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总结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行人工瓣膜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检查及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结果 无住院死亡病例,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心律失常、继发性出血、低心排综合征和肾功能衰竭,无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术后7~10 d检测肺动脉压力较术前显著降低[(41.9±8.9)mmHg/vs (85.1±13.8)mmHg](P<0.01).19例患者随访6~18个月,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围术期处理、减少心肌及肺损伤是提高手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的围术期管理经验。方法:138例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静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力;术中注意保护肺脏和心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外循环后采用改良超滤法;术后予血管活性药物,前列腺素E1、氧化亚氮吸入。结果:惠儿术前肺动脉压(68.33±17.13)mmHg(1mmHg=0.133kPa),术后1天肺动脉压(38.15±19.37)mmHg。术后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全组死亡9例,129例患儿痊愈出院。结论:合理的围术期管理可以协助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3.
徐盛松  石开虎  张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40-1442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麻醉行深静脉穿刺过程中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另抽取外周动脉血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等项指标;手术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间隔缺损状况及肺动脉压、间隔分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PAP变化。结果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患者术后早期PAP、PVR即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PaO2、CO增加,随访4~20个月,PAP进一步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组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随访中发现2例术后PH持续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44例心脏彩超提示术后1~6个月活瓣关闭(平均3.6个月)、分流消失,PH自术前的(76.81±13.33)mmHg降至(37.23±9.46)mmHg(P〈0.01)。结论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117例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围术期处理.结果 存活116例,死亡1例.提示术前经治疗和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9 Kpa(67.5 mmHg)为手术禁忌;9 Kpa~11 Kpa之间(67.5~82.5 mmHg)可施术,但有一定风险;超过11 Kpa(82.5 mmHg)则可安全施行手术.结论 某些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心病患者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症,经过特殊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及改进的手术技术,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救治的,而且远期疗效满意,更长时间的远期疗效,还在临床随访观察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率.方法:收集2007年9月~2010年2月我科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前准备、手术要点和术后处理进临床分析.结果:全组67例患者,手术治疗59例(88.06%),手术死亡5例(占手术患者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伴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PAH)患儿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30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轻中度肺动脉高压(PAMP≤50 mmHg,n=19)及重度肺动脉高压(PAMP>50 mmHg,n=11)的患儿进行介入封堵治疗,在介入封堵术前及术后进行有创肺动脉压测定,并分别比较术前术后的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的变化.结果 30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无死亡病例.两组患儿术前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压较术后均有明显下降,轻中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肺动脉压全部降至正常(P<0.05),重度肺动脉高压组术后肺动脉压有4例降至正常(P<0.05).结论 采用国产封堵器治疗儿童PD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6,(4):393-394
目的:评价单向活瓣补片矫治先心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伴双向分流的效果及预后。方法:65例CHD+PH患者,采用单向活瓣技术修补畸形。观察术后疗效并随访。结果:术后24h内死亡3例,1周内死亡1例。随访3~120个月,远期死亡3例;术后肺动脉收缩压Pp[65.2±5.1mmHg]较术前Pp[80.3±7.6mmHg]明显降低(P<0.05),术后动脉血气PO2[71.4±3.8mmHg]较术前PO2[58.2±4.6mmHg]明显升高(P<0.05);术后心功能及6min步行实验(6MWT)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单向活瓣补片技术治疗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单向活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M  Yang J  Yang Y  Hu J  Zhou X  Liu F  Wu Z  Zhao T  Xiong L  Wang X  Yin N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6(11):1097-1101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修补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取单向活瓣补片技术矫治的37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情况,总结其近、中期疗效,以寻求最佳手术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彩超示平均肺动脉压(MPAP)为60 ~ 72 mmHg;心导管检查:肺动...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术后易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往往死于术后低心排及严重右心衰竭[1].2001年1月至2005年6月,作者应用单向活瓣式补片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5例,术后无早期死亡和右心功能衰竭病例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