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发生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及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受试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培训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媒体影像抗凝教育对边疆地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18例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住院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集体授课及鼓励看书自学的方式,实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教育培训。结果受试者在教育培训前后的抗凝知识掌据程度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接受教育后,患者的抗凝知识及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受试者对服用抗凝药物的认识和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态度有明显改善。32例未能电话随访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血栓形成。结论边疆地区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故患者对以图像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能较好接受,对文字教育的接受程度较低。教育培训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在抗凝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12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记录和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患者自我管理本";两组患者出院前1 d填写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知识问卷,出院6个月复诊时,采用修订版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测量服药依从性;出院1周后至出院1年后复诊,统计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抗凝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口服华法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NR值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应用"患者自我管理本",有利于掌握抗凝知识,提高口服华法林依从性,控制INR值在正常范围;有助于医护人员掌握患者抗凝治疗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措施的文献特点,总结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协助病人自我管理的干预措施及效果,为临床护士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以"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置换术、瓣膜置换术""抗凝自我管理、抗凝管理、自我管理"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2018年8月的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法对检索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检索文献52篇,其中核心期刊占23.08%,量性研究占73.08%,通过医护人员的相关干预,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病人抗凝知识掌握度、服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得到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得到较好的控制。医护人员给予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电话随访、发放相关知识手册、面对面健康宣教、微信或短信发送提醒信息、便携式血凝仪抗凝自我检测等方式。[结论]目前提高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干预措施种类多样,但尚且存在不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而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研究人员应寻求更加便捷、经济、实用、持续的干预方法,以便更好地协助病人做好自身的抗凝管理工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对瓣膜置换术后病人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将88例需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的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自我管理行为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自我管理及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及对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参照凝血酶原时间(PT)需重新调整药量的频率少于对照组;定期复查PT遵医行为的病人多于对照组;出院后抗凝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可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章培  施雁 《护士进修杂志》2020,35(14):1290-129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接受长期抗凝治疗,正确、规范、安全、有效的抗凝治疗必须依赖患者良好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对国内外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老年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汇总分析,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的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结果 有效地减少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抗凝治疗期间的健康教育是让患者学会自我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地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地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深入分析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过渡期自我管理的真实体验。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以目的性抽样法选取聊城市人民医院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18例,就患者的自我管理体验进行电话访谈和面对面访谈,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后整理提炼主题。结果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在过渡期主要有以下3个领域的自我管理体验:(1)心理社会领域,包括情绪低落和消极、角色适应不良、缺乏家庭-社会支持;(2)健康行为领域,包括自我护理能力不足、用药依从性降低、失眠和不良生活习惯;(3)环境领域,包括收入限制就医行为、交通不便。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过渡期患者存在自我管理困难,需要家人及社会的关心与支持,更需要医护人员及各级医疗机构的关心与支持,以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首次抗凝依从性,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抗凝依从性问卷及抗凝知识问卷对165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出院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 165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首次的抗凝依从性平均得分为(36.44±3.70)分,33.6%的患者抗凝依从性差,抗凝知识平均得分为(13.52±5.86)分;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患者的抗凝知识、文化程度、月收入及年龄是抗凝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其中抗凝知识对患者抗凝依从性的影响最大。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首次抗凝依从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应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增加患者的抗凝知识,加强对较低文化程度和收入及年轻患者的干预指导以提高其抗凝依从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发生栓塞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用药特点。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均需华法林抗凝治疗,严密监测凝血指标。结论:我国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的抗凝强度应控制在INR 1.3-2.3(AVR1.3-1.8;MVR DVR:1.8-2.3,可以减少口服抗凝治疗的并发症,获得满意的预防血栓栓塞,减少与抗凝有关的出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身口服抗凝药物以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长期抗凝治疗往往存在出血的危险.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当患者出现外科急腹症时,常常需急诊手术,更增加了患者的危险性.我院2005~2009年收治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先后发生外科急腹症行急诊手术患者15例,经精心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长期抗凝管理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等至关重要。文章对抗凝监测指标及护士主导的抗凝管理形式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士开展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管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并探讨其与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电话回访2011年1—12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脏外科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出院患者130例,对其进行华法林服药信念问卷及抗凝治疗依从性问卷的调查。结果本组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得分为(6.49±3.11)分,其中知觉受益维度得分为(16.18±1.76)分,高于知觉障碍维度得分[(9.68±1.96)分](P〈0.01);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得分为(37.12±4.33)分,63.2%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P〈0.01)。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华法林服药信念与抗凝治疗依从性呈正相关,医护人员可通过评估患者的华法林服药信念,及时识别患者的不良认知并有效引导患者树立积极正确的华法林服药信念,从而提高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的应用.方法:随访观察2003年1月-2007年6月本院行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98例,分析华法林的应用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术后97名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8例出现并发症.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有效,但有引起致命性并发症危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抗凝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用以指导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方法 145例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性别分组,将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与体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按心功能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抗凝维持剂量.结果 术后早期男性、女性的抗凝维持剂量均与体质量呈正相关(r=0.334,P<0.05);不同心功能组间抗凝维持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瓣膜置换患者的体质量与心功能可用来指导术后早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及健康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造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然而,抗凝治疗用得恰到好处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减少血栓栓塞并发症,但若过度则会造成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现将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的方法、抗凝监测及护理指导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造心脏瓣膜能矫正瓣膜病变,有效解决瓣膜病变所致的循环动力学改变,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血栓栓塞是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因此不论应用机械瓣膜还是生物瓣膜,术后均需抗凝治疗.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生物瓣膜置换术后一般需抗凝3~6个月.  相似文献   

20.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瓣膜病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认识及定义,引出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期护理的概念,重点叙述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房稳定期的护理要点及相关措施,并重点强调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帮助需终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