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减压术治疗的4例外伤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策略。术后复查三维CT明确减压程度和范围, 随访动眼神经麻痹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手术, 术中及术后影像学证实眶上裂内侧缘减压充分。患者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 4例患者的上睑下垂症状均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3例患者眼球运动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7~30 d;1例部分恢复。3例患者的复视完全恢复, 恢复时间为30 d至6个月;1例缓解。有瞳孔扩大的3例患者, 1例术后7 d恢复, 2例未恢复。结论初步研究显示, 采用神经内镜经鼻入路下进行眶尖、眶上裂、视神经管、视柱依次减压的手术方案可对动眼神经裂段进行有效且安全的减压, 有助于患者部分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切除术中应用双侧后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行神经内镜经鼻PitNET切除术的1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双侧后隔黏膜瓣进行颅底重建者77例(简称黏膜瓣组), 采用移植物行颅底重建者84例(简称移植物重建组)。应用前颅底鼻腔调查问卷和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手术及住院时长、术后脑脊液漏和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以及生存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黏膜瓣组与移植物重建组患者在基线特征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黏膜瓣组中, 1例(1.3%)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移植物重建组中, 10例(11.9%)出现脑脊液漏, 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 P=0.307)。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 随访时间为6~24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及住院时长、除脑脊液漏外的其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前颅底鼻腔调查问卷和嗅觉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双侧后隔黏膜瓣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向鞍上扩展的不同类型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9例向鞍上扩展的PitNET(最大径≥3 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向鞍上生长的情况, 将59例患者的肿瘤分为Ⅰ~Ⅳ型。Ⅰ型20例、Ⅱ型3例、Ⅲ型12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切除肿瘤。术后3个月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 评估肿瘤的切除程度、生化缓解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3个月, 66.1%(39/59)的患者肿瘤达到全切除, 其中100.0%(20/20)的Ⅰ型肿瘤、2/3的Ⅱ型肿瘤、9/12的Ⅲ型肿瘤、33.3%(8/24)的Ⅳ型肿瘤达到全切除。所有功能性肿瘤(包括4例肢端肥大症及1例库欣病)患者均获得生化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一过性尿崩41例、低钠血症11例、一过性垂体功能减退24例、术后颅内感染9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及术后失明1例。除失明患者外, 其他患者经治疗后均治愈。结论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向鞍上扩展PitNET的并发症较轻, 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9例)和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9例)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的28例Rathke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 并行鞍底多层次修补。通过患者症状有无缓解、激素水平有无改善及鞍区MRI复查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28例患者的Rathke囊肿均达全切除。14例头痛患者中, 13例术后头痛缓解;9例视力、视野障碍的患者中, 7例术后改善;6例内分泌功能异常的患者中, 5例术后改善。5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皮质醇或甲状腺功能低下, 6例出现尿崩症, 1例出现明显脑脊液漏。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28例患者的术后随访时间为(18.5±8.8)个月(3~36个月)。至末次随访, 所有患者复查头颅MRI均未见Rathke囊肿复发。结论采用神经内镜经鼻蝶手术治疗Rathke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 术中予以个体化清除囊内容物、多层次鞍底修补, 创伤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内镜手术行骶管囊肿漏口自体肌筋膜组织封堵及脂肪组织囊腔填塞;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通过腰骶部MRI检查评估骶管囊肿的变化程度;通过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皮肤感觉、下肢肌力、排便、排尿、性功能等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结果 32例患者的神经内镜手术均成功, 无一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存在骶尾部和(或)下肢疼痛的31例患者中, 27例(87.1%)术后疼痛明显缓解, 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5.59±1.48)分、(2.50±1.05)分、(1.94±0.8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06.33, P<0.001)。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内MRI复查显示囊腔内的脑脊液信号转变为脂肪信号;其中10例患者术后3个月MRI复查可见囊腔内脂肪组织部分被吸收。术后3个月随访显示, 患者的皮肤感觉异常、排便功能障碍、排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流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肿瘤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天津市环湖医院内镜颅底外科中心及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6例累及颈内动脉的复杂颅底侵袭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复发性侵袭性垂体腺瘤2例, 复发性鼻咽癌、复发性斜坡软骨肉瘤、复发性颅内外沟通脑膜瘤、复发性骨化纤维瘤各1例。根据病变的侵袭范围、颈内动脉受累的特点, 分别采用颈外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2例)或颈内动脉-颈内动脉搭桥术(4例), 完成血流重建后再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肿瘤。术后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明确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及随访期间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以评判肿瘤切除程度和吻合血管的通畅性。结果 6例患者顺利完成搭桥手术, 术后即刻DSA或CTA结果均证实吻合血管通畅。肿瘤全切除4例, 大部切除1例, 部分切除1例。1例术前合并鼻出血的患者术后鼻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 行二次手术修补后治愈。6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6~36个月, 无新发缺血性卒中发生, 复查CTA及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神经内镜经鼻-鞍结节入路与开颅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行开颅手术治疗的75例Ⅰ~Ⅳ级(由本中心根据鞍结节脑膜瘤的生长特点将其分为Ⅰ~Ⅴ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开颅手术组)与2018年10月至2022年9月行神经内镜经鼻-鞍结节入路手术治疗的86例Ⅰ~Ⅳ级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神经内镜组)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视力和视野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肿瘤复发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与开颅手术组比较, 神经内镜组中肿瘤切除程度为Simpson分级Ⅰ级者比率较高[95.3%(82/86)对比70.7%(53/75)], 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2%(1/86)对比6.7%(5/75)]、癫痫[0(0/86)对比12.0%(9/75)]以及颅内血肿[0(0/86)对比6.7%(5/75)]的发生率较低, 术后1 d出现皮质醇功能减退者[12.8%(11/86)对比21.3%(16/75)]的占比低(均P<0.05);但两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侵袭鞍底的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临床特征和经蝶入路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行经蝶入路手术切除的184例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 将其分为鞍底侵袭组(存在鞍底硬膜侵袭, 106例)和对照组(无鞍底硬膜侵袭, 78例);前者根据病变对鞍底的侵袭程度, 可分为Ⅰ、Ⅱ、Ⅲ三型(分别为68例、25例、13例)。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根据影像学表现和血清催乳素水平评估术后缓解率, 以对比有无鞍底硬膜侵袭以及不同鞍底侵袭分型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鞍底侵袭组的男性占比更高[分别为34.9%(37/106)和12.8%(10/78)]、年龄更大[分别为(35.6±11.9)岁和(30.5±11.5)岁]、肿瘤Knosp分级为Ⅲ~Ⅳ级的比例更高[分别为62.2%(66/106)和9.0%(7/78)]、肿瘤的最大直径更大[分别为(2.25±1.12)cm和(1.45±0.76)cm],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鞍底侵袭组的全切除率[分别为53.8%(57/1...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术后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 以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的预后。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6例患者的手术时长为(132.8±32.9)min(90~190 min)。术后24 h的血肿清除率为(80.6±10.6)%。1例术后再次发生脑出血后死亡。1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 GOS为(3.2±1.1)分(1~5分), mRS为(3.6±1.6)分(1~5分)。随访期间发生脑积水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具有操作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远期脑积水发生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经颅底腹侧入路治疗儿童颅底脊索瘤的疗效, 分析影响患儿生存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学中心采用神经内镜经颅底腹侧入路治疗的70例颅底脊索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007—2019年的33例为早期手术组, 2020—2022年的37例为近期手术组。近期手术组采用"龟背"形顺序探查及切除肿瘤的手术策略。观察患儿的肿瘤切除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随访患儿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 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疾病特征的传统型脊索瘤患儿生存率的差异;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 分析影响生存率的相关因素。结果 70例患儿共行80例次手术。早期手术组中, 肿瘤全切除者占23.7%(9/38), 近期手术组中占54.8%(23/42);肿瘤体积<20 cm3、20~80 cm3、>80 cm3的患儿中, 肿瘤全切除者分别占63.3%(19/30)、26.8%(11/41)、2/9;原发与复发肿瘤的患儿中, 肿瘤全切除者分别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垂体神经内分泌肿瘤(PitNET)切除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及分层颅底重建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7例PitNET患者的临床资料, 所有患者均行神经内镜经鼻蝶肿瘤切除术, 依据术中是否发生脑脊液漏分为术中无脑脊液漏组(198例)和术中脑脊液漏组(39例), 并依据脑脊液漏Kelly分级标准(术中无脑脊液漏组均为0级, 术中脑脊液漏组为1~3级)采取分层颅底重建策略。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影响因素。结果 237例患者中, 198例术中无脑脊液漏发生, 39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其中Kelly分级0级198例, 1级27例, 2级9例, 3级3例,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颅底重建。术后2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 无一例新发脑脊液漏。237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 中位随访时间为7.5个月(3~12个月)。至末次随访, 均未见脑脊液漏和颅内感染等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合并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视柱磨除视神经管扩大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ON)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TON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进行常规视神经管减压手术24例(对照组), 应用神经内镜经鼻筛蝶窦入路视柱磨除视神经管扩大减压术式19例(试验组)。比较两种不同术式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等, 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变化以评估手术的有效性, 安全性评估指标为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长为56.3~103.5 min[(76.6±23.4)min], 试验组为75.1~121.6 min[(93.2±17.9)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 P=0.009)。两组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的术前视力:无光感6例、光感10例、眼前手动6例、眼前指数2例;术后3个月, 无光感5例、光感7例、眼前手动7例、眼前指数3例、LogMAR视力表≥0.02 2例, 手术有效比例为9/24。试验组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扩大经鼻入路(EETA)手术中, 采用原位骨瓣(ISBF)联合带血管蒂鼻中隔黏膜瓣(PNSF)与游离中鼻甲黏膜瓣(FMTMF)进行颅底重建的骨愈合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EETA手术并采用ISBF联合PNSF或FMTMF颅底重建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于术后当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鞍区薄层CT扫描, 应用全息三维影像模型/医学图像分析软件进行骨性结构三维重建, 测量观察ISBF与骨窗面积比值的变化。根据术中采用的黏膜瓣类型, 将患者分为ISBF+PNSF组(简称PNSF组, n=62)与ISBF+FMTMF组(简称FMTMF组, n=44)。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节点ISBF与骨窗面积的比值以及术后2年该比值>90%的患者占比。结果 106例患者的颅底重建术均顺利完成。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 PNSF组和FMTMF组患者ISBF与骨窗面积的比值均呈增长趋势(F=588.62, P<0.001);但两组患者比较, 术后当日、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神经内镜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1年12月潍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行神经内镜MVD治疗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三叉神经痛(TN)18例, 面肌痉挛(HFS)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检查, 并对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影像学三维重建;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与神经内镜MVD术中所见的责任血管、责任血管的走行及其与神经或神经根进/出脑干区(REZ)的接触关系、责任血管对神经压迫程度的一致性;根据TN疼痛分级或HFS强度分级评估患者术后1、3、6个月症状的改善程度。结果 48例患者术前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显示, 除3例无法确认责任血管外, 其余45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所有患者的神经内镜MVD手术均顺利完成, 其中46例均有明确的责任血管;多模态影像三维重建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为91.3%(42/46);判断责任血管走行及其与神经或REZ接触关系的准确率为9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在听神经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2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5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颞骨CT、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检查, 利用3D-Slicer软件建立三维模型, 并经混合现实技术呈现三维模型影像, 预测肿瘤与面听神经的位置关系, 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以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结果作为金标准, 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术前重建面神经的走行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的一致性。25例患者均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结果 25例患者术前均成功重建听神经瘤三维模型, 肿瘤重建后的中位体积为6.18 cm3 (0.73~16.86 cm3)。其中23例(92.0%)成功重建面神经, 余2例重建失败。开颅时关键孔定位的满意率为96.0%(24/25), 无静脉窦损伤的患者。术前成功重建面神经的23例患者中, 20例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定位的面神经完全一致, 准确率为86.9%;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 术前重建面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观察软性神经内镜下导水管支架(AST)联合长程脑室外引流术(LTEVD)治疗感染性孤立性第四脑室(IF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软性神经内镜下AST联合LTEVD治疗的6例感染性IFV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分2例, 4、6、7、15分各1例。术后根据脑脊液病原学结果均行抗感染治疗。评估手术前、后第四脑室体积的变化率, 变化率<33%为轻度改善, 33%~67%为中度改善, >67%为显著改善。结果 6例患者均成功行AST联合LTEVD, 术中4例多发脑室粘连分隔的患者中, 2例行透明隔造瘘术, 2例行脑室造瘘术;2例孤立颞角者行脑室颞角长程引流术;1例行LTEVD翻修术。平均引流时间为73 d(29~207 d), 无一例患者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新发感染事件。其中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0.3个月(3.0~25.0个月)。末次随访时GCS 7分2例, 6、9、12、15分各1例;5例第四脑室体积为显著改善, 平均变化率为83.4%(67.3%~97.9%);1例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在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5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神经导航下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138例垂体腺瘤患者(导航组)的临床资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采用经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治疗的48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导航组蝶窦开口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91.7%(44/48)]、视神经沟和颈动脉压迹识别率[分别为100%(138/138)、83.3%(40/48)]均更高, 手术时间更短[分别为(67.0±13.2)min、(85.6±18.2)min], 术中出血量更少[M(Q1, Q3)分别为15(15, 20)ml、30(15, 40)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航组与对照组术后脑脊液漏[分别为2.9%(4/138)、6.3%(3/48)]、短暂性尿崩[分别为4.3%(6/138)、8.3%(4/48)]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JF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21年6月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58例JFSs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51例患者采用颈静脉孔入路。53例患者获随访4.5年(范围为0.5~8.5年), 随访内容包括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影像学复查结果等。结果 58例患者中50例(86.2%)患者达到肿瘤全切除, 8例(13.8%)次全切除。出院时KPS评分为(68.6±14.9)分, 与术前KPS评分[(77.6±13.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2, P=0.017)。53例患者随访期内5例(9.4%)复发, 39例(73.6%)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有改善。1例(1.9%)患者(改良Samii分型D型)术后因小脑出血、肿胀死亡。主要并发症包括新发/加重声音嘶哑(11/53)、脑脊液漏(7/53)、新发/加重吞咽障碍(5/53)及新发面瘫(4/53)。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JFSs近期后组颅神经症状可能加重, 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内镜神经外科事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 已经逐步成熟, 部分神经外科中心神经内镜手术的数量和质量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高质量发展内镜神经外科是神经内镜技术可持续进步的保证, 要坚持持续减小手术创伤的理念, 最大限度地保留、保护正常解剖结构, 有效提高手术质量;要以提高患者生命质量为手术的核心目标, 在切除病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要重视内镜神经外科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创新, 在手术量积累的基础上推动创新, 继而推动手术质量的提高, 保证我国内镜神经外科事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 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 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