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16E6与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正常宫颈、34例CIN、6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HPV16E6在正常宫颈组织、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166,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315,0.483),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钙黏蛋白在正常宫颈、CIN Ⅰ级、CINⅡ-Ⅲ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295,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除外正常组与CIN Ⅰ组、CIN Ⅰ组与CINⅡ-Ⅲ组(P=0.056,0.627),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6与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肿瘤直径、组织病理学分级、肌层浸润都有关(P<0.05),但两者的表达与年龄无关(P>0.05).宫颈鳞癌组和CIN组中HPV16E6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47,P=0.000).结论 宫颈病变级别增加与HPV16E6和E-钙黏蛋白阳性表达密切相关,提示宫颈癌预后不良;两种蛋白表达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且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iR-143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标本共140例,其中HPV(-)宫颈炎23例、HPV(+)宫颈炎21例、CINⅠ级28例、CINⅡ~Ⅲ级2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43例。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组织中miR-143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iR-14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宫颈炎组织、CINⅠ级和CIN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型宫颈癌的miR-143表达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鳞癌miR-14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43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有望成为宫颈鳞癌新的预后指标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7):967-968
目的探讨宫颈脱落细胞HPV L1蛋白及HPV DNA载量在宫颈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月的237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检测其HPV DNA载量,并对高危型HPV阳性者行HPV L1蛋白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HPV L1蛋白阳性率为21.52%(51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为74.26%(176例),正常/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患者的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载量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9.22%、51.95%、77.08%,高度组的HPV L1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L1蛋白与HPV DNA载量对评估宫颈病变有一定作用,对其进行监测能够为宫颈病变预测、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及宫颈癌的标本60份,其中CINⅠ级12例,CINⅡ级8例,CINⅢ级15例,宫颈癌25例;同时收集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对照。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宫颈组织中HPV、HIF-1α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未见HPV感染,在CINⅠ、Ⅱ、Ⅲ级及宫颈癌中HPV的感染呈上升趋势。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HIF-1α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表达,而在CINⅠ~Ⅲ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逐级升高且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宫颈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癌组织大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而HPV的感染与宫颈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HIF-1α表达增多在HPV感染引起的宫颈癌变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且HIF-1α的表达与宫颈癌的组织大小、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密切相关,可用来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周萍  肖宏  胡雅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14-4817
目的:研究圆柱瘤基因(CYLD)、核因子κB(NF-κB)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64例(CINⅠ级26例,CINⅡ/Ⅲ级38例),宫颈鳞癌45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SP技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CYLDmRNA在宫颈鳞癌、CINⅡ/Ⅲ、CINⅠ、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2%、52.6%、73.1%、80.0%,NF-κBp65蛋白的表达率为66.7%、47.4%、34.6%、15.0%。宫颈鳞癌组、CINⅡ/Ⅲ组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宫颈组织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宫颈鳞癌组织中CYLDmRNA及NF-κBp65蛋白的表达均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YLDmRNA的低表达及NF-κBp65蛋白的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7.
COX-2蛋白质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CIN Ⅰ~Ⅱ、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COX-2(环氧合酶-2)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15例、慢性宫颈炎23例、CIN Ⅰ~Ⅱ25例、CINⅢ 26例及宫颈癌组织42例中COX-2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COX-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增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OX-2不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52.0%、73.1%和90.5%,正常宫颈组织与各组织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宫颈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P<0.01).COX-2表达在CIN Ⅰ~Ⅱ与浸润性宫颈癌(X2=12.7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Ⅲ与浸润性宫颈癌之间的(X2=2.41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其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异常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宫颈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P<0.01).COX-2表达在CIN Ⅰ~Ⅱ与浸润性宫颈癌(X2=12.7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Ⅲ与浸润性宫颈癌之间的(X2=2.41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其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异常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 值. 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  相似文献   

8.
张璇  陈莉  顾晓梅  哓霄  鄂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82-3584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NET-1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0例宫颈鳞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Ⅲ级)及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NET-1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NET-1基因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CINⅢ中表达显著高于CINⅠ和CINⅡ(均P<0.01);在CINⅢ和宫颈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8.57%、76.0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NET-1表达阳性率及阳性强度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NET-1过表达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可作为CIN病情监测、处理的辅助指标;NET-1高表达赋予了癌细胞更显著的侵袭、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陈燕  袁马驰  赵霞 《中国妇幼保健》2023,(21):4241-4246
目的 研究增殖细胞抗原(PCNA)和微血管密度(MVD)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特点,探讨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国际癌症协会对宫颈/阴道细胞学的诊断标准,对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筛查异常或筛查正常且HPV16或18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行宫颈环形电切除术或宫颈冷刀锥切术的患者63例为观察组,其中CINⅠ级28例,CINⅡ/Ⅲ级35例,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同时病理诊断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的石蜡标本进行观察,取病变最严重区域行PCNA和MVD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对照组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64.00%;CINⅠ级组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96.43%;CINⅡ/Ⅲ级组中PCNA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对照组PCNA阳性过表达率为4.00%,CINⅠ级组PCNA阳性过表达率为32.14%,CINⅡ/Ⅲ级组PCNA阳性过表达率为91.43%。对照组与CINⅠ级组、对照组与CINⅡ/Ⅲ级组PC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23.60,均P<0.05);CINⅠ级组与CINⅡ/Ⅲ级组PCNA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但CINⅡ/Ⅲ级组与CINⅠ级组PCNA阳性过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7,P<0.05)。MVD在对照组、CINⅠ级组及CINⅡ/Ⅲ级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92±4.01)、(21.36±6.14)及(29.79±5.68);CINⅠ级组与CINⅡ/Ⅲ级组MVD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83、12.727,均P<0.05);CINⅡ/Ⅲ级组MVD表达明显高于CINⅠ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5,P<0.05);MVD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呈增加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CNA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关系(r=0.595,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应用PCNA和MVD联合诊断CINⅡ/Ⅲ级的价值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PCNA与MVD诊断CINⅡ/Ⅲ级的最佳截点分别为≥2.94和≥21.50。结论 宫颈组织中PCNA阳性表达与MVD计数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CIN患者宫颈组织中的PCNA和MVD呈正相关关系,且二者联合检测对于CINⅡ/Ⅲ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发现高度病变倾向的存在,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治疗,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与宫颈细胞形态学异常、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的关系。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妇科门诊就诊患者中经组织学检查确诊为CINⅡ和CINⅢ并同时具备宫颈脱落细胞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HPV检测的患者共82例为研究对象。Survivin蛋白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Surviv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呈阴性表达;在所有CINⅡ和CINⅢ的宫颈组织中均呈阳性,阳性率100%,其表达强度在CINⅢ中强于CINⅡ(P<0.05)。Survivin蛋白表达与LCT所见不同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之间的关系为:在HSIL组表达强度强于LSIL组(P<0.001);在LSIL组以轻度阳性为主;在ASCUS组和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或恶性细胞(NILM)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82例患者HPV阳性者76例,单一基因型HPV感染较多的是HPV-16、HPV-33、HPV-58。Survivin蛋白在该3个基因型单一感染的CIN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在HPV-16单一感染的CIN组织中呈强阳性和中度阳性表达;在HPV-33单一感染的CIN组织中呈中度阳性表达;在HPV-58单一感染的CIN组织中呈轻度阳性表达。Survivin蛋白的阳性率在以上三者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urvivin在CINⅡ和CINⅢ中的阳性率为100%,说明Survivin是CINⅡ和CINⅢ敏感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且与CINⅡ和CINⅢ的级别有关(P<0.05)。Survivin在LCT所见不同细胞形态学异常改变之间表达强度的变化表明,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宫颈上皮细胞异型性的程度有关。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在特定基因型HPV感染的CIN组织的差异表明,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HPV-16感染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cervicalcancer)及其癌前病变组织中p16蛋白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40例宫颈浸润癌(invasivecarcinomaofcervix,ICC)标本(ICC组)、20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I,CINI)标本(CINI组)、30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CINⅡ~Ⅲ组)标本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对照组)的p16蛋白表达;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测定上述标本的人乳头瘤病毒分型。结果P16蛋白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无表达,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呈现过表达(ICC组,CINI组,CINⅡ~Ⅲ组);在CINI,CINII~HI,ICC组过表达率分别为35.0%,83.3%和100.0%。P16蛋白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进展而增加(P〈O.001)。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在正常宫颈上皮(对照组)的感染率为0,CINI,CINⅡ~Ⅲ,ICC组分别为55.0%,80.0%和92.5%。HPV一16和(或)一18亚型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最常见感染亚型。P16蛋白过表达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human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宫颈组织明显高于HPV呈阴性或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low—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LRHPV)感染宫颈组织(P〈0.05)。结论P16蛋白过表达,可用于区分正常宫颈和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浸润癌组织。P16蛋白过表达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并分析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宫颈病变提供依据。方法以2013~2016年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0例宫颈病变和80例正常宫颈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正常宫颈人群和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差异,分析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类型差异,并对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宫颈人群的HPV感染率(21.25%)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感染率(P0.05);CINⅠ型、CINⅡ型、CINⅢ型、宫颈腺癌、宫颈鳞癌及其他病变类型的宫颈病变患者的单一型HPV感染率显著高于混合型HPV感染率(P0.05);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各种宫颈病变患者的HPV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且病变程度越严重患者感染率越高,年龄、文化程度和初次性生活年龄是HP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防治宫颈病变应重视HPV对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危型HPV阳性、组织病理学确诊的宫颈病变患者300例,根据其病变程度分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包括炎症和CINⅠ;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CINⅡ~Ⅲ、宫颈鳞癌(SCC)。对≥CINⅡ或CINⅠ无随访条件者行手术治疗,随访于治疗后3、6、9、12、18、24个月均行HPV、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再次活检。结果:干扰素栓治疗100例,宫颈锥切术103例,全子宫切除术39例,宫颈癌根治术58例,不同治疗方式的HPV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栓组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INⅡ~Ⅲ患者宫颈锥切术与全子宫切除术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全子宫切除术两组HPV转阴率与宫颈病变级别无关(P>0.05)。年龄≤35岁、36~50岁、>50岁HPV转阴率分别为91.38%、90.91%、77.27%(P<0.05)。HPV低度载量组(1,100)、中度载量组(100,1000)、高度载量组(>1 000)治疗后HPV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和CINⅠ、CINⅡ~Ⅲ、SCC组治疗后HPV转阴时间的中位数分别为7、7、4个月(P<0.05)。267例HPV转阴者未发现病变残留及复发。结论:高危型HPV检测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的随访中起重要作用。不同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清除宫颈病灶及HPV感染,且手术治疗效果高于干扰素栓治疗,CINⅡ~Ⅲ患者可采用宫颈锥切术完全代替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前HPV载量高低与宫颈病变的转归无关,治疗后HPV持续阳性预示病灶残留或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型、负荷量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9月至2010年12月本院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鳞癌住院患者共1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杂交捕获Ⅱ代和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24例患者HPV感染情况,分析CIN和宫颈鳞癌与HPV感染的关系,并对影响CIN和宫颈鳞癌的相关多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75.8%,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组HPV阳性率分别为44.4%、70.0%、95.7%和76.2%。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以上组HPV阳性率(84.5%)高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44.4%)。高危型HPV负荷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INⅢ、宫颈鳞癌、CIN11、CINI组。高危型HPV混合或单型别感染占97.9%。HPV阳性为CIN和宫颈鳞癌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结论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鳞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高危型HPV负荷量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广东清远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基因型的分布情况,为本地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分型技术对23 983例就诊者进行下生殖道HPV 21种基因亚型的分型检测。对其中部分HPV感染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和(或)在阴道镜下取组织活检进行病理检查。结果 23 983例标本中,HPV阳性为5 372例,阳性率为22.40%,21种基因亚型均有检出,感染率前五位的HPV基因亚型由高到低依次为HPV-16(6.02%)、52(4.46%)、56(2.68%)、11(2.25%)、66(1.86%)。在5 372例阳性标本中,单一基因亚型感染的3 966例,占73.83%;多重感染的为1 406例,比例为26.17%。HPV感染者高峰年龄段为2645岁。随宫颈疾病及癌前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感染率均显著上升,CINⅡ、CINⅢ和侵润癌均为100%。结论本地区宫颈炎患者的HPV感染率较高,以16、52、56亚型为主。HPV感染高发于中青年妇女,宫颈病变程度与HPV感染密切相关,长期持续高危型HPV感染可能导致宫颈癌。进行HPV感染者长期的跟踪随访和预后判断,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在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中的作用,为宫颈病变进一步诊断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宫颈癌筛查,因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存在异常细胞的413例妇女的资料,平均年龄39.40岁(年龄范围21~77岁),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镜下组织活检和HPV-DNA分型。结果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患者中以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 ASCUS)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Ⅱ患者中以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检出符合率最高,CINⅢ患者中以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HSIL)检出符合率最高。慢性宫颈炎患者一种或多种高危型HPV( HR-HPV)感染率要低于CIN患者(χ^2=32.105,P=0.000),宫颈癌HR-HPV感染率为100%。慢性宫颈炎患者与CIN患者低危型HPV(LR-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5,P=0.650)。宫颈病变患者以单一HR-HPV亚型感染率更常见,其与多重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50,P=0.000)。结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HR-HPV基因检测及分型对宫颈病变的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cad和PTEN在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正常宫颈20例、C INⅠ~Ⅱ21例、C INⅢ22例及宫颈鳞癌20例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标本中E-cad与PTEN的表达情况。结果:E-cad在正常宫颈、C INⅠ-Ⅱ、C INⅢ及鳞癌中膜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90.5%、45.5%和35.0%。PTEN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中表达于细胞核为强表达,在正常宫颈、C INⅠ-Ⅱ、C INⅢ及鳞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90.9%和85.0%。PTE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cad可作为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早诊指标。作为抑癌基因的PTEN,在宫颈病变各组中的表达,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PTEN与宫颈癌的发生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PV L1壳蛋白与宫颈病变关系.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应用RevMan5.2软件对HPV L1壳蛋白与宫颈病变分级和宫颈病变预后的关系进行Meta分析,以OR值和95%CI为效应尺度.结果 在HPV L1壳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分级关系的研究中共纳入14篇文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Ⅱ组与CINⅢ组、CINⅢ组与鳞状细胞癌(SCC)组的HPV L1壳蛋白阳性率的比较合并OR值分别为:3.83(95%CI:3.00~4.88)、3.01 (95%CI:1.85~4.89)和4.44(95%CI:2.09~9.43);在HPV L1壳蛋白表达与宫颈病变进展关系的研究中,共纳入4篇文献,HPV L1壳蛋白阴性组与阳性组在各种宫颈病变结局中的比较中发现,病变消退、病变稳定、病变进展3个亚组中的OR值分别为0.20 (95%CI:0.06~0.64,P<0.05)、1.11 (95%CI:0.78~1.58,P>0.05)和4.68 (95%CI:2.55~8.56,P<0.01).结论 HPV L1壳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分级密切相关,宫颈病变中HPV L1壳蛋白表达情况可提供预后和转归的信息,HPV L1壳蛋白阳性的患者其病变更易消退,而阴性者其病变更易进展到高级别CIN甚至SCC.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早期基因E2和E6与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E2在宫颈癌变中的作用及其交互效应。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课题组在山西省介休市建立的"自然人群宫颈病变队列",以2014年6—9月经病理学确诊的正常宫颈(NC)女性、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以及同期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病例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7名研究对象,NC、CINⅠ、CINⅡ/Ⅲ、SCC组分别为67名(26.07%)、69例(26.85%)、68例(26.46%)、53例(20.62%)。采用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生活卫生习惯及宫颈病变相关信息,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和宫颈活检组织,检测HPV16的感染、hnRNP E2、HPV16 E2和E6的蛋白表达水平。根据NC组的hnRNP E2、HPV16 E2、E6蛋白表达量及E2/E6比值的M值,将研究对象分为高、低表达组/比值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PV16早期基因E2和E6、hnRNP E2与宫颈癌变的关联,并应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模型(GMDR)评价其交互作用。结果NC、CINⅠ、CINⅡ/Ⅲ、SCC组的年龄分别为(47.00±9.07)、(47.64±7.35)、(46.37±8.67)和(51.26±8.03)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HPV16 E2低表达、E6高表达及E2/E6低比值可导致CINⅡ/Ⅲ[OR(95%CI)值分别为11.11(1.63~75.56)、8.00(1.28~50.04)、9.75(1.22~77.72)]和SCC[OR(95%CI)值分别为14.22(2.11~95.88)、10.33(1.67~64.00)、12.38(1.56~97.91)]的患病风险增加;hnRNP E2低表达可导致CINⅡ/Ⅲ、SCC风险增加[OR(95%CI)值为3.35(1.39~8.10)、5.53(1.54~19.88)]。GMDR模型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nRNP E2低表达、HPV16 E2低表达、HPV16 E6高表达在CINⅡ/Ⅲ和SCC组均存在交互作用(P值均<0.05)。结论HPV16早期基因的异常表达和hnRNP E2低表达均可能增加宫颈癌变的发病风险,且在宫颈癌变的发生发展中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