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利用多排CT 对左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狭窄程度及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并研究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
分析196 例于心脏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查的患者,按左前降支狭窄程度不同将其分成正常组、A 组(正常及狭
窄P<25%)、B 组(25%~49%)、C 组(50%~74%)、D 组(>=75%)共5 组,准确测量每例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心室
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射血分数(EF)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别为正常组(60.90±
5.79)%、A 组(60.27±5.53)%、B 组(59.17±6.11)%、C 组(61.25±6.02)%、D 组(51.14±7.27)%,统计分析显示A、B、C 各组与正常组
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D 组和正常组组间ESV、SV、EF 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多排CT 能准
确评价冠状动脉及左心功能,且左前降支狭窄对左心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F-FDG microPET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6只/组);A组:无禁食、室温(20 ~22)℃、无麻醉(注射18F-FDG后60 min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F-FDG;B组:禁食(6~8)h、加温(30~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C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E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F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F-FDG。注射18F-FDG约1 h后,行microPET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max)。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组、C组、F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组摄取最高(8.03±1.29),B组摄取降低71.98%(P=0.000)。颈部肌肉:A组摄取最高(16.07±5.20),B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组分别升高6.50倍、1.29倍、4.76倍(P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次microPET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64)。第2次microPET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 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F-FDG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F-FDG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机械指数超声介导声诺维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和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细胞活性影响的
研究。方法: 体外实验: 分为空白对照组( a 组) ; 单纯微泡剂组( b 组) ; 超声微泡组( c 组) ,应用MTT 测线粒体活
性。体内实验: A 组为单纯超声辐照组,B 组为高剂量造影剂加超声辐照组,C、D、E 组分别为低、中、高剂量造影
剂加脑缺血造模超声辐照组。TUNEL 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超声联合微泡剂( c 组) 对
内皮细胞活性的影响有显著意义( P<0.001) ,但c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内实验显示,凋亡细胞计数,C、D、
E 组与A、B 组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1) ,但在缺血C、D、E 组间以及A、B 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论:
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可增强细胞通透性,但在控制好各种因素的前提下可安全应用于临床超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实验大鼠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A组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40mg/kg,B组腹腔注射5%氯胺酮120mg/kg,C组尾静脉注射咪达唑仑5mg/kg和芬太尼0.05mg/kg,记录3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3组麻醉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麻醉操作时间较A、B组长(P〈0.01);各组麻醉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较戊巴比妥钠与氯胺酮腹腔注射更适于在大鼠实验中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实验动物进行对氧磷酶(paraoxonase,PON)的预防性治疗,比较其同传统解毒剂(阿托品+氯解磷定)预防效果的差异,探索防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新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制备兔血清PON.大鼠随机分为A、B、C3组,各组均采用敌敌畏(50 mg/kg,LD50)经口灌胃染毒.A组为对照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B组为阳性对照组:在染毒前30 min和15 min,分别在腹腔内注射阿托品(10 mg/kg)、氯解磷定(30 mg/kg);C组为治疗组:分为低、中、高3个剂量亚组,在染毒前10 min,分别静脉注射兔血清PON(5 U/kg、10 U/kg、15 U/kg).观察各组染毒后24h大鼠的中毒症状和死亡率,并于染毒后的不同时间点静脉采血,检测各时间点全血、红细胞中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变化.结果:同A组相比,B、C组大鼠中毒症状明显减轻,死亡率降低.且在不同时间点,C组大鼠血及红细胞中的AchE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组.C组各亚组间比较显示AchE的恢复情况同PON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结论:PON在预防有机磷中毒的效果明显优于阿托品、氯解磷定联用,且其效果同剂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离体家兔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茁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引起心率减慢的-因。方法健康家兔32只,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8只。开胸后迅速取出心脏,将心脏连接于Langendorff 离体灌注装置,用K-H 液(95% O2+5% CO2)进行恒温恒压逆行灌注,平衡15 min。A 组(对照组):灌流正常K-H 液;B 组:灌注含异丙酚4μg/ml的K-H液;C 组:灌流含瑞芬太尼4 ng/ml 的K-H 液;D 组:灌注含异丙酚4 μg/ml+瑞芬太尼4 ng/ml的K-H液。持续25 min 后,测定HR、窦房传导时间(SACT)、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SNRT)、校正SNRT(CSNRT)、房室传导文氏现象的最低心
房起搏频率(WBR)和出现2:1 房室传导的最低心房起搏频率(2:1 BR)。测定完毕留取右心房心肌组织,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心肌β1肾上腺素受体蛋白的表达。结果D 组与A、B、C组比较,心率明显减慢,SACT、SNRT 和CSNRT显著延长(P <0.05),WBR和2颐1 BR频率显著缩短(P < 0.05);A、B、C 组3 组间各电生理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和D 组与A 组比较,茁1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P< 0.05),但C、D 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抑制心脏传导系统功能,从而导致心率减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L-肉毒碱是否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衰竭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各组连续8 d分别于腹腔内注射不同药物:A组注射生理盐水,B组注射庆大霉素[80 mg/(kg.d)],C组注射L-肉毒碱[200 mg/(kg.d)],D组依次注射L-肉毒碱[200 mg/(kg.d)]和庆大霉素[80 mg/(kg.d)],两次给药时间间隔1 h。各组大鼠分别于给药后第9天采集血液、尿液,检测生化指标,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与A组和C组相比,B组大鼠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尿蛋白含量增加,尿液总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B组相比,D组血清BUN、Cr含量明显减少,尿蛋白减少,尿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肉毒碱对庆大霉素诱导的急性肾衰竭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利多卡因对术后气管拔管时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将48例择期行开颅胶质瘤、脑膜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A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B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C组静脉注射佩尔地平20μg/kg和利多卡因1.5 mg/kg,D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常规监测ECG、SpO2,记录术前基础值、用药时、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血压的变化:A组、D组SBP、DBP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 min、拔管后5 min均升高,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SBP、DBP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的变化:B组、D组HR在吸痰时、拔管时、拔管后1min、拔管后5 min均增快,并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HR在拔管期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拔管前联合静脉注射佩尔地平和利多卡因能够有效防止气管拔管期间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等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钙化性纳米微粒(CNPs)致大鼠肾结石模型。方法利用临床手术所得肾结石标本分离和培养出CNPs。SD雄性大鼠40只分为CNPs诱石组(A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CNPs+肾石通组(B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肾石通溶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NPs+硝酸镓组(C组,鼠尾静脉注射CNPs+硝酸镓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灌胃)、空白对照组(D组,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灌胃和腹腔注射),每组10只。8周后处死大鼠,镜下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及晶体分布并计数。结果 A、B、C组大鼠肾脏肾小管内产生钙盐结晶,Von kossa染色阳性,主要分布在远曲小管和近曲小管,D组大鼠肾组织内未见钙盐结晶,4组间成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A、B、C组肾组织明显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灶(主要为淋巴细胞),D组肾组织未见病理性改变。各组大鼠尿C a2+、尿肌酐水平实验结束前1 d (T2)高于注射CNPs后4周(T1)(P<0.01);与D组T2尿Ca2+和血肌酐水平相比,A、B、C组均增高(P<0.05),与A组 T2尿Ca2+相比,B、C组有降低趋势(P<0.05);各组之间T2血Ca2+水平、T2尿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NPs能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促使肾小管内钙盐晶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家蚕表达系统表达含蛋白转导肽P11的人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融合蛋白,并对其抗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P11-PON1融合基因构建于家蚕表达载体pFastBac 5B多克隆位点,转化家蚕DH10BmBac 感受态细胞,收集病毒粒子并感染家蚕5龄幼虫,感染96 h 后,收获蛋白;SDS-PAGE 电泳分析P11-PON1融合蛋白占家蚕总蛋白比例,计算蛋白含量;利用小鼠和斑马鱼鉴定P11-PON1融合蛋白抗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每只小鼠灌胃或直肠给P11-PON1融合蛋白1mg,给药后立刻和3 h后,腹腔注射DDVP溶液20 mg/kg,观察小鼠中毒状态,计算存活率;P11-PON1融合蛋白溶于斑马鱼养殖水中,浓度分别为1、2.5、5、10和20 mg/L,给药后立刻和3 h 后加入终浓度为50 mg/L的DDVP溶液染毒,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存活率。结果成功表达了P11-PON1融合蛋白,该蛋白占家蚕5龄虫总蛋白的8%;灌胃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没有提高染毒小鼠的存活率;直肠给药后立刻染毒也没有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而直肠给药3 h后再腹腔注射DDVP染毒,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lt;0.01);斑马鱼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后立即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性提高,而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3 h后再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显著提高,其中融合蛋白20和10 mg/L组24 h存活率均为62.5%,5 mg/L组存活率为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高(P &lt;0.01);2.5 mg/L组存活率为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提高(P &lt;0.05)。结论家蚕能够表达P11-PON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提前给药能降低DDVP对小鼠和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鹏  王亚军 《河北医学》2007,13(8):942-944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50例,手术进腹前K组静注咪唑安定0.05mg/kg、氯胺酮0.5mg/kg;F组静注氟哌啶2.5mg、芬太尼0.05mg,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SBP、DB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6%,F组74%,K组明显高于F组(P>0.01).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硬膜外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人参皂苷Rg1对脑缺血影响的行为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Rg1 对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 ,并对大鼠脑缺血的行为指标进行分析 ,以期初步了解Rg1 对脑缺血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方法 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塞模型 ,腹腔给予不同组别不同剂量的Rg1 ,根据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指标进行评分。结果  1d组Rg1 各剂量 (5 0、10 0、2 0 0mg kg)与阳性对照组 (尼莫地平 1mg kg)和模型对照组 (0 9%生理盐水 5ml kg)之间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3d组Rg1 各剂量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差异也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与模型对照组相比 ,只有 10 0mg kg中剂量Rg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7d组Rg1 各剂量与阳性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相比 ,差异均有显著性P <0 0 5。结论 人参皂苷Rg1 对脑缺血有一定的治疗和保护作用 ,但从实验来看无量效关系 ,却有明显的时效关系 ,用药时间不能过短 ,(7d为宜 )。  相似文献   

14.
宁宗  龙晓弘  申颖 《广西医学》2006,28(8):1151-1153
目的 观察敌敌畏对小鼠肝脏组织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含量和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活性水平影响,探讨CYP450在敌敌畏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小鼠16只,随机分成诱导组和对照组,诱导组按10mg/kg腹腔注射敌敌畏,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2d一次。14d后处死,分别测定肝脏组织的洲50含量、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活性水平,并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 小鼠经过14d的敌敌畏诱导后,两组肝脏洲50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的活性水平在敌敌畏诱导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肝脏的ALT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的敌敌畏不引起肝脏功能的损害,肝脏CYP450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敌敌畏的代谢且不影响CYP450含量,但氨基比林-N-去甲基化酶活性水平的增加提示部分CYP450参与敌敌畏的中间代谢产物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tritonWR 13 3 9致小鼠高脂血症时血清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ParaoxonaseI ,PON 1)活性的变化及PON 1活性与血浆脂质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小鼠尾静脉注射tritonWR13 3 9后的 3h ,6h ,12h ,2 4h ,48h ,72h ,眼球摘除术取血 ,用酶标法测定小鼠血浆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 ,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HDL -C) ,载脂蛋白AI (ApoAI) ,载脂蛋白B (ApoB含量 ) ,并计算出ApoAI/ApoB ,HDL -C/TC比值 ,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PONI活性。结果 :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TC和TG含量即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3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其中血浆TG含量在注射后 48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HDL -C和ApoB含量急剧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分别在注射后 2 4h和 6h达到峰值 ,随后逐渐下降 ,分别在注射后 48h和 72h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含量即急剧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5,随后逐渐增高 ,在注射后 6h即恢复正常水平。tritonWR 13 3 9尾静脉注射后 3h ,小鼠血浆ApoAI/ApoB和HDL-C/TC比值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 ,P <0 .0 1,随后逐渐增高 ,其中ApoAI/ApoB比值在 72h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苯肾上腺素对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麻醉诱导时起效时间及插管条件的影响。方法 66例病人随机分成2组,苯肾上腺素组(P组,33例)和生理盐水组(S组,33例)。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μg/kg,P组病人诱导后给予苯肾上腺素0.9μg/kg,30 s后给予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 mg/kg;S组则以同容量的生理盐水代替苯肾上腺素,其余相同。采用TOF-Watch肌肉加速度仪监测肌松。记录肌松药的起效时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结果 P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5.7±1.8)min,S组病人的起效时间为(5.4±1.3)min,差异无显著性(P=0.084)。气管插管条件评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苯肾上腺素不能改善插管条件,也不能延长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起效时间。  相似文献   

17.
Shi Y  Han X  He X  Yang J  Li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7):462-466
目的 观察阿糖胞苷 (Ara 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恶性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APBSC)的动员效果 ,并寻找Ara C合适的给药剂量。方法 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 ,将患者分成两组 ,A组Ara C的给药剂量为 6g/m2 静滴 (分 2次 ,间隔 2 4h) ,B组Ara C的给药剂量为 10g/m2 静滴 (分 4次 ,间隔 12h) ,白细胞 (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 CSF 30 0 μg·人 -1·d-1,直至采集结束前 1d ,白细胞恢复到 5 .0× 10 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 ,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 5× 10 8/kg或CD34+ 细胞≥ 2× 10 6/kg时停止采集。结果  2 2例患者进入本研究 ,A、B两组各有 11例患者。Ara C给药后 ,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ANC)的最低值 ,B组明显低于A组 ,出现的时间B组也明显晚于A组。A、B两组rhG CSF给药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APBSC采集的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在APBSC采集时的循环血量、血流速和采集时间相同的情况下 ,APBSC的采集次数、每次采集的细胞数量和总量亦差异无显著意义 ,B组Ara C引起的某些毒副反应略重于A组 ,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Ara C联合rhG CSF是一种安全、高效的APBSC的动员方法 ,6g/m2 的Ara C即可得到满意的动员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方法:Wistar、SD大鼠雄性各50只,随机分组为正常对照和剂量组(STZ1组:55mg/kg,2组:45 mg/kg,3组:35 mg/kg,4组:25 mg/kg),腹腔注射STZ,48小时后观察血糖,8周后计算死亡率,病理切片观察胰岛细胞。结果:Wistar、SD大鼠55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分别是100%、90%;45 mg/kg组全部成模,死亡率40%、28%;35 mg/kg组成模率为100%、30%,零死亡;25 mg/kg组成模率为70%、0%,零死亡。结论:35mg/kg剂量Wistar大鼠,成模率高,死亡率低,且结果优于SD大鼠。  相似文献   

19.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耐受性试验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Zhao Y  Jiang J  Jiao L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4):1508-1511
目的:评估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在人体内的安全性。观察其对血象、血小板聚集功能等的影响及注射后抗体产生情况 。方法:27名正常人分为4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TPO0.25、0.5、1.0μg/kg或2.0μg/kg,5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每日皮下注射rhTPO1.0μg/kg,连续7-14d,动态观测血象、血小板聚集、血清生化指标和抗rhTPO抗体等。结果:27名正常人单次皮下注射rhTPO后仅1例在给药后6h体温一度至37.4℃;1例给药次日出现轻度乏力、纳差和思睡;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血小板数约于给药后第14d达高峰,与给药前相比,平均升高24%-52%,给药后21d基本回落至基础水平。血小板升高时聚集功能无明显改变。7例血液肿瘤患者接受皮下注射rhRPO后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适反应;1例出现一过性丙氨酸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轻度升高;4例用药后血小板数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1例给药后血清中检出一过低滴度(1:5)抗rhTPO抗体。结论:rhTPO单次皮下注射(0.25-2.0μg/kg)和每日1次皮下注射(1.0μg/kg,7-14d)对人体是安全的,不良反应轻微。rhTPO具有特异性和剂量依赖性血小板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