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高血压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中医学无原发性高血压病之病名 ,多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是由于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先天禀赋不足或内伤虚损等原因引起的临床以头痛、眩晕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由于临床表现与并发症不同而和“胸痹”、“中风”、“水肿”、“心悸”等病相联系。历代医家颇多论述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素问·至真要大论》:“脑为髓之海 ,其输上在于其盖 ,下在风府。……髓海有余 ,则轻劲多力 ,自过其度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 ,胫酸眩冒 ,目无所见 ,懈怠安卧。”《丹溪心法·头眩》:“头眩 ,痰夹气虚并火 ,治痰为主…  相似文献   

2.
丁爱娟  苏佩清 《河北医学》2005,11(11):1048-1050
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多发病,以持续性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继而可引发全身性的并发症,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祖国医学中没有“高血压”的病名,根据其头痛、眩晕伴恶心、呕吐、耳鸣等临床表现,辨证属于“眩晕”、“头痛”、“肝阳”、“肝风”等疾病的范畴.高血压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肥胖、职业、季节等因素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范围的高血压病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首要疾病之一.高血压病患者如果能坚持按标准服药,大部分血压能有效控制,但降压药的副作用亦较大.中医治病求本,中药的副作用相对较轻,药价便宜,有一定优势,本文就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容易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导致中风、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动脉硬化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降压效果迅速,但副作用大、费用高。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历史悠久,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明显等特点。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徐欢  毛思  马琍 《大家健康》2016,(5):28-29
近些年来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取得了很多临床及实验方面的经验.本文通过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中医特色治疗等方面对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高血压病病机为本虚标实,证候虚实夹杂,病机及证候特点与中青年不同,常为2个或2个以上证型的兼夹组合,治疗应2种或2种以上治则结合。常用方法有平肝熄风、补益肝肾、祛湿化痰、活血化瘀、益气活血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查寻近15年来的相关文献,做以分析、思考、总结,以求最大程度了解目前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的状况,从而有助于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改进提高。方法可归纳为辨证论治、中成药治疗、单味药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及针灸、气功、推拿、膏药敷贴、药枕、浴足等疗法。结果高血压的中医药疗效确切,广大中医药工作者时刻在注意着总结和发展中医药的治疗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的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高血压病不仅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而且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降低血压能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中医从整体出发,调整阴阳平衡,治疗高血压病具有独特的疗效。笔者就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研究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药物内治、中医外治、中医证候的实质研究、动物实验方面综述了近 10年来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概况 ,并结合对高血压病的现代认识 ,简要分析了中医药研究高血压病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中医药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从中医药对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抗高血压中药实验研究以及临床有效方剂的研究四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对研究近况进行了认真分析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重视对高血压病中医相关病证的理解与研究。(2)必须加强中医方药文献的系统研究。(3)重点突出中医降压特点的研究。(4)不可忽视现代基础研究。结论:高血压病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关键环节是如何辨证、怎样去寻找有效的降压方药。  相似文献   

10.
11.
中医体质类型与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中医体质类型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为体质与疾病相关理论提供流行病学调查依据。方法:汇集我国9省市(江苏、安徽、甘肃、青海、福建、北京、吉林、江西、河南)横断面中医体质调查数据7782例。中医体质调查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实施,体质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的判定应用判别分析法。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原发性高血压有意义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结果:控制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因素后,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入选了3个中医体质因素,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其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9/6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2.00[1.58,2.553、1.66[1.33,2.083和1.37[1.13,1.66]。以性别分层分析,男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阴虚质,其0R值和95%C1分别为1.61[1.22,2.14]、1.60[1.17,2.19];女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是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其OR值和95%C1分别为2.80[1.79,4.39]、1.55[1.13,2.14]和1.39[1.05,1.84],痰湿质对女性高血压的影响更显著。结论:痰湿质、阴虚质和气虚质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体质影响因素,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的中医体质影响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医理论,从内服和外用两方面统计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情况。其中,内服方面,从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清热凉血、补中益气等方面进行统计划分。外用通过中药外洗、中药外洗、中药湿敷、外用中药膏剂、涂搽成药搽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近5年来的文献,为进一步推广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最多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且年轻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医对宫颈癌的病因病机、发展及治疗方面有独特的见解。长期以来,中医药在宫颈癌治疗中颇有疗效,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前景良好。现对中医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期望为以后中医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中医药对喉癌的治疗效果及分子机制。通过统计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喉癌的相关论文,查找中药及其提取物对喉癌细胞相关分子表达的作用。许多实验发现,不同中药及其提取物可通过诱导喉癌细胞凋亡、抑制喉癌细胞增殖、抑制肿瘤黏附、增强细胞免疫、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等方式抑制喉癌的进程。中药及其提取物能一定程度上控制喉癌的发生发展,为喉癌的治疗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治疗手段与治疗观念的改变,医生及患者的关注点已不单纯局限于生存期,更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癌因性疲乏因此愈发得到了医患的共同关注。癌因性疲乏非常符合中医理论中“虚劳”的表现。中医药在治疗癌因性疲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改善患者疲乏及整体生活状况都有显著疗效。笔者总结近2年中医药治疗癌性疲劳的研究,分别从中药治疗、针灸治疗及中医联合治疗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由中药引起的超敏反应现象不断增多,实际上此类超敏反应性疾病中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类过敏性疾病。本文就类过敏反应的常见中药、临床表现特点、发生机制以及非临床评价方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以中医养生方法及原则为视角,探讨中医养生对高血压病防治的意义。通过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以及治疗现状,概括出起居、饮食,情志、运动是防治此病的重要因素。并提出顺应时令节气,寓情于乐对降压有一定作用。最后提出高血压病防治的问题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考察评价中医院对第三方检测机构介入中药材市场的需求,为京津冀中药材协同发展做好前期调研工作.方法 通过网上问卷方式,对河北省27家涉及中药质量检验的医院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分析第三方检测在医院中药材质量检验中的信誉度、需求度和市场前景.结果 部分医院对于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面缺乏相关质量保证手段,急需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检测体系介入.同时,中药饮片的质量检测环节多,质量不易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想要在医院中药检验中取得良好的公信力,有待于提高检测技术和能力,并获得相关认证.结论 第三方检测在医院购进中药饮片过程中提供质量保证的需求前景巨大,但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公信力相对薄弱,急需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