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宏伟 《中医正骨》2008,20(11):64-64
肩部手术时常应用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或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但是由于肩部特殊的神经支配,很难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自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作者采用高位肌间沟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手术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肩部和上臂手术68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其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68例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行肩部和上臂手术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阻滞麻醉效果优者43例,占63.24%;麻醉效果良者24例,占35.29%,优良率为98.53%;麻醉效果差者1例,占1.47%。1例麻醉效果差者辅助用药无效后采用静脉全麻后顺利完成手术。全部病例均未发生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肩部和上臂手术采用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提高了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可解决单纯臂丛或颈丛阻滞在肩区和上臂手术中的阻滞不全,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麻醉效果良好,优良率高等优点,且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安全,比较适合在县、市级医院麻醉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于肩关节手术病人的麻醉,过去单纯采用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效果欠佳,常须辅助用药。我院于近年来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加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手术病人,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临床实践摸索出了一种操作简便、易掌握的横突定位法,有效解决了肌间沟定位法对臂丛神经阻滞不全的问题。方法:随机将40例前臂手术分为A和B两组,40例上臂手术分C和D两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和横突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法,评价以上两种方法在前臂手术及上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结果:横突定位法在前臂手术及上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满意,在前臂手术中阻滞效果明显优于肌间沟定位法。  相似文献   

5.
锁骨骨折固定术的麻醉方法很多,以往通常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同定术,部分患者麻醉效果欠佳。近年来,笔者采用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局麻用于锁骨骨折患者行于术治疗,麻醉效果满意,无并发症。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拟行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98例,年龄18-60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2组:A组(高位肌间沟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高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组)。术中滥侧BP、ECG、HR、SPO2,比较手术开始后两组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结果:A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于锁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采用臂丛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具有更佳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肌间沟神经阻滞是锁骨骨折患者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但若患者肥胖、颈短、局部肿胀或解剖不清时常会出现阻滞不完善,麻醉效果差。因此,笔者进行了颈深丛复合肌间沟阻滞与单纯的肌间沟阻滞用于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C4横突阻滞用于锁骨手术的研究。方法:选择ASA1—2级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者,行肌间沟霄丛神经阻滞+C4横突麻醉。结果:本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及C4横突阻滞麻醉,且镇痛时间长。结论:用1.33%利多卡因或0.375-0.5%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阻滞+1%利多卡因C4横突麻醉可用于锁骨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单纯肌间沟及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探讨臂丛神经有效的阻滞方法。方法选择实施上肢手术的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手术范围以尺侧为主者采用腋路阻滞法,以桡侧为主者采用单纯肌间沟法;实验组采用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法。观察2组临床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实验组平均为563.6 min,对照组平均为501.3 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术中有Ⅲ级麻醉效果者4例,占8.2%,需要加用辅助性镇痛、镇静药物完成手术,有1例实施肌间沟阻滞患者改用静脉麻醉后完成手术,实验组病例阻滞效果均满意,麻醉优良率为100%;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行上肢手术,麻醉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青岛骨伤医院(266021)马世龙张薇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肩部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自1994~1997年,笔者用此麻醉法开展肩部手术265例,收到良好效果。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65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2岁。...  相似文献   

11.
李蕊  马宏林 《中医正骨》2010,22(11):48-48,50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骨折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单纯肌间沟或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多数因阻滞不全而不能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需增加辅助药物,给手术及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增加了麻醉的风险性。自2004年以来,我院对上肢骨折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与腋路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首选的一种麻醉方法.然而,不同部位的手术选用不同入路,对麻醉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我院对上肢手术患者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阻滞用于肩锁部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40例肩锁部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选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引导下在颈丛与臂丛神经移行处行颈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选用传统的直接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19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Ⅱ组麻醉效果优7例,良7例,优良率为70%。2组优良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阻滞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对肩锁部位手术是一种较好而又可取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浅颈丛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杰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0):456-457
针刺浅颈丛复合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体会淄博市周村区医院(255300)胡杰关键词浅颈丛甲状腺手术复合麻醉针刺自1992年5月至1996年6月在浅颈丛阻滞针刺复合麻醉下辅以神经安定镇痛术用于较复杂的甲状腺手术100例,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颈丛神经阻滞并且持续微量静脉榆注瑞芬太尼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可靠性。方法:甲状腺腺瘤50例,在颈丛神经阻滞下行腺瘤切除术。持续泵入瑞芬太尼0.05-0.08ug/kg·min。观察麻醉过程中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各值变化。分析术中疼痛及呼吸抑制、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MAP、HR、SpO2均保持平稳镇痛效果50例全部满意。有1例轻度呼吸抑制SpO2下降到92%经给氧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余49例患者麻醉过程SpO2全部在95%以上,50例患者均无肌强直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微量瑞芬太尼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中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ASA为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传统打法,臂丛(肌间沟入路)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臂丛(肌间沟入路)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操作完成后15 min,采用针刺C3~C7神经支配区域方法测试麻醉效果及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麻醉前10 min,麻醉后15 min,麻醉后30 min和麻醉后120 min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结果:B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是明显低于A组的(P0.05);与A组相比,B组的生命体症也明显更平稳(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肌间沟入路)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神经阻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20例,分为三组,分别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三组均实施肌间沟臂丛麻醉。低剂量组注入0.375%罗哌卡因30ml;中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40ml;高剂量组患者注入0.375%罗哌卡因50ml。结果:三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除了高剂量组发生2例轻度霍纳氏综合征外,其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的感觉阻滞完善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的运动阻滞完善程度完全阻滞所占比例分别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75%罗哌卡因40ml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时麻醉效果显著,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区手术麻醉方法的可行性。方法对196例ASAⅠ~Ⅱ级肩部及锁骨区手术,采用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阻滞范围和深度符合手术需要,麻醉效果满意,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锁骨上神经联合臂丛阻滞用于肩部及锁骨区手术经济、简单、安全、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将上肢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60例。A组采用改良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B组采用传统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针感数、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A组麻醉操作时间及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少于B组(P均<0.01);A组针感数明显低于B组(P<0.01);A组麻醉效果略优于B组,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未见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B组出现1例Horner综合征,1例声音嘶哑。结论改良后的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应用广泛,笔者对30例肩部及上肢手术患者采用简化肌间沟操作法,取得满意效果,认为本法安全,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