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对小儿糖尿病在采用胰岛素治疗中使用多次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该院近两年收治的78例小儿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操作与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差异性以及治疗效率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血糖达标时间与胰岛素总用量两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治疗效率方面。对照组平均住院(9.7±1.9)d,观察组平均住院(6.3±1.2)d,组间差异显著。结论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小儿糖尿可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两种治疗方法对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糖尿病病人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与同期30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后血糖达标情况、血糖达标所用的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所用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组,且胰岛素泵组血糖较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组更易达标.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明显优于胰岛素每日多次皮下注射法,对合并感染、脆性糖尿病、围手术期病人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输注速效胰岛素(该研究使用诺和灵R)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对比。方法将2011年2月—2012年2月该院收治的68例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愿分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CSII组)和多次皮下注射岛素(MDII组)各34例,比较组间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血糖达标时间、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结果 CSII组与对照组MD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6.4±1.8)d vs(10.6±2.5)d,P0.05],胰岛素用量更小[(0.72±0.13)U/(kg·d)vs(0.94±0.25)U/(kg·d),P0.05],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次/例)更少[(0.24±0.15)vs(0.88±0.38),P0.0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ISS疗效明显优于MDII组,安全性好,血糖达标时间更短,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率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经胰岛素泵开展皮下注射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2019年8月该院收治的GDM患者共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和观察组(经胰岛素泵开展皮下注射),各36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 d,观察组FPG、2 hP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所需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高症、早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以及巨大儿等并发症出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比,予以GDM患者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能更好地控制其血糖水平,减少低血糖和母婴并发症出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例胰岛素在小儿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该院诊治的20例小儿糖尿病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20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每组10例患者,A组采取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B组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对A、B两组的血糖达标时间以及胰岛素用量做出详细记录并进行比较。结果A组10例患者中,血糖达标时间为(4.7±1.3)d,胰岛素用量为(35.5±8.6)U;B组10例患者中,血糖达标时间为(4.2±2.5)d,胰岛素用量为(30.7±15.4)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无并发症病例出现,B组出现1例低血糖患者;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6.5±1.2)d;B组平均住院天数为(9.5±2.8)d。结论胰岛素泵能够更加容易的控制小儿糖尿病,并且儿童携带胰岛素泵非常方便,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小儿糖尿病,符合小儿生理状态,效果比B组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加安全可靠,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除了可以在短期内对血糖波动进行控制,还可以缩短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6.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比较使用胰岛素泵治疗与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应用胰岛素泵组患者可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控制好血糖,餐后血糖水平更低,平均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更少。结论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好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Ⅱ组,32例)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Ⅱ组,28例),观察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改善病人症状。CSⅡ组与MSⅡ组比较,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的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降低(P0.05)。结论胰岛素泵持续输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病人较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8.
李力  刘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70-247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初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9例,对照组进行口服降糖药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w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MDA和SOD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DA、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HOMA-B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疗效相当,氧化应激影响没有差异,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修复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避免血糖波动,可能与其降低胰岛β细胞受到的氧化应激有关,对于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
对比8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糖达标所需时间、胰岛素用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有效地减低血糖,但胰岛素泵(CSⅡ)强化治疗血糖达标时间短、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能更快、更平稳地降低血糖,优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并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择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基于对象自主自愿原则予以分组,均分为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胰岛素注射方式或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实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方式。分析对比两组对象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血糖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频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6.19±0.52)mmol/L及餐后2 h血糖水平(7.21±0.55)mmol/L优于对照组的(7.55±0.52)、(9.15±0.5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681、25.195,P=0.002、0.00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3.48±0.65)d、胰岛素使用量(34.31±1.54)U/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1.22±0.45)次/例优于对照组的(6.32±0.65)d、(46.29±1.54)U/d、(3.48±0.45)次/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09、55.463、35.873,P0.05)。结论经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浓度,控制血糖水平,降低胰岛素使用剂量,其经济效益和治疗效果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1.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比短期应用胰岛素泵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 5 8例 ,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组 ,泵治疗组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加餐前大剂量 ;注射治疗组 3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泵治疗组治疗 1个月后换用多次皮下注射方法继续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血糖波动值、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以及治疗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 结果 在第 1个月内 ,泵治疗组和注射治疗组血糖达标时间〔( 7 3±3 6 )d和 ( 12 1± 5 8)d〕、血糖波动值〔( 4 4± 1 6 )mmol/L和 ( 6 9± 2 7)mmol/L、胰岛素用量〔( 33 7± 6 3)U/d和 ( 4 2 8± 7 9)U/d〕、低血糖发生率 ( 2次和 14次 )均有明显差别 (P <0 0 1及P <0 0 5 ) ;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用量差异仍有显著性。 结论 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能更快、更有效、更安全的控制血糖 ,并且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该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式,将该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6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采用胰岛素分次常规皮下注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组内比较,胰岛素输注后空腹血糖值明显低于输注前(P0.01);两组患者组间比较,胰岛素输注前后空腹血糖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泵皮下连续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式,在降低血糖发生率和血糖达标时间及减少胰岛素用量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是一种安全方便、操作简单的胰岛素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应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新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取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 h PG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Hb 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8.33%,较对照组29.17%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有利于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比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及成本—效价比。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分别于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d);对照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性皮下门冬胰岛素输注治疗,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均行空腹血糖、三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测定,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平均住院费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睡前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平均住院费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皮下注射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相当,但皮下注射胰岛素者住院费用低,具有更好的成本—效价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和可溶性人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的作用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8年2—6月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可溶性人胰岛素(诺和灵R)开展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应用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开展胰岛素泵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达标时两组每日胰岛素用量类似;在开展胰岛素泵治疗后,两组各个时间点的血糖均有明显的降低,但是观察组空腹血糖、早晚餐后血糖下降幅度更高;且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应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泵治疗中,能够取得有效的血糖控制效果,并且低血糖风险发生率更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合并2型糖尿病拟行妇科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预混胰岛素(甘舒霖30R)早、晚餐前30 min皮下注射;试验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速效胰岛素(甘舒霖R)。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糖达标时间长短、胰岛素用量多少、低血糖发生率情况、切口感染率等差异。结果试验组术前控制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胰岛素用量、切口感染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同时患妇科恶性肿瘤需手术治疗时,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比应用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能安全、有效、经济、快速地控制好血糖,缩短住院期,手术切口愈合好,更有利于手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的合理应用。方法选择该院100例2017年10月—2018年2月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则采取胰岛素泵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时间、空腹血糖达到标准范围时间、餐后血糖达到标准范围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糖的相关指标;低血糖事件。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100.00%、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的时间(4.11±1.21)d、空腹血糖达到标准范围时间(4.17±1.41)d、餐后血糖达到标准范围的时间(5.13±0.24)d、治疗后观察组FBG(7.27±1.82)mmol/L、2 hPBG(9.18±2.21)mmol/L、HbA1c(6.21±2.11)%等血糖的相关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事件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8年1月—2019年5月收治的40例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为主要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血酮转阴时间、尿酮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中应用小剂量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更有利于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减少胰岛素的使用量,避免发生低血糖,总体治疗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研究胰岛素泵与小剂量胰岛素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采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后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尿酮体阴转时间、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酮体阴转时间及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应用胰岛素泵治疗,降糖效果更快更好,低血糖发生率低,更为安全,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