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2006年4月~2009年6月121例机械通气患者,按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切组(≤7d)和晚切组(〉7d),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121例机械通气患者中,早切组54例,晚切组67例。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4.6)d和(8.44±.4)d(P〈0.05),人住ICU时间分别为(12.1±5.1)d和(14.4±6.9)d(P〈0.05),VAP发生率分别为20.4%和38.8%(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死亡率为24.1%和2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气管切开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和人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但对患者死亡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气管切开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2010年9月-2012年1月期间88例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根据气管切开时间的早晚(气管插管7 d为界)分为早期气管切开组和晚期气管切开组。比较两组之间抗生素使用时间、镇静剂(咪达唑仑)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可以明显缩短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 住院时间,降低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镇痛剂的用量,对VAP发生率和死亡率没有显著影响。结论:COPD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从早期气管切开中获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重症医学发展,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长期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当预计机械通气的时间超过数周,应当考虑气管切开,但是何时进行气管切开仍存在争议。虽然有许多随机对照研究和荟萃分析探讨气管切开的时机,大部分并不能证明早期气管切开的好处。早期行气管切开与晚期相比,早期行气管切开可增加患者机械通气的舒适度,镇静药物的使用有减少的趋势,但是早期气管切开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的时间,对重症监护病房留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无影响,且不能降低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死亡率。针对特定人群的研究提示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从早期气管切开获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气管切开和延迟气管切开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08年8月—2012年12月收入ICU治疗的危急重症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早期(4d以内)气管切开组105例和晚期(10d以上)气管切开组75例。观察二组患者气管切开率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早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中95例(90.48%)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晚期气管切开组的患者中34例(45.33%)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二组气管切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127,P〈0.05),早期气管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晚期切开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21,P〉0.05)。二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30d病死率及1年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拟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症患者,除非患者需要机械通气支持的疗程能被准确的预测,应尽量避免早期(4d以内)气管切开术。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了100例危重症患者,笔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不同气管切开时机对有创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气管切开时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中经皮气管切开时机分为对照组(早期气管切开术)与观察组(延迟气管切开术),各33例患者,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经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显示出,对照组ICU滞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少于观察组(P<0.05),且术中镇静药物用量与治疗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住院期间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经皮气管切开治疗可达到理想预后效果,减少患者ICU滞留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降低镇静药物用量与治疗后获得性肺炎发生率,安全性更高,具有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症破伤风23例, 均气管切开,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5例,男4例,女1 例,年龄17-80岁,5例均治愈且无后遗症发生。 治疗方法:消除毒素来源,有伤口的病人药物控制痉挛 后彻底清创,暴露伤口,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中和游离 毒素,TAT 3万-5万U静脉缓滴,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2500U 1次分点肌肉注射,总体疗效满意,药物控制痉挛, 冬眠Ⅰ号全量维持静滴,必要时安定10mg肌肉注射,防治 并发症给青霉素、头孢曲松钠、甲硝唑以控制破伤风杆菌并 预防其他感染,如肺炎、伤口感染,补充水电解质并纠正酸 中毒等。 讨论  相似文献   

8.
阎卓 《吉林医学》2011,(36):7852-7852
目的:探讨116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护理。方法:对116例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呼吸机及气道管理。结果:顺利脱机81例,死亡25例,自动出院10例。结论:有效的呼吸机及气道管理首先应提高认识,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监测,并结合病情针对不同的患者进行严格的气道管理,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能防止肺部感染及其致命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原发损伤的治疗,也是关系到能否顺利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10.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发生肌无力危象,若不及时处置很快造成昏迷或死亡等严重后果。本组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大吸氧浓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抢救成功。体会到凡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早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增加吸氧浓度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宋均英  李桂贞 《河北医学》2003,9(6):556-557
我院ICU自 1997年 8月至 2 0 0 1年 8月共收治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 12 6例 ,现将气道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2 6例中 ,男 5 2例 ,女 74例。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8岁 ,平均年龄 38岁。其中重度有机磷中毒10 4例 ,脑干损伤 6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 6例 ,电击伤呼吸骤停 8例 ,散发性脑炎 2例。气管切开应用机械通气的平均时间为 11d。成活 10 6例 ,占 84 .13% ,死亡 2 0例 ,占 15 .87%。2 呼吸道管理体会2 .1 正确的体位放置取半卧位 ,颈下略垫高 ,使颈部舒展。据统计 ,机械通气时 9~ 70 %的患者易发生误吸性肺炎 ,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ET组(≤10 d)共28例,晚期气管切开LT组(>10 d)共28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4~86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气管切开气道湿化不同方法的效果.方法 抽查两种不同的气道湿化方法管理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各3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手工方法进行间断气道湿化,试验组采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手工方法,突出表现为气道刺激小、不易形成痰痂和肺部感染并发症少等优点,更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  方法  对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中心医院2018年1 月至2020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的56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经口插管时间将患者分成早期气管切开ET组(≤ 10 d)共28例,晚期气管切开LT组(> 10 d)共28例,其中男38例,女18例,年龄44~86岁。观察2组患者的基础特征、气管切开后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重症医学科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痰培养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发生率及细菌培养的菌群分布等。  结果  2组患者在基础特征如年龄、性别、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II)评分以及格拉斯哥昏迷(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气管切开后的ICU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7.5 d和7 d,P = 0.729)及VAP发生率(分别为39%和61%,P = 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气管切开组的ICU总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5.5 d和22 d,P < 0.001),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1.8 ± 3.2) d和(17.1 ± 4.1) d,P < 0.001]及多重耐药发生率较晚期气管切开组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9%和79%,P = 0.003)。而且早期气管切开组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更低(P = 0.029)。  结论  早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减少VAP的发生率。而对于气管切开指征及时机仍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肌无力患者一旦发生肌无力危象,若不及时处置很快造成昏迷或死亡等严重后果。本组20例重症肌无力危象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及时行气管切开,应用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大吸氧浓度,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抢救成功。体会到凡肌无力危象患者及早或预防性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增加吸氧浓度是迅速纠正低氧血症,挽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汪夏美  李哲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10):644-644,601
机械通气因能维持适当的潮气量、改善气体交换、减少呼吸肌作功等功能 ,广泛应用于危重患者。我院ICU病房近年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 2 5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12月我院行气管切开患者 4 1例 ,其中行机械通气 2 5例 (男 16例 ,女 9例 ) ,年龄 18~6 7岁 ,平均 4 5 .4岁 ;病种 :重型和特重型颅脑损伤 16例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6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3例。应用呼吸机时间 16~ 13d ,其中 2 2例顺利脱机 ,3例因原发病无法得到控制而死亡。1.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于入院后或急诊手术后 4 8h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6例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实施舒适护理的患者心理上获得舒适感和安全感,机械通气时间缩短.结论:对患者实施护理时,应重点满足其舒适的需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的相关因素,为开展气管狭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医院ICU等科室收治并应用气管切开机械通气46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患者病历资料,将诊断出的气管狭窄纳入病例组,未并患者纳入对照组,进行因素分析。结果气管狭窄发生率9.46%,管内型25.00%、管壁型38.64%、管外型4.55%、混合型2.95%、完全闭塞型2.27%;病例组、对照组年龄≥60岁、套管黏膜损伤、合并原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呼吸道感染、有意识障碍、机械通气时间≥7 d比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有气管切开史、呼吸道感染、年龄成为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并发气管狭窄影响因素较多,需关注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伴胸腔积液患者护理对策。方法配合医生对40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伴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穿刺后持续胸腔闭式引流,加强了心理护理、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呼吸道、呼吸机管理。积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观察引流及治疗效果,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完全缓解23例,部分缓解12例,总有效率87.5%;未发生拔管意外,无气胸、出血、感染、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等并发症发生;5例患者病情危重自动出院。结论气管切开行呼吸机支持通气患者出现胸腔积液后,应配合医生胸腔穿刺及胸腔闭式引流,同时应加强呼吸道、呼吸机管理,加强患者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