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尹铁生 《现代保健》2010,(4):177-177
目的观察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低位肛瘘患者采用瘘管切除缝合术,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治疗有效率达100%,未发现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瘘管切除缝合术是治疗低位肛瘘的有效方法,具有疗程短、能保持肛门外形及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刘先富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855-2856
目的观察和评估利用瘘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缝合术进行肛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肛瘘病人随机分成:瘘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缝合术组(A组,35例)、肛瘘切除缝合术组(B组,33例)和肛瘘切除术组(C组,32例)观察三组病例术后的各项情况。结果运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肛瘘,创口愈合的时间明显较长,而且术后的疤痕较大;运用肛瘘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的,在手术后其伤口感染率和复发率都比较高;A、B组的治疗方法,在术后肛门变形的病例很少,而且均未出现肛门括约肌损伤引起大便失禁的病例。结论瘘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缝合术既能达到根治肛瘘的目的 ,又最大限度地保护了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创面愈合时间短,术后疤痕小,手术复发率低,是治疗肛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隧道式瘘管切除缝合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瘘管“V”型切除术。结果两组疗效、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的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门狭窄、肛门失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5)。结论切除缝合术是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取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甲级愈合31例,乙级愈合9例,丙级愈合3例,随访半年复发3例,术后感染1例,Ⅰ期治愈率为93.0%;对照组甲级愈合27例,乙级愈合7例,丙级愈合9例,随访半年复发7例,术后感染5例,I期治愈率为79.1%,两组治愈率、复发率、感染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肛瘘切除I期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采取肛瘘切除开放治疗术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术后感染,减少远期复发,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一种新的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接受重建内外括约肌原位肛门再造术。原位肛门再造采用结肠折叠重建内括约肌 ,耻骨直肠肌两断端交叉缝合重建外括约肌。结果  110例行此手术。 1例术后死亡 (死于冠心病 ) ,3例术后再次手术改为腹壁造瘘术 ,10 6例完全成功。根据席式再造肛门术后节便功能评定四分法评定节便功能 ,优 6 9例 ,良 2 5例 ,一般 12例。结论 采用Mile′s根治术后 ,重建内外括约肌 1期原位肛门再造术 ,是治疗低位直肠癌较为理想、符合生理的术式 ,患者乐于接受 ,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泰绫”吸收性止血绫防治肺手术缝合创面针眼漏气的效果。方法将40例肺大疱、肺良眭肿瘤、肺部分切除术及肺裂伤缝合修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泰绫”贴敷手术创面,对照组创面不用任何材料,分别观察术后胸腔引流量、漏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胸腔引流量、漏气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无肺不张发生,对照组3例并发肺不张。结论“泰绫”可以有效防治肺手术缝合创面针眼漏气,减少创面渗血,缩短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人体无任何不良生理影响及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一步探讨高位肛周脓肿的手术治疗进展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确诊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分段挂线手术,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挂线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伤口愈合时间、脓肿复发、肛门漏气漏液去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实验组伤口愈合时间为(17土3)天,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21±3)天。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脓肿复发例数为0例,8例,漏气漏液例数为3例,10例。两组之间差别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实行分段挂线手术不仅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脓肿复发的概率以及降低患者漏气漏液的几率,在临床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5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观察组接受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肛瘘切除术治疗。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或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高于对照组的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67,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0.543、7.302、13.450,均P0.05);观察组肛门溢液、顽固性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0、6.640,均P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低位肛瘘的效果满意,具有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潘芳杰  黄凤  王军省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61-5462,5464
目的 观察、评估瘘管隧道法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某院就诊的200名肛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随机分为采用肛瘘瘘管隧道切除法联合一期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和采用肛瘘切除缝合出的对照组,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瘢痕大小、感染发生情况,随访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并发大便失禁情况,并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59例、好转35例、无效6例,治愈率59%,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瘢痕明显变小、发生创口感染的例数明显变少,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复发的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肛瘘瘘管隧道切除法联合一期缝合术能够有效提高肛瘘治愈率、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出现,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位肛瘘患者应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对其疼痛与肛门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廊坊市中医医院2017年9月至2020年4月院就诊的低位肛瘘患者124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与对照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每组62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 评估两组各时段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便秘严重程度量表(Wexner)评分, 统计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2~48 h的疼痛VAS均明显改善, 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观察组术后1~6个月的Wexner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联合瘘管隧道式切除术能促进低位肛瘘患者的快速恢复, 缓解术后疼痛, 提升肛门功能, 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不同手术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肛裂患者44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实施肛裂侧切术治疗,对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括约肌松解术,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手术疼痛程度在Ⅱ-Ⅲ之间44例、术后排尿困难10例、便血72例,对照组疼痛患者146例、术后排尿困难90例、便血178例。治疗组各项术后指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肛裂切除术配合括约肌松解术能够从本质上改善肛裂指标,确保肛裂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姚勇  俞一峰  龚海  周方敏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37-2638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2006年7月—2008年9月,肛瘘手术后109例,其中68例治疗组局部使用rhEGF,41例采用常规换药法,对创面的愈合时间及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观察。结果使用rhEGF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为(17.00±1.54)d,局部疼痛轻,3周内愈合率97.1%;对照组的愈合时间为(20.00±1.16)d,换药时局部剧痛,3周内愈合率87.8%,2组的愈合时间与3周内愈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术后4和7d治疗组与对照组疼痛指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局部外用rhEGF可加速创面的愈合,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研究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方法:本文选择了6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通过主瘘管切开挂线支瘘管旷置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传统切开管线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手术后两组患者全部采用传统的抗感染中药熏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8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疗程较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o结论:与传统的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方法相比较主瘘管切开管线支瘘管旷置引流手术的疗程较短,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治愈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频互动宣教对肛瘘患者术前焦虑、术后切口愈合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143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宣教组及对照组,宣教组进行视频互动宣教,对照组常规口头宣教。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脉搏、焦虑、切口愈合及治疗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宣教组术前的血压、脉搏及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宣教组的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及术后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视频互动宣教可明显降低患者术前焦虑情绪,且可使患者进行正确的术后自我护理,促进切口的愈合,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在慢性肛裂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19年8月于阳谷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5例慢性肛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对照组使用后正方位切断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情况、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观察组术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中创面愈合、肛门功能恢复、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内括约肌侧方位切断术治疗慢性肛裂的疗效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改善恢复情况,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肛瘘可保护肛门功能,但其治疗效果存在争议。本文对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肛瘘的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探讨其治疗肛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Ovid SP,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4年7月,纳入文献为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肛瘘的病例报道。结局指标包括随访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结果:最终纳入24篇文献,病例数8~93例,共78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1周~4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26个月。手术成功率40%~95%,平均71.2%(560/78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无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手术时间11~67.5 min。伤口愈合时间1~36周,平均伤口愈合时间18 d~8周。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是治疗肛瘘的有效方法,是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配合大口径肛管在直肠癌术后预防吻合口瘘发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30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59例只用大口径肛管进行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观察组148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结果:观察组148例患者在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情况,对照组159例患者当中有5例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3.14%,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与大口径肛管配合应用,不仅该方法涉及材料简单,操作简便,且能够免除患者不必要的痛苦,对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具理想的预防效果,值得I陆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提高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治疗水平.方法 将120例环状混合痔患者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和对照组60例(Milligan-Morgan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100.0%(60/60),对照组为70.0%(4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8.58±0.89),(14.00±0.72)d,对照组分别为(10.20±0.30),(19.00±0.2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肛垫悬吊并外痔翼型切缝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本院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47例,采用随机数字分配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24例,实施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对照组23例,实施经腹直肠癌前切除术。治疗结束后评价术后3个月、6个月以及12个月肛门功能满意率及肛门失禁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功能满意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失禁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肛管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佳,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低位结肠癌的有效手段,适宜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