佛典中对节食养生的告诫则更加有甚。《养生经》说 :“食知止足” ,提醒人们严防贪食无厌 ,只有“饮食有节便身”(《索经》) ,…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在他的著作《论语》中,就有不少关于饮食卫生的论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的这一思想,指导人们要把饭食做得精美一些,把菜肴做得更细嫩些。体现了他饮食卫生的科学观点。孔子那个时代,祭祀风尚很浓,人们在祭祀祖先神灵时,往往用完整的牲口和大量的粮食,暴饮暴食,疾病不断发生。孔子作为教育家,他劝告庶人:即“食噎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食物经久变得腐臭了,鱼和肉腐烂了不吃。孔子起初也学一些祭祀,也从事过一些牺牲品的制作,对烹饪方面的饮食卫生,是很重视的。他曾说过:“色恶,不食。臭恶,不食。…  相似文献   

13.
“饮食饮食,先饮后食”,说明饮水比饮食更正要。闪为健康的身体必须保持水分平衡。特别是夏季,水是最佳的解暑饮料,也是维持人体新陈代酣、调节体温、输送营养、排除体内废物及毒素的重要物质。  相似文献   

14.
大蒜作为调味和保健食品,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然而若食用不当,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专家建议吃大蒜也要讲科学,要“三因制宜”。因人而异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中药有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酸、苦、咸)之性能,食物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特性。中医将人分为阳脏人、阴  相似文献   

15.
一位哲学家说过:“不善于驾驭自己情绪的人总会有所失。”良好的情绪可以成为事业和生活的动力,而恶劣的情绪危机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破坏作用。保持清醒的头脑,用理智驾驭情绪,以下几方面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回避法当人陷入心理困境时,最先也是最容易采取的便是回避法。躲开、不接触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使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兴奋中心。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耳不听心不烦”,说的正是这一道理。比如,家里的琐事使您“勃然火起”或“郁闷不乐”,就到单位上班;身患绝症者不妨去医院看望垂危病人;面对…  相似文献   

16.
权威医学机构研究发现,苦味食品含有较高氨基酸,在30多种氨基酸中有苦味的就有20多种,而这些食品对于脂肪的燃烧也有促进作用。中医也认为,苦味有疏泄作用,能使体内毒素排出体外,增强冬日免疫力,使肠道内的细菌保持正常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清脂减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任何人都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如果某个晚上睡不好觉,第二天就会无精打彩,吃饭不香,工作学习效率差。古人常言“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认为:“能眠者,能食,能长生”。1911年奥地利一位学者提出的“长寿准则”中也包括了“足够睡眠”这一条。  相似文献   

18.
人人都要讲卫生,注意整洁,但是专家提醒说,太干净了也会得病。80年代初,在美国,后来又蔓延到欧洲的一种叫“JoggersDisease”的皮肤病,患者皮肤发痒甚至发炎,就同当时开始使用的“Duschbad”这种新形式沐浴露不无关系。特别是爱好运动的人,锻炼回来用它从头洗到脚,时间一长皮肤受不了,去医院皮科看病的患者中出现瘙痒、斑疹和湿疹症状越来越多。过分讲卫生会使身体表皮受损甚至遭到破坏,细菌滋生,导致各种皮肤病发生。维也纳鲁道夫基金会医院皮肤科主任克勒门斯·拉佩斯贝格尔教授说:“皮肤受到损伤的地方很容易感染各种细…  相似文献   

19.
食"经"     
感到饿,就要吃吃饱了,要吃好吃得好,又要精……我们对食物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却不知,食之有道,能养身治病;食之无道,则会伤身致病。正如医圣张仲景所说“若得相宜则益体害则成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配膳.讲究“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食饮相宜.调养脾胃,防病治病。  相似文献   

20.
大家都知道.要保持身体健康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若谈到保持心理健康也需要营养素.或许您有些陌生了,有心理健康营养素吗?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