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银  孙辰莹  王巧云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65-1766
目的 探讨刘氏温胆汤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刘氏温胆汤治疗40例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以刘氏温胆汤为主方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以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宁心安神为法治疗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以口服中药刘氏温胆汤为主方治疗,能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痰、火是心悸发生发展常见的病理因素。心为火之脏,痰火可直接影响心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心悸的发生。黄连温胆汤有清火化痰之功,尤擅于治疗证属痰火扰心之心悸。该方选药精妙,配伍严谨,为历代医家治疗心悸的重要方剂之一。刘中勇认为此方具有清热泻火、宁心止悸、化痰安神之功,将本方加减用于治疗因痰火内扰导致的心悸病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3.
指出五脏证候是临床辨证的核心.从临床主证、临床特点、证候分类、类证鉴别等论述心病证候辨证施治.依据八纲将心病证候分为虚实两类虚证表现正气不足之气、血、阴阳;实证表现为邪气有余之寒、热、痰、瘀.证候分九类即心气虚、心阳虚、心阳虚脱、心血虚、心阴虚、心火亢盛、痰火扰心、痰蒙心神、心脉痹阻证.同时要作好类证鉴别心气虚证与心阳虚证;心阴虚证与心血虚证;心火亢盛证与痰火扰心证;痰火扰心证与痰蒙心神证.及胆郁痰扰证、肾虚水泛证、心肾不交证、心肺气虚证、心阳虚证、心脾两虚证、心肝血虚证、心胆气虚证等证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总结袁梦石教授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经验。袁梦石教授认为焦虑障碍基本病机为情志过极、肝郁气滞,兼痰浊壅盛、阴津亏耗;辨证多见肝郁化火证、痰火扰心证、燥湿俱盛证、心肾阴虚证;治疗当“疏肝理气,润燥同用”,肝郁化火证常用丹栀逍遥散加减,痰火扰心证、燥湿俱盛证均常用自拟方涤痰醒神汤加减,心肾阴虚证常用天王补心丹合二陈汤加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失眠痰火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失眠痰火内扰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安定片和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安定片治疗,治疗1个月后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胆汤治疗失眠痰火内扰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的中医证候改善及预后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心悸(室性早搏)痰火扰心证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于治疗一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  相似文献   

7.
刘小河  李明霞  冼绍祥 《新中医》2014,46(11):21-23
介绍冼绍祥教授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的经验。认为焦虑症初起可表现为气滞之证,由于病证的发展或由其病因及临床表现的不同,而夹痰、郁热等,多属实证。痰邪胜于里,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痰聚,形成痰火之病理,邪气上扰,心脑不宁,其人善惊,惊者乃痰因火动也。从痰热论治焦虑症符合中医对焦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上运用温胆片治疗焦虑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湛  贾春华 《中医杂志》2022,(8):701-705
中医理论中的"痰"是拥有双重身份的隐喻概念,古代医家通过病理产物痰液构建出致病因素痰邪,又以痰邪为源域认识多种疾病的病因,形成了"百病多由痰作祟"和"痰生百病"等观念.在梳理痰邪的产生与演化的基础上,分别从痰邪常见易生、"痰家族"的形成、由有形到无形三个方面,对上述认知过程进行隐喻分析.结果发现,痰邪源自水与津液;痰邪...  相似文献   

9.
失眠亦称不寐,病位在心,与肝、肾、脾、胃等密切相关,为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病机为痰热内扰。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痰热上扰心神可致失眠,亦可致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从而影响睡眠。治疗当务之急是清痰火;温胆汤具有和胃利胆、理气化痰之效,善清扰乱心神之痰火,通过燥湿、理气、健脾以绝生痰之源,可达理气化痰、宁心安神之功,达安眠之效;作用温和,无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可连续用药,疗效显著,亦可用此方治疗失眠、眩晕、抑郁等由"痰"而引起的各种病症。因成分复杂,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有待于临床实验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06-708
宋代医学家陈言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所载温胆汤,主治胆失疏泄,气郁生痰,痰浊内扰,脾胃不和所致胆郁痰扰证。万远铁教授遵"百病皆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旨,临证治疗各类疑难杂症时常从治痰着眼,善用温胆汤灵活化裁,治疗各类以"痰"为基本病机的疾患,疗效甚佳。文章选取万教授运用温胆汤治疗痰证之精神分裂症、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的几个典型案例以论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早搏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规律性,为早搏的中医证型研究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观察早搏患者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房早、室早与早搏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气血亏虚证最多见,依次为心阴不足证、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水气凌心证。合并高血压病的早搏患者痰火扰心证高于其他证型,提示高血压病可能与此证型有相关性;合并冠心病的早搏患者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多见,其次为心血瘀阻证、痰火扰心证;未合高血压病、冠心病的早搏患者气血亏虚证和心阴不足证最多。房早以心阴不足证最常见,而室早以痰火扰心证、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结论从早搏合并症探讨中医证型研究有规律性可寻。  相似文献   

12.
李宜瑞教授认为,儿童多动症临床阴虚阳亢者多见,往往又以心脾肾不足为其本,肝阳亢盛为其标。在辨证分型上,为执简驭繁,主要分为肾虚肝亢证、心脾不足证、痰热扰心证3证,肾虚肝亢证,主方为益智宁;心脾不足证,主方为四君子汤合甘麦大枣汤化裁;痰火扰心证,主方为温胆汤化裁。李教授认为,临床上各证型常混合存在,难于截然分开,例如心脾不足者,可出现土虚肝旺,或夹有痰湿或痰热。此外,证型也非一成不变,临证需细加斟酌。她还特别指出,调脾胃可安五脏,当上述各型"标"证已轻,脏腑"本"虚之证为主时,皆可酌加太子参、茯苓之类健脾药,脾健而其余四脏化源不绝。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蒲星清障方治疗狂病痰火扰神证(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自拟的蒲星清障方,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口服治疗;两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医症状分级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在治疗后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总分平均值均明显下降;PANSS评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中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蒲星清障方能够有效控制狂病痰火扰神证(精神分裂症)症状,明显改善中医痰火扰神证候群,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三清安眠汤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三清安眠汤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解郁安神冲剂治疗,两组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三清安眠汤治疗失眠症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证有确切疗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指导临床辨证治疗。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频数归一化权重计算等统计学方法对儿童抽动障碍进行中医证候的初步研究。结果 212例儿童抽动障碍最常见的中医证候分型有4个:肝旺风动证65例(30.7%),肝肾阴虚证38例(17.9%),脾虚肝亢证55例(25.9%),痰火扰心证54例(25.5%)。结论肝旺风动、肝肾阴虚、脾虚肝亢、痰火扰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常见证型;风、痰、火、虚是儿童抽动障碍的主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介绍吕哲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吕教授认为失眠总的病机为"心神被扰,阳不入阴",辨证分虚实两端,实则为阳盛,火热伤神,常见于肝郁化火、痰火扰心证;虚则为阴血不足,虚热扰乱心神,常见于心肝血虚、肝肾阴虚之证.临床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辨证求本与安神治标并举,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升降理论探讨半夏泻心汤治疗痰火扰心型室性早博临床疗效.方法 将室性早搏痰火扰心型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h早搏次数、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变、临床总体疗效和药物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24h...  相似文献   

18.
马智教授认为眩晕病理关键主要是内有痰浊和肝风,二者相合而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风夹痰上扰乃病机根本。马智教授突破肝风、痰浊、风火、虚眩理论,另辟蹊径,立肝风挟痰上扰清窍之说,针对肝风挟痰上扰清窍,创制眩得康,熄风祛痰止眩治疗痰浊型眩晕,处方精当,每获良效,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9.
李文杰教授认为痰、虚(不论血虚,阳虚)、情志不调或原发脏腑疾病相互作用,影响肝脾功能,脾失运化或肝失疏泄,扰及心神,发为心悸;提出"心悸之诊治应究其根本,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独到见解,实证(痰热内扰、肝郁化火)心悸,重在理气消痰,疏肝化火;虚者(心血不足、心阳不振),治疗以益气养血,温补心阳,宁心安神为主;情志不调,当疏肝解郁,清火安神,逍遥散主之;组方遣药配伍体现药对相须相使,注意药味、剂量比例;根据证型,采取相应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20.
对《灵枢.经脉》"足阳明脉病"所记述之精神症状做了探析。文章指出,"足阳明脉病"之"病至"精神症状,非足阳明脉病,乃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症;"甚则"之精神症状系极度兴奋狂乱之阳明腑实热结证。文章还指出,心气虚挟痰之悲忧荒谬属临床较为常见之癫、狂交作病;心气虚挟痰为症自己后,转心气实挟痰之狂乐而乱,狂乐而乱久不愈,"甚则"火热燔极而灼津炼痰化燥成实结于胃腑而成腑实热结证;古人未能深察,误将心气虚挟痰之症指为阳明腑病前段之脉病。还就《素问》对"足阳明脉病"之不妥阐释予以了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