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性稳态诱发反应在听力异常婴儿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听性稳态诱发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re sponse,ASSR)新技术与视觉强化测听(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阈值的相关性分析研究,探讨听神经病症侯群及其鉴别诊断。方法10例(20耳)对照组,年龄6~12个月,测得ASSR和VRA的正常阈值。16例(26耳)异常听力组患儿(年龄在3~6个月),根据其所患疾病分为3个亚组:Ⅰ组为早孕感染组5例(8耳),Ⅱ组为窒息缺氧组5例(10耳),Ⅲ组为高胆红素血症组6例(8耳),检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潜伏期、肌反射值与ASSR和VRA及其相关性结果对照。结果Ⅰ组中2例次(2耳次)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5例次(8耳次)DPOAE消失,4例次(6耳次)ABR波Ⅰ潜伏期延长、Ⅰ—Ⅴ波间潜伏期缩短,3例次(6耳次)500Hz和1000Hz的镫骨肌反射正常,2例次(2耳次)镫骨肌反射阈偏高,初步推测单纯耳蜗性病变,排除听神经病可能,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5~0.98)。Ⅱ组中4例次(8耳次)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消失,其中1例次(2耳次)ABR波Ⅰ、波Ⅲ、波Ⅴ消失和肌反射消失,3例次(5耳次)ABR波Ⅰ消失和波Ⅲ及波Ⅴ潜伏期延长,以及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Ⅲ波间潜伏期延长,肌反射也消失。推测可能为听神经病症侯群(耳蜗至脑干下听觉传导通路受损)伴有耳蜗功能障碍,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72~0.84)。Ⅲ组中6例次(8耳次)DPOAE存在,4例次(5耳次)ABR波Ⅰ、Ⅲ、Ⅴ和肌反射消失,2例次(3耳次)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镫骨肌反射阈正常偏高,初步分析推测为听神经病症侯群病损在脑干以上,测得ASSR平均估计阈值与VRA平均阈值具有很弱的相关性(r=0.43~0.64),ASSR阈值和VRA阈值不一致,进一步说明这组的病损应该在脑干或皮层。3个亚组的每个频率(0.25、0.5、1、2,4kHz)平均ASSR和VRA阈值差值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F检验,P〈0.05、P〈0.01、P〈0.01、P〈0.05、P〈0.05)。结论通过ASSR阈值和VRA阈值相关性技术研究或许可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在各种频率听力障碍婴儿的听神经病症侯群(病变高位)、听神经病症侯群伴有耳蜗功能障碍(病变低位)以及单纯耳蜗性病(非听神经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在新生儿听力评估中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60耳)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正常的新生儿和45例(78耳)DPOAE异常的新生儿进行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udiome-try,ABR)测试,比较ASSR与ABR阈值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进行两者反应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DPOAE正常组:ASSR 250 Hz反应阈与ABR阈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SR平均阈值及4 000 Hz反应阈与ABR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SR的250、500、1 000 Hz反应阈与ABR阈值相关性不明显,但2 000、4 000 Hz反应阈与ABR阈值有明显的相关性;②DPOAE异常组:ASSR的250~4 000 Hz阈值及平均阈值与ABR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SR各频率反应阈与ABR阈值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ASSR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估听力筛查正常新生儿的平均听阈和中、高频听阈以及听力筛查未通过新生儿的各频率听阈.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1~5月龄婴儿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值.方法 26例(52耳)1~5月龄婴幼儿在10%水合氯醛催眠下分别进行短声听性脑干(cABR)和ASSR测试.根据ABR测试结果,将其分为ABR正常组17例(30耳)和ABR异常组9例(16耳),另有6耳因ABR未引出或测试未能完成而剔除.分析两组的ASSR与ABR测试结果.结果 ABR正常组ABR平均反应阈值为28.10±3.01 dB nHL,0.5、1、2、4 kHz ASSR的平均反应阈分别为42.19±5.22、34.76±6.98、33.57±6.92和36.90±8.14 dB HL.ABR异常组ABR平均反应阈为56.92±9.02dB nHL,ASSR 0.5、1、2、4 KHz的平均反应阈值分别为65.08±13.93、61.52±13.90、58.46±11.97和62.30±8.07 dB HL,结论 1~5月龄ABR正常婴儿0.5、1、2、4 KHz的ASSR反应阈分别为≤55、50、50、60 dB HL.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临床和听力学特征。方法分析14例(22耳)ANS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听力学检查结果,14例均行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测试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测试,9例行纯音听阈测试,6例行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测试。5例行颞骨薄层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 14例(22耳)患者中,双侧ANSD 8例,单侧ANSD 6例。9例(14耳)行纯音测听的患者听力图以低频损失为主呈上升型7耳(占50%),覆盆型2耳(占14.29%),平坦型1耳(占7.14%),下降型1耳(占7.14%),全聋型3耳(占21.43%)。低频组(250Hz、500Hz)的平均阈值较中(1k Hz、2k Hz)、高频组(4k Hz、8k Hz)明显升高。声导抗鼓室图均为A型,镫骨肌反射消失。11例(6例单侧ANSD,共16耳)ABR未引出;其余3例(共6耳)ABR严重异常。14例DPOAE均正常引出。6例(9耳)ASSR结果均为极重度聋。结论 ANSD的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目前尚无法确定。对疑似ANSD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应行全面的听力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对确诊的患者应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的婴儿的cABR及ASSR检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它们各自的应用限度和相互关系.方法听力筛查复筛未通过,DPOAE、cABR及ASSR检测资料完整的婴儿546耳,男326耳,女220耳,年龄1~12月.分为3组:①听力正常组:DPOAE正常、cABR波V反应阈≤30 dB nHL,146耳;②可疑听力损失组:DPOAE未能引出或部分频率不能引出、即使cABR波V反应阈≤30 dB nHL也列入该组,126耳;③听力损失组:DPOAE正常或不正常、cABR波V反应阈>30 dB nHL,听力损失组中又按cABR反应阈分为3组:cABR反应阈≤60 dB nHL 153耳、61~97 dB nHL 75耳、无反应46耳.分别计算各组cABR波V反应阈与ASSR的0.5、1、2、4 kHz反应阈的均值和标准差、变异系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要儿cABR波V反应阈正常平均值为24.7±5.0 dB nHL,0.5、1、2、4 kHz ASSR正常反应阈平均值分别为43.3±11.2、36.9±9.5、28.6±11.8、31.7±14.0 dB nHL.cABR反应阈正常平均值的标准差明显比ASSR小,tAleR变异系数小于AS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BR最大输出无反应的46耳中ASSR各频率也未引出的有6耳,ASSR各频率都可以引出的有27耳,部分引出的有13耳.结论 ASSR与cABR在婴儿听力评估中起重要的相互补充的作用,运用ASSR加cABR进行综合评估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致婴幼儿听力障碍的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30例(60耳)正常听力婴幼儿为对照组,年龄6~24个月,行ABR、ASSR、视觉强化测听(vision reinforcement audiometry,VRA)和声导抗检查。20例(36耳)异常听力患儿(年龄6~24个月)根据其所患疾病分为3个组:Ⅰ组7例为围产期缺氧缺血,Ⅱ组7例为出生时核黄胆,Ⅲ组6例为出生时高胆红素血症,对各组患儿分别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 otoacouslic emission,DPOAE)、耳蜗微音电位(CM)、ABR、ASSR、声导抗和VRA检查,并采用F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学处理。结果①Ⅰ组所有病例DPOAE和CM存在、鼓室导抗图为A型,ABR异常,其中一部份患儿的Ⅲ-Ⅴ波间期延长,另外1例(2耳)ABR的波Ⅳ与波Ⅴ消失,各频率(0.25、0.5、1、2.4kHz)ASSR平均反应阈明显高于VRA平均阈值,其平均相关系数为r=0.41~0.65。②Ⅱ、Ⅲ组一部份患儿(7耳)CM存在,而DPOAE消失(Ⅱ组6耳、Ⅲ组1耳),ABR的波Ⅴ潜伏期和Ⅰ-Ⅲ波间期延长,其中Ⅱ组的ASSR反应阈较接近VRA阈值,其平均相关系数为r=0.92~0.97,而Ⅲ组两者平均阈值的相关系数为r=0.69~0.86。③3组各频率平均ASSR/VRA阈值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病因致婴幼儿听力障碍的听力学检测结果不同,应综合分析,这对于采用何种干预方法以及预测干预效果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听神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2名婴幼儿听神经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听力学特征的讨论,了解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对我院门诊2004年-2006年确诊的婴幼儿听神经病12例进行临床资料分析。(1)听力学检查:视觉强化测听(VRA)、声导抗测试、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听性脑干反应(ABR)、听性稳态反应(ASSR)、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2)辅助检查:颞骨CT扫描及血液维生素B12、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测定。结果发病年龄为0-2岁,其中1岁以内发病者8例,占66.7%。进行视觉强化测听的8例(15耳)中重度至极重度聋12耳(占80%),听力图为上升型3耳(占20%),下降型4耳(占26.7%),平坦型8耳(占53.3%)。10例(20耳)完成声导抗测试,鼓室曲线图为As型或C型者12耳(占60%),20耳同侧及对侧镫骨肌反射均未引出反应。10例(19耳)行DPOAE检查,8耳各频率均检出反应,8耳在低频、3耳在低频和高频有个别频率未引出反应;另2例(4耳)行TEOAE检查,3耳各频率均引出反应,1耳低频和高频各有一频率未引出;对侧白噪声抑制效应均消失。12例(23耳)中,10例(19耳)ABR各波均未引出,2例(4耳)可见I波。ASSR阈值比主观听阈低的占76.9%,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40HzAERP检出率为100%,阈值比主观听阈高的占66.7%,且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6例CT扫描,5例未见异常,1例示双侧中耳乳突炎及双侧上颌窦、筛窦炎;8例生化检查者中5例叶酸含量升高,3例同型半胱氨酸降低。结论婴幼儿听神经病有一定的特殊性:听力损失程度较重,易合并中耳疾病而混淆诊断。耳声发射正常、ABR和镫骨肌反射引不出及影像学检查不支持蜗后占位性病变等是诊断婴幼儿听神经病的主要标准,ASSR和40 Hz AERP可以辅助诊断。新生儿听力筛查时OAE应与快速ABR联合使用,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病的临床与听功能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听神经病的临床与听功能特征。方法:总结分析54例听神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听力学测试及电生理检查情况。结果:纯音听力图呈上升型70耳,覆盆型25耳,平坦型5耳,下降型4耳;低频、中频及高频平均阈值为(67.63±15.30,43.61±16.28,32.25±14.80)dB HL。声导抗鼓室图全部正常,77耳镫骨肌声反射消失,31耳声反射阈部分增高。听性脑干反应(ABR)全部未引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正常引出,26例行对侧声抑制未受影响。16例言语识别率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23例颞骨CT或MRI未见异常。10例伴有周围神经病。结论:ABR自波Ⅰ起缺失而DPOAE正常引出,言语分辨力差与纯音听阈不成比例,镫骨肌声反射及OAE交叉抑制异常,纯音听力图多呈上升型以低频损失为主,是听神经病听功能的重要特征。提示病损主要位于耳蜗内听神经纤维。应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和中枢性聋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多频稳态反应阈与听性脑干反应阈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用多频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re-sponse audiometry,ABR)测试聋儿残余听力,观察两者反应阈之间的相关性,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做出初步评价。方法对300例(600耳)感音神经性聋儿和30例(60耳)听力正常儿童(对照组)在睡眠状态下进行ASSR与ABR测试,得到不同阈值分布范围,并进行两者反应阈的相关性分析。结果30例(60耳)正常儿童ASSR各频率结果与ABR测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例聋儿ASSR高频与ABR测试结果:Pearson统计高频相关系数为0.992,两者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SSR和ABR两者高频反应阈之间有相关性,ASSR频率特性好,对聋儿听力检测及助听器验配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气导ABR检测在婴儿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对51例(89耳)分泌性中耳炎婴儿(患儿组)和50例(100耳)听力正常婴儿(对照组)行骨、气导ABR检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分泌性中耳炎婴儿气导ABR波I、Ⅲ、Ⅴ潜伏期延长,骨、气导ABR反应阈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分泌性中耳炎组骨导ABR反应阈随着气导ABR反应阈的提高略有提高,骨、气导反应阈值差也随着气导反应阈提高逐渐增大。结论婴儿气导ABR反应阈升高、波I潜伏期延长且骨气导反应阈差增大时,高度提示中耳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学特征,探讨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和准确性,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住院治疗的46例(81耳)患儿的资料.所有患儿均行中耳鼓膜切开,将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纯音测听(pure tone audiometry,PTA)结果与术中所见进行比较分析,了解不同听力学测试方法在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作用和准确性.结果 ①46例(81耳)患儿的DPOAE检查结果均提示双耳未通过,声导抗检查均为B型导抗图.鼓膜切开证实70耳有分泌物(86.42%),11耳无明显分泌物(13.58%).②34例(59耳)行ABR测试的患儿,鼓膜切开证实49耳(83.05%)有积液,其中6耳ABR反应阈正常,43耳ABR反应阈升高;46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3耳Ⅰ波潜伏期正常.鼓膜切开证实无积液的10耳(16.95%),5耳ABR反应阈正常,5耳ABR反应阈升高;4耳ABRⅠ波潜伏期延长,6耳Ⅰ波潜伏期正常.③12例(22耳)行PTA测试的患儿,所有耳的听阈值均异常,气骨导差均大于10 dB,鼓膜切开证实22耳均有积液.④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BR气导反应阈值(Kappa=0.364,P<0.01)、Ⅰ波潜伏期(Kappa=0.561,P<0.01)与中耳积液有相关性.结论 声导抗测试对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有较高的敏感性,PTA气导听阈及气骨导差、ABR气导反应阈值、ABRⅠ波潜伏期及DPOAE亦可较好地反映儿童中耳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听神经病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中潜伏期反应和慢皮层反应。5例患者作了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结果 患者男女兼有,平均年龄为20.3岁,10余岁的青少年占多数。9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1例双耳鸣。纯音测听示19耳为轻度至中度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为0.5kHz或(和)0.25kHz;1耳听力正常。19耳镫骨肌反射消失,1耳纯音测听为上升型曲线者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V和(和)波1。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但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耳蜗电图示大部分病例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负总和电位(negative summating potential,-SP)振幅绝对平均值为0.595μV,慢皮层反应皆正常,6例测中潜伏期反应5例正常。CT或MRI无异常发现。结论 听神经病早期纯音测听可正常,但其镫骨肌反射和ABR消失或阈值升高,其确切病变部位尚不明了,可能位于脑干平面以下的听觉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旨在探讨ASSR与ABR在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相关性。方法68例临床诊断为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分别行0.5kHz,1kHz,2kHz,4kHzASSR测试及ABR测试,进行不同耳别、不同测试频率ASSR阈值与不同耳别ABRV波反应阈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除了0.5kHz ASSR阈值与ABRV波反应阈的相关系数低而无显著意义外,1kHz,2kHz,4kHz ASSR阈值均与ABRV波反应阈有极显著性相关(P〈0.01),且随着测试频率的递增两者的相关系数随之增加,尤其是4kHz ASSR与ABRV波相关系数达到0.95以上(P〈0.01)。结论ASSR诊断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可靠客观的,具有频率特性,可弥补ABR测试在诊断耳聋疾病中的频率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听神经病的听觉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了 10例听神经病患者的病史、纯音测听、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耳蜗电图、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 ,DPOAE)及对侧白噪声抑制试验、中潜伏期反应和慢皮层反应。 5例患者作了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 (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结果 患者男女兼有 ,平均年龄为 2 0 3岁 ,10余岁的青少年占多数。 9例主诉双耳听力下降 ,1例双耳鸣。纯音测听示 19耳为轻度至中度的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听力损失最严重的频率为 0 5kHz或 (和 ) 0 2 5kHz;1耳听力正常。 19耳镫骨肌反射消失 ,1耳纯音测听为上升型曲线者反射阈提高。ABR不能引出或仅出现波Ⅴ或 (和 )波Ⅰ。全部病例均可记录到DPOAE ,但不能被对侧噪声抑制。耳蜗电图示大部分病例动作电位 (actionpotential,AP)消失或振幅很小 ,负总和电位 (negativesummatingpotential,-SP)振幅绝对平均值为 0 5 95 μV ,慢皮层反应皆正常 ,6例测中潜伏期反应 5例正常。CT或MRI无异常发现。 结论听神经病早期纯音测听可正常 ,但其镫骨肌反射和ABR消失或阈值升高 ,其确切病变部位尚不明了 ,可能位于脑干平面以下的听觉系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正常豚鼠听性脑干反应(ABR)和听性稳态反应(ASSR)阈值的差异,为利用豚鼠进行听力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正常听力豚鼠12只(24耳),在戊巴比妥钠镇静状态下,分别行ABR和ASSR测试.ABR为click刺激声,刺激率为11.1次/s,记录ABR的Ⅱ渡反应阈值.ASSR载波频率(CF)为0.5、1、2、3、4、6 kHz,调制频率(MF)为154 Hz,记录各载频的反应阅值.结果 正常豚鼠ASSR反应阈值高于ABR反应阈值,CF:0.5.4 kHz时.ABR与ASSR阈值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CF=6 kHz时,两阈值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正常豚鼠ABR与ASSR阈值间存在较大差值,但ABR与6 kHz的ASSR阈值间无显著差异.故对豚鼠进行听阈评估时,要注意两者间由于ASSR载波频率不同所引起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DPOAE异常ABR反应阈正常婴儿声导抗特征。方法研究对象为34例(52耳)婴儿(研究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20例(33耳),女14例(19耳),均为外院听力筛查未通过,转诊后经听性脑干反应(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声导抗(226和1 000Hz探测音)测试,表现为DPOAE全频异常、ABR反应阈正常。选取同期接受检查且DPOAE及ABR反应阈均正常的婴儿26例(52耳)作为对照组,年龄42天~10个月,男16例(32耳),女10例(20耳),对比分析两组对象的声导抗特征。结果对照组226Hz鼓室导抗图48耳为单峰,4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50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根据ABR检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三组:第一组24耳ABR反应阈及各波潜伏期均正常,226Hz鼓室导抗图21耳为A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单峰,6耳为双峰,其负尾部补偿导纳(ComY-400)值为0.84±0.36,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二组23耳ABR波I潜伏期延长,波III、V潜伏期延长或不延长,226Hz鼓室导抗图18耳为A型,2耳为B型,3耳为双峰,1 000Hz鼓室导抗图15耳为单峰,2耳为双峰,2耳为无峰,4耳为其他型,其ComY-400值为0.54±0.37,低于对照组(2.66±0.52)(P<0.05);第三组5耳仅ABR波V潜伏期延长,226Hz及1 000Hz鼓室导抗图均表现为单峰。结论 DPOAE异常而ABR反应阈正常的婴儿可表现为ABR各波潜伏期正常或异常,l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表现为负尾部补偿导纳值低于正常婴儿,提示其中耳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DPOAE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月龄婴幼儿听性稳态反应和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299例(497耳)1~36月龄的婴幼儿,分为1~月龄组208耳,4~月龄组81耳,7~月龄组47耳,13~月龄组53耳,19~36月龄组108耳,将各组ABR反应阈均值分别与ASSR的2、4 kHz反应阈及2、4 kHz反应阈的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月龄组ABR反应阈与ASSR的2、4 kHz反应阈及2、4 kHz反应阈平均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0.541、0.531;4~月龄组分别为0.678、0.705、0.726;7~月龄组分别为0.792、0.717、0.777;13~月龄组分别为0.934、0.880、0.915;19~36月龄组分别为0.817、0.810、0.867.结论 1~18月龄婴幼儿听性稳态反应和听性脑干反应反应阈的相关性随月龄增加而增加,12月龄以上均为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和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BR)在感音神经性聋人群客观听阈评估中的作用及其在耳聋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对感音神经性聋组(35耳)及正常组(22耳)分别进行纯音听阈、ABR及ASSR测试,并记录0.5、1、2及4kHz ASSR反应阈(dBHL)、纯音听阈(dBHL)及ABR反应阈(dBnHL)。结果正常组在0.5、1、2、4kHz的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反应阈与各频率纯音听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组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R反应阈与0.5kHz纯音听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1、2、4kHz纯音听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SR与ABR联合测试是临床工作中用于客观听阈评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的听性脑干反应(ABR)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85例(170耳)中耳功能异常、ABR反应阈≤60dB nHL的婴儿(A组)和83例(166耳)中耳功能正常、ABR反应阈40~60dB HL的婴儿(B组)以及41例(82耳)正常婴儿(C组)的ABR波Ⅰ、Ⅲ、Ⅴ潜伏期、波间期和波Ⅴ反应阈值。结果 A组中24耳(14.11%)为ABR反应阈≤30dB nHL、73耳(42.94%)为40dB nHL、54耳(31.76%)为50dBnHL、19耳(11.18%)为60dB nHL;B组中83耳(50%)ABR反应阈为40dB nHL、52耳(31.33%)为50dB nHL、31耳(18.67%)为60dB nHL;C组婴儿ABR反应阈均≤30dB nHL。刺激声为80dB nHL时三组间波Ⅰ、Ⅲ、Ⅴ潜伏期的关系分别为: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1),而Ⅰ-Ⅲ、Ⅰ-Ⅴ波间期则较B组和C组短(P<0.01),Ⅲ-Ⅴ波间期则与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波潜伏期、波间期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反应阈相同者波潜伏期比较:A组波Ⅰ、Ⅲ、Ⅴ潜伏期仍明显长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时大部分ABR反应阈升高,以轻中度异常为主,均有波Ⅰ潜伏期延长;波Ⅰ潜伏期明显延长对判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孤独症患儿听性脑干反应(ABR)的特点。方法对12例孤独症患儿分别进行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40Hz相关电位及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对其中3例ABR异常者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双耳均为A型鼓室导抗图,双耳同侧及对侧声反射均可引出,DPOAE均可正常引出,40Hz相关电位500、1 000Hz阈值均≤25dB nHL;12例ABR反应阈均正常,其中9例波形分化好,重复性好,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3例ABR表现异常:1例双耳波Ⅱ以后各波潜伏期延长;1例双耳Ⅰ-Ⅲ波间期延长;1例双耳波Ⅰ潜伏期正常,波Ⅲ后各波潜伏期、波间期缩短。结论部分孤独症患儿虽中耳及耳蜗功能正常,但其脑干及下丘之间中枢听传导通路可能异常,故对孤独症患者应常规行听功能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