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新治疗方法。方法:746例患者分为手法整复组、颈灵丹组及颈灵丹结合手法组,并对各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灵丹结合手法比单用颈灵丹或单纯手法整复效果更好。结论:颈灵丹结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我院采用手法治疗颈椎病椎动脉型 80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治疗资料1 1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 6 5例 ,女 15例 ;年龄 2 5~ 6 5岁。病程 6个月至 2年。1 2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颈肩痛、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 ,患者颈部僵硬、压痛、活动受限 ,棘突有偏歪。头部多谱勒检查示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有患者均排除有相同症状的其他疾病。1 3治疗方法 患者端坐 ,医生站在其后 ,在患者颈部施以滚、按、揉等手法治疗 10分钟 ,再按揉风池、大椎、肩井等穴 5分钟。以左…  相似文献   

3.
<正>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笔者1987年至503例占26.9%(为第1组),1993年至1995年分娩总数455次,剖宫产199例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以眩晕、头痛、颈部僵硬、变换头位导致视物旋转或晃动等为主要症状,严重时可见呕吐,甚至晕厥,影响工作,病人多见于长期伏案或低头位工作者.该病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效果不一.笔者用颈康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其效果进行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38~65岁,平均53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5.5个月。对照组72例,男41例,女31例;年龄32~64岁,平均53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6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贵新 《当代医学》2016,(34):61-62
目的:探讨颈4神经根颈椎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通过本组12例颈4神经根颈椎病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满意率100%。结论正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是治疗颈4神经根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治则"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的正确性,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有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方法。方法:选取神经根型颈椎病90例,随机分为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刃针治疗组以及龙氏手法组,每组各30例,观察和比较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颈曲改善情况。结果:刃针结合龙氏手法组痊愈6例,显效11例,好转13例,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其他两组,颈曲改善方面亦优于其他两组(P0.05或P0.01)。结论:"针刀和手法并重,软硬兼施、动静兼治"治则有效,刃针结合龙氏手法是一种更有效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复合方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颈眩汤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72例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运用颈眩汤配合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中药治疗,对照观察两组疗效,2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优于对照组的78.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P〈0.05)。结论:颈眩汤配合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0.
孙乃荣 《现代医学》2006,34(1):68-68
1998年3月至2003年5月,笔者采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0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变化,初步探寻刺络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运用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的方法干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共57例,在以疼痛评级指数(VAS)评价疗效的同时,运用激光散斑血流仪观察两组患者大椎、肩井(患侧)血流灌注量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VAS均有显著降低(P<0.01);两组患者两穴血流灌注量在干预后均有显著升高(P<0.05),刺络疗法组比针刺夹脊穴组升高幅度大(P<0.05)。[结论] 刺络疗法与针刺夹脊穴都能够增加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局部血流灌注量,其中刺络疗法的影响更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性眩晕的外科治疗。方法 :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性眩晕 2 8例 ,其中横突孔切开减压 4例 ,横突孔切开减压 ,钩椎关节切除 8例 ,颈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术 10例 ,颈椎植骨融合加钩椎关节切除 2例 ,颈椎管扩大成形术 4例。结果 :随访 1年~ 4年 6个月 ,优 11例 ,良 12例 ,可 4例 ,差 1例 ,优良率 82 1%。结论 :颈性眩晕由多因素引起 ,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观察颈椎养生操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 将5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 采用颈椎养生操合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对照组27例, 采用按揉理筋拔伸推拿治疗。以14 d为1个治疗周期,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状态的改善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养生操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焦虑状态效果显著, 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仰卧整复手法与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 mulation,TENS)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7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和TENS组,分别接受仰卧整复手法和TENS治疗,隔日1次,共20次。比较治疗前2周和治疗后4周的头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每周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治疗前手法组和TENS组的NRS、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颈椎ROM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法组NRS、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得分明显下降(P<0.01),TENS组NRS得分下降较为明显(P<0.05)。治疗前后的颈椎ROM得分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手法组的有效率(94.5%)明显高于TENS组(64.7%)(P<0.05)。结论:仰卧整复手法是治疗颈源性头痛的有效手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椎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配合牵引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由专人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1.1%,总有效率为 97.8%,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8.3%,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痊愈患者中疗程与疗效比较显示,治疗组1个疗程和2个疗程内痊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能明显的缩短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程。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药灸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电针颈夹脊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症状分别取相应的夹脊穴用电针治疗(治疗组),并设推拿牵引对照组,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再行下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32例,总有效率93.7%;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76.7%,经统计学处理,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合并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有效的临床诊疗手段.方法12例患者均行手术松解周围神经卡压,合并有神经根型颈椎病8例患者保守治疗,4例行前路椎间盘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平均随访2 a后,12例患者疗效判断均为良以上.结论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应该首先考虑到可能合并有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明确诊断后一般先行周围神经卡压的松解,然后决定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选择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运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颈型颈椎病,每周治疗1-2次,共5次为一疗程进行统计。结果:治疗63例,治愈38例(60.32%);好转23例(36.5%);未愈2例(3.17%)。结论: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其特点是方法简单、临床疗效好,适合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9.
采用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治疗症状严重的神经根型颈椎病27例32侧。随访10个月~3.3a,按Odom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优15例,良9例,改进3例,优良率89%。提示: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后外侧型颈椎间盘脱出有明显单根神经根功能障碍者,适合于颈椎间管切开减压术;手术减压范围以切除关节突内侧5~6mm的椎板,暴露神经根长度6~7mm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椎中段失稳诱发颈性眩晕及观察旋牵手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整理入住我院的8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排除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其他因素的干扰,如寰枢关节病变,椎动脉自身管壁病变等病因,就单独由颈椎体中段失稳引起颈性眩晕,设置临床对比实验,将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药物及旋牵手法治疗。结果:1个疗程后,通过调整失稳的颈椎体中段,95%患者颈性眩晕得到有效缓解,随访半年后,仅5例患者眩晕症状复发。结论:颈椎体中段失稳诱发的颈性眩晕经保守治疗可明显缓解该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