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猕猴桃藤山柳茎叶中的三萜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进一步阐明我国特有属药用植物猕猴桃藤山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MCI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该植物茎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经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猕猴桃藤山柳茎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1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桦木酸(1)、乌苏酸(2)、齐墩果酸(3)、科罗索酸(4)、3β-反式对香豆酰氧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5)、3β-反式对香豆酰氧基-2α,23-二羟基-12,20(30)-二烯-28-乌苏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7)、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积雪草酸(9)、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0)、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11)、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2)、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3)、2α,3β,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14)、2α,3α,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酸(15)和胡萝卜苷(16).结论:这些化合物主要为乌苏烷型三萜成分,其中化合物3~6,11,12,14和15为首次从该单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新鲜通脱木(Tetrapanax papy-riferum)叶的室温醚提取液通过活性炭柱除去叶绿素,再反复在硅胶上层析,得到六个通脱木配质(papyriogenin),其中通脱木配质A和C为已知化合物,其余四个新的通脱木配质分别名为通脱木配质D、E、F和G。经光谱和化学反应确证它们的化学名分别为21α-羟基-3-氧代一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酸,3α-羟基-21-氧代-齐墩果-12-烯-28-酸和3α,21α-二羟基齐墩果-11,13(8)-二烯-22β,28-内酯,结构式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牛奶树Symplocos laurina根的三萜酸类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ODS、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黄牛奶树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三萜酸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9α-羟基-4-羰基-3,24-非-2,4-开环齐墩果烷-12-烯-2,28-二酸(1)、negundonorin A(2)、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3)、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4)、2α,3β,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5)、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6)、2α,3α,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7)、1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8)、3β,19α,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9)、3β,19α,23-三羟基乌苏烷-2-羰基-12-烯-28-酸(10)。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黄牛奶树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3、7,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山矾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小花清风藤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小花清风藤以70%乙醇提取,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所得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结果:从小花清风藤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柴胡皂苷A(1)、柴胡皂苷B2(2)、6″-O-acetyl-saikosaponin B2(3)、柴胡皂苷B1(4)、柴胡皂苷D(5)、6″-O-acetyl-saikosaponin B1(6)、1α,3β-dihydroxyl-olean-12-en-28-oic acid(7)、2α-羟基齐墩果酸(8)、木兰花碱(9)、枸杞酰胺C(10)。结论:其中,化合物1~6、8~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四川清风藤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四川清风藤(Sabia schumanniana Diels.)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四川清风藤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7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3,11-二氧-△12-齐墩果烯(Ⅰ),11-氧-3β羟基-△12-齐墩果烯(Ⅱ),3β羟基-△9(11),12-齐墩果二烯(Ⅲ),3-氧,△9(11),12-齐墩果二烯(Ⅳ),3β,11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Ⅴ),5-氧-阿朴菲生物碱(Ⅵ),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Ⅱ和Ⅲ为首次从四川清风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探究山梨猕猴桃Actinidia rufa根的化学成分。采用葡聚糖凝胶色谱法、薄层色谱硅胶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鉴定为:2α,3β,19α,23,24-五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O-β-D-吡喃葡萄糖苷(2)、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3)、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4)、2α,3α,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23,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8)、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20(30)-二烯-28-酸(9),其中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2~4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VO3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株TPC-1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在10.99~16.41μmol·L~(-1)),而化合物3,4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 La具有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分别为15.53,13.07μmol·L~(-1)。  相似文献   

7.
从夏枯草中用色谱法分离得到 1个新的苯丙素类化合物 (1 )和 5个已知的三萜类化合物 (2~ 6) ,经波谱法和化学鉴定为 3 ,4,α 三羟基苯丙素丁酯 (1 ) ,2α,3α,2 4 三羟基乌苏 1 2 ,2 0 (30 ) 二烯 2 8 酸(2 )、2α,3α,2 4 三羟基齐墩果 1 2 烯 2 8 酸 (3)、2α,3α,2 4 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4)、2α,3β 二羟基齐墩果 1 2 烯 2 8 酸 (5)和 2α,3β 二羟基乌苏 1 2 烯 2 8 酸 (6) ,5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夏枯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夏枯草地上部位(除去果穗)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从该植物地上部位中分得12个化合物,均为五环三萜和三萜皂苷类成分,经与文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照,分别为:乌苏酸(1),齐墩果酸(2),白桦酯酸(3),2α,3α-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8),2α,3α,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9),2α,3β,19α,23-四羟基坞苏-12-烯-28-酸-β-D-吡喃葡萄糖苷(10),2α,3α,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1),和2α,3α,24-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2)。结论:其中化合物3、9和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和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番石榴果实中三萜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番石榴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番石榴果实中分离得到9个乌苏烷型三萜类化合物:乌苏酸(1),1β,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3β,19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19α-羟基-12-烯-28-乌苏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5),3β,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6),3β,19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7),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8),3α,19α,23,24-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9).结论:化合物2,5-9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9,(10)
目的研究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 Merr. et Chun的化学成分。方法乌檀75%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3,4-二羟基苯甲酸(2)、山柰酚(3)、2α,3β-二羟基乌苏-12-烯-28-酸(4)、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5)、23-羟基-乌苏酸(6)、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7)、2β,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3-O-β-D-glucopyranosyl-23-hydroxyursolic acid(9)、3β,19α,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0)、乌苏酸(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3~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运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型HPLC等色谱方法,从红大戟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NMR、MS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为1,3-二羟基-2-羧基-9,10-蒽醌(1),1-甲氧基-3,6-二羟基-2-羟甲基-9,10-蒽醌(2),1,2,3-三羟基-9,10-蒽醌(3),阿江榄仁酸(4),2α,3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5),2α,3β,19α,24-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6),2α,3β,24-三羟基乌苏酸(7),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8)和胡萝卜苷(9)。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陈铭祥  关睿  廖泽纯  宋晶晶  胡爱娣  郑明彬 《中草药》2020,51(11):2895-2899
目的研究独子藤Celastrusmonospermus根皮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和凝胶等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独子藤根皮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美登木酸(1)、对羟基苯甲酸(2)、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3)、大子五层龙酸(4)、3-氧代-2β-羟基木栓烷-29-酸(5)、雷公藤红素(6)、3α,22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9-酸(7)、直楔草酸(8)、21-氧代-2α,3α,22β-三羟基-29-降-木栓烷-24,2β-内酯(9)、2,3-二氧代-6α,10-二羟基-24-降-木栓烷-4,7-二烯-29-酸(10)、2α,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烷-12-烯-28-酸(1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烷-12-烯-23,28,30-三酸(12)。结论化合物1、3、7、10~1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3、11、12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木莓根部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卫权  丁立生  王明奎 《中草药》2001,32(10):874-876
目的 研究木莓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分离析法,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果。结果 从木莓根部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它们分别为:胡萝卜苷(I)、乌苏酸(Ⅱ)、3β、19a-二羟基-2-氧-乌苏-12-烯-28-酸(Ⅲ)、2a、3β,23a-三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Ⅳ)、2a,3β,23a-三羟基乌苏-12,19-二烯-28-酸(Ⅴ)、2a,3β,19a,23a-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Ⅵ)、2a,3β-二羟基乌苏-12,18-二烯-28-酸(Ⅶ),2a,3β,19a-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Ⅷ)、2a,3β,19a-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IX)和蔷薇酸(X)。结论 以上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蓝萼香茶菜三萜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福东  丁兰  汪汉卿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24):1929-1932
从蓝萼香茶菜Rabdosia japonica var.galaucocalyx茎叶的醋酸乙酯部分分得9个化合物,利用现代波谱学方法进行了结构鉴定,它们分别是:软木三萜酮(Ⅰ),3β,28-二羟基乌苏烷(Ⅱ),熊果酸(Ⅲ),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Ⅳ),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Ⅴ),2α,3α,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齐墩果酸(Ⅶ),β-谷甾醇(Ⅷ),β-胡萝卜苷(Ⅸ)。化合物Ⅰ,Ⅱ,Ⅳ,Ⅴ,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袁珂  朱建鑫  张耀  斯金平 《中草药》2008,39(4):505-507
目的 对猫人参Actinidia valvata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猫人参根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10个化合物,结构鉴定为2α,3α,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Ⅰ)、2β,3β,23-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毛花猕猴桃酸B)(Ⅱ)、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Ⅲ)、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Ⅳ)、积雪草酸(Ⅴ),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4-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Ⅵ)、3β-(反式-P-香豆素酰基)-2α,23-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Ⅶ)、熊果酸(Ⅷ)、β-谷甾醇(Ⅸ)、胡萝卜苷(Ⅹ).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生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 (Benth.)H. Bail.]又名须药藤,为萝摩科须药藤属植物,主要分布于印度及我国云南、贵州和广西,具解表温中、祛风通络之功效,但有关其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很少.我们从生藤活性部位用色谱法和现代波谱技术分离鉴定了32个化合物,甾体皂苷4个:生藤皂苷A(1),生藤皂苷B(2),生藤皂苷C(3),生藤皂苷D(4);三萜皂苷4个:生藤皂苷E(5),生藤皂苷F(6),2a,3β,19α,23-四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7),2α,3β,19α,23-四羟基-乌苏-12-烯-28-酸-3-O-β-D-吡喃葡萄糖基-28-O-β-D-吡喃葡萄糖酯(8);三萜苷元8个:α-香树脂醇乙酸酯(9),α-香树脂醇(10),3β-乙酰氧基-乌苏-12-烯-11-酮(11),11α,12α-e-poxytaraxer- 14-eh- 3β- yl-acetate (12),3-乙酰齐墩果酸(13),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4)和2α,3β,23-三羟基-乌苏-12-烯-28-酸(15),生藤酸(16);番豆素骈木脂素1个:臭矢菜素A(17);单萜1个:vomifoliol(18);苯环衍生物7个:4-甲氧基水杨醛(19),4-甲氧基水杨酸(20),香草醛(21),异香草醛(22),异香草酸(23),2,4-二羟基苯甲酸(24),对-羟基苯甲酸(25);其它类成分7个:葡萄糖(26),蔗糖(27),硬脂酸(28),β-谷甾醇-葡萄糖苷(29),β-谷甾醇-葡萄糖苷-6-O-二十烷酸酯(30),β-谷甾醇(31),豆甾醇(32).其中化合物1~6,16和20为新化合物;已知化合物除4-甲氧基水杨醛外,均为首次从生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黑骨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秀海  周欣  赵超  龚小见  陈华国 《中草药》2009,40(5):708-710
目的 研究黑骨藤Periploca forrestii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反复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黑骨藤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基-乌苏-12-烯-11-酮(Ⅰ)、3β-羟基-齐墩果-11,13(18)-二烯-28-羧酸(Ⅱ)、齐墩果酸(Ⅲ),滇杠柳苷元A(Ⅳ)、正十六烷酸(Ⅴ)、正十七烷(Ⅵ)、东莨菪素(Ⅶ)、山柰酚(Ⅷ)、槲皮素(Ⅸ).结论 除化合物Ⅳ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Ⅰ、Ⅱ、Ⅶ为首次从杠柳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16,(3)
目的对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果实的乙酸乙酯提取物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反相ODS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所得化合物的波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氧基-12-烯-28-乌苏酸(1)、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4)、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中华猕猴桃果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叶榕气生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3β-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1)、3β-乙酸酯-11-羰基-乌苏烷-12-烯(2)、齐墩果酸(3)、3β-羟基-齐墩果烷-11,13(18)-二烯-28酸(4)、白桦酸(5)、pyracrenic acid(6)、platanic acid(7)、isowigtheone(8)、myrsininone A(9)、derrone(10)、alpinumisoflavone(11)、原儿茶酸甲酯(12)。结论:化合物4、6和12为首次从榕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11为首次从小叶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刘磊磊  肖卓炳 《中草药》2018,49(22):5254-5258
目的研究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花蕾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硅胶柱色谱、ODS反相柱色谱及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等分离技术,对野菊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研究,并运用NMR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野菊花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4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4-烯-3-酮(1)、棕榈酸金盏菊二醇(2)、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3)、α-香树脂醇(4)、乌苏-12-烯-3β,16β-二羟基(5)、12-烯-3β-羟基-乌苏-11-酮(6)、山金车二醇(7)、马尼拉二醇(8)、12-烯-3β-羟基-齐墩果-11-酮(9)、木犀草素(10)、芹菜素(11)、芹菜素-7,4′-二甲醚(12)、芫花素(13)、1-亚油酸甘油酸酯(14)。结论化合物1~6、10~12和14为首次从野菊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