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体部CT检查椎体骨松质骨CT值测定,结合双能骨密度值对比、分析,诊断骨质疏松,为基层医院诊断骨质疏松提供参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发现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3例(共44个椎体),压缩骨折27个,陈旧性骨折17个椎体,新鲜骨折椎体CT值较邻近椎体CT值高40~60 Hu以上,而陈旧性骨折与相邻椎体CT值相近.正常、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预测绝经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价值.方法 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00例椎体骨折绝经后女性患者及10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者进行腰椎各部位骨密度(BMD)检测.结果 椎体骨折与第2腰椎、第3腰椎、第4腰椎、第2~4腰椎(L2~4)BMD值均呈负相关,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设骨折发生率为80%的L2~4BMD值为骨折上限值,绝经女性椎体骨折的L2~4BMD上限值为0.641 g/cm2.结论 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值,对绝经女性椎体骨折的预报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6例)。测定血清GLP-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特异性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运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数、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及各部位骨密度值),血清GLP-1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绝经年数显著增加,体重、腰围、臀围、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年龄、绝经年龄、身高、腰/臀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椎体CT值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发生骨水泥渗漏是否具有一定相关性。方法:收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在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之间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住院并且行PVP治疗的患者61例,将所有椎体按照是否发生骨水泥渗漏分为渗漏组和未渗漏组,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中骨水泥的注入量,骨折部位(胸椎或腰椎)、骨折压缩程度及腰1椎体CT值。结果:两组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胸椎或腰椎)及骨水泥注入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压缩程度、腰1椎体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两者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后得出腰1椎体CT值的变化与骨水泥渗漏的关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做ROC曲线分析,曲线下的面积(AUC)为0.674(95%CI:0.524~0.824,P=0.025),得出腰1椎体CT值的最佳截断值为62.1HU时,其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63.6%。结论:腰1椎体CT值与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具有相关性,在术前测量患者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腰椎体磁共振(MR)信号值与绝经后亚洲女性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A-OP)风险分层的关系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9例行常规腰椎MR T1WI、T2WI、脂肪抑制(FS)-T2 WI检查的中老年女性患者,测定腰1(L1)至腰4(L4)椎体T1WI、T2WI、FS-T2WI、脊髓腰膨大信号值和空白背景区信号值.计算相应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分析各序列信号值与SNR、CNR的相关性.计算OSTA指数,将患者按照OSTA-OP指数进行风险分层:高风险组(31例)、中等风险组(63例)、低风险组(115例),比较组间腰椎体MR信号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R信号对OSTA-OP低风险和高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 L1~L4椎体的各序列MR信号值与SNR和CNR均呈成正相关(P=0.000).低风险组L1~L4椎体及合并L1~L4椎体后T1WI、T2WI、T2WI减FS-T2 WI序列的MR信号值均明显低于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P=0.000);FS-T2 WI序列MR信号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中风险组和高风险组之间各椎体、各序列MR信号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腰椎体MR T1 WI、T2 WI、T2 WI减FS-T2 WI信号值对中老年女性OSTA-OP低风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为0.751~0.818(P=0.000);对OSTA-OP高风险的诊断准确性较低,其AUC均在0.6以下(P>0.05).结论 中老年女性腰椎体MR T1WI、T2 WI、T2WI减FS-T2WI信号值对OSTA-OP低风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高风险诊断价值较差,FS-T2WI信号值对OSTA-OP风险诊断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 FD)在腰椎CT中对松质骨微结构量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5年9月,因腰痛来本院就诊并行腰椎CT检查的中青年男性患者115例,分为两组: A组,28~31岁,61例;B组,38~41岁,54例。入组者均无腰椎退行性变,使用imagej分析腰4椎体松质骨区域图像,量化灰度纹理特征。检验FD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A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63±0.056,B组腰椎松质骨的FD值为1.418±0.038,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ROC曲线分析,判断FD最佳临近点为1.423,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75.4%,特异度为55.6%。结论 采用分形维数分析腰椎松质骨CT图像,提取灰度纹理信息,可量化一定轻微退变程度的骨微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腰椎CT平扫影像组学模型在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绝经后女性和50岁以上男性66例(骨质疏松症43例,未患骨质疏松症23例),所有患者均行腰椎CT平扫。在纳入患者的腰1~4椎体中,共有237个腰椎符合研究标准,骨质疏松腰椎95个,非骨质疏松腰椎142个。根据腰椎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为标准,将所有腰椎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应用3D Slicer软件在腰椎CT平扫图像上逐层勾画腰椎椎体骨松质以获得三维感兴趣区(ROI),并以单个腰椎椎体为单位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对训练组的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并保留10个特征,然后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Logistic回归算法从保留的特征中选择最优特征子集用于建立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影像组学模型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腰椎骨质疏松的结果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诊断结果的拟合度。结果:在提取的1 316个影像组学特征中,最终获得7个与腰椎骨质疏松显著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腰椎骨质疏松的AUC在训练组和验证组分别为0.908(95%CI =0.863~0.952)和0.935(95%CI =0.873~0.996)。校准曲线评估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组和验证组中均有较好的拟合度。结论:基于腰椎CT平扫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作为评估中老年人腰椎骨质疏松的一种无创性辅助工具,有利于协助临床决策,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测量方法和范围,为多层螺旋CT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方法 102例60岁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先行DEXA测量腰椎(L1~L4)和髋部骨密度(BMD)值,然后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每例均取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按9区法和1区法测量CT值。以DEXA测量BMD值为基础,使用统计学方法比较CT值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性,以单侧95%可信区间确定测量指标参考值。结果根据WHO诊断标准,该组病例男性、女性DEXA测量骨密度值均在正常范围内;9区法测量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5.4±26.7HU,女性157.7±28.9HU;1区法男性、女性CT值为:男性169.6±27.2HU,女性163.4±29.3HU;两种测量方法CT值均数和标准差无统计学差异。决定采用1区法数据,腰3椎体椎弓根层面松质骨CT值下限为男性124.9HU,女性115.2HU。结论腰椎椎体松质骨的CT值测量是对腰椎骨质密度改变较为敏感的方法,确定健康老年人群腰椎椎体松质骨CT值范围,有望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症提供有力的依据。建议男性CT值<120.0HU,女性<110.0HU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胸部CT图像,探讨成年男性胸椎椎体CT值评估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20年9-11月均接受胸部螺旋CT扫描和双能X线光吸收法(dual energy X ray absorptiometry, DXA)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检查(两项检查时间差为1个月内),男性患者93例,年龄22~96岁,平均年龄(61±15)岁。利用DXA作为参考标准,通过测量胸1至胸12椎体CT值来探讨胸椎椎体CT值评估BMD的可行性并确定CT值诊断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的最佳测量椎体。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及利用西门子医疗系统有限公司(AI-Rad Companion Chest CT,原型机ver.4.3.3)软件测量胸1椎体至胸12椎体的CT值。以DXA测量的骨密度T-score为标准,将93例患者分为骨密度正常组(n=47)、骨量减少组(n=30)和骨质疏松组(n=16),采用方差分析分别比较各组间胸1至胸12各椎体CT均值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每一椎体CT值与DXA测得的腰椎BMD...  相似文献   

10.
刘培举  杜开广  肖章 《广东医学》2022,43(2):221-225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表现、腰椎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磁共振成像(MRI)同反相位信号比值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关系及联合鉴别骨质疏松、恶性骨折的效能。方法 选取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OVCF组)及86例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恶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ET/CT表现、腰椎骨矿物质密度(BMD)、脂/水像、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鉴别骨质疏松、恶性骨折的效能。结果 两组软组织肿块影、病变椎体附件受累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VCF组BMD、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低于恶性组,脂/水像信号比值高于恶性组(P<0.05);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显示软组织肿块影、病变椎体附件受累、BMD、脂/水像、反相位/同相位信号比值均与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P<0.05);单独诊断中病变椎体附件受累鉴别OVCF和恶性骨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次是腰椎QCT BMD、反相位/同相位...  相似文献   

11.
陈杨畅  李素蘋  项光博  金珍木 《浙江医学》2018,40(22):2466-2469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前臂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前臂BMD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绝经后女性RA患者193例,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非受力(左)侧前臂远端1/3处BMD,并测量中轴部分[正位腰椎(L2~4段)及左髋部]BMD。根据中轴部位BMD值,将RA患者分为正常及异常者,比较不同患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采用ROC曲线分析前臂BMD对不同部位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结果中轴BMD值异常164例,其中骨量减少71例,骨质疏松74例,严重骨质疏松19例;中轴BMD值正常仅29例。前臂BMD值异常146例,其中骨量减少60例,骨质疏松67例,严重骨质疏松19例;前臂BMD值正常47例。中轴BMD正常者年龄明显小于异常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均明显优于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腰椎、左髋部BMD正常者年龄均明显小于异常者,前臂BMD、骨矿含量及T值均明显优于异常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显示:前臂BMD诊断腰椎骨质疏松的AUC为0.932,最佳T值为0.355,灵敏度为0.814,特异度为0.951;前臂BMD诊断左髋部骨质疏松的AUC为0.955,最佳T值为0.365,灵敏度为0.776,特异度为0.973。结论前臂BMD对腰椎、左髋部骨质疏松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诊断绝经后女性RA患者椎体、髋部骨质疏松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CT值、有效原子系数(Z Effective)(以下简称“Z值”)对骨密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人员212例,均行腰椎双层探测器光谱CT(dual-layer detector spectral CT,DLCT)扫描,分别测量腰1~3椎体骨松质CT值、Z值及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tomography,QCT)骨密度,计算出各自的平均值作为研究数值。1、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椎体CT值、Z值与QCT骨密度相关性。2、利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椎体CT值、Z值及2项指标联合对骨密度的诊断价值。结果 1、椎体CT值、Z值与QCT骨密度均具有很强相关性,椎体CT值与QCT骨密度相关系数r=0.987,P<0.001,Z值与QCT骨密度相关系数r=0.965, P<0.001。2、评估骨密度正常:2项指标联合的AUC(0.997)=椎体CT值(0.997)>Z值(0.992);评估骨质疏松:2项指标联合的AUC(0.990)>椎体CT值(0.988)>Z值(0.981)。评估骨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绝经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以绝经妇女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评估是否存在椎体骨折情况,并参考不同部位骨密度、T值,按照椎体是否骨折以及骨折部位进行分组,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正常骨量患者6例中骨折1例(16.67%),低骨量患者24例中骨折8例(33.33%),骨质疏松患者42例中骨折18例(42.86%),其中严重骨质疏松8例。无椎体骨折组的骨密度0.76±0.12 g/m2、T值1.89±0.20均高于胸椎骨折组0.62±0.05 g/m2、-2.61±0.29、胸腰椎骨折组0.61±0.07 g/m2、-2.10±0.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椎体骨折组的骨密度、T值与腰椎骨折患者趋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骨折的影响因素为年龄增加以及髋部骨密度、T值下降。结论:通过分析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T值,可以有效预测其是否存在胸椎、胸腰椎椎体脆性骨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绝经后女性椎体脆性骨折的评估,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来院体检的203例50岁以上绝经妇女用双能X骨密度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进行椎体骨折评估(verterbral fracture as-sessment,VFA),并检测不同部位骨密度及相应T值,收集所有受检者一般资料。根据有无椎体骨折及椎体骨折部位分组。结果:胸椎及胸腰椎骨折组骨密度及T值均低于无椎体骨折组;骨质疏松时与无椎体骨折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骨折组骨密度、T值及骨量变化则均与无椎体骨折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T值的降低对绝经后妇女胸椎及胸腰椎骨折椎体脆性骨折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对腰椎骨折则有局限性。增龄、全髋骨密度及T值降低是椎体脆性骨折的危险因子。对绝经后妇女椎体脆性骨折的防治在重视骨密度的同时要联合进行椎体骨折评估。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IGF-1及相关骨代谢指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力  蔡德鸿  汤灵丽 《广东医学》2005,26(5):624-626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其引起的骨折与IGF-1水平及相关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L1~4)、股骨颈、粗隆间、大转子的骨密度(BMD),并根据有无骨质疏松性骨折将92例绝经后妇女分为无骨质疏松组(NOP),骨质疏松无骨折组(OP1)和骨质疏松伴骨折组(OP2),测定各组受试者IGF-1水平及相关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血清IGF-1水平下降,OP1及OP2组低于NOP组,OP2组的IGF-1水平低于OP1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和甲状旁腺素(PTH)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的IGF-1水平下降,其血清水平与骨丢失、骨质疏松及骨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可望成为一种更加准确而且易于检测的预测骨质疏松发病和骨折的骨代谢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几何分析(IVA)检查与X线检查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脊柱骨折的早期诊断能力.方法 选取40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的绝经后女性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进行IVA检查及X线脊椎检查,并用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IVA检查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为7.50%,高于X线检查的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VA检查对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早期诊断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IVA检查能有效诊断早期脊柱骨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FRAX系统[不含骨密度(BMD)模型]、BMD及骨转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BMD检查、骨转换指标检测的747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研究组(骨折)与对照组(未骨折),研究组373例,对照组37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FRAX评分、BMD水平、骨转换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体重、FRAX评分、腰椎BMD、股骨颈BMD、股骨BMD、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D、体重、股骨BMD、β-CTX水平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分析曲线结果显示,FRAX及β-CTX对骨折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结论:FRAX评分及β-CTX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学创新》2015,(29):38-41
目的:研究腰椎定量CT(QCT)骨密度测量对椎体骨折的诊断价值,提高QCT诊断椎体骨折的敏感性。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的均行胸腰椎CT及MRI检查的外伤患者20例及2012年1-7月于本院行腰椎CT检查有明确椎体陈旧骨折3个月以上病史的患者1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MRI上椎体骨髓水肿区作为感兴趣区(ROI),通过QCT PRO工作站上进行分析处理,共测量28个新鲜骨折椎体、14个陈旧骨折椎体及其邻近椎体的松质骨骨密度(BMD)。结果:新鲜骨折椎体骨松质密度高于其对照椎体骨松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陈旧骨折椎体骨松质密度与其对照椎体骨松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结论:新鲜骨折椎体内骨松质BMD值会增高,陈旧骨折的骨松质BMD值能够反映椎体修复的特点,腰椎QCT BMD测量有助于椎体骨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定量CT骨密度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定量CT骨密度测量(QC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影像资料较完整的200例25-88岁的患者进行腰1、2、3椎体松质骨的骨密度测量并与同性别、年龄的正常年青人及对应年龄正常矿物质含量的曲线相比较。其中58例病人同时进行了腰3/4、4/5、腰5/骶1椎间盘CT扫描。结果 骨密度有轻度减低者65例,明显减低者51例,显著减低者35例,从CT定位片上见68例患者腰椎体前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影像,28例腰椎体骨质增生伴椎间盘膨出或突出。结论 影响骨质密度测定与病变的年龄、性别及女性患者是否绝经、腰椎体是否有压缩或骨折有关,QCT可敏感的测量松质骨和密质骨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女性精神病患者骨密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国玲  王玉玲  高淑英 《海南医学》2011,22(10):111-112
目的 探讨住院绝经后女性精神病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120例绝经后女性,其中精神病组患者58例,非精神病组患者62例,分别对两组进行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的测定,并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骨密度.结果 精神病组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于非精神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