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周围性面瘫的患者141例,其中96例采用隔姜灸和中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急性期用西药治疗,急性期过后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观察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优于对照组的84.3%(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显著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铭 《当代医学》2009,15(7):150-151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治疗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2007年12月门诊治疗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病人,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穴位注射+针刺)和对照组60例(肌肉注射+针刺),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2%,对照组80%(P〈0.01)。平均治疗天数,治疗组为16天,对照组为20天。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疗效有明显优势。结论穴位注射结合针灸是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面瘫胶囊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100例,口服面瘫胶囊配合针刺。对照组口服强的松、腺苷B12、VB1.针刺方法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对照组85%.二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面瘫胶囊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火针配合针刺走罐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2012年本院接收诊治的5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试验调查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针刺走罐法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法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对照组为76%,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结合针刺走罐治疗法效果明显,大大提高治疗有效率,可被广泛用于临床且得到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灸治疗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时机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将134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7例,治疗组在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对照组在急性期采用西医治疗,急性期之后开始局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率70.1%,总有效率94.3%;对照组痊愈率46.3%,总有效率8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进行局部针灸治疗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用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ouseBrachmann分级(HB分级)量表、面部残疾指数(FD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HB分级、提高躯体功能评分(FDIP)、降低社会功能评分(FDIS)(均P〈0.01),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愈显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祛风解毒活络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用针灸治疗,治疗组加用祛风解毒活络汤内服。结果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7 d 后面瘫急性伴随症状缓解、14 d 后面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P <0.05)。结论祛风解毒活络汤能有效缓解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闪罐组(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对照组),观察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两种疗法均能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但针刺配合闪罐治疗组的治愈率(86.67%)、有效率(100%)优于单纯针刺组(66.67%、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闪罐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中医特色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90倒周围性面瘫适宜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仅采用一般治疗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面部穴位按摩配合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中医特色护理,每日1次。【结果】经2-4周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提示面部穴位按摩配合中医特色护理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促进面瘫患者早日康复、极大地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将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而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本病。结果采用针药配合治疗周围性面瘫32例,治愈率达87.5%,有效率95.8%,与30例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更佳,病员病程短,治愈率高,为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6例,排除因脑血管病、颅内骨折、颅内肿瘤等因素造成的面神经损害。76例周围性面瘫中,对照组37例予西医及中药牵正散加减治疗,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P〈0.05)。无论是风寒型还是风热型,治疗组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闪罐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患者,经治疗或延治误治1到6个月仍有口角歪斜,额纹浅,面部肌肉松弛,闭目露睛,鼓腮漏气等症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应用中药,针灸,闪罐法。对照组48例,中药汤剂加针灸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擦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8.3%和90.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闪罐治疗顽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药联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小儿急性风寒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针药组、药物组.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面部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针药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药物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437,P=0.0000);针药组治愈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159,P=0.0000);两组患儿治疗后,耳后疼痛及面部对称情况均明显好转,针药组好转程度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734、9.5397,均P=0.0000);针药组治愈率达97.50%,高于药物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143,P=0.00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针药组1例发生皮下小范围血肿,药物组1例皮肤起泡,2例感染。结论针药联合能有效治疗周围性小儿风寒型急性面瘫,改善患儿的面部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维脑路通、川芎嗪静脉滴注,口服血栓通胶囊、强的松、三维B片、地巴唑及辅助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组按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口服中药汤剂治疗,佐以中医穴位按摩.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14%,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频电中药透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1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采用中频电中药透入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Sunnybrook神经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2组比较,治疗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2.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电中药透人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电针加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琴 《吉林医学》2010,31(22):3681-3682
目的:观察电针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95例患者分为电针加中药组(治疗组)50例,针刺加中药组(对照组)45例,对照组针刺患者太阳、阳白等穴,并服用加味牵正散,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与评定。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对照组有效率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针刺加中药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伴发急腹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6例狼疮性肾炎(LN)伴发急腹症(A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自拟化瘀止痛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53.9%:治疗组为76.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LN伴发AA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少,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气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11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气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6例,单纯应用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药(自拟方)人工周期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各项目指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妊娠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排卵率、子宫内膜厚度、子宫颈黏液评分及基础体温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气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疗效显著,治疗周期较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针刺与中药分阶段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IFP)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1年9月在榆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的IFP患者73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中药组口服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针药组急性期口服中药四物汤合牵正散加减,静止期和恢复期配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的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 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面瘫中医症候积分、安全性评价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 NGF) 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水平。结果 治疗4周、8周后,两组患者H-B分级、FDI指数、中医症候积分、血清中TNF-α、IL-6、NGF、BDNF水平等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针药组效果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和药物分阶段治疗IFP可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面瘫症状和面神经损伤,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炎性因子水平及提高神经相关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