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0例每日两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后对比HbA1c、FPG、低血糖发生、胰岛素用量;结果:转为甘精胰岛素+二甲双胍治疗后HbA1c、FPG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低血糖发生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较前减少。结论:预混胰岛素治疗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转为每日一次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可提供更佳的血糖控制,给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  相似文献   

2.
《内科》2015,(6)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继续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BG)、胰岛素用量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低血糖发生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和2h PB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BG和2h PBG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商品名:美迪康)与胰岛素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餐前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变化。结果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治疗12周后FBG、2hBG水平明显改善,HbA1c由7.8%降至6.1%,HbA1c达标率为71.3%。治疗后共有7例次发生低血糖反应,未发生其他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能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并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降低低血糖的发生,且较为安全,价格合理,适合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6—2018年期间入院的78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为该次研究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和对照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9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服用二甲双胍口服药进行治疗,口服剂量1000 mg/次,2次/d,均饭前服用,12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联合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治疗方案,患者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上的各项指标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的血糖、血糖的达标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少;并且研究组患者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5.13%,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2.56%,总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为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联合使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能够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有效地控制。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胰岛素与二甲双胍,不仅效果显著,还能使患者的血糖得到良好地控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在胰岛素日用量大于50 U的2型糖尿病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11月-2007年11月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66例,且已用人胰岛素治疗,日用量大于50U,血糖控制仍不迭标,糠化血红蛋白(HbAlc)>9%.加用二甲双胍1 500 mg/d,分3次口服,共治疗12周,同时用1周~2周时间调整,使空腹和三餐后血糖达标,同时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血糖、HbAlc、血脂、胰岛素用量和体重指数(BMI)等指标.结果 加用二甲双胍后血糖、HbAlc、血脂、BMI和胰岛素用量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二甲双胍在日胰岛素用量大于50 U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能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胰岛素用量,同时能降脂,降低体重,预防大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选择已确诊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89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96例)给予单纯预混胰岛素治疗3月;B组(93例)给予预混胰岛素加用二甲双胍治疗3月。所有患者均无用药禁忌症,分别记录2组血糖达标时间、达标时日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反应以及体重、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变化。结果: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血糖达标时间快、达标时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对体重影响小。结论:预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优于其他治疗方案,有利于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的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9例应用中效低精蛋白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研究组69例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方法,对两组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注射次数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组间展开比较,治疗组FBG、2h PG、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FBG达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甘精胰岛素用量、胰岛素总量、短效胰岛素注射次数比较上,治疗组均比对照组减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相比,对照组较治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采用甘精胰岛素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效果良好,安全可靠,可有效改善糖代谢,具有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并评价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选取自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泵)和试验组(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持续治疗,于治疗6个月以及1年时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肽、空腹胰岛素、体质量、胰岛素用量及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胰岛素组胰岛素用量更少,血糖达标时间更少,HbAlc下降更明显,胰岛素敏感性较前明显增加,HOMA—IR下降值更大。结论胰岛素泵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可迅速有效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消除高血糖毒性,使受糖毒性损伤的残存胰岛B细胞功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可延缓胰岛B细胞功能的衰退,及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  相似文献   

9.
将6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后分别测两组患者的体重、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组患者体重指数、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均较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为低。  相似文献   

10.
将69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和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3月后分别测两组患者的体重、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组患者体重指数、发生低血糖的频率及胰岛素用量均较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为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关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方法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128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C、Hbalc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的基础上加上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其疗效非常显著,远胜于单纯使用胰岛素或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儿童Ⅰ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76例Ⅰ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研究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FBG、2 hBG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住院时间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Ⅰ型糖尿病患儿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30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儿FBG、2 hBG水平以及临床指标,还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98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采用诺和灵N进行治疗,并结合二甲双胍口服,甘精胰岛素组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病情转归;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日均用量;干预前后患者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病情转归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胰岛素日均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甘精胰岛素组全自动生化化学分析静脉血血糖和糖化血糖蛋白监测值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等异常现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初诊2型糖尿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应用价值高,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加速血糖达标,减少胰岛素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4.
临床研究报导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可致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合并症发生率减低[1],但是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则无类似结果[2]。因此,糖尿病早期给予治疗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近期临床研究表明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也与心血管疾病的发展有关[3],而动态血糖监测(CGMS )以及自行规律监测血糖能够记录血糖水平的变化[4],了解低血糖及餐后高血糖发生情况。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是口服抗血糖药物,能够增强肠促胰素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糖素分泌[5],且不引发低血糖而改善血糖控制。本文旨在使用CGMS评价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及二甲双胍加量治疗情况下血糖水平,并分析血糖波动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运用二甲双胍联合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门冬胰岛素30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门冬胰岛素30与二甲双胍联合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12周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浓度,体重指数(BMI)以及胰岛素的用量和出现低血糖的次数等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对患者的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浓度都起到了显著的降低效果,但是观察组使用胰岛素的量更少,体重指数基本无变化,而且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结论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30相联合能够更好地控制住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同时胰岛素的用量更少,出现低血糖的次数也更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抽取2009年9月—2014年10月期间7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PPG、FPG与Hb A1c较之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2.56%和10.2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104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患者经优泌林70/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患者经磺脲类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BG、2 h PG、Hb A1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低血糖发生率1.92%低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血糖控制明显。  相似文献   

18.
观察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观察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地特胰岛素每日一次注射,联合口服二甲双胍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小时血糖(2hPG),并观察低血糖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HbA1C、FPG、2hPG均有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低,为3.22%。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40例门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对比HbA1c、FPG、2hPG、低血糖发生;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HbA1C、FPG、2hPG均较前显著降低(P〈0.01),低血糖发生少。结论:对新诊断的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索治疗可提供良好的血糖控制,患者依从性好,是有效而简便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二甲双胍与胰岛素合用治疗2型糖尿病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64例体重指数大于20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治疗组,治疗12周,分别观察胰岛素用量、体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加用二甲双胍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减轻了高胰岛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