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采取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收治的26例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26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取根管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种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周疼痛评分(4.52±0.7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06±0.23)分,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08%,明显高于对照组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采取根管治疗效果较好,但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术后牙周疼痛程度重,术后感染发生率高,因此对根尖周炎伴糖尿病患者应合理控制血糖,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糖尿病牙髓炎或糖尿病根尖周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取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2年1月—2015年1月,将50例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A组,将50例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糖尿病B组;另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和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进行研究,将50例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A组,将50例非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设置为非糖尿病B组。这200例患者均进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治疗结束后,采用VAS疼痛评分对4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价。于治疗1年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和复查,对比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行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糖尿病A组和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B组的VAS评分较之非糖尿病B组明显更高(P0.05)。治疗1年后,糖尿病A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8%,与非糖尿病A组患者的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B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82%,明显低于非糖尿病B组患者的96%(P0.05)。结论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的临床表现较为相似,炎症感染范围均较小,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牙髓炎患者行根管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疗效均较为显著;根尖周炎的炎症感染范围较大,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均较糖尿病根尖周炎更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根尖周炎患者的预后效果较之非糖尿病更差,在临床治疗糖尿病根尖周炎的过程中,应注意对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根管治疗的疼痛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接收的根管治疗患者52例,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根据血糖情况将其分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两类患者,并根据其病情情况将其分成牙髓炎与根尖周炎两类病情状况,之后均进行根管治疗,并对比两种病情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患有牙髓炎的糖尿病患者其无疼痛率及轻、中度疼痛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差异对比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有根尖周炎的糖尿病患者其中度及重度疼痛率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有根尖周炎的患者采用根管治疗时,糖尿病患者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接受根管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该院行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接受根管治疗的非糖尿病患者48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牙周炎的治疗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接受根管治疗的预后较差,手术过程中需注意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应用一次性根管方案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情况。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均为该院口腔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同期选择非糖尿病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一次性根管方案治疗,对比治疗后疼痛情况、成功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并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在结束治疗后,疼痛评分为(4.2±1.4)分,对照组非糖尿病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疼痛评分为(2.4±1.1)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成功率为94%,明显高于对照组8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2例,无感染事件,并发症率为2%;对照组肿胀6例,感染5例,并发症率为11%,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同慢性根尖周炎疾病尖关联较为密切,相较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范围更为严重,故预后也相对较非糖尿病患者差,在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后,疼痛程度更为严重,成功率也居更低水平,且易有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需加大对患者血糖监测力度,在稳定病情后,再行一次性根管治疗,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保障临床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和评估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炎行根管治疗后于不同时期的反应和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因根尖周炎需要行根管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各100例,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情况以及半年后、1年后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结果治疗后疼痛发生率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高(P0.05);根管治疗后半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成功率低(P0.05),根管治疗后1年,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成功率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根尖炎根管治疗后疼痛程度重,不同时期疗效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一次法和多次法根管治疗对老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50例老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多次法根管治疗的对照组(n=75)和一次法根管治疗的观察组(n=75)。术后分析疼痛、肿胀和化脓情况,X线检查根尖愈合情况,评价治疗的疗效和成功率。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术后疼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龈肿胀和化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随恢复时间增加,两组牙龈肿胀和化脓情况均好转。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最终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次法根管治疗老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者的效果总体优于多次法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老年病人磨牙非手术根管治疗(NSRCT)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牙体牙髓科门诊因牙髓炎、根尖周炎需要行NSRCT的病人参与本次临床试验,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每组190例。经NSRCT后随访3年,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 2组牙髓炎、根尖周炎NSRCT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牙髓炎、根尖周炎的疼痛缓解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RCT治疗老年人磨牙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根管治疗术后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7年5月—2018年9月收治的154例糖尿病合并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先后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抗炎治疗,对治疗组实施根管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的牙龈指数、牙龈沟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5,P=0.784;t=0.507,P=0.613;t=0.442,P=0.659),治疗后3个月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7.32±1.25)mmol/L,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值为(9.71±1.8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2,P=0.0160.05)。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根管治疗,可获得优于常规药物抗炎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置管引流治疗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该院接收的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置管引流期间接受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接受科学全面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舒适评分、疼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舒适评分为(8.49±2.37)分,显著优于对照组(5.3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疼痛评分为(4.22±1.1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13±2.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7.5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在行置管引流期间接受科学全面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和护理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治疗老年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老年慢性牙髓炎、根尖周炎患者124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2例,给予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治疗,对照组62例,行冷牙胶侧方加压根管充填处理,评估根管填充效果,并持续观察2年,评估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牙根管充填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治疗12个月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且观察组治疗18个月及2年后治疗效果保持良好,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老年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实施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根管充填干预效果良好,减少患者复发风险,提升牙体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该院诊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53例,列为糖尿病组;另选51例非糖尿病单纯根尖周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其进行根管治疗,并观察和对比其疗效。结果糖尿病组的近期疼痛症状明显比对照组的高;而远期疗效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且糖尿病组中的血糖控制良好的总有效率明显比血糖未控制好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治疗中,应良好的控制其血糖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根管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8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6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随机数表法对患者平均分组后,研究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健脾补肾降浊方+氯沙坦钾片),对照组患者单纯接受氯沙坦钾片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14,P=0.001);两组患者血糖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46±0.93)mmol/L、餐后2 h血糖为(7.64±0.4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4、6.853,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尿素氮、肌酐分别为(31.36±2.26)mg/L、(9.56±1.06)mmol/L、(121.28±10.46)mmol/L,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9、10.329、13.79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倦怠乏力、咽干口燥以及肢体麻痛症状评分分别为(1.84±0.22)分、(1.58±0.28)分、(1.32±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健脾补肾降浊方+氯沙坦钾片的方法能够促进患者血糖与肾功能改善,与单纯的西药治疗相比具有更满意疗效,因此应该成为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76例磨牙根管充填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磨牙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将磨牙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无窦型、有窦型)患者按一次法(实验组)和多次法(对照组)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均在根管预备后引流10 min、常规根管消毒30 min后,以牙胶尖冷侧压法充填根管,3日、1周回访,1年复查;对照组以传统方法进行多次治疗,对照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磨牙出现激惹症7例,对照组患者出现激惹症6例;一年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89.9﹪和9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熟练掌握磨牙根管的解剖形态,可以进行磨牙一次法根管充填治疗,对慢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的激惹症发生率与多次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疗效相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采用双联抗血小板方法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80例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参照组(阿司匹林)和观察组(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BI指数、NIHSS评分、m RS评分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79±1.52)%、空腹血糖水平(8.25±1.69)mmol/L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03±0.85)%、空腹血糖水平(7.13±1.13)mmol/L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BI指数(64.25±3.45)分、NIHSS评分(3.25±0.63)分、mRS评分(3.92±1.63)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I指数(89.49±5.39)分、NIHSS评分(0.46±0.19)分、mRS评分(0.95±0.13)分,同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复发率(2.50%)、12个月复发率(5.00%)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法有效应用后,观察治疗总有效率、BI指数、NIHSS评分、mRS评分以及疾病复发情况,改善程度显著,可促进穿支动脉疾病性脑梗死伴有糖尿病患者预后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研究;随机分为单一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联合组(常规西医治疗+通络熄风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用药总有效率、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血糖指标水平。结果联合组用药总有效率(95.00%)高于单一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心理功能为(60.21±4.21)分、躯体疼痛为(60.85±5.02)分、社会功能为(59.96±6.03)分、生理功能为(61.52±5.29),单一组心理功能为(60.29±4.27)分、躯体疼痛为(60.88±5.06)分、社会功能为(59.99±6.05)分、生理功能为(61.53±5.33)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心理功能为(91.77±5.22)分、躯体疼痛为(91.89±5.25)分、社会功能为(91.63±5.88)分、生理功能为(90.89±6.02)分,高于单一组心理功能(80.29±5.29)分、躯体疼痛(81.77±6.13)分、社会功能(81.88±5.95)分、生理功能(81.72±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FPG为(9.19±1.52)mmol/L、2 hPG为(15.59±2.22)mmol/L、HbAlc为(12.29±2.13)%,单一组FPG为(9.22±1.55)mmol/L、2 hPG为(15.62±2.29)mmol/L、HbAlc为(12.33±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FPG(6.78±1.35)mmol/L、2 hPG(9.82±2.26)mmol/L、HbAlc(7.26±0.72)%,均低于单一组FPG(7.99±0.88)mmol/L、2 hPG(12.21±2.81)mmol/L、HbAlc(9.39±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有效应用后,观察获得疗效、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指标,改善程度明显,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整体治疗水平、预后水平双重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从该科接收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选出102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接受缬沙坦单独治疗的5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的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患者血糖与肾功能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7.52±1.23)mmol/L、2 hPG(7.71±0.94)mmol/L、HbA1c(5.24±0.6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1、6.687、4.040,P<0.05);观察组经治疗,患者腰膝酸软(1.36±0.69)分、浮肿(1.15±0.76)分、疲倦乏力(1.04±0.41)分、肢体麻木(0.56±0.02)分,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r(97.25±20.24)μmol/L、BUN(5.67±1.23)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0.245,P>0.05);观察组治疗后UAER(88.49±16.78)μg/min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0,P<0.05)。观察组发生口干、头晕及胃肠不适患者共5例,其发生率为9.80%,低于对照组的2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8,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接受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对患者血糖水平、临床症状与肾功能改善效果显著,疗效明显强于缬沙坦单独治疗,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接受中西结合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9月该院对8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对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42例患者,对照组使用西医治疗,治疗组使用中西结合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疼痛情况、神经传导速度等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是81.10%,对照组的有效率是69.05%,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VAS平均评分是(3.75±1.03)分,2个月时的平均评分是(2.59±0.77)分,治疗后TCSS平均(6.27±1.82)分,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平均(42.28±2.41)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3.38±2.72)m/s,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47.19±2.53)m/s、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7.49±3.25)m/s,比对照组优秀(P0.05)。结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比较突出,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治疗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根管填充糊剂进行根管填充,观察组患者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行根管填充。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为64.00%(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根尖周炎患者的根管治疗中,采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填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20年6月就诊于该院的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双J管的患者102例,按照均等单盲法将10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性护理措施,其中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出院随访,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5.45±1.19)mmol/L、餐后2 h血糖(7.35±1.58)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6.20±1.43)%均低于对照组空腹血糖(7.88±1.25)mmol/L、餐后2 h血糖(11.92±2.07)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8.19±1.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76%)低于对照组(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前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113.54±5.2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11±5.3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系结石合并糖尿病术后留置双J管患者开展延续性护理可以有效规范患者的日常行为,在稳定患者血糖的同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继而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