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NIPPV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分析有显著变化,经统计学处理,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Ⅱ型),有创通气概率可以减少,减少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患者易接受,痛苦小。  相似文献   

2.
何辉  李杨  喻益勇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5):2287-2289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疗效.方法:36例中重度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加无创正压通气.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和临床症状评分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李明霞  尤永森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491-349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于2006年1月~2008年1月期间将在我院住院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对比分析冶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气管插管率、住院病死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的作用。方法 9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NIPPV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心率、呼吸、住院时间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H、PaCO2、PaO2、RR、与RR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在改善PaCO2、PaO2、RR、RR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I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两组均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相应护理,观察组予NIPPV治疗,对照组予吸氧,观察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变化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气管插管率。结果观察组应用NIPPV治疗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降低住院费用及气管插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细致护理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NIPPV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IPPV治疗组21例,常规对照组21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4h后NIPPV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IPPV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P<0.05)。NIPPV治疗组病死率、住院天数较常规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通气,可明显缩短住院天数,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无创通气(NIPPV)治疗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通气(BiPAP)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出院时统计患者住院时间、插管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均有CO2潴留、低氧血症、pH值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气分析(pH值、PaO2、PaCO2)及呼吸频率、心率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AECOPD能够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指标、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辛绍斌  魏海苓 《中国医药》2011,6(10):1176-117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时,呼吸机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将43例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机械通气组(对照组,25例)和序贯机械通气组(研究组,18例)。对照组患者继续给予NIPPV,无效后再改为有创机械通气(IPPV);研究组患者给予IPPV,根据病情早期脱机,序贯以NIPPV。比较2组患者最终的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 对照组21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病死率为16.0%;平均住院时间(16.6 ±4.9)d,平均住院费用(50 766 ±21 082)元。研究组17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5.5%;平均住院时间(13.7±5.1)d,平均花费(78 576±25 540)元。2组比较,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NIPPV有效但不能长时间耐受的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传统机械通气治疗,但住院费用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联合静脉使用左卡尼汀治疗,对照组(2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NPPV。观察临床缓解率、血气指标、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动脉血气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以及临床缓解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住院时间减少(P<0.05)。结论左旋卡尼汀联合NPPV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更有效地降低PaCO2、呼吸频率、提高PaO2、改善肺功能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段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209-210
目的观察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4h,治疗组患者PaO2、pH值显著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变化;对照组患者PaO2、pH值较治疗前有上升,PaCO2、心率、呼吸频率有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变化;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控制性氧疗、支气管舒张药物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其病死率较高。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明确提出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文主要综述了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疗效评估的最新研究,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7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5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肺心病导致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所致.结论 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真菌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钙拮抗剂(CCB)长程治疗仅对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筛查阳性患者有效,因此AVT筛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AVT筛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6 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 1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结果 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容易漏诊。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广谱联合应用抗生素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营养不良 ,呼吸机辅助通气 ,高龄是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诱因。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 ,预防医源性感染 ,增加患者免疫力 ,是降低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25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CT检查特征。结果 25例患者均确诊为肺动脉栓塞,25例患者均见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改变。6例出现中央性充盈缺损,呈双轨征和靶征;10例出现偏侧性充盈缺损;4例出现附壁性充盈缺损;5例出现完全性阻塞;部分患者可见肺梗死、支气管动脉扩张、胸腔积液和右室功能不全等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结论 CT检查对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诊断可提供较为客观的资料,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3月一2011年8月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1例患者经CTPA检查图像均显示良好,左右肺动脉、肺动脉主干及肺叶、段、亚段动脉的显示也令人满意。共累及亚段及亚段以上肺动脉252条,受累部位的直接征象为不同大小和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则为肺梗死及胸腔积液等。受累的252条肺动脉中右肺动脉栓塞155条,左肺肺动脉栓塞97条。结论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及管腔狭窄程度显示良好,肺动脉阻塞指数可判断肺动脉栓塞的严重程度,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及判定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COPD合并PH 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首剂10~20 mg/d,若无不良反应,则维持剂量10 mg/d,疗程6个月,观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endotheli,ET)、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pressure,PAP)、6分钟步行距离(6-minute walking distance6,MW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6MWD、NO较治疗前升高,PAP、E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相关分析:ET与PAP呈正相关(r=0.452),NO数值与PAP呈负相关(r=-0.557)。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耐量。其机制可能与阿托伐他汀能增加NO含量,降低ET的分泌,改善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周彬  李立达  徐晓军 《江西医药》2006,41(9):637-639
目的探讨一氧化碳对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大鼠肺动脉中转移生长因子(T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常氧组(n=20)、低氧组(n=20)和低氧+血红素加氧酶组(低氧+HO组)(n=20)。以光学显微镜观测3组大鼠肺中型动脉及小型动脉的相对中膜厚度(RMT)。应用TGF的单克隆抗体经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组大鼠肺动脉TGF进行定位及半定量分析。结果低氧组大鼠中型肺动脉及小型肺动脉RMT均高于常氧组和低氧+HO组(P〈0.01)。3组大鼠各级肺动脉内皮细胞中均有TGF的表达.低氧组高于常氧组和低氧+HO组(P〈0.01)。中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TGF的表达与相应中型肺动脉RMT之间呈正相关(r为0.7835,P〈0.01);小型肺动脉内皮细胞中TGF的表达与相应的小型肺动脉RMT之间呈正相关(r为0.8125,P〈0.01)。结论一氧化碳对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大鼠肺动脉中TGF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