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2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旧性跟腱断裂 ,常因断端间隙较大 ,不能直接缝合。传统的缝合方法易致跟腱过度肥大引起行走乏力和步态缩小以及跟腱再断裂等并发症。 1996年 5月~2 0 0 0年 4月 ,我们采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12例 ,取得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16~ 6 2岁。伤后 3个月~ 2年就诊。开放性损伤 9例 ,闭合性损伤 3例 ;均为完全断裂。手术直接缝合 8例 ,腱膜成形术 3例 ,1例未经治疗。取俯卧位 ,跟腱内侧直切口为第一切口。显露断端后 ,切除断端间隙的瘢痕组织 ,修剪出正常跟腱断端。小腿下部外侧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腓骨长肌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腓骨长肌腱近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结果 15例均获随访,时间18~24 个月.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康复锻炼,患者均在术后10周左右弃拐完全负重行走,未发生跟腱断裂.疗效按Arner-Lindholm标准评定:优10 例,良5 例.结论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康复较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腓骨长肌腱转移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利用腓骨长肌腱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和经验. [方法]将腓骨长肌腱在远端处切断,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跟腱断裂. [结果]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11例,良10例.未发生跟腱再次断裂.2例出现伤口延迟愈合,经康复训练,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0周左右弃拐完全负重行走. [结论]用腓骨长肌腱治疗断端缺损较多,或者肌腱在跟骨结节附近断裂的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疗效满意,康复较快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总结腓骨长肌腱和跖肌腱膜片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将腓骨长肌止点处切断,经皮下遂道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跖肌腱膜片包绕缝合跟腱后侧形成光滑面。[结果]13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年,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腓骨长肌移位和跖肌腱膜片覆盖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拇短伸肌腱转位治疗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8月至2021年10月, 我们共收治陈旧性拇指掌指关节脱位患者13例, 11例为背侧脱位, 2例为掌侧脱位, 脱位时间最短2周, 最长2个月, 拇指掌指关节均出现被动活动度增大, 主动活动不同程度受限, X线片可明确关节脱位情况。所有患者均采用拇短伸肌腱转位修复重建手术稳定掌指关节, 术后积极康复锻炼, 随访内容包括观察手指外形及并发症、测量掌指关节活动度, 观察掌指关节屈伸、对掌、对指功能情况, 行手功能评定。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36个月, 平均12个月, 所有患者拇指掌指关节屈伸功能恢复良好, 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优9例, 良4例。结论掌指关节脱位对手功能影响较大, 陈旧性脱位治疗复杂, 预后不良, 采用拇短伸肌腱转位修复重建治疗, 术后经康复锻炼, 能很大程度上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6例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跟腱断裂在小腿和足部肌腱损伤中较常见,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较困难。笔者于2001年2月~2007年7月,利用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16例,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4例,女2例;年龄16~48岁。左侧4例,右侧12例;闭合性损伤15例,开放性1例;  相似文献   

7.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芈吉强  李玉宝  陈小兵 《中国骨伤》2005,18(11):696-696
陈旧性跟腱断裂手术修复较困难,术后效果与新鲜断裂相比较差,且重建的跟腱由于瘢痕增生而粗大,踝关节活动受限。作者于2000年8月-2003年11月利用腓骨长肌转位重建跟腱术19例,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8.
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报告21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本手术与传统的Bosworth氏法Lindholm氏法和Abraham氏VY"腱成形术相比手术简单易行。术后跟腱多无粗大的瘢痕粘连,踝关节活动较好。随访6个月~10年,优:11例,良:6例,可:4例。随访结果表明,本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拇长屈肌腱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07年9月~2010年9月,我科采用拇长屈肌腱转移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10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0~53岁。左侧4例,右侧6例。跟腱断裂部位:止点部断裂3例,腱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多数学者认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应行手术治疗。目前,手术修复缺损的方法多种多样。目的:比较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与腓骨长肌转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9例,均为单侧陈旧性跟腱完全性断裂。应用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修复16例(A组),应用腓骨长肌转位修复13例(B组)。术后两组均常规使用抗生素,并行功能锻炼,采用Arner-Lindholm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60个月,平均39个月。按照Amer-Lindhohm评定标准判定,A组:优15例,良l例,临床优良率达100%。B组:优9例,良3例,差1例,临床优良率达92.3%。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股胭绳肌腱经跟骨隧道移植与腓骨长肌转位术均是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有效方法,但前者优于后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9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手足显微外科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的32例(32足)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 女性4例, 年龄45.5岁(范围:22~69岁), 左侧20例, 右侧12例, 受伤至手术时间10周(范围:5~24周)。所有患者均采用全关节镜下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修复Myer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治疗, 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评价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 使用Arner-Lindholm评分评定优良率。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33个月(范围:15~7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伤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3例患者长时间坐、走或慢跑后有轻微跟部疼痛, 经过简单理疗或者持续拉伸跟腱得到完全缓解。末次随访时, 患者的VAS由术前的3(5...  相似文献   

12.
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闭合性跟腱断裂的应用解剖、生物力学和手术方法。方法在5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腓骨长肌腱形态及血液供应,并进行肌腱拉伸破坏实验。设计腓骨长肌腱移位重建跟腱的术式,2001年3月~2004年7月临床应用10例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32~54岁。跳跃伤6例,砸伤2例,踏空伤及自发伤各1例。新鲜伤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6h~7d;陈旧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d~3个月。其中完全性断裂8例,不完全性断裂2例。结果腓骨长肌起于胫骨近端及腓骨头,止于第1跖骨基底及骰骨内侧表面,肌腱长13.5±2.5cm;起始部宽0.9±0.2cm,厚0.3±0.1cm;外踝尖平面宽0.7±0.1cm,厚0.4±0.1cm;骰骨头平面宽0.7±0.1cm,厚0.3±0.1cm。有多个血供来源。肌腱拉伸破坏实验示最大拉力:跟腱、腓骨长肌腱、腓骨短肌腱及胫骨后肌腱分别为2292.4±617.3、1020.4±175.4、752.0±165.4及938.2±216.7N。临床应用10例术后切口均期愈合;获随访18~24个月,无再断裂发生,无皮肤坏死等手术并发症。按照AmerLind-holm评定标准优7例,良3例,跟腱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于闭合性跟腱断裂,腓骨长肌腱移位修复跟腱是一种方法简便,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自行设计使用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48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43例。跟腱缺损长度为8-10cm,自身已无修复条件。手术方法的优点:联合转移的肌腱弥补了长距离跟腱缺损,保持了原有肌肉的动力,弥补了小腿三头肌的挛缩无力。  相似文献   

14.
作者自行设计使用腓骨长肌及胫骨后肌联合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伴缺损48例,获得完整随访资料43例。跟腱缺损长度为8~10cm,自身已无修复条件。手术方法的优点:联合转移的肌腱弥补了长距离跟腱缺损,保持了原有肌肉的动力,弥补了小腿三头肌的挛缩无力。保持了足内、外翻的肌力平衡,足外形正常。肌肉的血循环不受干扰,增加了修复跟腱后愈合的机会。手术后6周都能逐渐下地行走,肌力一般都能达到Ⅳ级~V级,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因愈合不良再次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21年10月自体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围手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106.4±13.6) min,术中出血量(35.3±12.3) ml,断端缺损(5.1±2.1) cm,住院时间平均(11.6±1.3) d。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时间(46.1±19.6)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VAS评分显著减少[(2.9±0.9),(1.7±0.8),(0.6±0.5), P<0.001],AOFAS评分[(57.4±10.0),(81.1±4.5),(95.1±4.0), P<0.001]、踝ROM [(27.4±3.0)°,(50.3±3.3)°,((56.6±3.5)°, P<0.001]、ATRS评分[(41.1±5.8),(71.6±4.4),(93.3±4.2), P<0.001]均显著增加,三头肌肌力[例, III/IV/V,(7/0/0),(0/2/5),(0/0/7), P<...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切口与双切口长屈肌腱(FHL)转位术可用于治疗跟腱大段缺损,但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有待分析。目的:探讨单切口与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28例(28足)。13例进行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的作为双切口组,15例进行单切口FHL转位术治疗的作为单切口组。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前与末次随访的组内和两组间AOFAS-AH评分、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与ATRS评分。结果:单切口组的手术时间为25~70 min,平均(56±12)min,明显短于双切口组的65~105 min,平均(86±11)min(P<0.05)。两组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4个月,平均(16.6±6.2)个月。两组末次随访的疼痛、功能、总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Amer-Lindholm疗效评价:双切口组优8例,良5例;单切口组优12例,良3例,两组优良率均为100%。ATRS评分:两组末次随访的ATR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术前和末次随访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与健侧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组中5例出现足底内侧神经损伤,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结论:采用单切口与双切口FHL转位术治疗KuwadaⅣ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均可满意的短期疗效,单切口FHL转位术更为简单、合理、安全,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蒂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跟腱缺损修复新术式的设计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腓骨长肌腱外踝上段和足外侧段的血供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标本上进行模拟术式设计,结果:跟外侧动脉恒定发3.7(2~5)支外径为0.5±0.2mm骨肌腱支,腓动脉穿支降支发2.7(2~4)支外径为0.5±0.2mm肌腱支,分别自腱前、后缘进入腱周组织,营养腱足外侧段;外踝上段肌腱血供自外踝尖上8.2±1.8cm,由腓动脉发出的肌间隔支营养,外径0.9±0.2mm、长度2.7±0.9cm。结论:可以上述血管之一为蒂设计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跟腱缺损的术式,临床成功应用1例,证实术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7月至2022年8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应用皮瓣移植联合同种异体肌腱一期修复跟腱及其周围软组织复合缺损12例, 男9例,女3例, 年龄8~56岁, 平均31.5岁。跟腱缺损长4.0~9.0 cm, 软组织缺损面积3.0 cm×4.0 cm~14.0 cm×6.0 cm, 所有病例均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缺损, 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6例, 腓动脉穿支皮瓣3例,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ALTF)3例, 皮瓣面积4.0 cm×4.5 cm~15.0 cm×7.0 cm, 供区直接拉拢缝合或植皮覆盖。术后定期复查, 出院后通过门诊、电话及微信定期随访, 观察皮瓣成活、踝关节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3个月~2年, 平均13个月。本组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12例皮瓣全部成活, 皮瓣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接近, 供区和受区均无溃疡发生。无跟腱再次断裂病例, 末次随访踝关节活动度为背伸(13.4±2.6)°, 跖屈(33.6±3.2)°;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  相似文献   

19.
对于各种原因造成的陈旧性跟腱断裂只有采取手术治疗,其手术方法报道较多,但对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的手术方法,国内报道甚少。2001年11月至2005年5月,我科采用拇长屈肌腱移位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8例,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09—2013-08对12例陈旧性跟腱断裂采用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分别距离跟腱远、近断端约1 cm处,将跖肌腱在冠状面从跟腱穿出拉紧,再于矢状面将跖肌腱穿出固定于跟腱,用3-0无损伤线分别固定,使跖肌腱与跟腱断端呈十字交叉编织固定,再用Lindholm法加强固定。结果本组12例均获随访8~30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无跟腱再次断裂。术后疗效采用Arner-Lindholm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9例,良3例。结论跖肌腱转位编织缝合联合Lindholm法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是一种简单、可靠的手术方法,可有效恢复短缩跟腱的长度及强度,为早期功能锻炼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