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距今 1100~1300年前出土人牙齿的牙周状况,探求牙周病的发生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例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全部牙齿的牙周状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57个个体的529个牙齿患有牙周病,患牙占观察牙齿总数的83.84%,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91.94%.56岁以上年龄组及36~55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100%)>24~35岁年龄组(85.71%)>23岁以下年龄组(72.73%).牙周病的罹患累及各个牙位,其中尖牙的罹患率最高,中切牙的罹患率最低.所有上下颌对称牙位牙齿之间的患牙率及上下颌总的患牙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牙周病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p<0.01).结论:研究1000年前人牙周疾病的一般情况,进而认识牙周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发展变化规律,并为研究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状况提供间接的实物证明.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汉族非吸烟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和牙周病患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尿素酶检测试剂盒对2013年6月~2015年3月确诊的85例牙周病患者和91例健康对照人群进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的检测。两组间的基线情况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牙周病相关性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校正后的结果。结果:两组间基线可比性好。结果表明,幽门螺旋杆菌的阳性率使牙周病的发生风险提升了3.23倍(OR=3.23,95%CI=1.63-6.41);校正年龄、性别、饮酒史和糖尿病史后,罹患风险依然显著提高了2.47倍(OR=2.47, 95%CI=1.35-4.52)。结论:牙周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密切,幽门螺旋杆菌可能是牙周病患病的独立显著性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掌跖角化—牙周病综合征(Papillon-Lefèvre syndrome,简称P—LS)1924年首先由Papillon和Lefèvre所报告,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疾病。患病率约为1~4/百万。其特征是掌跖角化过度合并有过早的牙周组织破坏和乳恒牙脱落。我国对本病报道较少,我科自1978年以来共接诊3例,现报告如下,并综合国内病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种植体失败事件与时间和牙位的相关性及影响种植体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因种植失败复诊拆除种植体的患者。预测变量为手术年龄、性别、吸烟、口腔卫生情况、血糖、颌位、牙位、种植体类型、种植体数量、手术医师、植入时机、负载时机、抗生素使用时机,结果变量为种植体生存时间和种植体失败事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Kaplan-Meier (Long 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89例患者纳入研究,拆除失败种植体95颗。失败种植体平均生存时间为31个月(95%CI:24.2~39.1)。种植体植入数量(P=0.038)、种植体负载时机(P=0.050)、牙位(P=0.024)与种植体生存时间显著相关。2颗种植体失败的风险是1颗种植体的3.709倍(95%CI:1.075~12.795),种植体晚期负载失败的风险是早期负载的1.551倍(95%CI:0.999~2.406)。前牙种植失败的风险是磨牙的2.384倍(95%CI:1.327~4....  相似文献   

5.
为评估头皮放疗患者肿瘤发生的危险性,对照研究了历史人群和前瞻性的随访病例。受照射人群包括10834名儿童,其年龄、性别、种族均为配对资料,5392名为兄弟姐妹做对照。对于唾液腺照射计算剂量:每次为78CGy(范围63~286 CGy)。随访时间1950年至1991年底。失访率(研究组与对照组)为1.9%。结果表明,不论良性或恶性,大多数肿瘤位于腮腺。癌症发病率4.5倍(P<0.01),良性肿瘤增加2.6倍。肿瘤发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地区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调查我国城市地区20~69岁成人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资料.方法 调查对象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共6个城市20~69岁居民,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鼍随机抽样的方法,样本来自6个城市的36个抽样点.调查内容包括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牙本质敏感的诊断结合了受检者的自我感觉和临床上冷空气喷吹敏感检查.临床检查是在常温下,距离牙面1 cm处气枪吹压缩空气,受检者确认是否敏感或疼痛.结果 7939名20~69岁成人完成了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检查和问卷调查.在调查人群中,40.7%(3230/7939)的受检者自述有牙本质敏感的症状,结合气枪吹气诊断并排除龋齿等其他引起疼痛的疾病,受检人群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为29.7%(2354/7939),人均牙本质敏感牙数为1.4颗.50~59岁年龄组人群牙本质敏感的患病率最高,为39.1%(622/1592).牙本质敏感好发于前磨牙,最常见的引起牙本质敏感的刺激因素为冷刺激.女性、受教育程度低、有牙龈退缩、附着丧失及胃食管反流史等因素与牙本质敏感的发生有关.结论 我国城市地区20~69岁成人牙本质敏感很常见,应得到口腔专业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623名学龄前儿童龋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今,在发达国家儿童龋病患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有学者报告我国学龄前儿童(3~6岁)患龋率为64%~79%.为了更好地指导并开展儿童龋病防治工作,我科于2004年对武汉市东西湖区623名3~6岁儿童进行了龋病发病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头颈癌患者游离皮瓣重建术后谵妄(POD)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否具有成为头颈癌患者游离皮瓣重建术后谵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22年3月行游离皮瓣重建的头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128例,术后至出院每天根据《谵妄评估量表》评估患者是否谵妄并分为谵妄组和非谵妄组。采用SPSS 26.0软件包分析患者POD相关危险因素并用Logistic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预测效果及最佳截断值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POD发生率为13.3%(17/12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NLR、术前总蛋白、手术时间、术中输血、术后ICU观察时间、术后睡眠紊乱、术后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5.253;95%CI:1.146~24.074)、术前高NLR(OR=1.891;95%CI:1.050~3.405)、术中输血(OR=6.108;95%CI:1.109~33.644)、术后睡眠紊乱(OR=9.29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粘接固定义齿(RBFPD)修复前牙缺失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1或2颗前牙缺失患者[92例, 男性43例, 女性49例, 年龄(46.1±12.8)岁]的RBFPD(93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树脂RBFPD(32件)、玻璃陶瓷RBFPD(39件)以及镍铬合金烤瓷RBFPD(22件)。统计修复后RBFPD的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 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进行生存分析, Log-rank检验比较缺牙数、修复位置(上颌或下颌)、单端或双端修复以及性别因素对修复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93件RBFPD的总体生存时间为13.7年(95%CI:12.3~15.1年)。3种材料RBFPD的完全存活率及功能存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但修复后5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90%, 修复后10年完全存活率和功能存活率均超过80%。随访期间玻璃陶瓷RBFPD的完全存活率均高于其他两种RBFPD, 修复后15年完全存活率为90%(35/39)。修复后1~8年镍铬合金烤瓷RBFPD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龋病和牙周炎来源的唾液菌群在物种组成、功能及代谢产物上的特点, 为寻找可用于临床判断龋病和牙周炎发生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3至6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病科的10例高龋[龋失补牙数(decayed-missing-filled teeth, DMFT)≥6]患者[高龋(high caries, HC)组], 牙周科的10例Ⅱ期A级~Ⅲ期C级牙周炎患者[牙周炎(periodontitis group, PG)组]和10名口腔健康个体[健康对照(healthy individuals, HH)组]的唾液样本。采集受试者的人口学基线、口腔内龋、牙周健康情况等信息,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样本内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测序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各组样本的微生物物种分类学组成、功能基因及代谢产物的信息。各组受试人群的口腔基本情况及唾液样本采集均由同一名牙体牙髓病科主治医师完成。结果各组受试人群在年龄、性别等基线特征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组DMFT(9.0±1.7)显著高于HH组和PG组(均为0)(F=243.00, 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锥形束CT探究儿童下颌孔在下颌骨内的相对位置变化, 及其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儿童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IANB)提供指导。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影像数据库中的202例7~10岁儿童锥形束CT数据, 患者按年龄分为7、8、9及10岁组, 其中7岁组男性20例, 女性22例;8岁组男性31例, 女性28例;9岁组男性30例, 女性26例;10岁组男性22例, 女性23例。以46例25~30岁成人作为对照组(男性24例, 女性22例)。测量所有患者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前缘距离(MF-A)、下颌孔中心点至下颌支后缘距离(MF-P)及下颌孔中心点至平面的最短距离(MF-OP), 测量下颌第一乳磨牙(或下颌第一前磨牙)、下颌第二乳磨牙(或下颌第二前磨牙)邻面接触点和下颌孔中心点连线与矢状面夹角(∠A)。比较左右两侧、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年龄组中下颌孔的相关数据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2例7~10岁儿童下颌孔位置双侧对称, 不同性别间下颌骨生长发育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F-A随年龄增长有增大趋势, 由7岁组的(15.8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与评价中国汉族人群TNF-α-308多态性是否与牙周炎易感性相关。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数据库中在中国汉族人群中进行的TNF-α-308多态性与牙周炎相关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包括中文和英文文献。检索年限为1994—2011年,检索时间为2011年2月。应用Meta分析比较TNF-α-308等位基因2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是否有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病例组494例,对照组501例。Meta分析显示,5篇文献不存在异质性(P=0.38);TNF-α-308等位基因2与等位基因1相比,其合并OR值为2.12(95%CI 1.57~2.86),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TNF-α-308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牙周炎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6至2020年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为进一步优化口腔医师资源配置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 分别收集2016、2018和2020年国内及国际上相关口腔医师资源的数据资料以及相关各省份人口、地区面积等数据资料, 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ealth resources agglomeration degree, HRAD)和人口集聚度(population agglomeration degree, PAD)等数值分析相关的数据。结果 2010至2019年国际范围内我国每万人口口腔医师数排第46位, 国内口腔医师卫生资源数量呈上升趋势, 性别分布较均衡,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44岁;专业技术层面中初级所占的比例可达全体人员的79.5%~83.0%。按地理面积和人口密度算出的口腔执业(助理)医师HRAD与PAD比值结果显示, 东部地区省份的HRAD与PAD比值均大于1, 中部和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该比值均小于1, 东部地区配置过剩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则不足。结论我国口腔医师资源配置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构建腺样体肥大患者上气道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模型并分析其气流流场特征, 分析鼻腔气流和口腔气流对硬腭产生的压强差。方法从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就诊于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和耳鼻咽喉科的儿童患者锥形束CT资料中, 根据腺样体厚度占鼻咽腔宽度的占位率(A/N)选取腺样体正常(A/N<0.6)、轻度肥大(0.6≤A/N<0.7)、中度肥大(0.7≤A/N<0.9)和重度肥大(A/N≥0.9)的患者锥形束CT资料各1例, 其中男性2例, 女性2例, 年龄(6.0±1.2)岁(5~7岁)。采用ANSYS 2019 R1软件建立上气道CFD模型, 并对CFD模型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选取第四颈椎平面、第三颈椎平面、枢椎平面、软腭尖平面、寰椎平面、腺样体平面、硬腭鼻腔平面、硬腭口腔平面作为流场信息的观测平面, 观测指标包括压强、压强差、气流流速及流量。结果腺样体正常CFD模型最大压强差发生于寰椎平面与软腭尖平面之间, 为27.98 Pa;轻度和中度肥大CFD模型压强最小和最大流速均位于腺样体平面。...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锥形束CT测量探讨阻生尖牙牵引治疗前后上颌切牙牙根外吸收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颌尖牙阻生致切牙牙根外吸收的患者24例, 年龄(12.3±1.6)岁(10~14岁), 其中男性11例, 女性14例。将治疗前牙根发生外吸收的上颌切牙纳入吸收组(中切牙21颗, 侧切牙22颗), 以牙根未发生外吸收的同名上颌切牙为对照组(中切牙26颗, 侧切牙21颗)。对正畸治疗全部完成满1年的患者进行随访并拍摄锥形束CT, 随访到患者15例, 其中吸收组中切牙10颗、侧切牙12颗, 对照组中切牙16颗、侧切牙12颗。测量分析上颌切牙在牵引前(治疗前)、牵引后(阻生尖牙牵引到位时)及随访时(正畸治疗全部完成后1年)的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 同时分析尖牙牵引期间(牵引前-牵引后)及随访期间(牵引后-随访时)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的变化量。结果牵引后吸收组和对照组中切牙和侧切牙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同组牵引前(P<0.05)。除吸收组侧切牙牙体体积外, 随访时吸收组和对照组切牙牙根长度及牙体体积均显著小于同组牵引后(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锥形束CT全面了解单一斜行复杂冠根折的形态学规律及其与牙周硬组织的相对位置关系, 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急诊综合诊疗中心的56例上颌恒前牙单一斜形复杂冠根折患者初诊锥形束CT影像学资料, 对56颗患牙的折断形态、折断角度、折断深度和折断宽度, 以及折断线与邻面牙槽嵴顶的相对位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折断角度、折断深度和折断宽度在不同性别和牙位之间的差异, 比较不同牙位患牙折断前后冠根比;将患牙按患者年龄发育阶段分为少年组(≤18岁)、青年组(19~34岁)及中老年组(≥35岁),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折断角度、折断深度和折断宽度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 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患牙折断形态和折断线与邻面牙槽嵴顶相对位置的差异。结果 56例患者中男性35例, 女性21例, 年龄(28.2±13.2)岁。少年组19例, 青年组14例, 中老年组23例。56颗患牙中上颌中切牙46颗, 侧切牙10颗。46颗患牙(82%)折断形态为S形走行, 10颗(18%)为斜线形走行, S形折断线的折断角度(47.85°±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应用"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对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技术要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共29例患者(男15例,女14例)接受了"All-on-4"种植即刻修复.29例(上颌牙列缺失8例,下颌牙列缺失15例,全口牙列缺失6例)共植入140枚种植体,在种植体植入当天完成即刻修复,一共完成35件"All-on-4"即刻义齿.即刻修复后观察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修复体功能状况、患者满意度,追踪种植体的存留率.患者平均追踪10个月(6~24个月).结果 140枚种植体中,8枚于植入后6~8周脱落;其余132枚种植体至最后一次复查临床稳定,种植体存留率94.3%;即刻修复义齿的存留率94%(33/35);边缘骨吸收程度为(0.8±0.4)mm.结论 "All-on-4"种植即刻修复技术应用于牙列缺失患者近期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远期效果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老年人发生根面龋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来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32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根面龋患者为研究组,其他168例患者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根面龋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计量指标对根面龋发病的预测价值;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根面龋发病的危险因素;R语言软件4.0“rms”包构建预测根面龋发病的列线图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对列线图模型进行临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年龄较大、食物嵌塞及牙龈退缩比例较高、刷牙频率较低、菌斑指数较高(P<0.05)。年龄、刷牙频率、菌斑指数的AUC分别为0.864、0.853、0.81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6岁、1次、1分。年龄、食物嵌塞、牙龈退缩、刷牙频率、菌斑指数是老年人根面龋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部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老年人根面龋发生的一致性指数(C-index, C指数)为0.783(95%CI 0.634~0.826),校准曲线趋于理想曲线。列线图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