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桃红四妙汤配合低分子肝素钙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要求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桃红四妙汤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测定2组患者的患肢肿胀情况、凝血指标、血小板计数、切口引流量、血肿瘀斑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①患肢肿胀情况.大腿周径:不同时间点周径不全相同(F =25.320,P=0.000);2组间周径总体有差别(F =5.530,P=0.024),进一步比较显示术后第6天治疗组周径小于对照组(F=175.303,P=0.000);治疗方法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14.214,P=0.000).小腿周径:不同时间点周径不全相同(F =67.520,P=0.000);2组间周径总体有差别(F =5.348,P=0.026),进一步比较显示术后第2天、第6天、第10天治疗组周径小于对照组(F=13.960,P=0.001;F=42.183,P=0.000;F=7.678,P=0.009);治疗方法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2.428,P=0.000).②凝血指标.2组患者术后第2天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147;t =0.821,P=0.417);治疗组术后第14天与术后第2天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2.117,P=0.041;t=2.104,P=0.042).③血小板计数.不同时点血小板计数不全相同(F =67.155,P=0.000);2组间血小板计数未见不同(F=0.716,P=0.403);治疗方法与时间因素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0.318,P=0.591).④切口引流量.术后治疗组切口引流量小于对照组(t=1.520,P=0.137).⑤血肿瘀斑发生情况.术后2组患者血肿、瘀斑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4; x2 =2.667,P=0.102).⑥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治疗期间仅对照组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44).结论:桃红四妙汤结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减少术后出血,有效防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11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9例,术后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对照组58例,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观察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记录2组患者失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第8天,2组患者间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7.89±138.67)mL,(456.00±132.03)mL;t=1.665,P=0.099];但观察组失血总量、隐性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34±222.06)mL,(1 103.34±261.87)mL;t=4.665,P=0.033;(401.89±98.67)mL,(566.00±102.03)mL;t=4.871,P=0.026]。2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均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4例,对照组术后血红蛋白含量低于80 g·L^-119例,输入同型浓缩红细胞4个单位后,血红蛋白含量均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内;2组患者术后输血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98,P=0.000)。2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中位数8个月;膝关节功能均恢复。结论:应用膝伤活血灵口服配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满意;且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相比,可减少患者术后隐性失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的影响,并尝试探讨其作用机制,发挥传统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优势。方法:选取于2021年4月—2023年8月来本院择期进行单侧THA或TKA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于术后单独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性抗凝,对照组应用桂枝茯苓丸加味结合利伐沙班预防性抗凝。分别记录术前、术后3 d、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D-二聚体、凝血功能(PT、FIB、APTT、TT)及DVT发生率,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对比术前肿胀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两组患肢均有不同程度肿胀,但治疗组患肢肿胀程度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两组患肢肿胀程度均有不同程度消退,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及凝血功能比较,两组术前D-二聚体,PT、FIB、APTT、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术后第3天PT、APTT、TT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3项数据均在安全范围之内。而在出院前...  相似文献   

4.
王宇  康斯文  孟妲 《中医正骨》2013,(12):84-85
目的:探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32例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积极、系统的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男11例,女21例;年龄58~83岁,中位数72.5岁;膝骨关节炎13例,股骨头坏死5例,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转子间骨折3例.观察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2例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3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9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时间14~28 d,中位数19.5 d;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对接受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取积极、系统的预防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探讨THR后应用LMWH防治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治疗组:术前12h、术后12h及24h予LMWH5000U腹壁皮下注射,术后每日1次给药至术后3d。同时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抗凝药物治疗。2组均术后第7d、第14d,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DVT的发生率较之对照药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MWH对THR术后DVT显著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初次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以桃红四物汤口服,对照组予以利伐沙班片口服,连续服用2周。观察2组患者凝血指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用药安全情况。结果: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时间效应(F=3.803,P=0.025;F=25.584,P=0.000;F=26.099,P=0.000);2组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 D-二聚体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271,P=0.605;F=1.653,P=0.204;F=0.930,P=0.339);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2.312,P=0.104;F=0.528,P=0.591;F=0.351,P=0.694)。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时间效应(F=3.814,P=0.052);2组间国际标准化比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存在分组效应(F=0.006,P=0.936);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不存在交互效应(F=0.092,P=0.786)。观察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股静脉2例,静脉1例;对照组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股静脉1例,静脉1例;2组间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8,P=0.640)。2组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9.33±87.74)mL,(455.76±76.88) mL;t=-0.302,P=0.764;(273.33±108.07)mL,(263.33±115.92)mL;t=0.346,P=0.731;(269.68±72.36)mL,(271.59±66.96)mL;t=-0.106,P=0.91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行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5例采用内服行气活血利水方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皮下注射;对照组73例采用单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术后记录伤口引流量,于术后第3、7、12 d分别行下肢血管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评价深静脉通畅情况。结果 2组病例手术后48 h刀口引流量均在正常范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的出血并发症。结论行气活血利水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安全、有效预防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91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45例采用物理性加心理性预防措施;中药组51例在空白组基础上采用中药川芎嗪针剂及自拟生脉通络汤治疗;西药组48例在空白组基础上加用速碧林治疗;中西结合组47例在空白组基础上同时采用中药川芎嗪和自拟生脉通络汤,以及速碧林治疗。结果:191例患者中术后共有53例发生DVT,总发生率为27.75%。其中空白组18例,发生率为40.00%;中药组15例,发生率29.41%;西药组14例,发生率29.17%;中西结合组6例,发生率12.77%。4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空白组、中药组、西药组DVT发生率与中西结合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中西结合组DVT发生率较低。21例股静脉DVT中,有14例为附壁血栓,7例为股静脉近端完全栓塞;27例胭静脉栓塞中,有19例为附壁血栓,8例为静脉完全栓塞。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伤口引流量,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观察亦未发现有伤口出血、消化道出血及皮肤黏膜出血等出血性并发症发生。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4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药川芎嗪合自拟生脉通络汤,结合速碧林在预防全髋置换术后DVT形成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李文若  王海彬 《新中医》2006,38(4):73-73
目的:观察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防治作用。方法:103例患者随机为分2组,治疗组50例术后应用川芎嗪以及血液循环泵进行治疗,对照组53例术后以主动功能练习为主治疗。结果:治疗组发生DVT6例,发生率为12.0%;对照组发生DVT12例。发生率为22.6%。2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后应用中药川芎嗪和血液循环泵可显著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的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临床发生率较高,它可继发肺栓塞和远期深静脉功能不全。在欧美,血管栓塞性疾病是髋关节置换术后3个月内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如不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高达40%~60%,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率约0.5%-2.0%。  相似文献   

11.
董列军 《中医正骨》2012,24(4):75-76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依照运动量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不引起患者疲劳和加重患膝疼痛为度,为22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制定术后康复护理计划,指导患者进行规范、有效的术后康复锻炼,观察康复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本组22例28膝,术后1周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1膝,良5膝,可2膝.术后2周,置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90°~105°,中位数99°;被动活动度100° ~ 120°,中位数112°.术后6个月,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均恢复良好,患者可恢复正常生活.无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规范、系统的术后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人工全髋关节术后深静脉血栓(DTV)的预防效果.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150例患者分成3组,A组(50例)为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盐水;B组(50例)为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C组(50例)术后用5%GS250 mL 川芎嗪240 mg静滴,1次/d,3组均连用7 d,术前及用药后7 d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A组术后DVT发生率为20%,B组为6%(和A组相比P<0.05),C组为12%(和A组相比P<0.05);在发生血栓的病人中,近端血栓与远端血栓的比率A组为4:1,治疗组为1. 5:1.结论:川芎嗪可以有效预防人工全髋关节术后DVT的发生,且安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符合研究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37例给予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对照组36例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检测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 d、7 d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统计2组术后DVT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血浆D-D、FIB、PT、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及PT、APTT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2组患者血浆D-D、FI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APTT、PT均明显长于术后3 d(P均0.05),且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三七粉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明显改善下肢静脉曲张术后各项凝血指标,降低术后DVT发生率,且出血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7,(8):1047-1048
目的:分析总结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随机将100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以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者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方者为治疗组,各50例。分析两组术后DVT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两组间APTT、PT、FIB、INR、D-D及水平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周时,治疗组APTT、PT、FIB及IN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D-D低于对照组,股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4周治疗时间内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4周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有效的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拟抗栓方预防髋、膝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3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65例,Ⅱ组68例。术后当天即开始预防血栓治疗,Ⅰ组采用自拟抗栓方和低分子肝素钠治疗;Ⅱ组单纯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同时,2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功能锻炼和康复治疗。术后第8天统计2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 d、术后7 d测定2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①Ⅰ组患者2例发生深静脉血栓,Ⅱ组10例发生深静脉血栓。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χ=4.262,P=0.039)。②全血低切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全血低切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35.374,P=0.000)和分组效应(F=17.096,P=0.042);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20.980,P=0.000);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57,P=0.957;t=-0.114,P=0.915;t=-0.900,P=0.419)。③全血高切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全血高切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80.971,P=0.000)和分组效应(F=39.118,P=0.003);时间与组别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F=2.102,P=0.185);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879;t=0.012,P=0.991;t=-0.530,P=0.624)。④血浆黏度: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血浆黏度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8.814,P=0.001)和分组效应(F=9.265,P=0.034);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17.156,P=0.001);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87,P=0.935;t=-0.157,P=0.883;t=-1.469,P=0.216)。⑤红细胞压积: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压积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8.988,P=0.012),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101,P=0.767);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328,P=0.016);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16,P=0.988;t=-0.106,P=0.921;t=-0.985,P=0.380)。⑥红细胞聚集指数: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24.763,P=0.000),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424,P=0.550);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35.746,P=0.000);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61,P=0.880;t=-1.106,P=0.921;t=-1.966,P=0.121)。⑦纤维蛋白原: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纤维蛋白原比较,存在时间效应(F=12.496,P=0.003),但不存在分组效应(F=0.015,P=0.909);时间与组别之间存在交互效应(F=7.874,P=0.013);不同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32,P=0.976;t=-0.178,P=0.867;t=-0.555,P=0.609)。结论:自拟抗栓方联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预防髋、膝部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骨舒乳膏外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肢瘀斑消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因膝关节非化脓性关节炎初次接受单侧TKA,术后第3天患肢瘀斑面积>10 cm^2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不针对瘀斑进行干预,骨舒乳膏组自术后第3天开始采用骨舒乳膏外用,每日2次,连续使用至术后第14天。选择瘀斑面积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一般情况。骨舒乳膏组1例患者治疗3 d后出现皮肤过敏反应退出试验,2例患者未严格遵医嘱使用骨舒乳膏退出试验,1例患者资料记录不完整予以剔除;常规治疗组1例患者术后第3天发生小腿肌间血栓,退出试验,加大抗凝药物剂量,治疗1周后血栓消失;2例患者资料记录不完整予以剔除。②患肢瘀斑面积。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8.400,P=0.010)。2组患者瘀斑面积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180,P=0.020)。术后不同时间点瘀斑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71.790,P=0.000);2组患者的瘀斑面积随时间变化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3.00±2.00)cm^2,(35.73±11.31)cm^2,(51.89±11.90)cm^2,(32.42±10.85)cm^2,(10.39±5.25)cm^2,F=179.628,P=0.000;(3.00±2.00)cm^2,(36.33±11.13)cm^2,(51.96±16.75)cm^2,(40.74±12.72)cm^2,(25.33±8.19)cm^2,F=113.157,P=0.000];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2组患者瘀斑面积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400,P=0.690;t=-0.190,P=0.850;t=-0.020,P=0.980);术后第7天、第14天,骨舒乳膏组的瘀斑面积均小于常规治疗组(t=-2.560,P=0.010;t=-7.880,P=0.000)。术后第14天时,按照瘀斑面积减少情况,骨舒乳膏组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R骨舒乳膏组=22.13,R常规治疗组=31.69,Z=-2.665,P=0.008)。③HSS膝关节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0.530,P=0.000)。2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5.520,P=0.020)。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HSS膝关节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372.220,P=0.000);2组患者HSS膝关节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45.07±6.36)分,(57.08±4.02)分,(67.58±2.89)分,(76.00±4.08)分,F=254.592,P=0.000;(46.74±5.48)分,(58.70±4.69)分,(63.07±3.26)分,(70.37±5.12)分,F=129.816,P=0.000];术前及术后第3天,2组的HSS膝关节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0,P=0.310;t=-1.350,P=0.180);术后第7天和第14天,骨舒乳膏组的HSS膝关节评分均高于常规治疗组(t=5.240,P=0.000;t=4.420,P=0.000)。术后第14天时,依据HSS膝关节评分进行疗效评定,骨舒乳膏组优于常规治疗组(R骨舒乳膏组=22.38,R常规治疗组=31.44,Z=-2.658,P=0.008)。④不良反应。骨舒乳膏组1例患者因涂药部位皮肤过敏退出试验,停止用药并以温水擦洗处理后症状消失。常规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结论:TKA术后外用骨舒乳膏,可促进患肢瘀斑消退,加速术后康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肝素组,肝素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组在肝素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点滴。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14d血小板含量。结果:结合组2例DVT阳性,DVT发生率6.67%;肝素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2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合组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中药益气活血法对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中药汤剂2周。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治疗组21.74%;对照组:52.17%,2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中药汤剂能有效预防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深静脉血栓(DVT)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虽然近年对DVT认识不断提高,但因其形成具有隐匿性等特点[1],若不及时观察治疗,可导致病人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丧失而致残,并可发生致命的肺栓塞。THA术后常采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DVT的发生,为进一步提高预防的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同时有效预防DVT发生,加强护理人员掌握低分子肝素钙使用时机和注射后观察要点的理论认识及实践技巧,  相似文献   

20.
印丽莉  刘志军  丁青 《中医正骨》2011,23(11):24-25,2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指标为术后第8天行DVUS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安全指标为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VT阳性5例(5/32,15.6%),对照组DVT阳性7例(7/32,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凝血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