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材料诱发血栓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对生物材料诱发血栓的机制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材料通过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因子、血小板、基质蛋白和细胞因子等几方面进而引发血栓形成的机制,并对将来生物血液相容性的研究方法和从分子水平上设计新型生物材料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血小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作了综述。着重介绍了血小板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反应机制及改善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途径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可降解生物材料在骨科内固定中的应用对骨折治疗有重大意义。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骨科内固定材料的特征入手,对可降解生物材料的降解机制进行探讨,回顾总结了可降解生物材料在骨科内固定的应用进展,重点综述了常用的可降解骨科内固定生物材料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应用于骨科内固定的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类生物材料是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安全性,然而其在体内应用时仍会产生副作用,对相关组织反应的研究日益成为关注焦点。文章概述聚乳酸类生物材料在体内应用时引起的组织反应,阐述聚乳酸类生物材料体内应用的预期组织反应及其潜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机体组织反应的机制提供依据,并对新型聚乳酸类生物材料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中,蛋白质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极其关键,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认为血细胞是与吸附在材料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层相互作用,而不是与材料表面直接接触,因此蛋白质对于细胞的调控和诱导起到了关键作用.探索控制蛋白吸附行为的分子机制,从而调控细胞的应答为设计生物材料提供了思路.综述了蛋白质与生物材料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材料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能否进入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给生物材料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工具,大量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使生物材料的评价向细胞和分子水平迈进。建立材料对分子、细胞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系统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评价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的。本文就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材料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背景:生物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创伤骨科的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生物材料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满足一定的力学特性和抗磨损、耐腐蚀、抗老化等特性。 目的:对骨科生物医学材料进行分类,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多层次分析。 方法:以电子检索方式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采用检索词为“骨科;生物材料”。按骨科生物材料的性质、功能、来源、部位等进行分类,分析各种材料的特点和适应证。 结果与结论: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02至2011年收录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文献共3 834篇。中国在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地位,中国科学院和四川大学发表文献数量在国际排名较靠前,《生物材料》杂志是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经典期刊。骨科生物医学材料按材料的性质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生物复合材料等,各种材料在机械强度、抗疲劳性、耐腐蚀性和生物安全性方面都具有各自的特点,组织工程的出现对生物材料研究提出新的挑战,可以通过研制复合材料、材料改性、表面修饰等方法来弥补不足,骨科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趋势将向复合型、杂化型、功能型和智能型生物材料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生物材料均性能表征为更好地研究生物材料与人工脏器的生物相容性,必须对生物材料本身特性有基本的了解。为此,需对所用的生物材料进行分析表征。对生物材料的表征可分两个方面,即本体表征(bulk Characterization)和表面表征(Surface Characterization)。对生物材料进行本体表征有三个目的。首先,保证材料是所需要的;其次,为以后的表面特性分析提供基础;最后,提供材料本身的力学性能信息。为此,常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0.
背景:生物材料的发展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对生物材料修复运动性半月板损伤进行综述分析。方法:应用文献检索的方法获取生物材料修复运动性半月板损伤的相关研究文献,以"半月板;生物材料;修复"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研究内容与半月板损伤治疗及生物材料相关性较强的文献,排除重复分析,重点对7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膝关节半月板周边区域有血运供应,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无血运供应区域则无自我修复功能,出现损伤时选择生物替代材料进行植入修复治疗,根据来源分为天然生物支架材料和人工合成高分子生物支架材料,应用时根据生物材料与人体的相容性、弹力、韧性、强度等性能,选择合适的生物材料进行替代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材料评价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生物材料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能否进入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给生物材料评价研究提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工具,大量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使生物材料的评价向细胞和分子水平迈进。建立材料对分子、细胞和机体相互作用的系统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评价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的。本就分子生物学在生物材料评价研究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由于纳米生物材料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将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妆品、医药等众多领域。使研究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今后将有许多机会接触纳米生物材料。特别是在医药卫生领域应用时与人体密切相关,纳米生物材料的安全性格外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争论。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对纳米生物材料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纳米生物材料在体内转移的途径,最后提出在纳米技术形成产业之前,人类应有机会了解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因此对纳米生物材料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炎症反应是生物材料与机体反应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细胞对材料的趋化、黏附、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监测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表达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炎症反应的各方面研究也为提高生物材料相容性和建立生物材料评价的免疫学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由于生物材料和人工器官在临床应用逐渐增多,给临床患者进行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最为常见的是生物材料植入人体后引起的细菌感染。 目的:探讨生物材料在抗细菌黏附中的作用,抗菌生物材料的分类及特点。 方法:生物材料在机体引起各种感染的原因是由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防止生物材料置入后感染的关键是抑制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的黏附以及防止细菌在生物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细菌表面黏附重点是改变细菌自身的特性和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减小材料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采用化学接枝法、等离子体法、气相沉淀法等。预防细菌黏附首先要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其次要使界面快速的被组织覆盖,形成严密的连结界面。 结果与结论:抗菌生物材料分为无机抗菌生物材料、天然抗菌生物材料和合成抗菌生物材料,无机抗菌材料以银系材料为主,天然抗菌生物材料以壳聚糖研究为较多,合成抗菌生物材料以季铵盐类材料为代表,各种材料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进一步的体内外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和推动抗菌生物材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物材料是指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和置换损伤组织、器官或增进其功能的材料[1].到目前为止,生物材料经历了由生物惰性材料逐渐转向生物活性及可控降解吸收性材料的发展阶段,一些具有生物可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类等产品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各领域.  相似文献   

16.
1生物材料的学科范围和意义第六届国际生物材料年会对“生物材料”一词所下的定义是:“生物材料是一种植入躯体活系统内或与活系统相结合而设计的物质,它与躯体不起药理反应”。这一定义规定了生物材料是指置换或恢复活组织及其功能,对机体呈生理惰性的植入材料。近年来,广大生物材料研究者事实上已把生物材料广义为:与人体组织、体液或血液接触和相互作用,而对人体无毒、副作用,不凝血,不溶血,不引起人体细胞的突变、畸变和癌变,不引起免疫排异反应的一类材料。这就不仅仅是植入材料,还包括那些在介入疗法中应用,需  相似文献   

17.
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对生物材料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进入临床前的关键环节。从细胞和组织的水平,利用形态学的检测方法观察材料与机体短期和长期的互作关系是以往评价生物材料的主要内容和手段。新型生物材料近年来迅猛发展,材料的组成、形态、植入部位及用途日趋复杂,对材料的评价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快速、特异、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体外实验因操作可控性强,影响因素单一,重复性好而得到大力的发展,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的相关分析有望部分替体内实验。近交大动物的开发为生物材料的体内评价更接近人体的真实反应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几年来,大量分子生物学的先进检测手段的应用生物材料的评价向细胞和分子水平迈进。TR-PCR、核酸/蛋白杂交技术可以从分子的层面寻找材料和机体互作的重要的分子标记,而显微探测技术(如CONFUCAL)等的应用通过对图像的三维重建而达到对材料-细胞、材料-组织、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清晰而透彻的观察。总之。三“R”原则(replace refine reduce)即发展体外实验;采用灵敏、特异、先进的检测手段;优化并减少实验动物数量,建立材料对分子、细胞、机体互作的系统性评价是生物材料评价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8.
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主的炎症反应是组织对损伤和异物的正常应答,炎症的强度和持久性影响生物材料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巨噬细胞是调控宿主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细胞.因此它对生物材料的响应性在对认知材料-宿主反应中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组织工程相关生物材料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通过设计材料的物理化学结构和表面特性,可以调控巨噬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激活、融合、凋亡等行为以及材料在动物体内引发的宿主反应,从而提高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9.
生物材料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反应是生物材料与机体反应的重要内容,而研究细胞对材料的趋化、黏附、细胞在材料表面及内部的生长、增殖和分化,并监测细胞的重要功能分子表达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对于炎症反应的各方面研究也为提高生物材料相容性和建立生物材料评价的免疫学指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学者将纳米技术运用于支架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新型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并对纳米生物学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纳米生物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可以更好地从分子水平上认识材料与生命体的相互作用,为构建具有生理功能的新型生物材料提供研究思路和方向。为了更好地认识纳米材料对蛋白、细胞的影响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纳米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