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阴道微生物群和免疫系统相互作用,以控制女性下生殖道的健康。了解并掌握常见女性妇科疾病的病因机制可以为临床提供有效的干预治疗。本综述研究讨论阴道细菌群落的组成、共生菌群及其对女性生殖道健康的保护作用,总结阴道微生物群在妇科疾病演变进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阴道微生物”“妇科疾病”“妇科肿瘤”“乳酸杆菌”为中英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7-12-31-2022-12-31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阐述女性阴道微生物的相关研究报道;(2)阴道菌群在各类妇科疾病中作用机制以及二者相关关系的文章;排除标准:(1)年限太过久远的综述类文献;(2)文章质量较差、语序较乱的文献。共检索到111 683条相关结果,最终纳入45条。检索结果显示,女性健康的阴道微环境以乳酸杆菌为主,微生物组种类与多样性的改变和妇科疾病的发生紧密相关。目前,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存在耐药等一系列问题,筛选有用的生物标志物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阐明阴道微生物组和妇科疾病的相关关系,对妇科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许多研究发现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息息相关。但是, 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存在培养周期长、大多数微生物无法培养的缺陷, 宏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培养技术的局限性, 以高通量、耗时短、能鉴定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基因功能等特点逐渐应用于阴道微生物研究, 并为阐明阴道微生物群与女性生殖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宏基因组学技术及其在预防、筛查和诊断女性常见生殖道疾病中的应用, 同时讨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有待克服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女性生殖内分泌相关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及生活质量, 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两种生殖内分泌疾病。而随着微生物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人体共生微生物已被证实与多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相关。越来越多研究表明肠道及生殖道微生物组与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密不可分,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拟就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和肠道、生殖道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并探讨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以期为女性生殖内分泌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阴道微生态系统是由于正常女性阴道内寄居着大量微生物,在阴道内生长繁殖并相互制约构成的[1],随阴道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妊娠期女性由于雌、孕激素的升高,阴道微生态环境发生改变,使得许多妊娠期女性深受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困扰。世界卫生组织(WHO)[2]。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其感染与清除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阴道微生物菌群在女性下生殖道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常女性阴道微生物多样性低,仅由少数几种乳杆菌(Lactobacillus)构成。随着对细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被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阴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增加、乳杆菌相对丰度减少等阴道菌群组成变化与HPV感染的发生和持续以及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重建以乳杆菌为主的阴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恢复阴道微生态平衡能够促进HPV的清除,是未来HPV感染及宫颈病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讨论宫颈HPV感染的转归与阴道微生物菌群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女性生殖道是动态变化的微生态体系,存在着多种正常的微生物群落。生殖道微生物组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到关键作用。临床上通过检测与评价健康或疾病状态下的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可以及时发现生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为不孕症的治疗提供指导与帮助。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学的研究进展,特别是与生殖医学相关的进展加以综述,并展望生殖医学领域微生物组学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阴道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生理盐水涂片法、生化检测428例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泌物,统计阴道感染率及其感染类型,分析清洁度分级、年龄、流产与否、初次性交年龄等对阴道感染的影响和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危险因素。结果阴道感染280例,感染率65.42%。混合感染占12.50%;单一感染中细菌性阴道病(BV)最多,占34.28%;其次是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VVC),占28.57%。阴道清洁度Ⅰ~Ⅱ度感染率显著低于Ⅲ~Ⅳ度(P<0.05);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0岁、初次性交年龄≤23岁、流产次数≥2次、分娩次数≥2次、性伴侣≥2个、不使用避孕套。结论育龄期妇女阴道感染率较高,其中细菌性阴道病比较常见,其发生与女性初次性交年龄小、流产次数多、不使用避孕套等有关,需加强健康宣教及阴道感染普查。  相似文献   

8.
胚胎移植(ET)技术是当代治疗不孕症的核心技术,目前ET的临床妊娠率仅有29.7%~43.4%。ET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生殖道感染是其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生殖道微生物组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体系之一,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微生态平衡,在维护女性生殖道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临床上通过评价ET前生殖道微生态状况,可及时发现生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提高ET成功率。生殖道微生物组影响ET成功率的机制可能与宫腔定植菌群改变引起异常炎症及免疫反应进而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有关。本文通过对生殖道微生物组学在ET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提高ET成功率提供新的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是指由子宫内膜腺体及含有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一种病变。EPs是一常见妇科疾病,随着宫腔镜等技术的广泛应用,EPs的诊治水平显著提高,但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随着分子生物学及测序技术的应用,多项研究表明健康女性上、下生殖道均存在微生物群定植且两者组成不同。近年研究发现,生殖道微生物群改变与女性生殖健康密切相关,与EPs发病的相关性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微生物群可能通过影响局部免疫调控、介导炎症反应、改变激素水平、增加致病微生物数量和影响细胞增殖/凋亡等方面参与EPs的发生发展。综述生殖道微生物群与EPs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为EPs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阴道微生态是阴道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相对平衡的生物环境, 阴道微生物群对于维持宿主的正常生理环境至关重要, 当阴道微生态失衡时, 可引起不孕症的发生。深入探讨阴道微生态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作用及机制, 对阴道微生态失衡相关不孕症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阴道微生态与女性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旨在为不孕症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及方案。  相似文献   

11.
<正>女性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机体免疫力降低,阴道上皮细胞的糖原含量增多,导致感染病原微生物上行至盆腔。为了更多地认识孕产妇下生殖道病原微生物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特作以下分析。1围产期下生殖道感染的微生物1.1细菌类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细菌性阴道病会引起妊娠不良结局。细菌性阴道病(BV)是由加德诺杆菌类、拟杆菌类、弯曲弧菌类、生殖道支原体以及解脲脲原体等混合  相似文献   

12.
阴道分泌物异常的病因为阴道感染和宫颈感染,在临床上两类感染的临床表现不易区别,2002年本站对阴道分泌异常者采用病症处理方法,以提高治愈率,现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门诊就诊和咨询避孕节育对象以及生殖道感染检查共300例女性,均为主诉或白带检查异常。其中200例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检测在女性生殖道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体检的500名育龄妇女(一般组)和在门诊就诊的100名患者(门诊组)为研究对象。研究受检人员人群生殖道感染患病情况及致病菌种类,同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婚史、避孕方式、流产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各类因素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并分析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患者生殖道感染患病率的差异。结果一般组发生阴道感染91例(18.20%),发生宫颈感染15例(3.00%),梅毒1例(0.20%);门诊组发生阴道感染32例(32.00%),发生宫颈感染7例(7.00%),梅毒1例(1.00%)。对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查发现,感染的致病原因主要包括滴虫6例(3.33%)、淋菌27例(15.00%)、念珠菌38例(21.11%)、支原体31例(17.22%)、衣原体18例(10.00%)、梅毒2例(1.11%)、细菌性阴道炎58例(32.22%),其中比例最大的为细菌性阴道炎。单因素分析发现,性生活无避孕措施、配偶或固定伴侣有生殖道疾病、3个月内有新的性伴侣是发生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患者生殖道感染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对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不重视是导致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应加大生殖道感染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生殖道感染是指多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引起生殖道感染或经生殖道感染发生的疾病的总称。在女性中,常表现为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阴道感染、滴虫阴道感染、宫颈炎及并发盆腔炎症等多种疾病。2000年国家卫生部在15个省开展的“中国部分城市已婚妇女妇科病常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生殖道感染的患病率为妇科疾病之首。不同人群的统计数据表明,40%~70%的已婚妇女有生殖道感染症状,可见生殖道感染是影响女眭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将直接影响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选择和出生人口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妇女正常的阴道微生态是其生殖健康的重要指标,多种因素可影响阴道微生态的平衡,继之引起阴道内源性和外源性微生物入侵而发生各种阴道炎症,重者引起子宫内膜炎症至盆腔炎性疾病,并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及不孕,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质量。临床上常见的许多妇科感染性疾患都存在明显的阴道微生态系统失衡,了解并关注阴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有重大意义,治疗理念已从以往杀灭微生物转变到增加益生菌、恢复阴道正常微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再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细菌性阴道病(BV)是以女性生殖道正常菌群数量减少而阴道加德纳菌、厌氧菌等过度增多而引起的无明显阴道黏膜炎性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我院2007年1-12月对2482例健康体检女性进行了分泌物的实验室相关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阴道微生态是研究女性阴道内微生物和微环境的一门科学,是由阴道解剖结构、阴道微生物、周期性内分泌变化、局部免疫系统共同组成,微生态的核心问题是微生态平衡与失调,各种内在或外在的因素都可能造成微生态失调,阴道微生态的平衡是保证和维持女性生殖健康的主要屏障之一。人乳头瘤病毒(HPV)作为宫颈部位常见的病毒感染类型,是导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解脲脲支原体(Uu)、阴道加德纳菌(Gv)是生殖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前者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NGU)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后者则为女性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主要致病菌育龄夫妇感染Uu后,不但可引起泌尿生殖道的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健康体检人群阴道真菌感染现状,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09年医院健康体检育龄期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情况,包括外生殖道症状,真菌和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1108例体检女性有387例有阴道炎症状,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异臭、阴部瘙痒、尿频、尿急等;真菌培养25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66.7%,其中同时培养到真菌和细菌的有35例;检出的真菌最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8.5%,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2.8%、7.0%、5.5%。结论阴道真菌感染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加强对育龄女性卫生科普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减少阴道真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20.
宋义 《中国保健营养》2010,19(5):165-166
妇科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测(简称白带常规)是女性泌尿生殖道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医学检查项目,主要用于监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与否及种类。特别是孕前女性白带常规筛查尤为重要,患有阴道炎症的女性在受孕时会影响精子的质量甚至导致不孕,即使怀孕孕期也很容易引起宫内感染、产道感染等环节感染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