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运动障碍病领域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RW定位眶架,行核磁共振容积扫描定位,局麻手术.结果患者术后无出血,无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球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肌张力障碍基底结神经元变性1例,脑胶质瘤病1例,脑囊虫(含头节)1例,脑囊虫机化1例.结论立体定向活检手术在与CT/MRI技术结合之后,对临床诊断有极大的帮助,尤其是MRI导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更佳.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辅助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脑立体定向手术中 ,使手术定位更精确 ,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全过程省时、省力、方便易操作。我科从 1997年1月至 2 0 0 0年 10月 ,应用计算机辅助定向技术 ,顺利成功地进行了 5 1例共 6 4次立体定向手术 ,取得满意的疗效 ,总结报告如下 :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优越性。方法应用LEKSELL-G型头架,CT/MRI定位,对11例颅内小病灶显微手术切除,病变性质脑转移瘤1例,脑膜瘤3例,脑胶质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脑囊虫病1例,炎性肉芽肿4例。结果所有病灶均获得全切除,无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CT/MRI结合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的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具有定位精确可靠,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是运用各种手术技术治疗神经系统功能性疾病,使人体各个系统重新建立新的平衡。在本书前言中,作者建议人们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称谓的"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的传统概念更新,分别改称为“立体定向手术学”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学”。因为,老的概念包括两个专业,功能性疾病不是定向术的唯一治疗对象,功能性神经外科的治疗方式也不止立体定向手术一种。本书共12篇,详细介绍了功能性神经外科发展史、运动功能性疾病、近代脑立体定位导向仪原理、脑立体定向手术学、疼痛的现代手术治疗、精神疾病手术治疗、颅神经根血管压迫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显微手术摘除脑囊虫病灶的方法和优越性。方法应用ASA-602S型脑立体定向仪对囊虫病灶实施定位,配合显微手术摘除脑重要功能区及脑深部囊虫病灶。结果立体定向手术定位准确,均一次性找到病灶。其中颞叶病灶18例,额叶病灶14例,顶叶病灶9例,枕叶病灶7例。囊虫病灶直径为0.5~3.2cm。病理报告均证实为脑囊虫。术后3d~1个月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消失,无死亡病例。结论立体定向引导的显微手术摘除脑囊虫病灶是一种定位精确、对脑组织损伤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近几年我们使用MR影像定位确认靶点进行毁损。本组共做的25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10例可疑靶点偏差时,再次进行MR定位,达到精确靶点定位。现对10例功能性立体定向手术中MR二次定位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进行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7.
前言与希望     
立体定向及功能性神经外科学是当代神经外科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1947年Spiegel首次将立体定向技术应用于临床,迄今已四十余年。由于这门新技术能安全、精确地达到传统神经外科手术无法进入的脑深部的结构,并已在脑部疾病的诊治、脑功能的调整和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立体定向以及神经调控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水平有了较快发展,手术定位从影像学解剖定位发展到神经电生理学的定位,立体定向设备从立体定向仪发展到神经导航设备,手术入路的设计从手工计算手术轨迹到计算机设计的手术计划系统,手术方式从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术到神经电刺激技术,促进了功能神经外科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9例直径为0.8~3.5cm的颅内病灶进行显微手术切除。结果所有病灶均定位精确,一次手术切除,无死亡病例。病理性质:脑胶质瘤(WHOⅠ-Ⅱ)级6例,转移瘤3例,慢性炎性肉芽肿3,脑猪囊虫3例,脑脓肿2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结论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病变是一种定位精确、侵袭性小、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讲立体定向手术展望自Horsley和Clarke(1908年)应用坐标系原理首创立体定向动物实验仪,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Spiegel和Wycis(1947年)首先临床成功施行立体定向脑手术,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如今立体定向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治疗领域,脑内靶点定位精确度已达lmm以内。每个现代神经外科医师欲在临床工作中有所作为,必须注意及时增补有关的立体定向知识,学会如何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引导手术操作。l现代立体定向手术1.l基本原则脑立体定向技术可简单定义为:通过数学计算方法,在颅内三维空间定位某一点的操作。神经外科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ZD(Zamorano-Duiovny)立体定向手术系统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ZD立体手术系统,将CT扫描的资料输入计算机工作站,STP软件对病灶进行精确的测量定位,制定治疗计划后,定向手术摘除78例位于脑深部或位于运动区的颅内病灶.结果ZD系统可迅速地对脑深部的小型病灶进行精确定位,本组所有的病灶均做到了一次性定向摘除,未出现永久性的手术并发症.结论应用ZD系统行脑深部及运动区的立体定向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脑立体定向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体定向技术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神经外科技术,而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由于在内容上的重叠和不可分割,长期以来,导致二者相提并论。开展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工作是Horsley和Clarke1908年,真正用于临床是1947年Spiegel和Wycis,随CT、MRI、DSA、PET等影像学发展,特别是与计算机结合,衍生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1986年Robert又创造了无框架立体定向系统———又称神经外科导航系统,目前又出现fMRIiMRI与导航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神经外科技术手段。到了21世纪神经外科进展,不再是单纯停留在切除病灶基础上,还要考虑到脑功能缺失的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MRI引导下的立体定向技术对脑部病灶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诊断结果,探讨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使用Leksell立体定向定位头架,在MRI引导下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结果活检术后病理胶质瘤13例,淋巴瘤5例,脑转移癌3例,炎性病变4例,寄生虫2例,胶质增生1例。活检总阳性率96.43%。并发颅内出血1例(3.57%),癫痫发作1例(3.57%),无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安全、高效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病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技术在基层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以及微创开颅技术,完成15例颅内病变的手术,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立体定向活检3例,术后病理诊断明确;立体定向微创手术7例,病灶一次切除;立体定向穿刺引流术或血肿排空5例,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手术均一次成功,无手术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手术能对病灶进行精确的定位和导向,以实现对颅内病灶的微创手术,特别对深部病灶性质的诊断和脑内小肿瘤的切除及囊性病变的引流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具有简便、易行和创伤小、费用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立体定向技术,辅助皮层电极监测,开放显微手术切除导致顽固性癫痫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提高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26例顽固性癫痫病例,MRI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直径在0.5~2.5 cm),视频脑电图检查诊断与MRI定位一致.10例采用常规显微手术切除,16例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放置硅胶管引导显微手术切除病灶,辅助皮层脑电图监测确认致痫灶切除.结果 手术时间:常规组为3.5小时,定向组为2.3小时.病灶全切率:常规组80%(8/10),定向组93.7%(15/16).全部病例得到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常规组癫痫消失8例,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波2例,临床癫痫发作2例.定向组癫痫消失14例,脑电图记录到癫痫波2例,临床癫痫发作1例.结论 在没有导航系统的条件下,立体定向引导显微开放手术,辅助皮层电极监测,切除以顽固性癫痫为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CA)在MRI检查中具有典型和特异性形态表现,随着MRI技术的广泛应用,被发现的脑内CA病例逐渐增多。由于脑内CA体积较小,位置较深在,或邻近脑的重要功能区,传统的开颅手术难以准确定位病灶。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疗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值得探讨。我们应用立体定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摘除22例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毁损手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该组先后采用CT或MRI扫描定位,脑立体定向手术,行双侧伏隔核射频毁损治疗。结果近期有效率90.70%,无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智能、记忆及神经心理测验有明显提高。结论脑立体定向伏隔核射频毁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安全有效方法,围手术期配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药物及康复治疗等,使脑立体定向手术效提高,术后复发和一次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8.
新型机械臂在脑外科定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临床应用脑外科机械臂系统(国产CRAS-HB型)辅助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方法利用机械臂系统的计算机图像定位软件、穿刺径路设计模拟引导装置、智能机械臂平台和放射性核素注入控制模块等功能部件,成功辅助完成脑立体定向手术32例;其中脑肿瘤内放疗手术23例、脑深部病变活检3例、脑脓肿抽吸2例、脑内血肿排空2例、金属异物摘除2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靶点定位准确,均一次操作成功,无手术并发症.除3例活检阳性外,29例术后随访6~24月,手术有效率86%.结论该机械臂系统设计结构合理,操作集成实用性强、定位精确且操作方便,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脑功能性疾病韦鹏翔综述陈炳桓杨炯达审校随着CT、MRJ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颅内不可见靶点,如杏仁核、苍白球、VL核等可准确定位,为治疗脑功能性疾病提供了优越前提。γ-刀、X-刀等先进立体定向放射技术的出现,使不开刀、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发展动向与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stereotac ticneurosurgery)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其技术原理现已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各个领域。立体定向(stereotactic)一词源于希腊语,stereo-意为三维空间,-tactic系指安排处理。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系采用空间定位装置,确定颅脑内靶点并施术于此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颅脑内可提供一系列稳定的定位参考点,影像学检查又便于引导对相应靶点进行手术操作,因而这种方法十分适用于神经外科。纵观立体定向神经外科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我们掌握现今所应用的一些相关先进技术,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医学发展动向、开拓神经外科治疗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