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淋巴细胞的灭活作用,以及辐照后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的质量变化,明确悬浮红细胞辐照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悬浮红细胞制备后,分别用20 Gy、25 Gy、30Gy的137Csγ射线照射,照射后检测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并分别于储存的第0 d、7 d、14 d、21 d、28 d、35 d检测悬浮红细胞的pH、电解质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诸参数等,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后立即检测,悬浮红细胞的生化指标及红细胞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照射组的Na+、K+、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HCT、MCV、MCHC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25Gy可有效杀灭淋巴细胞,虽然辐照对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仍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
137Csγ射线辐照对红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γ射线辐照ACD-全血中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期的功能变化。方法将ACD-全血(保质期21d)200m1分为4组,于采血后当天进行0、15、25、35Gyγ射线辐照。所有样品于4℃保存,在辐照后第d0、d7、d14、d21分别测定红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酶活性、过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2,3-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结果在各保存期,各辐照剂量组的红细胞ATP酶活性、SOD活性、2,3-D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各组2,3-DPG含量在d7开始下降,d21时已下降为0。结论15—35Gyγ射线辐照对ACD全血的保质期内的红细胞活性(ATP酶)、SOD活性和红细胞携氧能力(2,3-DPG)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红细胞悬液中白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温和辐射对红细胞中残余自细胞凋亡及某些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来自6名无偿献血者200ml全血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等份分装为10袋。除自身对照外均25Geyγ射线照射,然后置血库冰箱2℃-8℃保存。保存后3小时、2天、7天、14天和35天分别取样用化学法检测凋亡。保存期内第1、3、5周分别取样测定IL-1β、IL-6、IL-8和TNF-α含量。保存期末所有样品均进行血培养。结果:红细胞保存后第2天白细胞开始出现凋亡梯状条带,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对照组和照射组该持征条带差异不大,而两组的细胞因子含量都逐渐升高,且照射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血培养呈阴性。结论:红细胞成分中的残余白细胞在体外低温环境下可发生凋亡。辐射可抑制体外成分血细胞因子增加,但辐射如何影响血液细胞的凋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γ射线辐照对红细胞生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爱军  张献清  穆士杰  胡兴斌 《医学争鸣》2003,24(21):2015-2016
目的 :观察γ 射线辐照对红细胞 (RBC)质量的影响 .方法 :以 2 7Gy的γ射线对RBC进行辐照并于标准条件下保存 ,对辐照前后RBC进行细胞计数 ,Hct,MCV ,MPV及血浆K+ ,血糖及游离Hb ,2 ,3 DPG ,ATP含量进行检测 .结果 :辐照前后标本RBC计数、Hct,MCV ,MPV和血糖浓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是辐照组在贮存 7d后游离Hb及血钾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mg·L-1 :0 .35± 0 .70vs 0 .2 5±0 .0 7;mmol·L-1 :4 0 .7± 5 .3vs 1 9.4± 2 .7,P <0 .0 5 ) .结论 :γ射线 2 7Gy照射后 ,RBC的生化性质无显著改变 ,但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血钾及血浆游离Hb浓度有明显改变 ,提示γ射线照射的RBC ,不宜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γ射线照射对添加剂红细胞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方法 :6例健康无偿献血者全血离心制备添加剂红细胞 ,以剂量为 2 5Gy的γ射线照射后 4℃保存5wk ,分别于 1,3,5wk取样用ELISA法测定IL 1β,IL 6 ,IL 8和TNF α的含量 (ng·L-1) ,并设自身对照 .结果 :对照组和照射组的细胞因子含量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对照组中IL 1β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4 7± 0 .0 7增加至18.85± 0 .79,IL 6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0 7± 0 .0 2增加至 0 .5 6± 0 .0 4 ,IL 8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16 .4 6±0 .4 2增加至 2 90 .0 7± 2 .4 4 ,TNF α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0 .18± 0 .0 1增加至 4 .4 3± 0 .33,照射组中IL 1β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4 5± 0 .0 6增加至 0 .6 9± 0 .0 4 ,IL 6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0 6± 0 .0 1增加至 0 .31± 0 .0 3,IL 8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16 .4 0± 0 .5 4增加至 2 3.4 5± 1.85 ,TNF α含量在保存后由保存前的 0 .17± 0 .0 1增加至 1.2 5±0 .0 7,但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增加更为明显 ;而在同一保存时间对照组中细胞因子含量高于照射组 .结论 :γ射线照射添加剂红细胞可抑制保存过程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增加 ,可预防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与相  相似文献   

6.
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γ射线辐照和保存期对单采血小板的影响。方法单采血小板分为两组:一组25Gy剂量辐照,一组不辐照处理,作为对照组;在贮存的第0、5天分别检测单采血小板计数、pH和表达CD62P的特异性荧光结合阳性血小板百分率(%)。结果保存过程中,辐照组血小板计数及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5天的贮存可显著增加了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P<0.05),但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在贮存第5天时表达CD62P百分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5Gy的辐照对血小板制品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与普通血小板制品相同,辐照单采血小板可保存5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辐照时机对红细胞活性和功能的影响,确定最佳辐照时机和辐照后的保存时间。方法将10份采集的400ml全血制备成红细胞悬液后分成6个组,分别在采血后保存0,7,14,21,28d进行25Gyγ射线辐照(对照组除外);在辐照后0,7,14,21,28,35d分别取样检测2,3-DPG、ATP、游离血红蛋白、K+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的变化。结果各辐照组2,3-DP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在辐照后的ATP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七天、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小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8,14,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十四天、第二十一天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红细胞最大抵抗力分别自辐照后21,7,7d起低于对照组(P<0.05);第二十一天辐照组和第二十八天辐照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辐照组在辐照后7d起的K+含量迅速上升,且在辐照后所有保存时段内的K+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红细胞辐照时机直接影响辐照后保存的血液质量及保存时间,建议将红细胞辐照最佳时机定为血液采集后14d内,辐照后的血液可继续保存14~21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铯137(137 Cs)辐照对库存红细胞表面分子红细胞1型补体受体(complement receptor type 1,CR1 or CD35)及 CD47分子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健康献血者静脉血,制备去白细胞的悬浮红细胞,并将其分为2组各30例,未辐照组常规4℃保存,辐照组采用25Gy 137 Cs辐照后4℃保存。分别于第0、7、14、28、35天收集2mL 样本。采用直标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表面分子 CD35、CD47。结果辐照组和未辐照组红细胞 CD35、CD47的表达均随着4℃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2组的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5Gy 137 Csγ射线辐照对保存期内红细胞 CD35、CD47表面分子表达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γ射线辐照对淋巴细胞杀伤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淋巴细胞的杀伤效果,确定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剂量。方法:分别用15 Gy、25 Gy、35 Gy的137Csγ射线对血液进行辐照处理,并进行PHA刺激试验,测定3H掺入量。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15 Gy、25 Gy、35 Gy的辐照剂量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抑止率分别为(82.4±4.5)%、(96.3±1.4)%、(98.7±1.1)%。结论:25 Gy是一个比较适合的辐照剂量,可起到预防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鼠受γ射线照射后对旁效应器官胎鼠脑组织中NO含量和SOD活力的影响。方法将孕9 d昆明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0.5 Gy全身照射组、0.5 Gy头部照射组、1.0 Gy全身照射组、1.0 Gy头部照射组、2.0 Gy全身照射组及2.0 Gy头部照射组,照射组用~(60)Co治疗机对小鼠于孕9 d单次急性γ射线垂直照射,于孕18 d取胎鼠脑组织匀浆,测定其NO含量和SOD活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 Gy头部照射组胎脑组织匀浆中NO含量明显增加(P〈0.05),SOD活力显著下降(P〈0.05);同时1.0 Gy头部照射组较1.0 Gy全身照射组SOD活力高(P〈0.05);1.0 Gy头部照射组较1.0 Gy全身照射组NO含量低(P〈0.05);而2.0 Gy头部照射组较2.0 Gy全身照射组NO含量明显增加(P〈0.05);1.0 Gy全身照射组、2.0 Gy全身照射组NO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SOD活力均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孕鼠早期头部受到电离辐射后,诱发体内旁效应,NO自由基增加,SOD活力下降,导致脑组织神经发育损伤,其效应与全身受照时胎脑出现的损伤效应类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小鼠睾丸的损伤效应.方法 120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5 Gy、3.5 Gy、4.5 Gy和5.5 Gy 60Coγ射线照射组,每组24只.60Coγ照射后3d、7d和14 d测定睾丸指数、附睾指数、精子数和精子畸形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辐照后3d,照射组小鼠附睾指数上升,随后下降,其中辐照后14d,4.5 Gy和5.5 Gy组与对照组或同组3d时比较均差异明显(P<0.01或P<0.05);各照射组睾丸指数在辐照后7d和14d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与辐照后3d比较5.5 Gy组下降明显(P<0.01).各照射组的精子畸形率在3d、7d和14 d时均明显上升(P<0.01或P<0.05),其中5.5 Gy组上升较快,精子数也下降明显(P<0.01),5.5 Gy组生精小管肌样细胞及基膜均模糊不清.2.5 Gy组辐照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辐照对小鼠睾丸造成的损伤程度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其中3.5 Gy和4.5 Gy是较适合制作小鼠睾丸辐射损伤模型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γ射线辐照血小板不同保存时间质量参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经γ射线辐照前后手工浓缩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在不同保存时间的CD62P、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手工浓缩血小板(PCs)和单采血小板(A-PCs)各20袋,每袋平均分为两份,其中一份经137铯辐照,剂量25Gy,另一份不辐照;在22℃±2℃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内保存72h。经辐照的手工血小板和单采血小板分别设为观察组1、观察组2;不辐照的血小板分别设为对照组1、对照组2。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辐照前及保存24h、72h后P选择素表达情况,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MPV、PDW。结果辐照组与对照组血小板表达CD62P百分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保存72h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辐照组与对照组的血小板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MPV、PDW逐渐增加,但相同时间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γ射线照射对血小板的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辐照后血小板应尽可能在72h内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60Co-γ射线照射后大鼠海马突触超微结构的改变,探讨^60Co-γ射线照射后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的机理。方法: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Gy照射组、30Gy照射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学习记忆活动,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3区突触超微结构。结果: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大鼠第1次穿越目标区的时间逐渐延长,海马CA3区突触数量和突触后致密物厚度也逐渐减少;与正常对照组相比,30Gy照射组突触间隙显著增宽,穿越目标区的次数显著减少,但与10Gy照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照射组间也无差异(P〉0.05)。结论:^60Co-γ射线照射可引起大鼠海马突触丧失和结构改变,导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小剂量γ射线辐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培养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实验设LNCaP肿瘤细胞对照组、单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照组、照射和未照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组,照射剂量为0.5-3 Gy,剂量率为17Gy/min.利用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LNCaP细胞的杀伤情况.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照射后各组培养至144 h均有大量细胞死亡.存活细胞明显少于未照射组,培养至240 h时,照射与非照射组中存活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均减少,但是在照射的各组中减少更为明显.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与LNCaP肿瘤细胞共培养组中,各照射组问在培养72 h内无明显差异,在共培养96~240 b时.0.5~2Gyγ射线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增强,尤其以1Gy照射组更为明显.而2.5与3Gyγ射线辐照组以及未照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明显低于0.5~2 Gy各组,在培养至240h时,仍有肿瘤细胞存活并出现增生.结论 γ射线辐照对某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有损伤作用,0.5~2Gyγ射线辐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活性增强,而2.5Gy和3Gyγ射线辐照对分离后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肿瘤细胞杀伤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输注γ射线辐照血预防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输血效果。方法:输血前对血制品用GWGP型钴-60远距离治疗机对准照射区的中心平面进行照射,照射剂量25 Gy。选择90例血液病患者输入辐照血作为辐照血组,同时选择90例常规输血的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输注辐照成分血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均明显升高,与输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血组输注后40 d未发生皮疹、腹泻、肝功损害。随访率为100%。全组病例按计划完成,完成率为100%。结论:γ射线辐照血可有效预防TA-GVHD的发生,可以达到与输注未经照射的等量血液成分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染料木黄酮对X射线辐射所致HUVEC损伤的防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染料木黄酮对大剂量X射线辐射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氧化性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染料木黄酮浓度为0、5、20、50 μmol/L分别于辐照前2h预作用于HUVEC,以3.6Gy、6.0 Gy X射线照射后于24、48 h检测细胞内SOD、GSH-Px和ROS的水平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辐照模型组HUVEC细胞内SOD、GSH-Px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ROS含量显著增加(P<0.01),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变化越明显;与辐照模型组相比,染料木黄酮给药组能明显改善辐射诱导的氧化应激引起的损伤,显著降低ROS含量,增加SOD活性(P<0.01),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防护作用随着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染料木黄酮对3.6 Gy辐照剂量下的防护效果优于6.0 Gy辐照剂量.与辐照模型组相比,染料木黄酮各组细胞内GSH-Px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染料木黄酮有一定的抗辐射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防护效果呈现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抑毒调平液对慢性乙肝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患者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分别口服抑毒调平液或安慰剂.收集治疗前、治疗后停药时及停药3月末空腹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干扰素-γ.另选30例年龄、性别与治疗组、对照组无差异的正常人作正常组.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患者血清IL-2、IFN-γ、IL-12的水平及IFN-γ/IL-4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IL-4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间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停药时、停药3月末治疗组IL-2、IL-12、IFN-γ、IFN-γ/IL-4的值持续增加(P<0.05),IL-4持续下降(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抑毒调平液上调血清中IL-2、IL-12、IFN-r的含量及IFN-γ/IL-4的比值,下调IL-4的含量,促使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比值恢复平衡,至少维持治疗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相点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探讨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fMNPCE)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法能否作为快速检测辐射后早期遗传损害的生物计量仪.方法辐照组采用直线加速器激发X射线,对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每组4只,剂量分别为0.5、3.0、6.0 Gy,于照后6、12、24 h取材;阴性对照组施以假照射,阳性对照组注射环磷酰胺.结果 0.5 Gy X射线组受照后24 h,骨髓fMNPCE显著升高(P<0.05);而3.0 Gy及6.0 Gy组受照后6 h,fMNPCE显著升高(P<0.01).结论红细胞微核流式细胞仪自动化检测法有作为辐射生物计量仪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大鼠全脑照射后脑内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大鼠全脑照射后早期主要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方法:对SD大鼠用4MeV电子线单次全脑15Gy和30Gy照射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照射后6h、1d、1w和1个月大鼠大脑皮层中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麻醉后对照组相比,15Gy单次全脑照射后1月内各组以及30Gy后1d、1w组,大鼠大脑皮层上清液中三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无异常变化;在30Gy照射后6h组皮层中IL-1β和TNF-α有明显升高,含量达536pg/g与339pg/g,IL-6在大脑皮层中的含量没有差别。结论:大鼠全脑照射后6h脑组织中就有一些炎性细胞因子的升高,它们在放射性脑损伤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媛  张献清  齐浩  曾成鸣 《医学争鸣》2008,29(12):1138-1140
目的:研究γ射线辐照对β-淀粉样肽(Aβ)诱导的红细胞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红细胞经50 Gy和100 Gyγ射线照射后,再用Aβ处理,分别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细胞溶血率和渗透脆性;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荧光探针标记检测细胞膜流动性.结果: γ射线辐照可抑制红细胞的自然溶血和Aβ导致的溶血,但只有100 Gy辐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自然溶血率和Aβ引起的溶血率由(3.76±0.50)%,(11.90±1.50)%分别降至(1.87±0.09)%和(7.90±0.90)%.50 Gy和100 Gy的辐照均可降低Aβ引起的细胞变形程度,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P<0.05),荧光探针的各相异性值由0.36±0.01分别降至0.33±0.00和0.32±0.01,并提高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耐受性,50%溶血时的NaCI浓度由82.3 mmol/L分别降至80.7 mmol/L和76.9 mmol/L.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γ射线辐照可降低Aβ对红细胞膜的损伤,并可增加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