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藏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中分得四个生物碱,经化学和光谱鉴定,其中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tisine.Hcl(A)和talatisamine(B),另两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露乌碱,(C)(gymnaconitine)和甲基露乌碱(D)(mgthyl gymnaconitine),这两种新的生物碱均联接有二甲基咖啡酸酯:在乌头生物碱中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2.
露蕊乌头生物碱的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藏药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中分得四个生物碱,经化学和光谱鉴定,其中两个为已知生物碱atisine.Hcl(A)和talatisamine(B),另两个为新的二萜类生物碱,分别命名为露乌碱,(C)(gymnaconitine)和甲基露乌碱(D)(mgthyl gymnaconitine),这两种新的生物碱均联接有二甲基咖啡酸酯:在乌头生物碱中是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露蕊乌头的二萜生物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露蕊乌头(Aconitum gymnandrum Maxim)中分离到11个二萜生物碱,利用光谱方法确定结构,证明其中一个为新生物碱,命名为露乌定,其余10个分别鉴定为14-乙酰基-8-O-甲基-塔拉胺(tal-atisamine,Ⅱ)、acoforine(Ⅲ)、非洲防己碱(columbidine,Ⅳ)、乌头碱(aconitine,Ⅴ)、ranaeonitine(Ⅵ)、塔拉定(talatizidine,Ⅶ)、异塔拉定(isotalatizidine.Ⅷ)、露乌碱(gymanaconitine,Ⅸ)、塔拉胺(talatisamine,Ⅹ)和阿替辛盐酸盐(atisine.HCl)。其中碱Ⅱ为首次在自然界中发现,碱Ⅲ~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乌头属植物根的制剂在中国、日本广泛用于止痛和抗风湿治疗,这是由于该类植物所含二萜类生物碱的作用。乌头属及翠雀花属植物中生物碱含量因品种不同而异。在具有抗感受伤害和抗炎作用的生物碱中,从高乌头 Aconitum sinomontanum Nakai 中分离到的刺乌头碱(LA)是一个对河豚毒素敏感、电压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它是作用于中枢  相似文献   

5.
乌头属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介绍乌头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乌头属植物二萜生物碱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头属植物中含有的特征成份二萜生物碱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广泛生物活性,多年以来一直是药物学家寻找新药和先导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来源.也是植物化学分类学家研究的热点。本文从乌头属植物中二萜生物碱的来源,结构及其特点等方面,综述了1998-2008年从乌头属植物中分得的新的二萜生物碱的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7.
夹竹桃科蕊木属(Kopsia)植物约有30个种,它们是常青树和灌木,分布在东南亚及中国南部。据报道,该属植物中只有一种植物云南蕊木(Kopsia officinalis rsiang et P.T.Li.)可供药用。在中国民间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咽炎,扁桃腺炎以及水肿等。该属植物在马来西亚境内约有17个种。作者从马来西亚深蕊木(Kopsia profunda)中首次分离出二种新的plumeran生物碱(简称1,2)。提取:将深蕊木的干燥茎细粉500g。用  相似文献   

8.
瞿建刚 《北方药学》2013,(11):12-12,59
乌头类药物,包括草乌、川乌、炮制品制草乌、制川乌、附子以及含有这些药材的中成药制剂等。药材川乌、草乌分别是毛茛科乌头属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和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母根及干燥块根,而附子则是乌头的子根加工品,是中草药中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品种之一,明代以前统称为乌头。自李时珍《本草纲目》始区分",乌头有两种,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部份毛莨科植物中二萜生物碱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莨科的乌头属(Aconitum)和翠雀属(Delphinium)植物是一类重要的药用植物。作者从国产17种乌头属植物及2种翠雀屆植物中共分离鉴定了56个已知化合物及20个新化合物。根据这些特征的二萜生物碱成分,进行了部份构效关系的探讨,以及参照该属的形态分类、地理分布讨论了国产乌头属的化学分类。  相似文献   

10.
乌头属植物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传统中医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40余种常用乌头属药用植物的相关文章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了其物种鉴定的生药学、化学、分子生物学3种方法;并对化学成分种类以及总生物碱和具有毒性的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整理,有利于更好地对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了其药理作用及毒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为乌头属植物的研究开发以及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翡翠  李杰 《中国现代医药》2010,27(13):1177-1182
目的 综述乌头属药用植物中生物碱的国内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整理和归纳。结果 乌头属药用植物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现已从多种乌头属药用植物中分离鉴定出各种生物碱单体。综述了生物碱的各种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应加强对乌头属植物中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的分析,以加大这类植物的开发利用,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验证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发生的一起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的作用. 方法 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的要点是根据现场、病例和实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判定.接到中毒事件报告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中毒患者临床情况,采集中毒患者的血液、呕吐物样本及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国家CDC组织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可疑有毒植物的形态学鉴定、DNA分子鉴定和毒素检验,并按照中毒病因判定模型,综合3方面的结果进行病因判定,指导临床诊断和救治. 结果 2010年5月30日,新疆塔城地区某县某矿业金属有限公司13名员工食用在附近山上采集的“野芹菜”后15 ~ 30 min内陆续出现口唇及四肢麻木、全身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立即被送往当地医院,运送途中死亡4人,9人送到医院进行抢救,其中2人抢救无效均于中毒后4h左右死亡.可疑有毒植物新鲜样本形态学鉴定确认为毛茛科乌头属植物.1例呕吐物样品和3例血液样品中检测出乌头碱,血液样品中乌头碱含量分别为0.17、0.25和0.48μg/L.D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现场采集的可疑有毒植物新鲜叶片与乌头属植物属于同一类.综合上述结果,明确该起事件为误采误食乌头属植物茎叶所致突发中毒事件. 结论 中毒事件病因判定模型在中毒事件病因判定中可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描述毛茛科乌头属药材一新变种那拉提乌头(Aconitum leucostomum var.nalatiensis F.Zhang et D.M.Cai)。方法采用性状鉴别、组织横切面及粉末显微鉴定等方法。结果该变种茎、花梗和小苞片均为绿色;花的上萼片、侧萼片和下萼片为乳白色,末端略呈淡黄白色,上萼片为狭圆筒形;花瓣的瓣片上部为白色、下部为紫色,唇为白色,距直立拳卷。结论该物种与白喉乌头和空茎乌头相比有显著差异,为一新变种。  相似文献   

14.
秦岭产4种乌头地上部分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秦岭产乌头属的松潘乌头、太白乌头、甘青乌头、铁棒锤地上部分总生物碱的含量,探讨种的化学资源分布,为该属资源有效利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属地上部分总生物碱。结果4种乌头地上部分的总生物碱为:花期-松潘乌头0.12%、太白乌头1.34%、甘青乌头0.54%、铁棒锤1.54%;果期-松潘乌头0.10%、太白乌头1.13%、甘青乌头0.60%、铁棒锤1.38%。结论花期太白乌头、甘青乌头及铁棒锤总生物碱含量较高,有一定的资源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附子、川乌、草乌的炮制加工及药理作用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保文 《首都医药》2000,7(4):33-34
附子、川乌、草乌同为毛茛科植物,但不同属.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为乌头的子根,川乌Radix Aconiti为乌头的干燥母根,草乌Radix Aconitz Kusnezoffii为北乌头的干燥块根.  相似文献   

16.
毛茛科乌头属药用植物含有二萜生物碱、多糖、黄酮类等药物活性成份,促进了对其化学分类学、分子分类学和药理学的研究。作为药用植物亲缘学的继续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乌头属的植物化学、化学分类、分子生物学和系统发育等方面的近期进展及其与乌头药效和毒性的关联。近年在多种乌头植物中发现了更多二萜生物碱,以C19:Ⅲ,aco-nitine类型最多。综述了近年发现的乌头生物碱和提取物,以及乌头多糖和其它成分的生物活性。国产乌头亚属中乌头组基于形态学的11系分类未得到化学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的支持。基于细胞核和叶绿体DNA序列的分子系统树将形态极相近的9系分为两群,一为甘青乌头系,圆叶乌头系,保山乌头系和短柄乌头系;另一为乌头系,兴安乌头系,显柱乌头系,蔓乌头系和准噶尔乌头系,化学分类数据支持此分群。为了乌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现高效低毒的新化合物,有必要将近年涌现的新技术用于乌头研究。系统生物学和组学技术将在促进乌头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方法:采用X Bridge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三氯甲烷(浓氨水调节pH为10.62)(70∶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1)HPLC法测定乌头碱在0.020 1~2.012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6%,RSD为0.60%;新乌头碱在0.002 2~0.086 4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9%,RSD为1.04%;次乌头碱在0.002 1~0.08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68%,RSD为1.08%。样品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疆乌头属植物含有双酯型生物碱,但不同种之间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2)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含有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但不同种植物之间,成分和含量有一定差异,准噶尔乌头、白喉乌头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较高。结论:本实验建立了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本法方便、准确,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新疆乌头属植物奠定了基础。新疆乌头属植物中准噶尔乌头和白喉乌头双酯型含量较高,具有潜在药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秦岭产4种乌头块根的生物碱资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秦岭产乌头属的松潘乌头、太白乌头、甘青乌头、铁棒锤块根中的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含量,探讨4种植物的化学成分资源状况,为该属生药资源开发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酸碱滴定法测定块根的总生物碱;改良盐酸羟胺-高氯酸铁比色法测定块根的酯型生物碱。结果4种乌头块根总生物碱及酯型生物碱含量分别为:花期:松潘乌头1.19%和0.33%,太白乌头0.68%和0.06%,甘青乌头2.24%和0.33%,铁棒锤1.31%和0.52%;果期:松潘乌头1.22%和0.17%,太白乌头1.24%和0.04%,甘青乌头2.42%和0.28%,铁棒锤1.44%和0.46%。结论4种乌头种的化学成分资源规律为总生物碱含量果期高于花期,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花期高于果期。  相似文献   

19.
大乌头及藤乌头类乌头的调查鉴定与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民间药大乌头及藤乌头类乌头的植物来源,前者属于乌头属乌头亚属乌头组中的显柱乌头系(Ser Stylosa)类植物,后者系同组的蔓乌头系(Ser Volubulia)类植物,药用部分为其块根。 研究了生药中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用十八烷基键合相柱,以甲醇—水—三乙胺(75:25:0.2)作流动相,各生物碱均能基线分离。分析了属于这类乌头的十二种不同植物品种的生药块根,均含有滇乌碱类生物碱,从化学分类学上证明这两群乌头植物在亲缘关系上有较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药附子属乌头碱类药物,由于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人们广泛用于治疗关节炎、腰腿痛等疾病。乌头碱具有较强的毒性,内服不慎可引起中毒,故中毒事件时有发生。2000年5月至2008年11月我部共接诊急性附子中毒16例,经救治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