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宝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宝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胃宝胶囊进行治疗,并与另外64例服用维酶素、胃复安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对比。结果胃宝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宝胶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我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160例患者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将他们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为80例经胃镜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B组患者为80例经病理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进行二次检查时,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B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两次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80例经胃镜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有62例患者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者诊断的一致率为77.5%。B组的80例经病理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有28例患者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者诊断的一致率为35%。结论: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致性较差。其中用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明显低于病理检查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只有联合使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才能准确地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及其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中原农村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及其相应临床资料。结果5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经治疗并停药2周后复查胃镜,治愈38例,显效9例,无效3例。结论药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微量元素硒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42例胃癌、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血浆,尿液和胃液中微量元素硒的含量,以其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与胃癌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别是重度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与胃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上,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严密观察随访和活检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上有一定价值;随胃炎加重,硒含量呈阶梯状变化。对临床治疗和防止胃炎进一步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适量补硒在胃癌的防治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发率。方法:通过胃镜钳取类炎症胃粘膜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切片Giemsa染色,结果:Hp阳性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为79.4%,慢性萎缩性胃炎73.2%,慢性浅表性胃炎76.3%,慢性平坦糜烂型胃炎82.7%,慢性隆起糜烂型胃炎78.4%,慢性活动性胃炎95.4%,慢性非活动性胃炎75.5%,结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性差异(P>0.05),慢性活动性胃炎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有差异(P<0.01),对于前应予Hp根治治疗。  相似文献   

6.
观察6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的胃粘膜活检标本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的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静止性萎缩性胃炎(P<0.005),各级异型增生间的感染率无差别(P>0.05),慢性活动性萎缩性胃炎伴轻、中度异型增生者显著高于慢性静止性茎缩性胃炎(P<0.005)。认为:HP感染与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有密切关系,其感染引起胃癌发生的可能过程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正常胃粘膜→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  相似文献   

7.
内服外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6例许丽清(江苏省人民医院210029)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内服外敷参梅益胃汤和胃止痛散慢性萎缩性胃炎,大多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失治或误治转化而成。临床治疗方法不一,本人采用内服外敷治疗46例患者,临床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金燕 《中外健康文摘》2012,(34):193-19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思宁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5):155-15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2月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镜及病理资料。结果90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慢性浅表性胃炎26例;胃底部3例,胃体部7例,胃窦部75例;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3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并慢性浅表性胃炎17例,均位于胃窦部;慢性浅表性胃炎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伴肠上皮化生14例,伴异型增生16例。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两者符合率为61.11%(55/90)(K=0.245,P=0.014)。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胃镜下观察价值有限,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胃液癌胚抗原(CEA)和甲胎蛋白(AFP),研究二者和癌前疾病的关系。实践结果表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间无显著差异,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组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也无显著差异,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胃炎有显著差异,表明溃疡病与萎缩性胃炎既和胃良性病有一定联系,又有一定差异,具有癌变的可能,只是接近癌肿的程度不同,胃十二指肠溃疡更接近于胃良性病,萎缩性胃炎更接近于胃癌。本文支持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为癌前疾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而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着密切关系.本文着重讨论饮食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以及健康饮食对萎缩性胃炎的益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资料及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胃镜诊断的5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例,其中36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16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9.2%,误差率为30.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未能很好的结合临床;胃镜下钳取的组织不到位或过于表浅或太少、太小;病检石蜡包埋组织时深浅不一,切片数量太少等,是造成胃镜与病理诊断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与人血表皮生长因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放免法检测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清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EGF含量较正常对照明显增高,随萎缩程度的加重;EGF的也增加,表明EGF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发展进程中起一定的作用;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不同分级的患者中,轻度脾虚患者血清EGF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中度及重度脾虚患者血清EGF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的发展与血清EG  相似文献   

14.
问:慢性萎缩性胃炎怎么治? 答:慢性萎缩性胃炎为常见胃部疾病。动脉硬化、胃血流量不足、烟酒茶的嗜好等都容易损害胃粘膜的屏障机能而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萎缩而被肠的上皮细胞取代即肠化生;炎症继续演变,则细胞生长不典型,即间变;甚至细胞增生而致癌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胃粘膜病变465例Hp感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伴不典型增生,胃癌的Hp感染率不同。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胃癌模式中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结论:Hp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温通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33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中,80%患有胃炎,一半以上是萎缩性胃炎。临床发现,老年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为中焦枢机不利,肠胃壅滞不畅。根据“六腑以通为用”的原理,笔者自拟温通汤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并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腹胀消失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后的腹胀消失时间、疼痛好转时间、痊愈时间和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胃炎合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疑似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比较患者胃镜下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86例患者中经过胃镜诊断结果显示结果全部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慢性萎缩性胃炎6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7.08%。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经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两者结合应用可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胃癌,癌旁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和浅表性胃炎进行了癌胚抗原(CARCIOEMBRYONICANTIGENCEA)标记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胃癌,癌旁粘膜伴不典型增生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CEA阳性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及单纯萎缩性胃炎,提示CEA标记阳性,特别是慢性中,重度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粘膜阳性可做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的误差.方法诊断分析13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这135例中,有60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75例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这75例中有20例有轻度的肠上皮化生,从而可以看出我院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约为44%.结论我们应尽量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误差,从而能更准确地诊断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