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民康医学》2019,(6)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7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7例。对照组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两组引流量、恢复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自理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2%(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O、SV、CI、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00%)明显低于对照组(31.91%)(P<0.05)。结论: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较,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具有术中创伤小,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患者并发症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置人药物洗脱支架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2003年10月~2007年10月间5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男38例、女19例,年龄41~79岁,平均62岁,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0例.糖尿病史2~12年,其中胰岛素治疗26例,采用常规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结果:全部患者支架置入成功,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57例患者共治疗193处病变,置入药物洗脱支架277枚.1例(1.8%)患者术后d4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41例(71.9%)患者术后6个月行冠脉造影,3例(7.3%)患者支架内再狭窄,选择外科搭桥治疗.随访12个月.无死亡、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三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好,远期疗效有待证实. 相似文献
3.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搭桥术曾被认为是左主干病变治疗的首选,近年来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和操作技巧、器械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左主干病变具有完全可行的疗效。现在左主干病变不再是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本文从介入治疗左主干病变的适应证,药物洗脱支架及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左主干病变的疗效对比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与比较多支冠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SES)植入的近期与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入选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行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行原发性支架术(primary stenting)、既往行CABG、或CABG与其他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组,冠状动脉搭桥组(CABG组),156例;药物洗脱支架组(SES组),251例.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事件.以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上述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临床结果的相对影响.结果 :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779天(29.3月).随访成功率92.1%.CABG组84.1%患者使用了乳内动脉.SES组53.2%的患者植入了2个以上支架.CABG组与SES组比较,CABG组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左主干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明显多于SES组.SES组糖尿病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较多.结果 CABG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SES组(4.8%比1.2%,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4.7,95%CI1.1-19.8,P=0.035);CABG组的死亡率高于SES组(3.8%比0.8%,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4.2,95%CI0.9-17.2,P=0.06),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随访临床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累积MACE、卒中和心肌梗死(MI)的发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ABG组累积死亡率高于SES组(7.6%比3.1%,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2.9,95%CI1.3-6.5,P=0.012),SES组的累积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8.4%比1.5%,多因素分析:SES植入与CABG比较OR6.8,95%CI3.1-15.2,P<0.001).采用Kaplan-Meier分析显示CABG组累积生存率低于SES组,两组间差异有量著性(P=0.017),无MACE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32).以30天为分期分析,CABG组30天生存率低于SES组(95.4%比98.8%,P=0.017),两组30天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97.2%比98.3%,P=0.476).结论 CABG组的30天死亡率高于SES组,30天后死亡率无差异.多支冠脉病变SES植入组的中期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有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且具有可比性的15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一组将其命名为DES组,即使用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且术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物半年以上。另一组则命名为传统组,即使用非药物支架(金属裸支架)治疗冠心病。术后平均随访14个月,并准确观察患者住院期间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生死亡、血栓、再次血管重建术、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了手术,150例患者共使用支架366只。死亡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再次血管重建、心绞痛再次发作、再狭窄、心功能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均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明显优于非药物支架,与其相比显得更安全,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越来越多,约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的15%~20%[1].分叉病变主要是由于分叉部位存在较高的剪切力和涡流,易造成冠脉内膜的损伤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是目前PCI领域的难点之一,随着对吻球囊技术和支架植入技术的提高,分叉病变的PCI治疗即刻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可能因手术时间而引起各种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220例多支病变冠心病(CHD)患者接受DES(148例)或CABG(72例),观察围术期疗效、并发症,进行临床随访了解远期疗效(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无事件存活等).结果:围手术期DES和CABG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脑梗塞、心绞痛、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6.7)个月随访结果示:DES组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心脏性死亡、无事件存活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和DES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近期疗效无明显区别.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区别,但CABG组的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小于DES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部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04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接受冠状动脉多支架术治疗的患者共913例。根据置入支架的种类不同分为3组,分别记录三组病人的临床基本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特征、支架置入的部位和种类、病人住院期间治疗情况及主要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出院后中位数的随访情况等,对比观察全部置入DES对PCI多支架术患者临床结果的影响。结果:全部置入DES组中既往有血管重建史的患者明显增多。单支病变全部应用DES多,占31.9%,三支病变应用DES和混合组为多,占42.3%,3组在2支病变中支架应用无差异;在左主干病变、前降支近端病变、开口病变、弥漫性病变及支架内再狭窄病变中BMS组比例最少。住院期间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三组患者均较低。结论:全部置入DES在PCI多支架术中的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治疗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中对比BVS与DES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时间跨度为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国产药物洗脱支架介入治疗的长期效果,以确定该组患者的疗效.方法 入选36例高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成功植入药物支架,长期随访.结果 36例冠心病患者共118支病变血管,处理相关血管71支(60%),植入药物支架共51枚(Firebird支架43枚,Cypher支架8枚),非药物支架50枚,手术即刻成功率97%.随访3月内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Ⅱ级改善29例(81%),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31例(86%),运动耐量提高Ⅰ~Ⅱ级28例(77.8%);6~12个月内6例(16.7%)发生主要心脏事件.药物支架组的主要心脏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药物支架组(11.8%、29.0%,P≤0.05;6.1%、17.7%,P≤0.01).结论 高龄多支冠脉病变患者使用国产药物支架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10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经验。病例特点:3支血管病变多、高龄患者多、合并疾病多和左室功能减退多。人均旁路移植3.42根。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的平均时间分别为72和49min全部体外循环获得成功。强调:经主动脉根部顺灌冷停跳液是一种简单、快捷、有效的心肌保护方法。超滤装置使灌注师能更主动地控制体外循环中的液体平衡。同时对合并升主动脉钙化和糖尿病也提出了处理经验。 相似文献
12.
药物洗脱支架(DES)取代裸金属支架(BMS)应用于临床是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突破性进展。DES的介入治疗可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媲美,后者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状动脉疾病的标准方法。DES可较好控制再狭窄率的效果。此外,复杂程度较低的冠心病患者用DES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疗效好。但是CABG依然是左前降支或左主干冠状动脉病以及复杂的多血管病变患者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结果及体会。方法:1994年4月-2000年7月,共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61例,男性449例,女性112例,平均年龄60.9岁。应用体外循环533例,非体外循环28例。对手术方法、并发症、死亡原因以及围术期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医院内死亡15例,其余随访一个月至6年三个月,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选择病人、充分的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技巧、良好的心肌保护以及围术期治疗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早期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济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集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院择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98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280例)与OPCABG组(391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经济费用、术前因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死亡率(1.77%)明显低于CCABG组(6.79%,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费、药物费、处置治疗费、麻醉费、检查费和检验费也均低于CCABG组(P〈0.05)。OPCABG组的消耗材料费显著高于CCABG组(P〈0.05)。两组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G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但在经济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15.
1 文献来源
Serruys PW, Morice MC, Kappetein AP, et al.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versus coronary-artery bypass grafting for seve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N Engl J Med, 2009,360(10):961- 97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体会。 方法 回顾性分析 3 0 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男 2 49例 ,女 5 7例。应用体外循环 2 3 4例 ,非体外循环 72例。搭桥数 1~ 6支 人 ,平均 (3 .45± 1.2 5 )支 人。对手术方法、主要并发症和术后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二次开胸 5例 (1.6% ) ,低心排综合征 10例 (3 .3 % ) ,应用IABP4例 (1.3 % ) ,肝功能不全 6例 (2 .0 % )。肾功能不全 7例 (2 .3 % ) ,反复发作房颤 2 3例 (7.5 % ) ,肺功能不全 6例(2 .0 % ) ,脑合并症 3例 (1.0 % ) ,胸腔积液 41例 (13 .4% )。死亡 7例 (2 .3 % ) ,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 合理的选择病人 ,成熟的手术技术 ,良好的心肌保护及术后处理的加强是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3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再次冠脉搭桥术(CABG)的影响因素及手术效果。方法1992~1996年Hartford医院所作的CABG312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平均年龄65±9岁。距上次手术的时间为11.8±4.5年。共搭桥1069根,其中动脉桥386根,包括胸廓内动脉、桡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静脉桥682根,Gore-Tex桥1根。死亡14例(4.5%),围术期心肌梗塞15例(4.8%),术后低心排46例。有131例病人术前、术中或术后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装置(IABP),其中119例心功能恢复而脱离IABP。结论再次CABG难度、风险均增大,但仍可获得相当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成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4月至2010年2月共施行CABG术212例,同期行心脏瓣膜20例,升主动脉带瓣管道置换6例,室壁瘤切除8例,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2例,粘液摘除术1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TCA)后再狭窄、堵塞3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致心脏破裂修补术4例。结果:本组住院死亡9例(4.2%),死亡原因包括:急性心梗行支架置入术后低心排在主动脉球囊反博仍无效下急诊搭桥术2例(1%,2/5),肾功能衰竭2例(1.5%),严重心律失常1例(1.5%),严重肺部感染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0.4%)。随访147(69.3%,147/212)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7年,死亡3例,原因均为严重心律失常。大多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Ⅰ级95例,Ⅱ级65例,Ⅲ级41例9例,Ⅳ级2例。结论:CABG手术随着手术和术后治疗经验的成熟,其安全性越来越大,已成为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心脏介入手术的普及,由其并发症而需急诊搭桥的病例有所增加,这部分手术死亡率较择期手术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2002~2008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远期桥血管通畅率。 方法 2002~2008年冠心病左主干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73例,男性57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65.7±8.1岁。包括心肌梗死31例、左心室室壁瘤11例,合并瓣膜病变4例,术前使用主动脉气囊反搏(IABP)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共5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瓣膜置换术共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并左心室成形术共6例,机器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例。其中体外循环下手术65例,非体外循环手术8例。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大隐静脉与靶血管吻合,静脉吻合口超过两个(含)时做序贯吻合。术后随访行冠状动脉64-CT或冠状动脉造影复查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 术后死亡2例(病死率2.7%),死因分别为恶性心律失常和多器官衰竭。痊愈出院71例,随访患者53例,失访18例,随访率74.6%,随访时间4个月~11年,平均随访时间73.2±30.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8例,其中3例为心源性死亡,心源性病死率5.7%,余者为其他疾病死亡。10例再发心绞痛,2例心肌梗死,2例脑梗死。 39例患者行桥血管CT或造影,动脉桥通畅率97.4%,静脉桥通畅率82.8%。 结论 冠心病左主干患者病情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改善冠脉血运,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吸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初步探讨吸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即刻结果与吸烟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自2002年11月至2005年7月间我院所有冠状动脉造影者289例,按吸烟与否分为吸烟组和非吸烟组两组.吸烟组168例,131例(78.1%)接受 PCI术,非吸烟组121例,102例(84.3%)患者行 PCI术.结果:在冠脉介入术的吸烟组中32例有PCI相关血管PCI后的慢血流现象.而非吸烟组有此现象的9例,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χ2=12.35,P<0.05).结论:吸烟患者PCI术中相关血管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