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区医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静脉滴注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al function defect score,NFDS)变化情况,记录其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脑血流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梗死体积等脑血管灌注指标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NIHSS、NFDS得分、MTT、脑梗死体积、CBF分别为(3.5±0.5)、(6.9±2.0)分、(122.1±23.7)s、(147.3±25.3)mm2、(79.3±12.2)ml/(100g·min)、(6.2±0.8)、(10.9±2.2)分、(163.7±26.2)s、(183.6±23.1)mm2、(66.3±12.8)ml/(100g·min),与治疗前的(10.3±1.3)、(21.2±3.0)分、(244.3±101.4)s、(274.7±42.7)mm2、(33.2±11.7)ml/(100g·min)、(10.5±1.2)、(21.3±3.1)分、(245.2±102.0)s、(273.8±44.2)mm2、(33.1±11.5)ml/(100g·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予以常规对症治疗联合巴曲酶静脉滴注方案,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促进脑血管血流灌注、改善局部微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6,(6):14-1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巴曲酶及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巴氏指数的情况,并对PLT、PT、APTT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和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2周,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巴曲酶+尤瑞克林连续治疗5天。分析2组治疗前后NIHSS、巴氏指数、PLT、PT及APT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巴氏指数及治疗有效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比较及治疗后对比比较,PLT、PT及APTT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急性脑梗死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致残和致死率高等特点。单纯西药治疗效果不佳,而血栓通冻干粉联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尚不明确,故本研究对比单纯西药与联合用药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影响,以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6-07-01—2017-12-31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及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1,P=0.029。治疗后,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3.68±2.14)s,高于对照组的(12.74±2.08)s,t=2.205,P=0.030;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41.53±3.16)s,高于对照组的(40.28±2.93)s,t=2.031,P=0.045;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rom human plasma,FIB)为(3.54±0.13)g/L,低于对照组的(3.86±0.15)g/L,t=10.560,P0.001;血小板(platelet,PLT)水平为(188.43±25.31)×10~9 L~(-1),低于对照组的(239.82±26.95)×10~9 L~(-1),t=9.730,P0.001;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为(5.94±1.08)分,低于对照组的(9.37±1.43)分,t=13.398,P0.001。结论血栓通冻干粉针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凝血功能指标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巴曲酶在脑梗死患者治疗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并参考。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梗死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患者,治疗组采用巴曲酶治疗,对照组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指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两组患者采用不同临床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77.08%。有效率组间的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的好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实践的过程中,采用巴曲酶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各项临床治疗恢复效果更好,是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5.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79-380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3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阿司匹林口服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不良反应情况以及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和治疗后1、3、6个月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意识障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2例,随机分成常规组和康复组,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康复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常规组,残障减轻,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远期生活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张对脑梗死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或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效果虽好[1],但对年龄限制明显,且出血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人,目前,溶栓年龄虽然从75岁提高到80岁,但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仍是溶栓禁忌症[2]。本院采用巴曲酶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用巴曲酶对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2005年6月-2008年4月共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将其分为三组,每组18例,分别为联用组(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依达拉奉组、巴曲酶组。分别于治疗后15d、60d和120d进行ESS评分、测定FIB值和血常规、尿常规、血糖。比较治疗后的各种指标的变化。结果各时期指标,联用组都优于其余组,而依达拉奉组与巴曲酶组各指标间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依达拉奉与巴曲酶联用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明显优于两者单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进行评分,并对患者的凝血常规等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S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复查也基本恢复正常,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和过敏反应。结论:阿加曲班能有效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凝血功能,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社区医学杂志》2017,(16)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康复仪对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每组65例。A组采用常规脑梗死康复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使用GH-2000神经功能重建智能康复仪治疗。每天1次,30 d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红细胞压积及全血比黏度,对比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后,A组红细胞压积为(47.23±3.30)%、全血比黏度(4.21±0.12)m Pa·s,B组为(47.23±3.30)%、(3.29±0.1)m P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NIHSS(5.71±0.82)分,高于B组(3.21±0.72)分(P0.05);A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52.33±10.19、43.21±9.34)低于B组(73.21±13.31、68.41±11.19)(均P0.05)。结论神经功能康复仪治疗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及TNF-α、IL-1β、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有效缓解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炎症状态,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巴曲酶在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北京市密云区医院2017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6例全频型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凝血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G)、凝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2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02%(P <0.05)。治疗前,两组的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注射液治疗ACI的疗效确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d 1用巴曲酶10 BU,d 3和d 5用5 BU,加入0.9%生理盐水250mI静滴.对照组用苦蝶子注射液4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滴,每日1次,14 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以及不同溶栓时间的疗效. [结果]巴曲酶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发病在24 h内用药和至3 d用药的总有效率接近,但基本治愈率和显效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巴曲酶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且用药越早,疗效愈好.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沈阳煤业集团总医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和观察组(依达拉奉治疗),每组44例。治疗14 d后,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93.18%vs 77.27%);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2.2±3.0)和(15.9±4.2)分,血浆黏度分别为(1.62±0.3)和(1.9±0.4)m Pa·s,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3.2±0.3)和(3.7±0.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对其神经功能恢复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3月广东省徐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短期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间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应用依达拉奉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其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巴曲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两年收治的进展脑梗死患者7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为常规治疗,观察组(n=35)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巴曲酶,两组进行为期10天的临床疗效判定,进行疗效评估,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变化。结果:两组均采用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评分,治疗后分值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对比血浆纤维蛋白水平,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早期采用巴曲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张远玲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14):114-116
目的:分析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11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针刺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脑循环功能治疗仪联合针刺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损伤评分、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结果:(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2)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Barthel指数对比:观察组患者BI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降低患者NIHSS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