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能切除的胰腺癌行胰周动脉结扎及区域性化疗的临床应用报告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为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姑息治疗寻求新的有效途径。方法 将123例不能切除病灶的胰腺癌按手术方式分为,A组;单纯胆肠和/或胃肠转流36例,B组:转流加胰周动脉结扎27例,C组:转流加区域性化疗29例,D组:转流加胰周动脉结扎加区域性化疗31例,对比观察各组患者生存期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胰周动脉结扎和/或区域性化疗后多数病人症状好转,通过B超及CT监测发现少数病人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 相似文献
2.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无水酒精瘤内注射及减黄手术治疗不能切除的胰头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0月~1997年2月29例不能切除的胰头癌在减黄手术中,于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减黄手术后1周黄疸逐渐减轻。顽固性腰背痛于短时间内不同程度缓解。肿瘤在术后2月均有所缩小,4例消失。其效果与肿瘤大小、浸润范围呈负相关。结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是抑制肿瘤发展的一种辅助措施。此法安全、简便。对原发肿瘤较小、又不能耐受大手术的胰腺癌病人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3.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治疗小肝癌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外科余正平,徐正铿,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院B超室王邦松,胡无平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而对那些既不能手术切除,又不能进行有效抗癌药局部灌注、肝动脉栓塞或放疗的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往往再无更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晚期胰腺癌的新疗法。方法29例晚期胰腺癌(12例伴有肝转移)病人被随机分成两组。A组(11例)行胆肠和(或)胃肠转流术加术后全身化疗。B组(18例)行胆肠和(或)胃肠转流术加胰周血管结扎联合动脉灌注区域化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情况,B超、CT监测肿瘤体积变化,生存期,及血清CEA水平变化。结果B组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B超、CT监测显示B组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治疗有效率B组为67.7%,A组为18.2%(P<0.01);生存期B组为(12.5±1.2)个月,A组为(4.8±0.6)个月(P<0.0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血清CEA下降率B组为60%,A组为54%(P>0.05),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对晚期胰腺癌及肝脏转移病人胰周血管结扎联合动脉灌注区域化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它能减轻临床症状、延缓肿瘤生长速度、延长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5.
6.
瘤体内结扎加平阳霉素注射治疗血管瘤30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治疗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的方法。方法 先进行纵横交错的瘤体内结扎,使血管瘤分隔成许多互不相连的小区,再分次用平阳霉素对各小区注射。结果 本组共30例(35个瘤体),治愈24例(28个瘤体),占80%,好转6例(7个瘤体),占20%。结论 瘤体内结扎+平阳霉素注射疗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证,对海绵状和蔓状血管瘤尤其是不宜手术或单纯瘤体内注射无效者,均有较高的治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导向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的疗效。 方法 利用B超引导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原发性、转移性肝癌 6 0例 ,共注射 4 5 0次。 结果 癌肿直径 <3cm、3~ 5cm、>5cm病人 ,1年和 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 10 0 %、6 8.8% ,89.7%、4 8.3%和 83.3%、13.3%。 73.3%(4 4 6 0 )肿瘤缩小 ,AFP阳性患者 97.7% (4 3 4 4 )出现AFP下降或转阴 ,未发生肿瘤沿针道转移及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应证广、副作用少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9.
10.
5-氟尿嘧啶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对裸鼠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胰腺癌细胞株PC3,以2×106个细胞分别接种于70只裸鼠。4周后挑选肿瘤大小一致的裸鼠60只,随机分成5组,即静脉NS对照组、5FU静注组(10mg/kg)、基质植入组、5FU缓释剂(4mg/kg)植入组及5FU缓释剂(1mg/kg)植入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内测量肿瘤大小,计算肿瘤生长速度;观察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分裂指数;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指数(AI)。结果: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裸鼠移植瘤生长速度减慢(P<0.05),最终瘤重小于其他各组(P<0.05);细胞分裂指数亦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中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5FU缓释剂瘤内注射组荷瘤裸鼠的bcl2基因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而Bax基因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其肿瘤细胞的AI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5FU缓释剂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裸鼠胰腺癌瘤体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药物在肿瘤组织中引起的炎症反应和血管内膜增厚等因素有关,并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二型受体(SSTR2)基因体内转染对胰腺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缺乏SSTR2表达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种植于裸小鼠背部皮下形成移植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第Ⅰ组不做处理为空白对照组,第Ⅱ组瘤内注射空载体pCMV-6C-脂质体为治疗对照组,第Ⅲ组瘤内注射pCMV-6C-SSTR2-脂质体为治疗组。观察肿瘤生长速度,最后测量瘤体大小及重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转染效率,用凋亡原位检测方法(Tunel)检测胰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Ⅲ组SSTR2蛋白表达,肿瘤生长速度显著慢于Ⅰ组、Ⅱ组,肿瘤大小(0.318±0.098)cm3显著小于Ⅰ组(2.058±0.176)cm3、Ⅱ组(2.025±0.163)cm3(t值分别为21.190、22.029,P值均<0.05);重量(0.523±0.090)g也显著小于Ⅰ组(1.412±0.146)g、Ⅱ组(1.365±0.116)g(t值分别为11.602、13.233,P值均<0.05);癌细胞凋亡率(1.47±0.13)%显著高于Ⅰ组(0.56±0.09)%、Ⅱ组(0.57±0.11)%(t值分别为13.265、14.362,P值均<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多数胰腺癌不表达SSTR2可能是其快速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体内转染SSTR2基因后能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显著增加胰腺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姑息手术结合术中碘125粒子植入和术后化疗治疗晚期胰腺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姑息性手术结合术中~(125)I粒子永久性组织间植入和术后吉西他滨化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对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胰腺外科中心2001年至2004年间83例接受治疗的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行姑息手术29例(A组),姑息手术 吉西他滨化疗42例(B组),姑息手术 ~(125)I粒子植入 吉西他滨组12例(C组)。A、B和C组客观有效率,第3月时分别为0.00%(0/27)、24.4%(10/41)和33.3%(4/12),第6月时分别为0.0%(0/16)、21.6%(8/37)和33.3%(4/12)。各组临床受益率,第3月时分别为14.8%(4/27)、41.5%(17/41)和50.0%(6/12),第6月时分别为6.3%(1/16)、21.6%(8/37)和50.0%(6/12)。A、B和C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8.3和8.6月,1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9%(2/29)、21.4%(9/42)和25.0%(3/12),A、B、C组间逐渐增高,B、C组与A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无法切除胰腺癌患者,姑息性手术结合术后吉西他滨化疗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1年生存率。而~(125)I粒子组织间放射结合术后化疗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晚期胰腺癌围手术期免疫调节治疗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晚期胰腺癌围手术期免疫调节治疗效果。方法 43例晚期胰腺癌随机分为香菇多糖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 ,动态观察术后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的变化 ,比较两组病人的生存期。结果 香菇多糖综合治疗组术后NK活性 ,CD3,CD4细胞数和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 ;术后平均生存期 (14.9± 8.5 )月 ,明显高于对照组 (7.7± 3.5 )月 (P <0 .0 0 1)。结论 晚期胰腺癌病人围手术期免疫调节综合治疗 ,有助于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和改善病人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16.
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胰腺癌及癌旁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RT-PCR结果 显示硫氧化还原蛋白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过表达(RI=0.80±0.08),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RI=0.39±0.15);Western印迹结果 同样提示硫氧化还原蛋白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PrI=0.81±0.1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rI=0.30±0.11),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发现胰腺癌组织中硫氧化还原蛋白表达量与性别、病变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氧化还原蛋白在缺氧和氧化应激环境下促进肿瘤细胞存活和胰腺癌的进展,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治疗胰腺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人血管抑素基因对胰腺癌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病毒重组技术将人血管抑素基因克隆入增殖缺陷型腺病毒基因组中,获得腺病毒滴度达5.5×10~(10) pfu/ ml,观察转染表达后的生物学活性,通过建立裸鼠动物模型(每组数n=15例),分析基因转导后胰腺癌组织中血管抑素的表达情况及对肿瘤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构建了血管抑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pCA13-hAG;检测到血管抑素在体外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表达率分别为87%和81%,得到279 bp电泳条带和38 000大小的蛋白条带;荷瘤裸鼠体内肿瘤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MVD为9.85±1.20,两对照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20.35±2.15、17,66±2.34 (P<0.05)。结论所构建的pCA13-hAG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有效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血管抑素,使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减少,肿瘤细胞增殖减慢,为抗血管生成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术前诊断率及外科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9年1月经外科治疗的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16例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方式。结果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时,癌肿均发生于含结石胰管处。术前影像学诊断确诊率不高,B超、CT、内镜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成像/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I/MPCP)对本病的确诊率分别为31.2%(5/16)、68.8%(11/16)、66.7%(4/6)及60.0%(3/5)。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无一例死亡,术后均获得随访3个月至6.5年,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10/16)、18.8%(3/16)及6.2%(1/16)。手术切除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预后重要因素。结论长期胰管结石反复发作是引起胰腺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多种影像学联合检查及术中探查有助于提高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确诊率;根治性手术是唯一可治Ⅹ本病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顽固性疼痛是胰腺癌的主要症状之一 ,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时间。我们于 1997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 ,采取在B超引导下 ,经皮胰周神经丛周围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胰腺癌疼痛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患者 5 6例 ,男 32例 ,女 2 4例 ,年龄 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