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基于循证证据总结制订并优化ICU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进而评价该方案的效果。方法 在检索分析相关循证证据的基础上构建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比较相关方案实施前后4个不同时间段危重症患者转运相关指标,包括转运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转运用时情况、工作人员转运知识掌握情况等。结果 方案实施前,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43%,实施初期、中期及后期分别下降至5.68%、4.17%和2.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实施的4个不同阶段比较,转运准备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而转运实际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方案实施前,护士转运知识掌握合格率为44.12%,方案实施后的3个阶段护士转运知识合格率分别为61.76%、88.24%和97.06%。较方案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工勤在患者转运考核中大于80分均合格。结论 基于循证证据的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工作人员对转运相关知识的掌握、提升转运质量,对患者安全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最佳证据在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提出的“证据临床转化模式图”进行推展,系统性检索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相关证据,进行质量评价,总结生成20条审查标准,通过基线调查、障碍及促进因素分析、相关策略的制定及实施进行证据转化。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医护人员急诊危重症病人转运相关知识得分由(65.00±10.09)分提升至(88.33±7.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运总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0.6%降至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实践,可规范急诊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作业,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适合中国ICU浅镇静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方案,以提高ICU浅镇静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ICU患者睡眠管理相关的证据,采用Jonna Briggs Institute 2010证据等级与推荐工具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初拟ICU浅镇静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方案,通过德尔菲法将方案本土化。结果构建的ICU浅镇静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方案包括实施的前提条件、ICU浅镇静患者非药物睡眠干预方案的构成及具体实施方法2个部分、11个维度、30条实施策略。结论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ICU浅镇静患者睡眠干预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用于临床ICU患者的睡眠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促进临床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 本研究以"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图"为理论框架,运用循证方法检索数据库获取最佳证据并应用于临床,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系统层面、护士层面及患者层面结局指标的变化.结果 系统层面,完善了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制度流程,修订了院内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基于循证医学编制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单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18年10月—2019年9月收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前),选取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20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后).成立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调研编制小组,通...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基于最佳证据的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相关误吸的集束化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构建基于循证的误吸管理集束化方案,通过临床审查以规范护士行为,比较应用方案前后误吸高危人群筛查率及发生率;通过对ICU护士进行方案培训,比较其对最佳证据的知晓度及执行情况。结果集束化方案应用后,误吸高危人群筛查率由20.39%提升为38.10%,误吸发生率由29.03%降至3.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ICU护士对误吸的评估与识别、体位管理、气道管理、营养支持、镇静管理、口腔护理、药物预防等方面知识均较方案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护士对集束化方案的各项执行率大于90%。结论基于循证最佳证据构建的集束化方案应用于临床,可有效降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误吸发生率、提升高危人群筛查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李娟 《当代护士》2022,(5):65-68
目的 检索和分析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院内急救转运护理优化策略的相关证据,并总结最佳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JBI、NCBI、Europe PMC、ProQuest、Cochrane Library、NGC、Embase、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Sinomed等原始研究数据库或相关网址内有关AD患者院内急救转运护理优化策略运用的全部证据类型,即专家共识,试验研究,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临床决策等文献。检索时限设定为2017年1月—2020年6月。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硕士研究生依次评价文献质量。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包括1篇专家共识,2篇试验研究,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1篇临床决策。最终形成20条最佳证据,包括:早期诊断和筛检、转运前、转运途中、转运后护理优化策略4个维度。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AD)患者院内急救转运护理优化策略的最佳证据进行总结,用以指导不同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管理者,根据最佳证据、AD急诊危重症患者实际病情,从多方面采取临床实践对策以确保AD患者安全、高效院内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6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9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转运用时(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用时、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能缩短转运用时,降低意外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减少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科成立项目团队,明确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质量改进目标,分析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病情、设备、转运人员等方面建立预警分级管理,并应用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比较实施前(2017年6-12月)及实施后(2018年1-6月)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后,急诊科患者转运至CT室、重症病房及手术室的时间均短于实施前(t=60.557,P<0.001;t=14.096,P<0.001;t=45.117,P<0.001);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χ2=58.699,P<0.001)。结论 预警分级管理能有效缩短院内转运时间,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不良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并评价该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试验,将2018年8月1—31日入住的11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1月1—30日入住的13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转运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观察比较2组危重症患者术后院内转运所用时间、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和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后,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和转运物品准备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相关事件发生率由实施前的25.21%降至实施后的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并实施分级色块管理方案,可降低转运风险、提高转运效率,为转运同质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索、评价并整合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管理相关证据,以期为转运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根据“循证6S金字塔证据模型”从上往下的原则,系统检索国内外网站和数据库中关于成人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决策、指南、最佳临床实践、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及原始研究等。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2年2月。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员单独完成,并结合专业人员意见,对质量达标的文献实施数据提取和总结。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总结出19条最佳证据,包括院内转运原则、风险评估、转运计划、转运准备、转运监护、转运交接、质控和培训7个方面。结论 成人体外膜肺氧合院内转运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解决体外膜肺氧合患者院内转运问题,提高患者院内转运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中,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占5%~10%。此类患者在治疗与康复过程中,院内转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为保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提高转运效率,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编写组在回顾已有证据基础上,通过多次讨论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专家共识》,以期为COVID-19重症、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急诊是急危重症患者诊疗的重要平台,在院内诊疗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转运,成功转运对降低急诊危重症患者病死率有积极意义。鉴于急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且常常依赖生命支持手段及转运难度大等特点心,因此亟需规范并优化院内转运流程,以保证急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根据急诊危重症患者的特点以及急诊院内转运的临床实践,本共识协作组制定了“降阶梯预案、充分评估、优化分级、最佳路径、动态评估”为原则的分级转运方案,以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索汇总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的证据, 为ICU医护人员进行睡眠干预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指南网站中关于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的相关文献,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 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 由2名经过循证培训的研究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提取和总结。结果共纳入文献13篇, 包括临床指南3篇、系统评价9篇以及随机对照试验1篇。汇总出21条最佳证据, 涉及加强护士教育和培训、改善病区环境、减少睡眠中断、合理选择机械通气模式及促进身心放松5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汇总的证据可为成人危重症患者非药物睡眠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 ICU医护人员应基于证据, 在充分考虑科室人力资源及实际情况, 并结合患者需求, 审慎地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实施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循证构建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及预防方案.便利抽取某三级甲等医院879例营养支持患者,对照组(478例)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干预组(401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ICU营养支持患者再喂养综合征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DCA管理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危重症患者共260例,采用护理质量PDCA管理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并进行培训,于2013年1月~12月具体实施,选择1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方案,比较2组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院内安全转运制度,运用PDCA管理法,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提升转运护送小组的整体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李明曲  苏黎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8):2936-2940
目的探讨预警分级管理在ICU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该院ICU需要院内转运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转运方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警分级管理。结果干预组转运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及检查等候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SpO2下降、SBP下降、严重输液外渗、非计划拔管、设备故障及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预警分级管理能够提高ICU患者院内转运效率,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质量,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对急诊重症监护室(ICU)院内转运病人血氧饱和度(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10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ICU的68例院内转运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对照组,2017年10月的34例转运病人设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病人在院内转运时SpO_2降低的发生率和转运时间。[结果]干预组病人转运时间为(14.15±4.34)min,对照组为(17.21±5.51)min,两组病人转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SpO_2降低的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为55.9%,两组SpO_2降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标准化分级转运模式的实施,可有效降低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途中SpO_2降低的发生率,缩短院内转运时间,提高转运安全和转运效率。  相似文献   

19.
周红琴   《护理与康复》2021,20(9):82-86
目的 探讨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过程的质量管理,以提升院际转运质量.方法 遵循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护理中心临床实践应用系统的标准程序,检索院际转运相关指南、系统评价、证据总结等文献,确定12条最佳证据,转化为13条审查指标,证据应用前后共纳入30例危重患儿,通过半结构访谈、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调阅转运交接护理记录等收集资料,统计各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证据应用前执行力较差的5个指标,实施实践变革后取得了较大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据应用前发生5起转运意外事件,证据应用后无意外事件发生.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用基于循证护理的危重症患儿院际转运的最佳证据,可规范医护人员行为,提高转运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JCI标准用于儿科危重症院内安全转运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2013年9月30日本院急诊科接诊并进行院内转运的危重患者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0例,其中对照组实行传统的转运方法,观察组则运用JCI标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实施转运前、转运中和转运后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纠纷例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有无差别。结果观察组转运并发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CI标准运用于儿科危重症院内转运可以保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