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初步观察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的6例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手术相关并发症和疗效.:采用Fugl-Meyer(FM)运动功能评分量表和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量表评估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标准评估肌张力的变化,采用运动诱发电位(MEP)评估移位神经生长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的损伤。术后健侧上肢出现不同程度的一过性肌力减退和感觉麻木,均于术后1~3个月恢复正常。术后随访时间为(17.3±1.4)个月(15~19个月)。术后1,12个月偏瘫侧FM运动功能评分、Brunnstrom偏瘫功能恢复分期及改良Ashworth分级显示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肌张力均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例患者中,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5例患侧未引出波形的患者,术后12个月均可以引出波形。1例患者术前指总伸肌MEP检查显示潜伏期为29.7 ms,波幅为0.8 mV;术后12个月潜伏期为22.0 ms,波幅为1.9 mV。结论初步临床观察显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中枢性上肢痉挛性偏瘫的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在联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患者 女 ,38岁。因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并进行性加重入院。MRI示C6 ~T1 哑铃型神经鞘瘤 ,椎间孔不大 ,但肿瘤从C7~T1 椎间孔突出于椎管外。首先一期切除椎管内肿瘤。椎管外部分二期切除 ,2次手术前左下肢肌力四级 ,左上肢环指、小指及肘部以下皮肤痛觉迟纯 ,大鱼际肌萎缩 ,拇指活动尚可 ,手术暴露出C5~T1 神经根后 ,见神经根根部膨大约1cm× 1cm× 3cm ,肿瘤与C8神经根粘连紧密 ,切除椎管外及椎间孔内肿瘤。因C8神经损伤后将影响建手的抓握肌力 ,于是将C8远端与切断的同侧C7神经近端 ,行端 端吻合。 2次术后病理均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VD)术中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应的处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主刀治疗的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3型:Ⅰ型为交叉型, Ⅱ型为伴随型, Ⅲ型为平行型。对于Ⅰ型患者, 充分解剖分离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和(或)小脑幕之间的蛛网膜, 通过此空间进行第一间隙责任血管的减压;对于Ⅱ型患者, 需尽可能地将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及其神经根进/出脑干区的蛛网膜分离, 并置入垫棉隔离;对于Ⅲ型患者, 以吸引器将岩上静脉轻轻推开, 完整显露第一间隙进行减压。以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疼痛分级评估手术疗效。出院后采用门诊和电话的方式随访患者的BNI疼痛分级。结果 69例患者中, 岩上静脉与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为Ⅰ型者占比为52.2%(36例), Ⅱ型占比为30.4%(21例), Ⅲ型占比为17.4%(12例);MVD术中均完整保留岩上静脉。术后7 d内, 患者BNI疼痛分级Ⅰ级68例, Ⅱ级1例。术后无一例发生听力障碍、静脉回流障碍等并发症。69例患者的随...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脑炎是神经科主要的急症和危重症之一。脑炎的临床分型是临床病因诊断的重要依据。脑脊液病毒核酸检测是病毒性脑炎主要的确诊实验, 包括聚合酶链反应与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检测方法。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某些特定类型的病毒性脑炎有效, 新型的治疗方法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本共识经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协作组专家讨论而成稿, 在前一版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治指南的基础上, 结合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进行了更新。内容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表现、电生理、影像学等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要点。  相似文献   

6.
新年复初始, 岁月常如新。挥手告别2022年, 新的征程已在脚下。首先, 谨向长期以来支持、关心我刊的编委专家、读者作者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于精神医学学科蓬勃发展的时期。一方面以传统的生物医学、精神病理学为核心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为精神障碍的病因、机制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线索;另一方面, 以心理-社会医学为核心, 聚焦群体的公共精神卫生研究, 为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和精神卫生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循证证据。精神科临床医生应与基础科学家、公共卫生工作者通力合作, 促进多领域交叉融合, 全面推动精神医学的发展。本期刊登的多篇临床研究、公共卫生、综述和专论等, 都为这一主题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 推陈出新。《中华精神科杂志》2022年第1期收录了12篇文章, 内容广泛, 包括临床研究4篇、基础研究1篇、4篇综述和荟萃分析、1篇总编寄语和1篇专家述评以及1篇标准与讨论, 主要涉及以下4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转眼间, 2022年已经过半, 《中华精神科杂志》迎来了第3期的发表。本期共纳入13篇文章, 包括3 篇临床研究、1篇基础研究、2篇病例报告、4篇综述、2篇专论及1篇标准与讨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024年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 《中华精神科杂志》也迎来了第2期的发表。本期共收录了9篇文章, 其中包括标准与讨论1篇, 临床研究2篇, 病例报告2篇, 综述2篇, 继续教育讲座1篇, 心身医学1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感染性颅内动脉瘤(II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感染性病变, 最常见的病因是急性或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的细菌性栓塞,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动脉瘤破裂后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血肿, 具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IIA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但因患者的发病原因及动脉瘤大小、形状、位置、是否破裂等存在差别, IIA患者的治疗方案也需个体化实施。笔者现主要围绕IIA不同治疗方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以期为IIA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治疗颈动脉狭窄对其防治有着重要意义。临床上根据患者是否出现脑缺血症状将颈动脉狭窄分为无症状性和症状性两类。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会出现眩晕甚至昏迷等症状, 对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是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手术术式, 其中CEA技术成熟, 疗效确切, 但其需切开颈内动脉并剥脱内膜, 对于老年患者风险较高[1];CAS是新型介入手术术式, 凭借创伤小、愈合快的优势正被广泛应用, 但其操作难度较大, 且围手术期易发生高灌注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2]。目前, CEA与CAS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劣性难以定论, 仍需大量临床实践对比证实。笔者现回顾性收集本科室近年来采用CEA与CAS治疗的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比较CEA与CAS的手术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认知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上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介入科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62例颈内动脉虹吸部动脉瘤患者(共6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62个动脉瘤中, 33个破裂, 另29个未破裂;45个采用单覆膜支架置入术, 2个采用双覆膜支架置入术, 12个采用单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 另3个采用双覆膜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术。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行临床随访, 术后3个月复查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结果 62例患者的62个动脉瘤均一次成功置入覆膜支架。62个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显示, 53个(85%)动脉瘤完全闭塞, 另9个(15%)出现内漏, 其中7个表现为轻度动脉瘤瘤腔内显影并滞留。62例患者中, 术后3例(4.8%)出现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 其中1例出现支架移位, 1例出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另1例因术中血管穿孔致颅内出血死亡;6例(9.7%)发生眼动脉闭塞, 但均未出现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症状。6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9.0±4.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脉络丛乳头状癌(CPC)的临床特点、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6例CPC患儿的临床资料, 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内, 采用经侧脑室枕角三角区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3、6个月, 术后1年及以上每年定期进行临床随访, 随访术后患儿是否进行放、化疗, 是否行二次手术, 有无肿瘤播散、转移, 存活状态及预后情况。结果 6例患儿的中位就诊年龄为29.5个月(5~38个月), 就诊时除1例患儿无症状外, 其余5例均伴有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术前头颅MRI T1加权成像显示肿瘤呈等信号或低信号, T2加权成像呈稍高信号, 增强序列呈不同程度强化。6例患儿的首次手术均顺利完成, 4例肿瘤全切除, 2例部分切除, 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病理学检查可见细胞核分裂明显, Ki-67阳性指数为30%~65%, 均证实为CPC。6例患儿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6~59个月);4例患儿(其中2例为肿瘤复发)经历二次手术, 2例肿瘤全切除, 2例部分切除。至末次随访, 4例患儿存活, 2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通道下颈椎后路脊神经根显微减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连续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38例CSR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严格保守治疗无效后改行显微镜和经皮通道系统联合应用下颈椎后路脊神经根减压术治疗。38例患者随访(15.71±7.50)个月, 范围为3~36个月。记录术前1 d、出院前、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病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 以及该3个时间点的颈椎X线、CT、MRI复查结果。测量并比较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时CT重建影像上C2~7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值。根据公式改善率(%)=[(末次JOA-术前JOA)/(17-术前JOA)]×100%确定患者临床疗效, 其中改善率100%定义为治愈, 改善率>60%定义为显效, 改善率为25%~60%定义为有效, 改善率<25%定义为无效。结果 38例患者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分别为(5.91±0.90)分、(11.37±1.50)分, 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37±0.31)分、(15.76±1.4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6.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58型是由KIF1C基因突变所致的罕见遗传病。本文报道1例我院收治的病例, 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患者为15岁女性, 以震颤、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为主要临床表现, 颅脑磁共振成像可见双侧对称性锥体束受累, 全外显子测序发现KIF1C基因未曾报道过的c.425426delTG(p.V142Gfs*10)纯合突变, 经预测为致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病因和预后。方法 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0例CVST患儿, 所有患儿确诊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1 000 IU/10 kg, 2次/d, 共15 d;第12~15天同时口服华法林, 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3)调节药物剂量, 之后根据病因不同个体化应用华法林。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症状、病因、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指标及抗凝疗效。结果 20例患儿起病至就诊的中位时间为5.5 d(0.5~17.0 d);发病以头痛为主的14例、发热4例、癫痫1例、偏瘫1例, 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1分17例, 3分1例, 4分2例。病变位于横窦、乙状窦15例, 上矢状窦5例(3例累及皮质静脉)。13例患儿的致病因素为中耳乳突炎, 病变均位于横窦、乙状窦。7例为非感染性因素, 其中2例为白血病, 溃疡性结肠炎、TBHB基因突变、颅脑外伤、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 病因不明1例;5例病变位于上矢状窦, 其中3例合并脑水肿和出血转化。治疗前D-二聚体≥500 ng/ml的有8例。20...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运动迟缓、僵硬、静止性震颤和姿势不稳等。常见的疾病发展模式为隐匿起病、逐渐进展、极少自然缓解。但临床上有一些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病情会发生好转、自然缓解或"治愈", 被称为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RP)。通过检索相关文献, 文中将RP归类为12种不同类型:药物性、中毒性、感染性、颅内血管性、脑结构病变相关、颅内压改变相关、内环境失衡性、内脏疾病相关、酒精戒断相关、手术相关、免疫接种性、放射治疗性RP, 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帕金森综合征临床诊疗的更多思路, 以促进临床医生尽早对帕金森综合征进行合理的鉴别和诊治。  相似文献   

19.
报道1例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患者为老年女性, 流行病学史不典型,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颈痛, 结合血培养、脑脊液二代测序结果诊断为猪链球菌感染的化脓性脑膜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抗感染、脱水等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 患者发病1周左右出现口唇疱疹, 发病2周左右出现听力减退, 被分别予以抗病毒和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20.
脑积水动物模型是研究脑积水发生发展机制、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重要对象, 构建稳定可控且符合脑积水临床发展规律的动物模型有助于促进脑积水相关基础研究的发展与临床转化应用。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动物的遗传及生理特点的不同, 目前已有多种动物被用于建立不同类型的脑积水动物模型, 其中先天性脑积水建模方法包括基因编辑、代谢诱导等, 继发性脑积水模型的构建则可采用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干扰脑脊液吸收机制等方法, 不同方法构建的脑积水动物模型在病程进展、神经功能改变、组织病理特点等方面各不相同。本文对各类脑积水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病理特征予以综述, 以期为脑积水相关研究中动物模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