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 至今大多数心脏手术在体外循环下都采用非搏动血流灌注。这个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一般应用时间不能超过2~3小时。对于纠正心内简单畸形,如心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等,这个时间还能满足手术要求。如为更复杂心内畸形以及多瓣膜的置换术等,就必须要延长体外循环时间。对此课题,人们已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心脏局部深低温、心脏停跳保护液、膜式人工肺以及搏动灌注等。 所谓搏动灌注,就是在非搏动泵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使泵出的血流呈搏动状,频率和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应用搏动灌注对体外循环期间血流剪切力(FSS)及血管内皮糖萼(VEG)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40名,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及平流灌注组,每组患者20名,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预后指标、FSS、VEG及炎症反应标志物[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硫酸乙酰肝素及趋化因子C-C型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CPB)搏动灌注(PP)、常温对妊娠期CPB手术的孕妇及其胎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CPB下心脏手术的妊娠期妇女33例。灌注方式有连续性非搏动灌注(NP)组和PP组,最低温度以35℃为分界,<35℃为低温组,≥35℃为常温组。为了评价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将NP与低温设为A组,NP与常温设为B组,PP与低温设为C组,PP与常温设为D组。结果 对于温度和灌注方式对患者的共同作用,A、B、C、D四组对母体结局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灌注方式的主效应对母体术后24 h血红蛋白、24 h凝血酶原时间(PT)和术后24 h最高乳酸(Lac)值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P组患者术后24 h血红蛋白水平比NP组高9.83 g/L(95%CI:0.80~18.86);术后24 h PT比NP组少2.25 s(95%CI:0.45~4.05);术后24 h最高Lac值水平比NP组低1.96 mmol/L(95%CI:0.25~3.66)。最低温度的主效应对母体住院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CPB)时应用搏动灌注(PP)和非搏动灌注(NPP)对患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拟行CPB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分为搏动灌注组(PP组)和非搏动灌注组(NPP组),每组30例。PP组在人工心肺机泵后串联双搏动式心肺辅助装置,在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NPP组全程均采用非搏动灌注。两组灌流量控制在2.3~2.8 L/(min .m2)。分别于术前(T1)、CPB后4 h(T2)、12 h(T3)、24 h(T4)、48 h(T5)抽取外周静脉血及留取新鲜尿液,测定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β2-MG浓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1比较,两组血清Scr、BUN浓度在T4~T5明显升高(P〈0.01);血清β2-MG、尿β2-MG浓度在T2~T5明显升高(P〈0.05)。与NPP组比较,PP组血清Scr、BUN浓度在T4~T5明显降低(P〈0.05);血清β2-MG、尿β2-MG浓度在T2~T5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能有效地减轻CPB后肾脏损伤,降低肾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体外循环搏动灌注对脑氧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主动脉阻断期间采用搏动灌注对患者脑氧代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12月间在CPB下手术治疗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搏动灌注组(P组)20例和非搏动灌注组(NP组)20例。主动脉阻断期间P组应用人工心肺机自身的滚压泵通过转速改变形成搏动血流进行灌注,NP组采用常规平流灌注。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诱导后(T1)、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2)、主动脉开放前(T3)、停机后25 min(T4)经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采血行血气分析,测定颈静脉球部氧饱和度(SjvO2)及动脉乳酸。观察手术期间尿量。计算脑动静脉氧含量差(AjvDO2)、氧摄取率(CERO2)。结果 P组与NP组比较显示:主动脉开放前P组SjvO2明显高于NP组(P0.05),而AjvDO2、CERO2水平则明显低于NP组(P0.05),术中乳酸明显较低(P0.05);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多于NP组(P0.05)。结论 CPB心脏手术采用搏动灌注的脑氧代谢和肾保护作用优于平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浅低温体外循环中搏动灌注对儿童脑血流的影响。方法 30例儿童随机分为搏动组(P组,15例)和非搏动组(NP组,15例)。主动脉阻断期间,P组给予搏动灌注,NP组给予非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两组均予以非搏动灌注。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麻醉后(T1)、体外循环开始(T2)、主动脉阻断后10 min(T3)、主动脉开放后3 min(T4)、体外循环结束(T5)、手术结束(T6)时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流速(Vm),记录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在T3和T4,P组Vs、PI、RI显著高于NP组(P0.05),两组Vd与Vm没有显著差异。在T5,P组Vd与Vm显著高于NP组(P0.05),而PI与RI显著低于NP组(P0.05),两组Vs没有显著差异。在T6,两组脑血流流速、PI、RI均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搏动灌注增加浅低温体外循环后短期内脑血流量,维持脑血管顺应性,可能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血预调对体外循环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探讨了缺血预调对低温体外循环心脏NO释放和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16只健康杂种狗随机分成对照组C(n=8) 和预调组P(n=8),常规建立体外循环。预调组于心脏停跳前钳闭主动脉3min、开放3min,重复两次,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阻断前、主动脉开放即刻、再灌注30min、60min测心输量(CO)、射血分数(EF),同时经冠状静脉窦抽血检测血清NO、Ca^2 ,于再灌注60min取冠脉血管内皮标本用作电镜观察。结果:预调组CO、EF于再灌注期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同期两组NO水平均明显增加,但预调组低于对照组(P<0.01)。电镜下预调组空泡明显减少,少有细胞破碎和变型。结论:缺血预调增加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前NO释放,保持再灌注期间适当的NO水平,可防止缺血再灌注内皮损伤,增强心脏功能的恢复,过量NO释放-Ca^2 -氧自由基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甲泼尼龙对低温体外循环后肺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5mg/kg是否能有效抑制体外循环(CPB)诱发的炎症反应,并对肺血管内皮功能产生保护效应。方法健康家犬15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不进行CPB,作为非体外对照组;B组:麻醉后注射生理盐水10mL,常规全麻和CPB,主动脉阻断90min;C组:麻醉后静脉给予甲泼尼龙5mg/kg,其余处理同B组。B、C组分别在手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前、开放后30min和90min4个时间点采动脉血,放免法测定血浆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白介素-10(IL-10)水平;手术结束时,A、B、C3组均取右肺动脉段,固定于张力传感器,测定血管环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扩张能力的变化。结果CPB前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CPB使IL-1β、TNF-α、IL-6、IL-8和IL-10产生增多,血浆水平明显升高(P<0.01);C组IL-1β、TNF-α、IL-6和IL-8升高幅度较小,与B组相比有明显差异,而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3组肺血管环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反应相似,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在CPB后的肺动脉环明显降低,只有A组的50%(P<0.001);体外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使ACh产生的最大舒张反应从31%升高到48%(P<0.01);各组动脉环对硝酸甘油产生的舒张反应相似,其Rmax和EC50在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注射甲泼尼龙5mg/kg能有效抑制CPB诱发的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肺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9.
对上海TX-03型人工二心肺机进行改装,用反搏的方法获得搏动性灌注(PP),通过测试认为:PP较NPP能获得较高的收缩压和脉压差。体外循环流量越小,所获脉压差越大,在本研究的范围内,PP所产生的灌注压(SBP和脉压差)与搏管长度、搏率无显著关系,而与流量、主动脉插管大小有明显关系。临床上通过15例使用获得与实验测试相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手术、监护、麻醉及转流技术的不断进步,围术期各种设备的不断更新,众多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在出生早期就可以得到有效地治疗,术后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是婴幼儿及儿童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仍高达42%-67%,且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两种常用膜式氧合器(各10例)。采用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行改良滚压泵动脉搏动灌注,所有患儿均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行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行平流灌注。分别监测不同流量状态下不同部位(氧合器入口端、氧合器出口端、动脉插管接头处、挠动脉/股动脉)的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搏动灌注期间挠动脉/股动脉有创血压脉压差(ΔP)维持15-35 mmHg。对搏动灌注收缩压衰减最大的是动脉插管(衰减比率72%-73%),最小的是膜式氧合器(衰减比率22%-24%);Terumo Capiox RX05产生的氧合器压降在不同流量状态下均小于Dideco Lilliput 902(P〈0.05)。结论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可以在常规ECC期间产生有效的搏动灌注;动脉插管对搏动血流压力能量的衰减最大;氧合器的压力衰减(OPP)越少将越有利于搏动灌注的能量维持。  相似文献   

12.
黄月萍 《黑龙江医学》2007,31(5):347-348
目的探讨儿茶酚胺对大鼠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异丙肾上腺素(ISP)心肌损伤模型,采用放免的方法测定血中内皮素(ET-1),前列腺素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1α)和血栓素B2(TXB2)的含量。结果试验组ISP导致血浆中ET-1明显增高;6-keto-PG1α含量明显降低而TXB2的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异丙肾上腺素损伤血管内皮分泌功能,从而可能影响血管的舒缩功能、血小板的凝血与止血的平衡状态,进一步导致心肌损伤及其他脏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长期吸烟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了30例长期吸烟者左上肢肱动脉内径对反应性充血和含服消心痛的反应性变化,以另外30例非吸烟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基础状态下,吸烟组和非吸烟组肱动脉内径基本相同(P>0.05;反应性充血后,吸烟组肱动脉内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114±1.7)%比(19.1±1.6)%,P<0.05,含服消心痛后两组肱动脉内径变化基本相同(19.4±1.8)%比(21.6±2.1)%,P>0.05。结论长期吸烟对人体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具有明显损害,而对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影响不大,这种血管内皮损伤变化在心血管病的发病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八段锦锻炼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八段锦锻炼组和散步锻炼组各30例。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八段锦锻炼组进行八段锦锻炼,2次/d,20 min/次,连续3个月;散步锻炼组进行散步锻炼,2次/d,20 min/次,连续3个月。利用高频超声技术检测锻炼前和锻炼3个月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值。【结果】2组经过3个月锻炼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值均较锻炼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八段锦锻炼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值较散步锻炼组的检测值高,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志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的检测值均未达到健康志愿组水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八段锦锻炼和散步锻炼均能提高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值,而且八段锦锻炼组较散步锻炼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检测值有一定提高,故可把八段锦锻炼作为临床辅助治疗高血压病的运动医学处方。高频超声检测技术可为其提供评价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血尿酸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1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研究对象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尿酸水平。结果①观察组血尿酸为(395.19±63.29)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31.18±55.36)μmol/L,2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观察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为(7.13±0.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9±1.21)%,2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N%)在2组间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体检者相比,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较弱,血尿酸水平较高,表明血尿酸水平与血管内皮功能有较大关联,通过定期对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检测,有利于为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搏动血流灌注,被认为是接近生理的血流灌注方法。1987年10月~1990年5月,我院在全体外循环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行非同步搏动血流灌注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5例,女7例;年龄3.5~25岁;体重12~51Kg;病种:法鲁氏四联症8例,室间隔缺损并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通过对家狗在外搏动性体外循环(CPB)下120分钟的中流量灌注对脑组织功能、代谢和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全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临床CPB过程中及术后脑组织损伤的发生机理,对预防和治疗脑并发症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作者分析深低温低流量灌注(25ml·kg-1·min-1)和常规体外循环灌注(100ml·kg-1·min-1)的体动脉、颈内静脉的氧和乳酸含量,得出两者在体外循环期间脑细胞的代谢变化上基本相似的结论,认为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灌注方法完全能保证脑组织代谢需要,防止脑组织损伤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血脂康对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代谢异常已被公认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危险性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之呈显著负相关。但HDL-C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除了逆转胆固醇作用以外,还有对抗脂质氧化修饰、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防止血栓形成等。可见HDL—C在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大量临床实践已证实他汀类调脂药可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有作者认为可能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因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而且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观察血脂康治疗前后HDL—C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探讨HDL—C与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