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重的上肢肌腱损伤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对于多条肌腱缺损的患者来说,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因具有创伤小、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 是重建患者肢体功能的较好方法之一。临床医生在使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前应充分了解其优、缺点及适应证, 选择最适合患者的诊疗方案。自首次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修复以来, 国内外学者对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做了较多的研究及报道。本文就同种异体肌腱移植的保存、处理、免疫排斥反应及在上肢损伤重建中的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种穿支蒂皮瓣修复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2年11月,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崇明医院(上海新华医院崇明分院)骨科修复重建中心收治的肘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区缺损部位、形状、面积及供区穿支血管穿出点, 在上臂中下段设计上臂内侧远端穿支蒂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在前臂近端设计肘下动脉穿支蒂螺旋桨皮瓣或骨间后动脉穿支蒂V-Y推进皮瓣, 转位修复肘关节周围创面;供区直接拉拢缝合, 或切取患肢较隐蔽区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术后对供、受区进行随访观察, 并在末次随访时从以下3个方面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价。(1)由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自我评价, 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2)肘关节功能评价:参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 分为优、良、可、差4个等级;(3)综合评价:参考下肢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评价标准进行评分, 16~21分为优, 11~15分为良, 6~10分为可, 0~5分为差, 同时计算优良比例, 即优、良例数之和/总例数×100%。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 男31例, 女20例;年龄16~87岁, 平均56.1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11月至2020年9月, 我科应用游离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9例。4例创面污染较轻, 急诊行皮瓣修复;5例创面污染重, 二期再行皮瓣修复, 切取皮瓣面积为3 cm×2 cm~6 cm×5 cm。术后随访患者满意度、皮瓣外形、色素沉着及感觉恢复情况。结果 9例游离皮瓣均存活, 2例因皮瓣面积过大导致皮瓣边缘起水泡, 后期均褪皮存活, 无血管危象的发生。随访3~11个月, 皮瓣外形稍臃肿, 质地良好, 无色素沉着, 与手指皮肤颜色相符, 手功能恢复良好, 皮瓣两点分辨觉为6~8 mm, 供区隐蔽、美观, 功能未受限, 均未行二期皮瓣修整术, 患者满意度高。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9例均为优。结论带掌长肌腱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具有皮下脂肪组织少, 切取简便, 供区方便隐蔽, 可携带肌腱、血管及神经等优点, 是一种较好的修复手指远端复合组织缺损的游离皮瓣,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Quaba皮瓣修复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8月至2022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中心显微修复外科应用改良Quaba皮瓣修复手、足部远端软组织缺损36例,男24例, 女12例, 年龄18~58岁, 平均35.6岁。手部28例, 足部8例;外伤性软组织缺损26例, 手部慢性感染5例, 手部肿瘤切除术后5例。创面缺损面积1.5 cm×0.5 cm~5.0 cm×3.0 cm, 皮瓣大小为5.0 cm×1.5 cm~10.0 cm×6.5 cm。优化方法:①延长皮瓣的桨叶或旋转点向远端移动;②确定进入蒂部的穿支血管,发出穿支位置为旋转点,保证最大的血流灌注;③增加蒂部活动度, 减少皮瓣的旋转角度;④均保留蒂部浅静脉;⑤合理地保留蒂部的筋膜组织;⑥蒂部"皮尾"设计。术后采用门诊预约复查、电话和微信的方式定期随访, 评估皮瓣的颜色、质地、创面愈合情况、供区并发症及手功能。结果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 供区直接闭合27例, 皮片移植9例。随访3~36个月, 平均24个月, 所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 感觉迟钝, 创面愈合。28例手功能按照中华医学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 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 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 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 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 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 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 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 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 皮瓣感觉部分恢复, 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 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显微削薄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SCIAPF)修复手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2月, 我科应用游离显微削薄SCIAPF修复手、足部创面32例, 男22例, 女10例;年龄18~51岁, 平均38.2岁。软组织缺损位置:手背部15例, 足背部10例, 趾7例。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4.5cm×4.7cm~6.5cm×10.6cm。所有供区均直接闭合。术后随访皮瓣外形、患肢功能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32例皮瓣均存活, 3例术后出现静脉危象, 经拆线、换药后血管危象解除, 皮瓣顺利存活。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 时间12~24个月, 平均16个月。32例皮瓣外形美观, 质地柔软, 无明显色素沉着、破溃及瘢痕增生, 恢复一定保护性感觉。供区无明显增生, 仅遗留线状瘢痕。皮瓣受区手、足活动均不受影响。15例患手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2例, 良10例, 可3例。17例患足按Maryland足评分方法(Ma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优3例, 良12例, 可2例。所有皮瓣外形不臃肿, 无需二次整形, 患者对手术效...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转位修复胫骨中上段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胫骨中上段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测并标记下肢血管及分支, 术中依据患者创面情况设计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 转位修复胫骨中上段组织缺损, 术后对皮瓣外观、色泽、感觉、质地, 步态和患足跖屈力量, 以及供区恢复情况进行随访。对于慢性骨髓炎患者, 术后参照McKee等骨髓炎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包括治愈、好转、复发3个级别。结果共纳入11例患者, 男9例, 女2例, 年龄48~69岁。软组织缺损面积3.8 cm×5.7 cm~14.2 cm×7.6 cm, 皮瓣切取面积13.0 cm×6.0 cm~21.0 cm×13.0 cm。术后有1例皮瓣下方出现积液、远端发生水疱, 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皮瓣及供区创面血液循环良好, 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 切口一期愈合。11例术后随访7~18个月, 平均13.2个月, 皮瓣外观、色泽、质地基本满意;术后9个月皮瓣两点辨距觉为13~20 mm, 平均15 mm;末次随访时患侧足跖屈力量比健侧减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7月至2020年12月, 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附属江南医院手外科应用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修复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伤12例, 其中外伤后软组织缺损伴骨或肌腱外露6例, 骨折内固定术后软组织坏死内置物外露6例, 软组织缺损面积为6.0 cm×4.0 cm~9.0 cm×5.0 cm。所有创面一期清创, 待坏死组织界限清晰后, 二期行跗外侧动脉岛状皮瓣进行修复, 皮瓣的切取面积为7.0 cm×5.0 cm~10.0 cm×6.0 cm。皮瓣切取后, 将血管蒂分离至足背动脉起始处, 通过皮下隧道转移至踝部创面, 其中1例因血管蒂不够长, 术中在跗外侧动脉发起处以远结扎并切断足背动脉, 以足背动脉近端为蒂进行带蒂转移。供区均切取髂腹股沟处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抗凝等对症治疗, 术后通过门诊、电话、微信或上门等方式随访, 了解皮瓣质地、外观、感觉、供区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例皮瓣及供区植皮全部成活, 伤口良好愈合, 无溃疡发生。术后随访时间6~108个月, 平均17个月, 皮瓣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4月-2020年4月,临沂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共收治9例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创面面积11 cm×8 cm~17 cm×13 cm,切取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成足跟立体形状移植修复,皮瓣大小18 cm×5 cm~30 cm×8 cm, 皮瓣供区一期直接闭合。术后定期门诊或微信随访,内容包括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及感觉恢复,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9例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发生及坏死,1例足跟部伤口感染,给予清创后伤口愈合。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28个月,皮瓣供区切口愈合,未发现功能障碍;足跟部皮瓣颜色、质地恢复良好,外形接近正常,恢复正常行走功能;5例缝接神经皮瓣感觉恢复至S2级2例,S3级2例,S3+级1例,4例未接神经的皮瓣恢复本体感觉。按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5例98分,4例95分。结论对于足跟部软组织缺损,应用股前外侧分叶穿支皮瓣模具化组合移植,效果良好,血运可靠,皮瓣外形满意,足部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邻近2处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手腕科采用游离尺动脉腕上皮支双叶皮瓣修复手指邻近2处软组织缺损伤患者6例10指,均为男性,年龄35~53岁,平均39.5岁。示、中指掌侧软组织缺损3例,中、环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例,拇指掌、背侧软组织缺损1例,示指掌、桡背侧软组织缺损1例。单个创面缺损面积2.5 cm×1.5 cm~4.0 cm×2.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7.5 cm×2.0 cm~10.0 cm×3.0 cm, 均为急诊一期修复。同时修复指掌侧固有神经3例5指;修复指深屈肌腱2例2指。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患者出院后电话或微信随访,观察皮瓣成活及手部功能。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皮瓣发生静脉危象1例,予创口拆线,湿敷肝素,创口持续缓慢渗血,3 d后静脉危象解除。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2.8个月。皮瓣质地、外观满意。修复神经的手指感觉恢复S3~S3+,静态TPD为7~12 mm,未行神经修复的术后半年皮瓣逐渐具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顺行指动脉推进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指端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 均采用双V-Y设计的改良顺行指动脉推进皮瓣修复指端创面, 观察术后皮瓣成活及切口愈合情况, 随访记录皮瓣两点辨距觉, 并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功能。结果共纳入患者15例, 男12例, 女3例;年龄26~67岁, 平均46岁;均为单指的指端软组织缺损, 损伤指别:拇指7例, 示指4例, 中指2例, 环指1例, 小指1例;指端缺损面积为1.0 cm ×1.0 cm ~ 1.3 cm×1.4 cm。术后15例皮瓣全部成活, 切口愈合良好。随访时间6~12个月, 平均8.9个月。末次随访时患指皮瓣两点辨距觉为4~6 mm, 平均5.1 mm。手功能评价:优9例, 良6例。结论改良顺行指动脉推进皮瓣血供可靠、推进距离长、感觉恢复满意, 是小面积指端缺损的有效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穿支螺旋桨皮瓣应用于小腿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9年7月-2023年2月, 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骨伤二科收治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龄55岁,创面面积1.0 cm×2.0 cm~8.0 cm×10.0 cm,20例单纯软组织损伤,2例合并肌腱损伤;所有患者切取小腿后内侧或后外侧单穿支螺旋桨皮瓣行修复手术,切取的皮瓣面积为1.5 cm×2.5 cm~4.0 cm×20.0 cm, 14例供区与皮瓣小桨对合后直接缝合,6例部分供区植皮,2例以游离皮瓣覆盖部分供区。术后门诊随访2~24(平均5.4)个月,评估创面外观、感觉、温度、愈合情况及患肢功能,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2例患者皮瓣全部顺利成活,其中1例皮瓣远端表皮出现部分坏死,经植皮修复后愈合,2例皮瓣远端边缘发黑,换药处理后痊愈。本研究通过疗效满意度评分表对创面预后进行评估,其中创面愈合19例为优,外观形态20例接近正常,感觉与温度恢复正常19例,小腿部供区和受区均无明显瘢痕增生,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满意度评分为7~10分, 平均9.5分。结论采用单穿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拱顶石皮瓣(KF)修复皮瓣供区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0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显微修复外科对12例患者行皮瓣移植术, 皮瓣供区用KF进行修复。其中修复股外侧肌皮瓣供区3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供区3例,背阔肌皮瓣供区4例,内踝上岛状皮瓣供区2例。设计KF的面积为15.0 cm×12.0 cm~30.0 cm×20.0 cm。应用KF类型为Ⅰ型3例、ⅡA型5例、ⅡB型2例、悉尼黑色素瘤科(SMU)改良KF设计型2例。术后4例患者电话随访,5例微信随访,3例门诊随访。随访观察皮瓣外观和术后并发症,皮瓣外观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瘢痕外观评估和评定(SCAR)量表进行评分和分析。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9(2~27)个月,所有患者KF移植区域颜色、质地与周围正常皮肤相近,感觉恢复良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皮瓣坏死、伤口裂开和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本组末次随访时VSS评分为(2.17±0.58)分,SCAR评分为(5.33±1.23)分,修复结果满意。结论 KF作为一个接力皮瓣,可简单有效地修复皮瓣供区缺损,避免了供区软组织缺损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甲床断层移植联合V-Y推进皮瓣或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儿童Allen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 我们采用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患者11例11指, 指背甲床缺损行指/趾断层甲床移植修复, 掌侧及指端创面行V-Y推进皮瓣修复7例, 顺行指动脉岛状瓣修复4例。术后随访甲床愈合情况、患指外观及功能情况。结果术后所有皮瓣、移植甲床均完全存活, 术后2周拆包换药见甲床、皮瓣愈合良好, 无感染、甲床坏死、骨外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为6~35个月, 平均21.5个月, 患指指端饱满有弹性, 指甲平整, 无嵴状、裂甲、钩甲等畸形, 甲板被覆恢复时间短。根据吕桂欣等的方法对甲床修复效果进行疗效评定:优8指, 良3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功能:优11指。结论甲床断层移植联合指腹皮瓣修复儿童Allen Ⅱ型指端背侧斜行缺损疗效确切, 手术操作较简单,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致颜面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7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收治的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 术前使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测定并标记颜面部主干源血管区域及穿支浅出点的位置;术中根据创面大小、周围皮肤松弛度, 以及创面远端至所选择的穿支皮瓣蒂的距离, 并参考郎格氏线, 设计多源性供血的角形穿支皮瓣, 角形穿支皮瓣头端约等于缺损宽度、长约为缺损宽度的3.0~3.5倍。切开皮瓣远端, 紧贴浅表肌腱膜系统浅层, 由近及远锐、钝性分离, 形成较大的穿支蒂皮瓣, 保留皮下穿支周围少量纤维组织蒂, 将皮瓣旋转推进无张力覆盖、修复受区缺损创面, 供区可直接拉拢缝合或稍作松解后闭合。术后随访, 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瘢痕情况及有无相关恶性肿瘤的复发及转移。结果共选择9例颜面部大面积缺损患者, 男4例, 女5例, 年龄35~81岁, 平均58岁。皮瓣面积10.0 cm×6.0 cm~14.0 cm×7.0 cm。9例患者皮瓣均存活, 切口一期愈合。经3~24个月随访, 未见癌肿复发、明显瘢痕、皮瓣臃肿或后遗面部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长肌腱转位修复长段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 2013年11月-2018年11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创伤与显微骨科收治的17例长段陈旧性跟腱断裂(缺损大于5.0 cm以上)患者, 男14例, 女3例, 年龄为19~55岁, 平均34.7岁, 左侧11例, 右侧6例, 病程为1~12个月, 平均3.8个月。跟腱断端位于距止点0~5.0 cm处, 术中清理断端后缺损长度5.0~9.0 cm。彻底清除跟腱断端瘢痕组织后行自体腓骨长肌腱转位跟腱重建术, 术后随访观察伤口等并发症情况, 术前和末次门诊随访时采用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 美国矫形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跟腱断裂总评分(ATRS)评价功能恢复情况, 末次随访时观测患侧单足提踵活动、双小腿最大周径、步态分析评估足底应力, 复查踝关节CT及MRI。在SPSS 22.0软件中使用t检验, 对术前和术后AOFAS和ATRS评分进行比较,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纳入研究的17例患者中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伤口血肿, 经清创联合VSD治疗后愈合, 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4...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 探讨促进皮瓣成活、外形美观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徐州仁慈医院足踝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10例患者资料, 其中男8例, 女2例;年龄18~54岁, 平均42.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8例, 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坏死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4.0 cm×6.0 cm~16.0 cm×10.0 cm,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 并优化方法:①把瓣部内小隐静脉分离出来保留于肢体内, 优化静脉回流;②游离进入蒂部的腓动脉穿支血管, 入蒂处为旋转点, 蒂部内仅包含腓肠神经血管链、小隐静脉主干及筋膜组织, 宽度2.0 cm左右, 既增加皮瓣血供又美化蒂部;③蒂部扭转处设计成弧形皮瓣覆盖并采用明道转移, 预防卡压;④供区采用接力皮瓣覆盖, 根据供区位置选用腓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或腓肠内、外侧动脉穿支皮瓣;⑤部分病例腓肠神经与创周感觉神经缝接。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 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对皮瓣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反向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类圆形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0年1—12月, 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行面部皮肤病损切除患者30例, 男12例、女18例, 年龄14~65岁, 平均34岁。面部皮肤缺损创面直径0.5~2.0 cm, 用双侧反向菱形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病损切除后类圆形创面, 随访3~12个月。结果 3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 双侧反向菱形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 术区平整, 切口瘢痕不明显, 手术区域与周围皮肤质地、色泽匹配良好, 周围器官无变形, 病变无复发, 美容效果满意。结论双侧反向菱形皮瓣是修复面部类圆形皮肤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