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Simpson Ⅰ级切除6例,Ⅱ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前视力下降9例中,术后视力好转7例,无变化1例,加重1例;术前视野缺损8例中,术后视野改善4例,无变化4例。术后出现尿崩1例、嗅觉减退3例、脑脊液漏3例。术后随访3个月~1年,均无迟发性脑脊液漏;复查MRI示肿瘤均无复发;6例临床症状消失,3例明显好转。结论 只要病例选择适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疗效、手术指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选择内镜下经鼻入路。结果 SimpsonⅠ级切除5例,SimpsonⅣ级切除1例。术后视力减退改善4例,加重1例;视野障碍改善1例,无变化4例;视力视野术后未查1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2例,暂时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1例,死亡1例。随访5例,时间6个月~3年,经MRI复查肿瘤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是鞍结节脑膜瘤外科治疗方法之一,具有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及可达SimpsonⅠ级切除的优点。但本方法并不适合所有鞍结节脑膜瘤,需有严格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显微手术切除。经额外侧入路44例,经眶-额外侧入路28例,经眶-颧-额-颞入路7例,经翼点入路3例。术中磨除前床突和视神经管顶及外侧嵴,切除侵入视神经管内的肿瘤27例;磨除鞍结节,经蝶窦切除鞍前壁肿瘤12例。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切除75例(91.5%),SimpsonⅢ级切除7例(8.5%);术后视力改善和稳定151只眼(92.1%),视力恶化13只眼(7.9%)。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下丘脑症状2例,术后偏瘫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正确选择手术入路,采用熟练的显微颅底外科技术是获得良好手术效果的保证。额外侧入路能提供良好的手术空间和视野,术后视觉症状改善明显。术中打开视神经管,仔细辨别并保护蛛网膜屏障中的小血管,是保障肿瘤全切除和术后视力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入路和手术结果。方法回顾分析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02年01月至2011年07月鞍结节脑膜瘤49例,采用5种不同的手术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手术切除。分析全切除率、手术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经单侧额下入路18例,经冠状开颅额下入路15例,冠状开颅前纵裂入路7例,眶上锁孔入路5例,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4例。肿瘤切除程度按Simpson分级评估,达SimpsonII级切除者40例,III级切除者9例,肿瘤全切除率(Simpson II级)为81.6%。本组1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考虑术前患者即肿瘤卒中昏迷,术后致多脏器衰竭。术前38例合并视力减退及视野缺损,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20例,无明显变化17例,视力加重1例。结论显微手术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主要手段,手术入路选择应根据:①肿瘤的生长方式,肿瘤的大小。②术前视力视野受累程度。③术者习惯。④手术路径最短,对脑组织损伤最小。手术疗效取决于:术前视力受累程度,病程的长短,术中对神经、血管和脑组织的保护,肿瘤全切除率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TSM)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6年6月—2019年6月,14例行神经内镜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鼻蝶入路手术6例,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8例。结果 经鼻蝶入路组患者肿瘤切除均达到SimpsonⅠ级,经眶上外侧入路组患者均达到SimpsonⅡ级;除1例患者视力下降加重外,其余患者的视力障碍均较术前改善。术后2例患者出现嗅觉障碍,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脑脊液漏。结论 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和经颅内镜眶上外侧入路均是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有效方法,两种内镜技术可全切除绝大部分的鞍结节脑膜瘤。经鼻内镜的优势是将复杂颅底脑膜瘤变为凸面脑膜瘤,对于质地较韧,且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包裹明显的血管保护有一定困难;经颅内镜可以无死角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对于侵犯视神经管的肿瘤的视神经减压有一定局限。两种技术可以优势互补,根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经眶上外侧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讨论手术技巧。结果 47例鞍结节脑膜瘤病人中,根据Simpson切除分级,Ⅰ级5例,Ⅱ级37例,Ⅲ级3例,Ⅳ级2例。肿瘤全切除42例(89%),次全切除5例(11%)。39例术前视觉障碍病人中,术后症状改善25例,保持不变10例,恶化4例。出院后3个月Karnofsky评分,恢复良好41例(87%),有轻微症状6例(13%),无重度残疾及死亡。随访3~93个月,1例病人术后4年肿瘤复发再次手术。结论经眶上外侧入路可以安全有效地切除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解剖和肿瘤的生长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8年间32例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的手术,肿瘤大小2.5~6.5cm,所有患均有视力障碍,其中19例为非对称。MRI增强有助于鞍结节脑膜瘤与鞍上其它肿瘤的鉴别。手术采用单侧额下16例、双额4例、翼点经侧裂9例、眶上锁孔3例。结果 26例获肿瘤全切,6例次全切除:28例术前视力下降患中,术后视力改善23例,无变化4例,恶化1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和肾功能衰竭)。平均随访时间4.3年(0.4~8.5年),次全切除中2例再生长。结论 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解剖学上难以区别,应命名为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应保护蛛网膜屏障,这是保护神经血管结构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1-12我院脑外科行显微手术治疗53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结果本组53例患者41例采取经翼点入路,7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30例(56.6%),SimpsonⅡ级切除17例(32.1%),SimpsonⅢ级切除6例(11.3%)。视力改善率64.2%(34/53)。术后恢复良好41例,优良率为77.4%,中度残疾6例(11.3%),重度残疾3例(5.7%),死亡3例(5.7%)。结论详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以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充分囊内切除肿瘤,术中注意视神经及重要血管的保护,可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3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行显微手术治疗的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肿瘤全切(Simpon分级Ⅰ、Ⅱ级)24例,次全切(Simpon分级Ⅳ级)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2例。手术死亡1例。术前有视力下降的26例患者中,术后早期视力改善20例,无变化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3~38个月,2例术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分别于术后6个月及8个月时行颅骨缺损修补术;24例肿瘤全切病例中,3例患者有肿瘤复发,2例行二次手术,1例选择放射治疗。失访3例。结论鞍结节脑膜瘤位置深在,与周围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关系密切,但积极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5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单侧额下入路22例,纵裂入路5例,翼点或扩大翼点入路15例,翼点及额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23例,Ⅱ级14例,Ⅲ级5例,Ⅳ级3例;肿瘤全切除率达82.2%。术前合并不同程度视力障碍的37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好转27例,无明显变化6例,恶化4例;视力改善率73.0%。结论 鞍结节脑膜瘤周围毗邻重要结构,显微手术是其的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应根据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视力受损程度及术者习惯等选择不同的入路;熟悉的显微解剖知识、娴熟的显微外科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通过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选择单侧额下入路8例,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5例,经眶上锁孔入路2例.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11例,近全切除(Simpson Ⅲ级)4例.手术后视力改善7例,无改变3例,视力下降加重2例,1例术前双眼完全失明的术后无恢复,死亡1例.结论 全面的解剖知识及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操作技巧是肿瘤全切及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经显微手术治疗的62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大小、主体生长方向、与周围重要结构关系等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51例鞍结节脑膜瘤经翼点入路,6例经额下入路,5例经额下翼点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和SimpsonⅡ级切除肿瘤55/62例(88.7%),SimpsonⅢ级切除7/62例(11.3%),无手术死亡病例。对62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4~96个月,平均随访期38.6个月。47/62例(75.8%)恢复正常生活,12/62例(19.4%)可生活自理,3/62例(4.8%)日常生活需他人帮助,随访期间3/62例(4.8%)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疗效确切,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及良好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和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外科策略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的策略和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显微外科治疗结果。其中行单侧额下入路5例,翼点入路9例,改良翼点入路11例,双额冠状开颅经纵裂入路6例。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23例,Ⅲ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改善24例,无变化4例,视力下降3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肿瘤不同的生长形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和计划,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操作,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鞍结节脑膜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鞍结节脑膜瘤占颅内脑膜瘤的7.1%[1].由于肿瘤位于颅底中线部位,且毗邻视神经、下丘脑、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等重要结构,使手术切除肿瘤的风险较大.我科近10年收治鞍结节脑膜瘤37例,现就其临床诊断治疗特点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5.
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在直径4mm的30°、70°硬性神经内镜的引导下,切除蝶窦前壁和部分筛窦,暴露部分前颅底、蝶骨平台、鞍结节、鞍底和两侧视神经管、颈内动脉隆起,磨除肿瘤基底部颅底骨质,然后内镜下切除肿瘤和肿瘤浸润的基底部硬膜。结果内镜下全切除肿瘤2例,达到SimpsonⅠ级切除,术后1例一过性多尿,1例一过性脑脊液鼻漏。术后2例视力视野均有恢复。1例术后随访18个月,另1例术后随访6个月,MRI未见肿瘤复发。无嗅觉丧失、无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内-扩大蝶窦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可行和安全的,同时也是鞍区中线肿瘤手术治疗的一种微侵袭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巧和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1年4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3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技巧加以总结。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31例,Ⅲ级切除7例。术后视力改善者24例,视力无变化者6例,视力恶化者2例;术后视野缺损恢复者21例;出现一过性尿崩者6例;出现高热、电解质紊乱者2例;死亡1例。结论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疗效满意。熟悉鞍区的局部解剖和术中对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7例鞍结节脑膜瘤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 27例中,肿瘤Simpson分级Ⅰ级切除3例,Ⅱ级切除22例,Ⅲ级切除2例。术后视力改善13例,不变13例,恶化1例。术后出现视力减退3例、电解质紊乱3例、嗅觉减退3例、应激性溃疡2例、尿崩症2例、偏瘫1例。术后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根据鞍结节脑膜瘤大小、生长方式及视觉功能受损情况、术者操作习惯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尽量分块切除肿瘤,充分识别蛛网膜屏障保护神经血管下丘脑等重要结构,可提高鞍结节脑膜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结节脑膜瘤35例临床资料。35例分别经额下、翼点、额下-翼点联合入路,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24例,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能够显著提高肿瘤的全切率和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及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翼点锁孔入路开颅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本组98例鞍结节脑膜瘤增强MRI呈显著均一强化,84例伴有脑膜尾征。本组肿瘤全切除80例,次全切除1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2月~10年,10例复发。结论 掌握鞍结节脑膜瘤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翼点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效果良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病人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11例鞍结节和7例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大小;最大径小于3cm4例,3-6cm13例,大于6cm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6例,近全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7例。结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较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