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6例初发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30例)、对照组(实施静脉滴注胰岛素治疗,26例)。结果实验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2.46±0.56) d]、治疗后空腹血糖[(5.52±1.23) mmol/L]、餐后2h血糖[(8.26±1.32) mmol/L]低于对照组[(4.12±0.78) d、(6.65±1.36) mmol/L、(10.02±1.36) mmol/L],(P 0.05);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38.46%),(P 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7.12±1.20)mmol/L]、餐后2 h血糖[(8.59±1.35)mmol/L]相比对照组[(8.69±1.13)、(10.08±1.20)mmol/L]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5.56%)相比对照组(75.00%)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79.32±2.25)分]相比对照组[(70.32±2.36)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相比对照组(25.00%)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癌合并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具有较佳的效果,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及母婴风险。方法抽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两组患者均为39例。对照组行饮食联合运动治疗,实验组行饮食联合运动联合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情况及母婴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4.54±1.14)mmol/L、餐后2 h血糖(6.25±0.43)mmol/L均低于对照组(6.25±0.33)mmol/L、(8.42±1.7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高血压(2.56%)、早产(5.13%)、产后出血(2.56%)、羊水过多(0.00%)、新生儿窒息(0.00%)、新生儿低血糖(2.56%)、巨大儿(5.13%)概率均低于对照组(χ~2=3.548、4.278、5.245、4.378,4.245、5.245、5.284,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2018年4月该院82例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1例,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照组(41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两者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6.95±1.32)mmol/L]、餐后2 h血糖[(8.65±0.56)mmol/L]相比对照组[(7.82±1.22)、(9.71±1.20)mmol/L]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少,且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32%)相比对照组(31.71%)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石性胆囊炎伴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十分可行,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胆瘘、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同孕周接受胰岛素治疗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2020年2月间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0例,根据胰岛素首次治疗的孕周,其中38例患者胰岛素首次治疗时的孕周>32周(对照组),42例患者胰岛素首次治疗时的孕周≤32周(观察组),比较两组血糖水平、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FPG[(5.92±1.08)mmol/L vs(5.19±0.76)mmol/L]与2 hPG[(9.36±1.25)mmol/L vs(7.60±0.88)mmol/L]水平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31.58%vs 30.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羊水过多(30.00%vs 4.76%)、妊娠期高血压(47.37%vs 23.81%)与产后出血(30.00%vs 4.76%)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5.26%vs 21.43%)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新生儿窒息(21.05%vs 2.38%)、高胆红素血症(21.05%vs 4.76%)、低血糖(21.05%vs 2.38%)与低体重儿(21.05%vs 2.38%)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32周前接受胰岛素治疗,可使机体血糖得到更为有效控制,促使妊娠结局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胰岛素在妊娠期合并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治疗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该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90例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饮食控制疗法的45例患者列为A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的45例患者列为B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情况、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经治疗后,A组空腹血糖为(5.56±0.36)mmol/L,餐后2 h血糖为(6.7 8±0.74)mmol/L,B组空腹血糖为(4.78±0.43)mmol/L,餐后2 h血糖为(5.86±0.65)mmol/L,B组血糖情况均明显优于A组(P0.05);B组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A组的17.7%(P0.005);A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为(7.76±1.13)分,B组为(9.12±1.10)分,B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对妊娠期合并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可显著改善其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因此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9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加用中医辅助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 74%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空腹血糖(4. 71±0. 97) mmol/L、餐后2h血糖(5. 63±0. 7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4. 95±0. 52) mmol/L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 05);实验组胎膜早破8. 51%、羊水异常4. 26%、剖宫产27. 66%同对照组比较显著下降(P 0. 05)。结论: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应用中医辅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8.
将24例脆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应用阿卡波糖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对照组)12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甘舒霖R治疗(治疗组)12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两周内低血糖相关指标和其他血糖波动参数,包括低血糖发生率(PT3.9,即血糖低于3.9 mmol/L的时间比)、低血糖发生次数、高血糖发生率(PT7.8、PT11.1,即血糖高于7.8 mmol/L或11.1mmol/L的时间比)、血糖波动系数(即连续测定的血糖值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3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参数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对照组PT7.8[(21.85±11.43)%]、PT11.1[(35.54±12.1)%]、SDBG(4.34±0.94)、LAGE[(13.21±1.82)mmol/L]、MAGE[(10.5±1.37)mmol/L]和HbA_(1C)(%)[(8.5.±2.1)%]等指标均高于治疗组(54.56±12.56)%、(19.45±10.5)%、(2.81±1.12)、(10.13±2.31)mmol/L、(7.4±1.45)mmol/L]、[(6.4±1.1)%]的糖尿病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的PT3.9[(10.13±2.4)%]和治疗组的[(12.57±3.5)%]结果相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难以平稳控制脆性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甘舒霖R可以有效控制全天血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维生素D联合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Toll样受体4(TLR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常规治疗组(胰岛素降糖治疗,同时制定饮食和锻炼方案)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治疗)。30d后,分别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指标,血清TLR4、VCAM-1水平,脂肪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0d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空腹血糖(FPG)[(4.93±1.05) mmol/L比(4.03±0.95) mmol/L]、餐后2h血糖(2hPG)[(7.38±1.28)mmol/L比(5.78±1.1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47±1.33)%比(5.31±1.01)%]、TLR4[(8.23±1.27)mU/L比(5.59±1.02) mU/L]、VCAM-1[(52.14±4.17)ng/ml比(40.17±4.02) ng/ml]、瘦素[(4.77±0.62)mg/L比(3.8±0.48) mg/L]水平均显著降低,脂联素[(6.84±0.91) mg/L比(11.26±1.50) mg/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01;巨大儿(21.33%比9.33%)、黄疸(26.67%比12.00%)发生率显著降低(χ~2=4.160,5.172;P=0.041,0.023)。结论:维生素D联合胰岛素降糖疗法可显著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TLR4、VCAM-1水平,调节脂肪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5年6月—2017年10月该院86例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分为甲组(43例,采取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乙组(43例,采取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使用量。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5.65±0.39)mmol/L]、餐后2 h血糖[(7.98±2.03)mmol/L]较乙组[(6.52±0.62)mmol/L、(11.69±2.56)mmol/L]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儿血糖达标时间[(5.24±1.68)d]、胰岛素使用量[(26.24±4.30)U]、住院时间[(11.24±5.61)d]较对照组[(10.65±1.45)d、(36.94±6.61)U、(19.36±7.42)d]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每日分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对儿童Ⅰ型糖尿病患儿实施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更佳,更有助于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连续血糖监测系统(双"C")强化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老年脆性糖尿病患者共120例,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分别采用联合胰岛素方案和在此基础上加用双"C"强化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血糖达标率、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7%(58/60)比80%(48/60),P0.05],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3.46±0.95)d比(6.50±1.82)d,(31.55±4.61)U/d比(40.12±5.94)U/d,P0.05],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15±0.51)mmol/L比(7.37±0.91)mmol/L,(5.48±1.55)mmol/L比(8.20±2.04)mmol/L,(5.33±1.48)mmol/L比(7.96±2.20)mmol/L,(4.90±1.46)mmol/L比(7.70±2.07)mmol/L,(4.75±1.22)mmol/L比(6.70±1.98)mmol/L,P0.05]。联合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60)比12%(7/60),P0.05]。结论:双"C"强化辅助联合胰岛素方案治疗老年脆性糖尿病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有助于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住院期间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护理模式给予胰岛素注射护理,实验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给予胰岛素注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入院时和出院时血糖水平、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相关知识、注射技术掌握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2.49 d±3.08 d v s 14.41 d±3.66 d、11036.85元±3166.15元vs 14438.22元±4057.12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时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5 mmol/L±0.86 mmol/L vs 7.66 mmol/L±0.98 mmol/L、9.36 mmol/L±1.34 mmol/L vs 10.48 mmol/L±1.59 mmol/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3.77%v s 15.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胰岛素相关知识及注射技术掌握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0.57%vs75.47%、94.34%vs 81.1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23%vs 8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注射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胰岛素相关知识和注射技术掌握度以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妊娠糖尿病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胰岛素完成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0年1—9月收治的15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数字奇偶法分组;联合用药组(75例):采用六味地黄汤加减+胰岛素完成疾病治疗;单一用药组(75例):采用胰岛素完成疾病治疗,就组间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血糖控制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以及不良母婴结局(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以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低血糖)展开对比。结果联合用药组妊娠糖尿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33%)高于单一用药组(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用药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29±2.59)%、空腹血糖水平(12.31±2.69)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9.65±2.81)mmol/L同单一用药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33±2.63)%、空腹血糖水平(12.29±2.72)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9.59±2.83)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用药组妊娠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5.25±0.72)%、空腹血糖水平(4.31±1.11)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6.11±1.02)mmol/L均低于单一用药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99±0.83)%、空腹血糖水平(6.72±1.69)mmol/L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7.52±1.2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巨大儿(1.33%)、早产儿(1.33%)、新生儿窒息(1.33%)、胎儿窘迫发生率(1.33%)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率(1.33%)均低于单一用药组巨大儿(9.33%)、早产儿(9.33%)、新生儿窒息(8.00%)、胎儿窘迫发生率(9.33%)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率(1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加减+胰岛素治疗方法有效运用,可使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获得明显增强,并同时将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降低,将巨大儿、早产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显著降低,最终显著改善妊娠糖尿病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分析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使用信封抽取法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妊娠治疗,实验组在常规妊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为(5.27±0.74)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为(6.63±0.92)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巨大儿发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胎膜早破率及贫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控制患者妊娠期间的血糖水平,减少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改善母婴的妊娠结局,故营养治疗可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该院收治的9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8)和实验组(n=48),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孕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该基础上接受针对性饮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空腹血糖为(5.48±0.87)mmol/L、餐后2 h血糖为(6.52±0.97)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HbA1c)为(6.34±0.97)%,各项血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顺产率为62.50%(30/4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为22.92%(11/4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护理可以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糖尿病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该院78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应用预见性护理)、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6.02±1.08)mmol/L、餐后2 h血糖(7.98±1.71)mmol/L相比对照组(7.12±1.40)、(9.01±1.23)mmol/L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且满意度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00%)相比对照组(21.05%)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糖尿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较佳,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住院的155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电脑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78例)和对照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使用量以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5.2±0.5)mmol/L,餐后2 h血糖(7.0±1.0)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6.8±0.7),(9.2±2.1)mmol/L(P0.05),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30.2±5.2)U/d,低于对照组的(47.9±5.1)U/d(P0.05);实验组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84%,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能够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患者经济负担,保持血糖水平稳定,避免发生低血糖,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生儿糖尿病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糖尿病患儿58例,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58例患儿平均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儿均为29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儿采取干预性护理方法,以3个月为调查周期,对比两组新生儿糖尿病患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前后血糖深度变化。结果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3.79%,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45%(χ~2=3.998,P0.05),对照组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浓度为(7.61±1.69)mmol/L、(5.77±1.76)mmol/L,实验组患儿护理前后血糖浓度为(7.32±1.47)mmol/L、(4.98±1.06)mmol/L,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14.25±1.36)d、(10.33±2.16)d(P0.05)。结论对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实施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患儿并发症发生的概率,降低患儿的血糖浓度,缩短患儿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胰岛素泵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1月~2015年6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0例,其中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61~85岁,平均年龄(69.4±6.8)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记录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第3 d和第15 d各时段血糖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第3 d时,治疗组的各时段血糖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分别为空腹血糖[(6.3±1.2)mmol/L vs.(8.6±2.0)mmol/L],早餐后2 h血糖[(8.0±2.0)mmol/L vs.(9.5±2.2)mmol/L],晚餐前0.5 h血糖[(6.2±1.6)mmol/L vs.(8.3±2.1)mmol/L],睡前血糖[(6.9±1.4)mmol/L vs.(9.0±2.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治疗第15 d时两组各时段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胰岛素泵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血糖能起到较好的控制作用,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未实施优质护理时收治的40例患者列为对照组,在其健康教育管理中予以常规护理;将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40例患者列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经护理之后的血糖情况以及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5.37±0.62)mmol/L、(10.03±0.53)mmol/L,对照组的为(7.12±0.57)mmol/L、(11.63±0.46)mmol/L,研究组的两项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而降低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母婴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该护理方法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