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究孕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1月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根据不同心功能状态分组,A组为Ⅰ~Ⅱ级,包括34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B组为Ⅲ~Ⅳ级,包括20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统计对比两组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妊娠结局(孕产妇分娩结果、围产儿预后)。结果 A组早产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新生儿体质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剖宫产率、终止妊娠率、产妇心衰发生率均低于B组,且阴道分娩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产妇妊娠合并心脏病不同心功能状态与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且心功能状态越差,妊娠结局越差。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分娩结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互影响作用,并提出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孕期监护内容。方法:将25例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按病程分为初次发病、活动期,控制期,缓解期3种状态,分析其妊娠丢失率、早产率及其产时及产后的监护和处理。结果: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妊娠丢失率为45.2%(14/31),SLE活动期妊娠丢失率为100%(9/9),与控制期13.3%(2/15)和缓解期14.3%(1/7)相比明显升高(P<0.05);控制期和缓解期妊娠者妊娠丢失率无显著差异(P>0.05),控制期早产率33.3%(5/15)较缓解期14.3%(1/6)明显升高P<0.05。25例中12例产后病情恶化(38.7%)。结论:妊娠合并SLE可以谤发或加重SLE活动。活动期受孕者妊娠结果最差,其次为妊娠期发病者,控制期和缓解期妊娠结果较好。如病情较重,治疗后未能缓解,应做好避孕或及时中止妊娠。孕期加强监测。根据病情需要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3.
4.
5.
李明明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6):1021-1023
目的 探究不同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4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分级分为低级组(Ⅰ~Ⅱ级,n=27)和高级组(Ⅲ~Ⅳ级,n=18),统计分析患者心脏病类型分布,比较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状况.结果 ...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妊娠合并心脏病96例心功能状况差异采用不同的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心功能Ⅰ~Ⅱ级48例,在产程中仅发生1例心衰占2.08%,心功能Ⅲ~Ⅳ级16例,产程中发生心衰13例占81.25%,两者相比经X~2检验P<0.05。经剖宫产方式心功能Ⅰ~Ⅱ级8例,未发生心衰。心功能Ⅲ~Ⅳ级24例中4例术前发生心衰,经心衰控制后择机行剖宫产,24例行剖宫产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心衰,与经阴道分娩式心功能Ⅲ~Ⅳ级相比,X~2检验,P<0.005。本组18例于产前、产后发生心衰均为二尖瓣狭窄者。提示应提高对妊娠合并心脏病者尤其合并二尖瓣狭窄的警觉性,加强围产期预防心衰的发生。对无产科合并症心功能Ⅰ~Ⅱ级者可选择阴道分娩式。心功能Ⅲ~Ⅳ级或合并二尖瓣狭窄应在孕37周后择机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56例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的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收集1994年8月~2008年1月,我院产科收治的56例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16例,围产期心肌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按照中止妊娠时心功能情况分为A、B、C组,分析不同心功能不全患者终止妊娠方式及时机、孕周和以及母儿结局。结果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和围产期心肌病是最常见的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56例患者中,剖宫产分娩50例;各组自然分娩率、足月分娩及新生儿平均体重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中止妊娠的主要手段是剖宫产分娩,重视妊娠性高血压的诊治及选择合理的中止妊娠的方法和时机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66-167
目的:观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及分娩结局。方法:选择8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正常分娩无子宫肌瘤的孕妇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率为4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9,P<0.05);观察组先兆流产、胎位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17.1%、14.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731、8.1962,P<0.05);观察组的早产发生率为1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955,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增加了剖宫产率,对孕妇及新生儿结局均有一定的不良影响,该类患者应引起临床注意以减少孕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彭影  陈玲 《安徽医学》2017,38(6):760-762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的母儿结局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6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19例妊娠合并紫绀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患者中,3例中孕,16例晚孕.18例剖宫产,1例中孕引产.患者6例死亡,13例存活.16例围产儿中8例早产儿,8例足月产儿,3例围产儿死亡.不同血氧含量患者妊娠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合并紫绀型CHD母儿预后差,血氧含量的改变影响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龄职业妇女妊娠与分娩结局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孕妇的保护意识,通过对419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妇女妊娠、分娩与年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的内在联系。结果,不同年龄、职业妇女妊娠分娩结局有一定差异,提示育龄期妇女尤其是高龄产妇应注意围产期医学保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治疗对妊娠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该院住院分娩且孕前在该院行各类宫颈治疗的初产妇共249例为研究组,研究组按不同治疗方式分为手术治疗组97例(环形电刀锥切术和宫颈冷刀锥切术)及物理治疗组152例(激光和聚焦超声).选取同期在该院住院分娩,无宫颈治疗史的初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的早产率、胎膜早破率、分娩方式、产程、新生儿体质量.结果 (1)研究组剖宫产率为65.86%,早产率为13.65%,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0.4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428、10.452、8.066,P<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为(3 360.71±517.08)g,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59,P<0.05).(2)宫颈手术治疗组及物理治疗组剖宫产率分别为76.28%和59.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7.681、P<0.01).两组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为28.87%和1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8,P<0.01).(3)手术治疗组、物理治疗组、对照组顺产产程时间分别为(7.18±2.97)、(7.27±3.17)和(7.71±2.88)h,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15、0.790、0.143,P>0.05).结论 各类宫颈治疗增加了早产、胎膜早破及剖宫产率,对产程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谭玲  冯菊华 《四川医学》2013,(12):1860-1862
目的 探讨妊娠期心衰的临床处理,及终止妊娠时间、分娩方式选择对围产儿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 我院2009年3月~2012年6月共135例妊娠期心衰患者,根据分娩方式、分娩时机、心衰控制时间和术前心功能状态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分组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阴道分娩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剖宫产显著增高,P〈0.05;37~39+6孕周剖宫产较32~36+6孕周剖宫产围产期死亡率显著增高,P〈0.05,低体重儿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控制心衰时间大于48h,新生儿窒息风险显著增加,P〈0.0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发生率亦显著增加,P〈0.05;心功能Ⅰ~Ⅱ级剖宫产较Ⅲ~Ⅳ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围产期死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妊娠期心衰应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最好在32~36+6孕周内,根据母亲心功能状态选择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晚期妊娠引产时“过度干预”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168例引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129例自然怯产产妇进行对照。比较两组孕妇及围产儿预后。结果 引产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临产组(P<0.05),且随引产时间逐渐延长,羊水浑浊、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逐渐增高。结论 减少产时不必要的、过度的干预,是降低围产期母儿病率及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4.
尹维花 《基层医学论坛》2012,(31):4096-4098
目的观察B超提示胎儿脐带绕颈孕妇行分娩期胎心监护对新生儿结局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将产前B超诊断为脐带绕颈的300例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行产前加产时胎心监护,对照组仅常规行产前胎心监护。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轻度窒息5例,常规复苏后复苏成功;对照组发生新生儿重度窒息6例,死产1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高于对照组,但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对产前B超提示脐带绕颈孕妇在分娩期行胎心监护,有助于及时发现胎儿窘迫,及早干预,胎心监护后剖宫产率虽有一定升高,但能显著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及新生儿病死率及致残率[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34-83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种类、发病率、妊娠结局及产科处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04-04~2009-04间159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地区妊娠合并心脏病种类主要是先天性心脏病(50例,31.45%)和妊高征性心脏病(43例,27.04%),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25例,15.72%);②重度妊高征发生心功能衰竭者(心功能Ⅳ级)所占比例最高;心脏手术者心功能Ⅰ-Ⅱ级占84.62%;③心功能Ⅲ-Ⅳ级者,其早产儿、新生儿低体重和围生儿死亡等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妊娠合并先心病和妊高征性心脏病在本地区的发生率最高。加强孕期监测、定期产前检查、及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母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孕前和孕期体重增加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8月在余姚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25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为消瘦组(BMI<18.5 kg/m2)、正常组(BMI 18.5~25.0 kg/m2)、超重和肥胖组(BMI>25.0 kg...  相似文献   

17.
葛菲  程虹 《海南医学》2004,15(11):38-39
目的 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及分娩的安全性及产科处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3年 12月期间 12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妊娠及分娩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分娩前的心功能 (按NYHA标准 )维持在Ⅰ级或Ⅱ级状态 ,均安全妊娠及分娩 ,无死亡病例。分娩后仅有 1例心功能有所减弱 ,11例不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距妊娠时间 2~ 8年 ,平均 ( 3 .3 9± 1.84)年。 12例全部选择剖宫产 ,术中出血量为 ( 2 89± 2 41)ml。新生儿体重 2 2 0 0~ 3 80 0g,平均 ( 2 916± 3 79)g ,未见畸形或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 :1.5min评 9~ 10分。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状态时妊娠及分娩是比较安全的。单一服用较小剂量的华法令 ( <5mg d)抗凝治疗对孕妇及胎儿未见有害。心脏手术后 2年即可计划怀孕。加强高危监护 ,详细了解心脏瓣膜置换术前的心功能情况 ,有利于估计孕期、分娩期及产褥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初产妇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孕妇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观察组孕妇从孕36 周开始接受分娩球运动法培训,掌握分娩球锻炼方法.比较2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时用药、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时哌替啶、地西泮和缩宫素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以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为主,占48.0%(24/50)。②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心功能Ⅲ~Ⅳ级与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降低(P〈0.05);3例心力衰竭均发生在未手术组,死亡1例;手术组无早产与围产儿死亡,而未手术组早产4例(26.7%),1例死亡。③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72.0%),手术组与未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确诊后宜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可降低母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剖宫产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巨大儿分娩前的预测及其分娩过程中及分娩后母婴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明确不同分娩方式对巨大儿分娩结局的影响.为指导临床预防巨大儿发生、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的4562例新生儿中390例巨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除外46例合并严重并发症的344例巨大儿,根据产前推算胎儿体重是否达到4000 g为标准进行分组,胎儿体重≥4000 g的作为预测组(149例),<4000 g的作为忽略组(195例).对两组孕前情况、分娩方式、胎位异常、产程特点及母婴分娩结局等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预测组的患者孕前体重、孕期体增加、胎儿双项径、腹围、股骨长及彩超预测胎儿体重、新生儿出生体重、患者剖宫产率、阴道试产失败率均明显高于忽略组(P<0.05);而预测组产后出血、会阴裂伤、胎儿宫内窒息的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率明显低于忽略组(P<0.05);390例巨大儿中,经阴道分娩组78例、阴道试产失败改行剖宫产组58例,直接行剖宫产组254例.3种分娩方式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42.31%、10.34%、7.87%,组间比较均P<0.05.结论 应重视并加强围产期管理、采取积极防治措施预防巨大儿的发生,产前明确诊断、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以利于减少剖宫产率及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