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新世界》2019,(19)
目的研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医院于2016年5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8例需行各类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的时间顺序将前34例分为对照组,后34例分为研究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全身麻醉干预,研究组34例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干预。观察指标确定为两组患者的在麻醉前、腹部手术开始时、手术40 min时以及术后2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胰岛素使用量、术后血糖水平。结果研究组对34例患者行全身麻醉符合硬膜外麻醉后,患者在麻醉前、腹部手术开始时、手术40 min时以及术后2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胰岛素使用量、术后血糖水平的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越来越多,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降低胰岛素使用量,改善患者术后血糖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双 《糖尿病天地(学术刊)》2021,(4)
目的:评价和分析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糖尿病腹部手术治疗的6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在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接受了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接受的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探究组和对比组.探究组接受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比组接受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使用量、术后2h...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新世界》2017,(18)
目的探讨对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麻醉科于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8例需要行腹部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44例对照组(全麻)和44例实验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结果实验组手术0、30、60 min的血糖水平(6.45±1.20)、(6.01±1.34)、(6.94±1.34)mmol/L均低于对照组(6.85±1.24)、(8.08±1.46)、(8.88±1.51);mmol/L,对照组SBP(138.36±16.32)mm Hg、DBP(86.65±9.23)mm Hg、HR(94.36±9.65)次/min高于实验组(129.34±15.21)mm Hg、(81.31±8.54)mm Hg、(89.36±9.14)次/min(P0.05)。结论对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患者,对患者血糖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水平影响更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5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全麻,观察组进行硬膜外阻滞加全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降低、心率减少、芬太尼用药量减少、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缩短。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减少全麻药及局麻药的用量,是老年上腹部手术时较适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新世界》2015,(13)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对糖尿病腹部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96例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麻醉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全麻,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患者苏醒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36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6±0.89)分、(1.17±0.71)分和(1.05±0.55)分,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7.11±1.47)min、(9.45±2.47)min和(0.65±2.31)min;对照组患者术后12 h、24 h和36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85±1.22)分、(4.78±1.08)分和(1.57±0.96)分,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定位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3.35±4.95)min、(21.64±7.96)min和(23.52±7.61)min,两组各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同时,观察组建立气腹时、气腹10 min后以及气腹20 min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行腹部手术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有助于减少患者术后疼痛,缩短其苏醒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我们对比观察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循环、苏醒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0岁。ASA(心功能)Ⅰ~Ⅱ级。胆系结石手术48例、胃癌3例,胆囊癌2例,肝癌5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我们对比观察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循环、苏醒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0岁。ASA(心功能)Ⅰ~Ⅱ级。胆系结石手术48例、胃癌3例,胆囊癌2例,肝癌5 相似文献
8.
9.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我们对比观察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循环、苏醒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0岁。ASA(心功能)Ⅰ~Ⅱ级。胆系结石手术48例、胃癌3例,胆囊癌2例,肝癌5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减轻术中牵拉反应,我们对比观察了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和单纯全身麻醉对循环、苏醒等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17~80岁。ASA(心功能)Ⅰ~Ⅱ级。胆系结石手术48例、胃癌3例,胆囊癌2例,肝癌5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开胸手术例数的不断增加,本研究采用硬膜外腔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新世界》2017,(11)
目的探究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对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反应影响情况。探究何种治疗方式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以及最能够达到最佳的治疗疗效,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进行医学治疗,以为临床医学提供治疗经验。方法选择该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进行糖尿病腹部手术的患者62例,将在62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为31例,并分别命名为观察组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及对照组的全麻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反应情况以及治疗状况,记录有关数据,以便结果分析。结果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优于全麻(90.3%vs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认知障碍,深静脉栓塞发生率低于全麻(P0.05)。结论全麻复合膜复合硬膜外麻醉以及全麻两种方式虽然都能够达到有效的麻醉效果,但相比较而言,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临床上建议广泛使用此种方式进行麻醉,帮助患者进行优质治疗。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新世界》2015,(15)
目的研究对比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和全麻两种麻醉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病患围术期血糖以及循环参数的影响情况。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6到该院接受糖尿病腹部手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各35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全麻的麻醉方法,实验组则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方法。在手术前30 min以及术中0、30、60 min时测量患者的PG(血糖),并且分别记录下麻醉前,手术开始及结束时的HR(心率)、SBP(收缩压)以及DBP(舒张压)。结果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升高,实验组则相对更加平稳;观察组与实验组血糖的变化趋势不平行;血糖水平在各个时间点上存在较大差异;观察组在手术开始与结束时的HR、SBP、DBP数据高于实验组。如观察组SBP在麻醉前为(122.3±214.35)mm Hg,手术开始前为(135.6±516.04)mm Hg,手术后为(138.3±616.32)mm Hg。高于实验组(123.6±515.84)mm Hg,(129.3±614.89)mm Hg,(130.5±815.27)mm Hg。结论进行糖尿病腹部手术时使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较于全麻的麻醉方式,可以更有效地保证患者血糖水平以及循环参数的平稳性,是值得推广使用的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崔靖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2004,4(9):660-66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行分流或血流阻断术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腔神经阻滞 静脉复合麻醉,并以每小时减速定量法控制复合液滴速,观察对呼吸、循环等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该麻醉方法对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且术野“安静”、肌松满意、苏醒迅速、镇痛完全。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满足肝硬化门脉高压手术的需要,适用于此类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老年人中上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行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实验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各个时点的生命体征变化和麻醉用药量及其术后恢复清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组间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总体为下降之后保持平稳,对照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总体为上升之后保持平稳;实验组患者各时点的血压和心率均低(慢)于对照组(P<0.05);麻醉用药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术后恢复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老年人中上腹部手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的方法,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高龄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单纯全麻时术中血压波动大 ,术后并发症多。 2 0 0 0~2 0 0 1年 ,我们选择 40例择期行胸、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 ,以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 (2 0例 )与单纯全麻(2 0例 )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年龄 >60岁、择期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 40例 ;男 2 8例 ,女 1 2例 ;分别为食管癌、肺癌、胃癌患者 ,术前均合并 ~ 级原发高血压 ,Bp1 5 0~ 1 80 /95~ 1 0 0 mm Hg(1 mm Hg≈0 .1 3 3 k Pa)。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 ( 组 )与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 ( 组 ) ,每组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患者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观察麻醉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将2016年1-12月收治的96例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随机分配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结果研究组血糖水年更加平稳,且在各个时间点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各时段的HR、SBP、DBP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方式相比,硬膜外麻醉在糖尿病腹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糖水平,且循环参数较为平稳,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100例老年上腹部手术应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并与同期应用单纯静吸复合全麻的10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选择60~82岁老年人择期上腹部手术200例,ASA分级Ⅱ~Ⅲ级,手术时间128~275分。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硬膜外阻滞+静吸复合)100例,对照组(单纯静吸复合全麻)100例,两组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全身状况相似。麻醉方法:手术前两组均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入手术室后持续监测SBP、DBP、HR、SPO2、ECG。麻醉前快速输注林格氏液300ml… 相似文献
19.
20.
目前全身麻醉技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2007年9月~2008年10月,我们对30例腹部手术患者采用舒芬太尼静注辅助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于全身麻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