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75岁以上高龄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远期疗效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1月~2013年11月,97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由同一术者完成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统计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围术期结果。出院后随访包括全因死亡及主要心脑血管不良(MACCE)事件(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重复再血管化)。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在院死亡率3%,随访成功率93.81%,随访时间为(29-192)(95.61±34.07)个月。10年生存率为62%,10年MACCE事件免除率为47.4%。随访期间6例(6.8%)患者进行了重复再血管化,12例(12.37%)患者出现脑血管事件,5例(5.15%)出现心梗。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1.388,P=0.043)、糖尿病(OR=1.692,P=0.017)是高龄患者OPCAB术后远期MACCE事件的独立风险预测因素,而不完全再血管化并不会增加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事件发生率。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远期效果满意。高血压、糖尿病是高龄患者OPCAB术后发生MACCE事件的危险因素,但术后良好地控制血压及血糖可以有效降低MACCE事件的发生率,而不完全再血管化并不会对远期疗效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早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成为治疗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体外循环手术后心、脑、肺、肾及出血等并发症仍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因此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OPCAB的完全再血管化率及桥血管通畅率却受到人们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文献对两种手术方式的近远期疗效进行对比阐述。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经典的冠脉搭桥术是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的手术(CCABG),安全有效。但体外循环(CPB)本身可导致全身性炎症损伤。微创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搭桥(OPCAB)是搭桥手术的重大进展,它克服了CPB所带来的全身炎症性损伤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高龄、同时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有过脑中风等疾病的高风险患者。但是心脏跳动下吻合血管是否安全;吻合口是否通畅;能否达到完全再血管化;对脑的损害程度;心肌的损伤程度;输血量;以及对医疗资源的消耗等问题,是国内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对这两种术式进行了系列对此研究。  相似文献   

4.
王消防  刘磊  杨博  朱军辉 《安徽医学》2019,40(8):902-905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NCAB)、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心病短期预后。方法选取阜阳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125例实施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ONCAB患者78例,OPCAB患者47例,对比两组患者在搭桥数量、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入住时间,心房纤颤发生率,以及术后3年内动、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差异。结果 OPCAB组在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少于ON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远端桥血管吻合口数量,房颤发生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资料表明,OPCAB与ONCAB组患者在乳内动脉桥血管、静脉桥血管通畅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OPCAB围术期效果优于ONCAB,术后近期桥血管通畅率,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率无差别。高龄冠心病患者,合并左主干病变、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适宜选用OPCAB。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经济费用及疗效的差异。方法采集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5月我院择期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198例临床资料,分为CCABG组(280例)与OPCABG组(3918例)。对两组患者各项经济费用、术前因素、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死亡率(1.77%)明显低于CCABG组(6.79%,P〈0.05),术后二次开胸止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都低于CCABG组(P〈0.05),住院期间护理费、药物费、处置治疗费、麻醉费、检查费和检验费也均低于CCABG组(P〈0.05)。OPCABG组的消耗材料费显著高于CCABG组(P〈0.05)。两组总费用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G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少,但在经济方面并不具备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肾功能的变化规律. 方法:择期行 CABG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非体外循环组,每组30例,分别在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CABG)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并且在术前及术后6、24和48 h测定血肌酐值并计算出肌酐清除率.结果:术后24 h肌酐清除率CCABG组显著低于术前水平(62.7±18.2) ml/min vs (78.8±24.3) ml/min, P<0.05,OPCAB组也显著低于术前水平(72.9±20.5) ml/min vs (81.9±19.7) ml/min, P<0.05,CCABG组显著低于OPCAB组,P<0.05;术后48 h肌酐清除率CCABG组仍显著低于术前水平(68.5±13.2) ml/min vs (78.8±24.3) ml/min ,P<0.05,但OPCAB组已恢复到术前水平.CCABG组肾功能不全(RD)的发生率显著高于OPCAB组(46.7% vs 20.0%, P<0.05).结论:常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CABG相比,前者对肾功能的损害较大,术后更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饮食习惯的形成,冠心病的比例增多,更多的患者需要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尤其是70岁以上老年患者比例不断增加,人们对健康及生命的渴求,要求医务工作者不断研究和探索,不断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效果。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7月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71例,并全部实施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CABG),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研究8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潜在危险因素、术后主要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31日本院心脏外科行CABG的超过80岁高龄患者资料41例(A组);SinoSCORE评分大于6分的65~79岁老年患者资料57例(B组).对两组潜在危险因素及术后主要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男32例,女9例,手术时平均年龄(82.12±1.08)岁;B组男38例,女19例,手术时平均年龄(73.43±2.58)岁.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组较B组二尖瓣反流例数、EF值、术前最后1次肌酐值、术前最后1次血糖值、术前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病例数差异有显著.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二次开胸止血例数三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数上A组却明显少于B组(P<0.01).结论 与一般老年患者相比,在SinoSCORE模型评分无差异的情况下,80岁以上CABG患者可能存在更多的危险因素,且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患者术中及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的不同。方法对345例行CABG的患者进行了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的统计,所有患者分为CCABG组135例,OP-CAB组21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输红细胞量、血浆量、血小板量、输血总量以及各自相关费用。结果CCABG组输血率显著高于OPCAB组(分别为82.2%和46.7%,P〈0.05),输红细胞量、输红细胞费用、输血浆量、输血浆费用、输血总量及输血总费用CCABG组均显著高于OPCAB组(P〈0.05),而输血小板量及输血小板费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患者术中、术后输血量及输血费用显著减少,OPCAB对患者恢复有利,并能减轻患者经济费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临床的特点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单纯CABG病人184例,分为80岁以上组(A组)31例,80岁以下组(B组)153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前危险因素、术后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患者术前危险因素:糖尿病、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功能III/IV级、急诊手术A组明显少于B组;肌酐>120μmol/L、脑血管病A组明显多于B组.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周围血管病患者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结果:A组死亡率明显B组(P<0.001).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房纤颤比例A组均明显高于B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高于A组明显长于B组.结论:根据高龄病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80岁以上患者行CABG的临床结果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治疗结果,评价两种方法优越性.方法:将35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分为0PCABG和CCABG组,0PCABG组在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建立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或跳动下完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两组患的术前及术后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术前治疗及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体质量、心梗史、心功能、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无差别;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术后0PCABG组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CCABG组低,术后早期并发症如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心律失常、呼吸道并发症等的发生率0PCABG组为6.4%,CCABG组为9.1%,0PCABG组无1例死亡,CCABG组死亡率为1.5%,两组比较无显性差异.结论:0PCABG可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但不能替代CCABG.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4例择期OPCABG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EG组)189例和对照组(CG)36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与CG组相比,EG组Sino SCORE评分较高[(5.83±2.16)分vs(2.20±3.62)分,P<0.001],中、高危患者构成比较高(48.1%vs 36.1%,51.9%vs 13.4%,P<0.001),桥血管数较少[(3.15±0.87)个vs(3.59±1.03)个,P<0.001],术中3种血制品用量均较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 321.20±2 054.07)min vs(1 009.57±1 082.09)min,P<0.001],ICU时间延长[(3 773.19±4 050.50)min vs(1 908.62±1 684.42)min,P<0.001],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7.86±14.18)d vs(14.95±6.40)d,P=0.047],术后随访期EG组病死率15.97%,其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5.88%。结论:75岁以上患者OPCABG手术预测风险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需要临床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年龄≥60岁的冠心病患者1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CCABG组83例和OPCABG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并应用中文版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手术时间、二次开胸率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输血量、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G组SF-36的社会功能、精神功能、总体活力、情感职能及总体健康评分显著高于C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SF-36的躯体疼痛、生理功能及生理职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手术创伤少,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时间短等优点,有利于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2005年1月~2009年6月该院心胸外科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58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组(A组)和非体外循环下CABG手术组(B组),术后两组均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引流量、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术后6个月使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6 min步行试验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结果 B组在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引流量、输血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等方面优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呼吸机辅助时间也明显少于A组(均P<0.05).两组在搭桥支数、神经系统并发症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后,SF-36量袁生活质量评价结果显示B组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情感职能(RE)显著高于A组(均P<0.05);B组6 min步行试验评分也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比非体外循环方式更加安全有效,并有助于患者运动能力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效果和围术期管理特点。方法 24例80岁以上患者单纯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体外循环下2例,非体外循环下22例,胸骨下端小切口2例,应用主动脉近端吻合器5例。结果死亡2例,死亡率8.33%。术后低心排出量3例,心房纤颤9例,低氧血症2例,急性肾功能损伤2例,术后出现精神症状3例,胸部切口感染1例,以上均经治疗后痊愈出院。呼吸机辅助时间(11.3±8.6)h。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例。住ICU时间(3.15±1.74)d,术后住院时间(18.47±5.32)d。生存患者随访3~37个月,1例死亡,17例患者心绞痛消失,占77.3%,心功能Ⅱ级。结论根据高龄病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案和术后管理,80岁以上患者行CABG的临床结果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70岁以上冠心病(CAD)患者行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经验,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 对18例有症状、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70岁以上CAD患者经冠脉造影确诊后施行CABG.结果 移植血管共57支,平均每例3.2支,术后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支持治疗4例,无死亡病例.18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均消失,治愈出院.结论 CAD患者行CABG治疗临床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N-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POAF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OAF分为房颤组(AF)和非房颤组(Non-AF),分析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术后POAF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纯ON-CAB术后AF的发生率为26.58%(59/222)。AF组与Non-AF组比较,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心梗病史、冠脉病变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用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左房前后径、术后最高血肌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左房前后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ON-CAB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77、1.09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术后AF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中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左房前后径是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growing enthusiasm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 without 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 is emerging, but the role of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PCAB) in clinical practice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ssess differences in the incidences of strok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MI) between OPCAB and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CABG) by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Methods  A literature search for the period before March 2010 supplemented with manual bibliographic review was performed for all Chinese or English publications in Medline, 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and CBMdisc. A systematic overview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PCAB and CCABG in the incidences of stroke, AF, and MI. Th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 software.
Results  Forty-thre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 were selected for meta-analysis after screening a total of 356 references, with 8104 patients in the OPCAB group and 8724 cases in the CCABG group. The meta-analyses of these trial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PCAB and CCABG in the incidences of stroke (odds ratio (OR)=0.8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0.52–1.22, P=0.30) and MI (OR=0.73, 95%CI=0.521.02, P=0.06). However, we found a significantly reduced risk of AF (OR=0.65, 95%CI = 0.520.82, P=0.0002) in off-pump patients.
Conclusions  Our meta-analyses suggest that OPCAB reduces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AF compared with CCABG,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s of stroke and MI between OPCAB and CCAB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ICU治疗时间(h:71.93±18.43 vs 84.34±17.1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14.56±7.64 vs 14.56±7.64)明显较短(P0.05),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 min所占比例(%:26.47 vs50.00)显著较低(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及LVEF、LVEDD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