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用药规律。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10月中医治疗临床验证糖尿病取得良好疗效患者98例,从整体治疗方法当中提取糖尿病应用各类中药使用比例,频率与次数等,同时对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用中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时,出现率最高为黄芪,接下来是茯苓,山药,天花粉,麦冬,白术,人参,山茱萸,泽泻,当归等。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一百四十多种中医药中,清热型药物用药频率是最高的,接下来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补阴及利水渗湿的药物等。选取98例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且取得良好疗效患者当中,具有显著治疗效果70例,占71.43%;所有病人治疗有效性最高的已达百分之百有效率,最低有效率是67.83%。结论中医药对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主要本着清热、益气养阴为主,祛痰为辅的治疗目的,应用中医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过程中,一般采取活血化瘀,清热与补虚药等几个中药类型。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淤胆型肝炎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淤胆型肝炎又称毛细胆管炎型肝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黄疸,属于中医“黄疸”范畴。目前中医药疗法在淤胆型肝炎的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探求其用药规律,笔者查阅了1995年以来的相关文献,共得到有效方剂81首,涉及中药113味,共出现768次(下文中药物分类、性味、功效、归经等均依据凌一揆教授主编五版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通过分析,发现治疗淤胆性肝炎的中药在使用上有以下规律。1 用药以活血祛瘀、清热、利水渗湿类药为主其功效分类分布及使用频率见表1。表1 中药功效分类分布及其使用频率功效分类味数味次使用频率(%)活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医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5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研究的对象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通过了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西药治疗)和治疗组(中医治疗),每组均分为79例,观察及分析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治疗的用药规律。结果治疗组应用中医种类为126种,且应用药物次数为1 269次。其中应用次数占比最多为黄芪、其次为麦冬、黄连、山茱萸等中药;治疗组糖尿病患者的中药效果分类以及占比情况由高到低分别为清热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例(97.4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例(82.27%),两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 9,P0.05)。结论应用中医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在治疗糖尿病足溃疡时的基本配伍规律。方法检索关于内服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报道,从药性、功效的角度统计药物使用的频次、剂量及其在方剂中的占比,从而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本配伍规律。结果共筛选出文献326篇,处方366个,药味186味。统计得出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中药药性以寒最多,药味以甘、苦、辛为主,且清热药、活血药和补益药使用频次和剂量占比最高,得出基本方剂:黄芪33.25 g、金银花24.77 g、丹参21.40 g、玄参20.50 g、牛膝15.09 g、当归14.74 g、赤芍14.50 g。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基本原则为补益气血、活血清热,兼以利湿通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和总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VIP)中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OPD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医药治疗COPD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中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中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分析筛选出的主治COPD的方剂337首,对数据库的方剂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255味,确定了方中药物使用的频次,得出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得到治疗COPD常用药物组合23个,常用药物规则11组,挖掘出15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可对COPD方剂数据进行分析,明确近年来治疗COPD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糖尿病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对近20年以来的临床治疗糖尿病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进行研究和分析,对当中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结果在该次选择的共50首复方当中,共涉及到了95种中药,当中主要以补气、补阴和清热活血类的药物为主,使用频率比较高。结论临床上中医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和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进行治疗,因此药物使用上也主要以益气补血、养阴清热和活血化瘀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相关文献作为基础,对其中方剂进行分析,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软件,明确用药规律,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干预方式进行总结。结果在220首方剂中,208味药物应用频率达到2 258次,应用次数较为频繁的为黄芪、当归、白术、川芎、大黄、熟地黄等。补虚类药物应用频次最高,清热药物次之,活血化瘀药物位居第3,利水渗湿药物位居第4,理气、化痰类药物在其中应用同样较为频繁,这些结论或者数据能够反映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做出参考。结论应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应当注重益气养阴、补脾益肾,还需利水消肿、活血化瘀,明确肝肾间关系,才可对糖尿病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 RE)的核心药物、组方规律和核心组合,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万方、维普、中国知网中中医药治疗RE的相关文献,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并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就诊于南开医院的RE患者60例,以筛选出的核心对药为基础进行辨证施治,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筛选出治疗RE相关方剂101首,涉及中药133种,涉及的主要证型为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肝胃郁热证相关方剂,黄连、吴茱萸、半夏、甘草、柴胡使用频率较高,对药“黄连-吴茱萸”出现频率较高;肝胃不和证相关方剂,柴胡、甘草、白芍、半夏、黄连使用频率较高,对药“白芍-柴胡”出现频率较高;寒热错杂证相关方剂,干姜、黄连、黄芩、半夏使用频率较高,角药“干姜-黄连-黄芩”出现频率较高。用以上核心对药对RE患者三大主要证型进行辨证论治,给予8周的中药治疗后,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及残余压明显升高(P<0.05),平均远段收缩积分(DCI)值明显升高(P<0.05),Demeeste...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统计,以进一步总结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7年9月1日—2019年8月30日经周亚滨教授诊治的高血压病人完整而有效的门诊病历资料106份,采用Excel软件及SPSS 24.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药物类别、药物频数及聚类分析,得出高频用药类别、常用中药、药对及药物组合。通过统计结果,探讨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用药特点。结果:本研究纳入治疗高血压的中药复方106首,涉及中药150味,总使用频次为1 990次,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累计使用频率达68.99%,其中天麻、钩藤、半夏、白术、菊花、决明子、夏枯草、葛根、川芎及丹参出现频次在50次以上,为治疗本病的核心药物。涉及用药种类13类,分别是平肝息风药(19.07%)、补虚药(18.13%)、清热药(13.33%)、活血化瘀药(11.27%)、解表药(10.27%)、化痰止咳平喘(8.80%)、安神药(7.87%)等所占比例较大,其占88.73%。聚类分析获得6个常用药对和3个聚类方。结论:周亚滨教授治疗高血压内服方药以清热平肝、滋阴补肾为主,再根据个体配合活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整理并总结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临床治疗女性心绞痛提供理论依据和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的中药复方,对中药组方进行统计,利用WPS Excel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中药的频数、聚类规则进行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统计软件对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获得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处方327首,其中涉及中药221味,总计出现频次5 256次。统计显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的常用药物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安神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清热药等,并挖掘出最常用药对17个和药组搭配15个。结论治疗围绝经期女性心绞痛可从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安神、清热化痰等方面入手,其中生脉散、桃红四物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瓜蒌薤白白酒汤等方剂为临床治疗本病的常用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该次研究分析中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及中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共计98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对9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糖尿病治疗的中医疗法的用药规律以及给予中医药治疗方法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将98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对糖尿病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糖尿病治疗的方法进行血糖控制。结果该次研究的98例患者当中,中药治疗糖尿病应用的主要中药种类为:黄芪、生地、山药、天花粉、麦冬,主要应用的剂型以清热类为主,补气类和活血类也较为常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的总有效率在87.75%左右,未发现不良发生。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西药对糖尿病进行控制,主要有:胰岛素注射、二甲双胍、拜糖平等药物治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约为57.14%。结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较好,治疗的有效率比较高,主要的剂型为清热类和补气类,主要应用的中药种类有:黄芪、生地、山药、天花粉、麦冬等,这些中药对于糖尿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中药的治疗效果较好,用药安全性较高,该次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对于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糖尿病主要用的中药剂型为清热类和补气类,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当中,中药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糖尿病的治疗和干预工作当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为高血压病中药沐足治疗提供临床用药依据。方法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文献,时间截至2017年3月。将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应用Excel 2003录入和整理并进行校对,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药物分类、归经等进行频次、频率分析。结果共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85篇,涉及中药101味,用药频次604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牛膝、夏枯草、钩藤、川芎、吴茱萸;按照中药类别分析,用药最多类别分别是活血化瘀药、平肝熄风药、清热药,其次是补虚药;中药归经以肝、肾、脾、心经为主。结论中药沐足治疗高血压用药以活血化瘀、平肝熄风为主,辅以清热、补虚等。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中药复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用药经验和特点,探讨其用药规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1970-2006年核心期刊中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共入选复方83首,再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药进行分析;通过总结有效率及疗效评价指标等探讨中医药治疗SAP现状.结果:目前治疗SAP以泻下、理气、清热、活血为主.应用最多的是大黄,应用频率达到100%.中医药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方面,效果是肯定的,平均有效率89.12%;固定方剂鼻饲为主,随证加减占39.66%;平均疗程8.7d;治疗效果以症状改善为主.结论:泻下法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理气、清热、活血常与其联合应用.中药治疗SAP效果肯定,但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等。结果 121首方剂中使用频次≥40次药物17味;使用次数≥60次的药物组合40对;药物关联系数95%的药物组合39个;并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处方。结论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将外风与内风并重、疏肝与柔肝相结合、兼用补益之药并喜用质地轻清之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CNKI等医学数据库中以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报道(共检索54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以Excel2000软件建立数据库,收录数据进行药的频率,归经和功效的统计分析;并应用关联规则方法中的Apriori算法分析方剂中药对的应用规律。结果在54首方剂中,出现了103味中药,出现频次共为616次,在药物核心系数(H)的统计中,黄芪,地龙,水蛭,川芎,当归,牛膝等药物的应用;在归经的统计中,归肝经,肾经,心经,脾经的药味和积分比较高;在功效的统计中,补益(补阴药、补血药、补阳药、补气药)活血化瘀和平肝熄风类药的使用次数较高;在药对的统计分析中,黄芪-地龙,黄芪-川芎,地龙-水蛭等药对的使用频率较高。结论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药物的核心系数(H),归经,功效和药对的频率进行统计,能较好的发现补肾法为主治疗脑卒中恢复期的用药规律,能为临床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心血管临床用药的常见误区,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统计分析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使用的心血管治疗药物,并分析讨论药物使用的误区。结果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0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采用了14种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其中706例发生了临床用药误区,包括211例(29.9%),不分主次盲目给药;360例(51.0%)用药证据不足,造成较低的治疗效率;药物配伍不正确36例(5.1%);用药不肯定,针对性不强30例(4.2%);用药浓度和速度不合理69例(9.8%)。结论要想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缓解、提高治疗效果和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就需要对有效用药的针对性进行强化,对药物使用误区进行有效控制;而且合理用药还可以让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  相似文献   

17.
月经过少治疗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古今206首月经过少治疗方剂用药从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其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防治研究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方法,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就月经过少方剂用药范围进行梳理。结果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温理药8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87.70%;补血药、补气药占补虚药物的71.55%;四气中温、平2类药累计频率达69.63%;五味中甘、苦、辛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96.41%;归经中肝、脾、肾3类药物累计频率达67.85%。结论月经过少治疗方剂总体用药以补益药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药性以温平为正;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突出“女子以肝为用”之说。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五官七窍黏膜给药方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为头痛的现代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数据与线索。搜集《中医方剂大辞典》内科病症中"头痛""头风""偏头痛"等条目下的头痛药物外治方剂,采用Excel2010建立数据库并对方药进行数据规范化处理,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类及药物。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81首,中药106味,总方次457次,涉及20种药类,前6种药类包括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泻下药、清热药、补虚药、开窍药,共使用方次为311次,占总方次的68.05%。通过对药类的研究得出,建国前医家通过五官七窍黏膜给药方治疗头痛以辛散解表、活血化瘀、泻下导滞、清解里热、扶正祛邪、开窍止痛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整理和归纳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关于中医药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绞痛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以上数据库中关于中医药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文献中的方药,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病案数据库,利用该平台的中关联规则和复杂熵聚类挖掘、整理和分析方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40篇文献,显示PCI术后心绞痛的证型分布主要有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瘀血痹阻证;得到140首方剂,共132味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有丹参、黄芪、川芎、甘草、当归、党参、红花、瓜蒌、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药物功效归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为主;挖掘出12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方。结论 冠心病PCI术后心绞痛的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用药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所得新方可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近几年,头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趋于年轻化,治疗上,西药不良反应多、复发性高,患者依从性差,常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治疗头痛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予以不同的方药治疗,而总结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十分重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应用中药方剂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头痛的有效方剂,以"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神经性头痛"为关键词并含"中医"进行搜索,检索2014年1月-2019年10月相关的文献,筛选有效方剂214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治疗头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平台中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治疗头痛的214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243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川芎(149次)、甘草(122次)、白芍(94次)、当归(88次)、白芷(78次)。四气: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0.86%(1048/2565),其次是寒、平、凉、热;五味:辛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3.70%(1315/3902),其次是甘、苦、酸、咸、涩;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方8首。结论治疗头痛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多与益气补血止痛类药物同用,为临床诊疗头痛提供方法及思路,也为进一步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