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体温护理干预对60岁以上宫颈癌患者术后寒战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保温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输液及腹腔冲洗液加温、充气式保温毯保温的综合体温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30 min时(T2)、手术60 min时(T3)、手术停止时(T4)、手术后30 min(T5)、手术后60 min(T6)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舒适度评分变化及寒战发生率。结果:T0时,两组鼻咽温度、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6时刻,观察组鼻咽温度、MAP、HR、舒适度评分较为稳定,对照组鼻咽温度、舒适度评分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围术期加强体温管理对全麻下行开腹胃大部分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凝血、炎症以及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开腹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4),对照组采用被动保温法(体温低于35.5℃启动温毯加温),观察组采用主动保温法(围术期持续温毯加温)。于诱导前即刻(T0)、手术60 min(T1),手术120 min(T2)、术后60 min(T3)时监测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HP)和心室收缩加速指数(ACI)。监测T0和T3时刻凝血常规、IL-6、IL-10、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输液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T1和T2时,观察组患者低体温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T3时,观察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肝包虫手术期间对机体循环稳定性及应激反应变化的影响,分析针对肝包虫手术的更为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肝包虫病手术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组(GE组)和全凭静脉麻醉组(G组)各50例,并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病灶切除时(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时(T4)分别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同时抽取静脉血对上述不同时间点血浆皮质醇及血糖水平进行测量,并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结果:GE组MAP和HR分别在T1~T4、T2~T4时间点低于G组(P<0.05);GE组在T1~T3时间点皮质醇浓度低于G组(P<0.05),在T1~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全麻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眼内压及颅内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6月接受全麻下俯卧位脊柱手术患者,随机纳入常规通气组(n=36)与小潮气量过度通气组(n=36)。常规通气组Vt 8 mL/kg,Fr 12~15/min,维持etCO2在35~40 mm Hg;小潮气过度通气组Vt 6 mL/kg,Fr 18~20/min,维持etCO2在30~35 mmHg。以手持式眼压计测量双眼眼内压(IOP),以床旁实时超声在眼球后3 mm处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分别在麻醉前(T0),麻醉完成即刻(T1),俯卧位摆放即刻(T2),手术进行2 h(T3),术毕转至平卧位即刻(T4),术后30 min(T5)记录IOP、ONSD以及循环及呼吸指标,进行组间及组内比较,同时分析二者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T1相比,两组患者在T3、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鼻咽通气道高频喷射通气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行ERCP检查的60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常规通气组(GNa组)和经鼻咽通气道高频喷射通气组(HNa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十二指肠镜通过食道时(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呼吸指数、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A-aDO2),ERCP时长、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镜检医师和患者对麻醉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的心率、MAP、SpO2、氧合指数、呼吸指数、A-aDO2均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均P<0.05),在T1、T2,HNa组的心率、MAP、呼吸指数、A-aDO2均低于GNa组,SpO2、氧合指数均高于GN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在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麻醉复苏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12月拟行胸腔镜下肺切除术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各53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基于前馈控制的加速外科康复理念干预。比较两组进入麻醉复苏室(T1)、进入麻醉复苏室10 min(T2)、出麻醉复苏室(T3)时镇静、躁动程度[镇静-躁动评分量表(SAS)]、术后并发症、不良事件发生率、麻醉复苏室停留时间、舒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整体分析发现,两组SAS评分组间、时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组内比较:常规组T1、T2、T3比较,试验组T1、T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T2时S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纳美芬对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麻醉诱导前15min给予生理盐水)和试验组(麻醉诱导前15min静脉推注纳美芬),每组30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建立气腹时(T1)、建立气腹后60min (T2)、建立气腹后120min (T3)、气腹结束时(T4)、离开手术室时(T5)的血流动力学水平,T0、T5时刻的炎症因子水平,麻醉相关指标,以及术后24h的认知功能障碍、低氧血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刻比较,试验组患者T1、T2、T3、T4、T5时刻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均显著降低(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纳布啡预处理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海军安庆医院收治的80例ACC拟行LC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行静脉-吸入复合麻醉,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纳布啡2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建立后5 min(T2)、胆囊切除时(T3)、手术结束时(T4)、拔管即刻(T5)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于T0、T3、T5时刻采集患者静脉血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水平,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术后1、6、12、24 h疼痛情况,记录2组术后曲马多、哌替啶使用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丙泊酚、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对行根治性胃切除术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及寒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8月择期行根治性胃切除术并术后进入苏醒室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60例。F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L),C组在麻醉诱导后静脉输注10 mL生理盐水。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手术前(T0)、入恢复室(T1)、出恢复室(T2)时的血压、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耳膜温度,评估入恢复室后出现的寒颤次数、强度分级及持续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10 min(T3)、30 min(T4)VAS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与T0相比,T1、T2时间点两组患者耳膜温度明显降低(P<0.05),T1、T2时间点两组耳膜温度无明显差异(P>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困难气道麻醉期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阳江市阳东区人民医院麻醉科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困难气道患儿6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诱导,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前(T0)、给药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5 min(T3)生命体征[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流动力学[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两组患儿苏醒即刻(Ta)、离开复苏室时(Tb)、术后1 h(Tc)行为学评分(FLACC)、Ramsay镇静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HR在T1、T2、T3时均低于常规组,MAP在T2、T3时均高于常规组,FLACC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喷他佐辛对颅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导尿管相关膀胱刺激征(CRBD)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贵州省黔东南州人民医院行颅脑外科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术毕给予喷他佐辛,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分析两组苏醒期Ramsay评分、躁动评分、CRBD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T1、T2、T3、T4时的MAP、SBP、DBP、HR和SpO2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MAP、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跟骨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椎管内麻醉)及观察组(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各40例,对比两组麻醉效果;对比两组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1)、麻醉后10 min(T2)、麻醉后15 min(T3)、麻醉后30min(T4)时刻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对比两组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凝血功能[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Ⅰ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0、T1时刻HR、MAP、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DEX)对全弓置换术患者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38例因急性主动脉夹层行全弓置换术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静脉输注DEX 1μg·kg-1,输注时间15 min,输注完成后以0.5μg·kg-1·h-1的速率输注DEX至手术结束即刻,对照组接受等量和等速度的生理盐水,采取同样的方式持续泵注至手术结束即刻。分别记录入室后(T0)、诱导后(T1)、深低温停循环后(T2)、停体外循环(CPB)后(T3)、手术结束即刻(T4)的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于T0、T1、T2、T3、T4、术后24 h(T5)和术后72 h(T6)抽取颈内静脉血5 mL,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病人,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仅采取全身麻醉的方法,观察组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2组病人麻醉的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在实施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1 min(T2)、气管插管时(T3)、气腹时(T4)及拔管时(T5)各时间点,观察组病人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心率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上升(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与T1、T2时间点相比,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在在T3和T4两个时间点下降(P < 0.01),在T5时间点恢复到T1、T2水平(P>0.05)。观察组病人手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 0.01),麻醉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 0.05)。结论对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高血压老年病人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方法,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麻醉效果良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预防性镇痛对肩关节镜手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和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接受在侧卧牵引位下行择期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A组,n=30)和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NA组,n=30)。记录患者入室(T0)、切皮时(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1 h(T4)、出室(T5)时间段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手术中输液量、尿量、出血量及冲洗液中肾上腺素使用量,术中及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及其他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手术时长、麻醉时长、拔管时间、恢复室恢复时间(PACU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记录拔管后5 min、术后1 h、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6 h、术后24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NA组患者在T1、T2、T3、T4、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下腔静脉塌陷指数(inferior vena cava collapsibility index,IVC-CI)的导向补液策略对骨科手术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拟行骨科手术的1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管理,试验组给予以IVC-CI36%为阈值的导向补液。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min (T2)、麻醉后10min (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和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比较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后的总补液量、低血压发生情况以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与T0、T1时刻比较,两组患者T<...  相似文献   

17.
王东  唐兢  莫珊  李洪 《中国医刊》2023,(4):417-421
目的 基于视觉模拟评分法和免疫功能指标评估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在老年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做妇科肿瘤根治术的8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观察组实施全身麻醉复合QLB。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进入手术室10min(T0)、麻醉诱导后5min(T1)、切皮后5min(T2)、手术结束时(T3)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手术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或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镇痛补救时间、有效睡眠指数均显著晚于或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8、12、24h,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1时刻,观察组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远端预处理(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瓣膜置换手术中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远端预处理组(RIPC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诱导后CPB前,以骨科充气式压力止血带环扎左上臂上施压(压力200 mmHg),循环3次,每次5 min,间隔5 min;对照组处理同RIPC组,但止血带不充气。分别于麻醉诱导稳定5 min后(T0)和手术结束即刻(T1)、术后1 h(T2)、6 h(T3)和24 h(T4)5个时间点抽取颈内静脉球部血检测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对于所有接受手术的患者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第3、8天行神经心理测验和评估。结果:2组患者S-100β和NSE蛋白水平在T1~T4均显著高于T0(P<0.01),但RIPC组S-100β在T1~T3和NSE水平在T1~T4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IPC组术后3 d简易智能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RIPC可降低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水平,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对脑肿瘤切除手术患者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选取首次进行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ON组)、利多卡因组(LIDO组)、右美托咪定组(DEX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组(DEX+LIDO组),记录4组患者给药前(T1)及给药后1 h(T2)、2 h(T3)、3 h(T4)、术毕(T5)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于T1、T2、T3、T4及T5时点抽取患者颈静脉球和外周动脉血5 mL进行血气分析,检测血糖和血浆乳酸水平,计算患者5个时间点的脑氧摄取率(CERO2)、葡萄糖摄取率(CERGlu)及脑颈静脉球-动脉血乳酸差值(Djv-alac);记录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观察患者呛咳、躁动、惊厥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T1时MAP和HR比较,差异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