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统计分析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性AS0(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87.4%,置入38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4例PTA。非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95.7%,置入42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9例PTA。在57例静息痛患者中,疼痛术后消失45例;27例溃疡,在术后愈合17例。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的AS0患者,PTA的效果较为满意,是不错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0)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PTA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统计分析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性AS0(非糖尿病组)的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溃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87.4%,置入38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4例PTA。非糖尿病组患者的PTA成功率为95.7%,置入42枚支架。在随访中,再次行9例PTA。在57例静息痛患者中,疼痛术后消失45例;27例溃疡,在术后愈合17例。结论在治疗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的AS0患者,PTA的效果较为满意,是不错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行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TA治疗下肢ASO患者97例。观察糖尿病性ASO(糖尿病组)32例和非糖尿病性ASO(非糖尿病组)65例临床表现、合并症、病变位置、手术成功率、静息痛缓解率、渍疡愈合率、截肢率和踝肱指数变化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例,总随访率87.6%。糖尿病组PTA成功率87.7%,置入支架16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4例,截肢5例。非糖尿病组PTA成功率96.1%,置入支架48枚,随访中再次行PTA 9例,截肢7例。54例静息痛患者,术后疼痛消失45例(83.3%),25例溃疡,术后愈合16例(64.0%)。结论 PTA治疗糖尿病性ASO和非糖尿病性效果满意,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尤其是对那些远端流出道不良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使用瑞士产Straub旋切仪对28例下肢动脉闭塞症(31支闭塞动脉)行血管腔内旋切术,术后对残留血管狭窄行支架置入术,共放置16枚血管内支架。结果完全开通者27支(87.1%),部分开通3支(9.7%),未开通1支;12枚支架因原有狭窄或旋切后残留狭窄放置,4枚因旋切后内膜损伤放置。1例胭动脉闭塞开通成功后造影发现闭塞段血管穿孔,经压迫止血后恢复。随访3~23个月,1例术后5h因心肌梗死死亡,4例症状复发。认为血管腔内旋切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6.
选DLASO患者28例。在严格控制血糖、活血,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同时,加用雷公藤生药粉末,每日6克分两次冲服。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在自觉症状改善及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性质评分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雷公藤治疗DLASO疗效显著,且该药药源丰富易取,价格低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DM)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发病率是非糖尿病的11倍,且周围动脉硬化发展快,程度重,一旦发生,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人的40倍[1]。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0例ASO的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ASO之间的差异及糖尿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方案。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1996年1月~2006年6月我院ASO患者60例(72条肢体),其中DM组32例(40条肢体),非糖尿病组28例(32条肢体)。两组临床资料见表1。2.诊断:本组患者ASO的诊断:(1)有肢体缺血性表现;(2)踝/肱动脉压力指数(ABI)小于0.9;(3)血管造影有明显狭窄;(4)彩超发现有动脉狭窄。72条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腔内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保定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132例(136条肢体)行腔内治疗的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8.5%(134/136),并发症发生率为5.30%(7/132),无围术期死亡。术后踝肱指数(ABI)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84±0.15 vs 0.45±0.13,P<0.001)。术后6,12,24个月肢体1期通畅率分别为93.28%(125/134)、88.06%(118/134)和65.91%(87/132);术后12和24个月肢体累积2期通畅率分别为92.54%(124/134)和68.94%(91/132)。术后24个月肢体保全率为100.00%(132/132)。结论 腔内治疗下肢ASO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顺行穿刺腔内治疗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接受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或)血管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119例,随访6个月~3年.对术前及术后的Fontaine分期,踝肱指数(ABI)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82.4%(98/119),FontaineⅡ期组58例,成功率为91.3%(53/58),45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缓解率84.9%(45/53);Ⅲ期组为81.1%(30/37)和90.0%(27/30),Ⅳ期组为62.5%(15/24)和60.0%(9/15).Ⅱ期组技术成功率明显高于Ⅲ期及Ⅳ期组(P<0.03);Ⅲ期组的临床症状缓解率高于Ⅱ期及Ⅳ期组(P<0.05).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39±0.17提升至术后0.73 ±0.14(P <0.01).技术成功患者的随访率为78.7%(85/108),术后第3、6、12、24、36个月分别有3例、6例、10例、7例、5例复发,其中17例再次行分入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随访期间行截肢/足手术患者6例,截肢率5.6%(6/108).其中截肢平面在膝关节以上2例,膝下平面截肢1例,3例行跖骨截除.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血管腔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近期及中期疗效较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介入治疗疗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287例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行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选择性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介入治疗成功率96%,临床表现好转率83%,血管再通率为96%,踝/肱指数由0.19~0.63,平均(0.44±0.15),上升为0.46~0.93,平均(0.71±0.22).结论 应用PTA及选择性支架置人为主的综合介入治疗是治疗老年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病变有良好的近远期疗效,已成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首选方法。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共行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16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不断更新的镍钛合金支架使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患者的腔内治疗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但仍有半数股腘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ISR常见于长段复杂病变,原因和机制也较复杂,其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血管再通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戒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抗凝、积极锻炼和药物治疗。血管再通治疗包括传统开放手术、Forgart导管取栓术、导管内接触性溶栓、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术(PTAS)、经皮腔内斑块切除术、准分子激光斑块消蚀术(ELA)和血管腔内短距离放射治疗(EVBT)等。目前临床多采用复合治疗,以期取得更好的中远期疗效,降低再干预率,本文综述了ISR原因和血管再通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方法和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2年1月至2010年6月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腔内治疗患者161例,其中4例行单纯髂动脉球囊扩张,157例患者行髂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207枚,其中累及腹主动脉末端的10例患者采用对吻技术行支架植入。结果:16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患者踝臂指数(ABI)由术前的0.46±0.28提高至0.89±0.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间歇性跛行及静息痛症状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急性血栓形成2例,穿刺部位血肿4例,肺部感染2例,脑梗死2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出血2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62%,随访12个月的一期通畅率为91.8%,二期通畅率为100%。结论:主髂动脉病变的腔内治疗有良好的效果,部分复杂病变使用杂交技术可以提高成功率及通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并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近一年来收治的100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作为该研究对象,并将100例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采用口服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静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总共50例,采用麦全冬定片、前列地尔另加活血通脉方剂进行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总共50例,给予两组患者持续1个月的治疗时间后,将两组患者具体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7.0%)明显要小于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0%)(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腘动脉、股动脉以及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血流量以及峰值流速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下肢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腔内介入手术中普通球囊血管成形术(POBA)和药物涂层球囊(DCB)扩张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8例(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给予对照组患者(39例)POBA扩张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39例)DCB扩张治疗,观察术后12个月患者一期通畅率以及血运重建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高于对照组患者,血运重建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更低(P<0.05)。结论 腔内介入手术中POBA和DCB扩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效果均较好,而后者可较好提升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避免血运重建,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手术的安全,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应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是导致肢体缺血的常见病,多发生于下肢。.ASO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由于ASO根本病理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尚无根治性治疗方法,一些危重患者常可发生致残,甚至致死性后果。现将我科收治的老年下肢ASO患者的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年龄≥60岁下肢ASO患者240例,男性184例,女性56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8岁。病程1 d~4年,平均1.3年。吸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高发于50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主要高危因素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等.闭塞后主要引起肢体缺血改变及侧支循环形成.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及组织坏疽、皮肤颜色改变、缺血性神经病变、废用性肌萎缩及关节僵硬等.下肢动脉硬化症闭塞是血管外科医生最棘手的难题.内科保守治几乎无效,外科手术搭桥也疗效甚差.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消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 2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测下行腔内超声消融治疗,术后抗凝. 结果消融闭塞血管长度10~20 cm,动脉管腔平均扩张约60%,术中造影证实闭塞动脉复通,术后2周测踝/肱指数提高0.20~0.45. 结论超声消融可以有效消融动脉硬化斑块,重建闭塞动脉血流,为动脉闭塞的患者提供治疗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髂动脉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结合股-腘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18例(20条患肢)。结果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患侧下肢末梢泛红试验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平均随访15个月(1-26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症状明显改善,跛行距离加大(〉1000m)。结论髂动脉腔内介入血管成形术结合股-腘动脉转流术是治疗多节段多平面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尤其适合高危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