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芩苷对LPS诱导流产小鼠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LPS诱发流产小鼠的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影响,为黄芩"清热安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SPF级受孕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制成LPS流产模型,并随机分成LPS模型组和黄芩苷治疗组。分别比较3组胚胎着床数、子宫除胚重量和ELSIA测定的子宫组织中INF-γ和IL-4数值的变化。结果提前使用黄芩苷干预治疗组,胚胎着床率高,流产率及吸收率显著低于LPS模型组(P0.01),除胚后子宫体质量大,测定小鼠子宫组织中的INF-γ含量显著低于LPS模型组(P0.01),IL-4的含量为3组中最高值。结论黄芩苷既可降调母胎界面INF-γ的分泌,又能激发IL-4的活性,使其含量明显提升,最终调节母胎界面微环境向着Th2占优势的平衡转变,具有良好的安胎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复发性流产(RSA)的影响,探索其陕西,宝鸡调节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可能机制,为中药学"黄芩安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SPF级CBA/J雌鼠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A)、复发性流产(RSA)对照组(B)和黄芩苷处理组(C)。比较各组流产率、胚胎吸收率;经免疫组化、ELISA方法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IFN-γ、IL-4的含量,并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C组较B组流产率及胚胎吸收率明显降低(P 0.01);C组CD4~+/CD8~+T比值及Th1/Th2比值均与正常妊娠A组近似,但与B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B组表现为CD4~+/CD8~+比值和Th1/Th2比值均升高(P 0.01)。结论黄芩苷通过调节子宫母胎界面免疫状态机制,促使Th1/Th2平衡偏向Th2型发展,明显有效降低CD4~+/CD8~+比值,能有效抑制复发性流产(RSA)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芩苷对复发性流产(RSA)的影响,探索其调节母胎界面免疫微环境的可能免疫机制,为黄芩安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将SFP级CBA/J雌鼠随机制成正常妊娠组(A组)、RSA模型组(B组)和黄芩苷处理组(C组)。分别比较各组流产率、胚胎吸收率差异,经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受孕子宫匀浆组织中IFN-γ、IL-2、IL-4、IL-10细胞因子及孕酮含量差异,并观察相应组别子宫组织HE染色切片表现的区别。结果经黄芩苷干预治疗后C组较RSA模型B组流产率及胚胎吸收率明显降低(P0.01),子宫匀浆组织中INF-γ、IL-2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IL-4、IL-10及孕酮含量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HE染色后C组在子宫腺体、蜕膜细胞数量和形态方面也较B组更具优势。结论黄芩苷通过调节子宫局部母胎界面免疫状态机制,既明显抑制Th1型细胞分泌INF-γ、IL-2因子,又明显促进Th2型细胞分泌IL-4、IL-10因子,使得免疫微环境中Th2型细胞因子的整体水平上调,促使Th1/Th2平衡偏向Th2型发展,同时也明显提升子宫局部孕酮激素的含量水平,影响并保护蜕膜细胞及子宫腺体正常发育,对降低流产率、胚胎吸收率具有积极作用。黄芩苷能有效抑制RSA行为发生,安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清热安胎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芩苷进行定量分析。采用Alltima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磷酸-水(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结果:黄芩苷进样量在0.2084~4.16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94%,RSD=2.5%。结论:本方法既先进又简便,结果准确可靠,为该制剂的质量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芩苷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降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芩苷(Baicalin)对四氧嘧啶致小鼠糖尿病的降糖作用.斤法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复制糖尿病小鼠模型,在该模型上,以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研究黄芩苷灌胃给药对糖尿病小鼠血糖、糖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低剂量黄芩苷(12.5mg/kg)对糖尿病小鼠有明显降血糖作用,而对糖耐量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此外,黄芩苷能促进肌糖原的合成,剂量依赖性地增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结论黄芩苷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但能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的活力,提示黄芩苷可能对糖尿病并发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美多巴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30 mg/kg MPTP;黄芩苷组分别给予100 mg/kg黄芩苷灌胃和腹腔注射30 mg/kg MPTP;美多巴组给予31mg/kg关多巴灌胃,1次/d;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1次/d,15 d.对4组小鼠的运动功能、脑纹状体DA、脑组织GSH、GSH-Px、MDA含量进行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 模型组小鼠的悬挂实验、游泳实验分值均明显比黄芩苷组、美多巴组和正常对照组高(P<0.05);黄芩苷组的脑纹状体DA水平、GSH水平均明显比美多巴组和模型组高(P<0.05);黄芩苷组小鼠的脑纹状体GSH-Px、MDA水平均显著低于美多巴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黄芩苷预防给药能够有效保护帕金森病小鼠的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脑内抗氧化物质GSH水平的有效提升有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8.
黄芩提取物对小鼠子宫平滑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文献对黄芩的清热安胎作用研究较少,本文主要针对其安胎作用,采用炒、生黄芩的不同提取方法,观察它们对未孕小鼠离体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以阐明黄芩安胎的药理作用机理。1 材料1.1 药材 黄芩经罗文华执业药师鉴定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stellariae.baicallensisGeorgi)的干燥根(购自安徽亳州中信药业公司)。1.2 仪器 二道热笔生理记录仪(成都仪器厂生产);恒温水浴箱(上海返疗器械厂生产);肌肉长力换能器FZ100型(高碑市新航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生产);麦氏管(第三军医大学玻璃仪器厂生产)。1.3 动物 未孕小鼠(30±2)g(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  相似文献   

9.
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黄芩苷得率的影响。结果提取温度为80℃、提取次数为两次、提取时间为(60±30)min、碱性条件等条件下先粗提后用无水乙醇精制等为黄芩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结论 该研究可为黄芩苷的工业提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药用价值和黄芩苷提取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结果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中黄芩苷含量依次为12.89%、13.82%、11.75%和10.85%,汉黄芩苷含量依次为0.28%、0.22%、0.24%和0.27%;随提取溶剂中醇浓度的增加,黄芩苷提取率先增高后降低,碱性条件降低黄芩苷提取率。结论4种不同规格并头黄芩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含量差异不大,且黄芩苷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提取条件为50%中性乙醇提取最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裸鼠宫颈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制备BALC/c裸鼠皮下宫颈癌模型20只,随机分为4组:1,25-(OH)2D3组、单纯放疗组、1,25-(OH)2D3+放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观察各组裸鼠肿瘤的生长情况、裸鼠的一般情况,测量肿瘤直径并计算瘤体积。断颈处死裸鼠,天平称量肿瘤的重量。测定引流淋巴结中单个核细胞中CD4+、CD4+CD25+含量。结果 1,25-(OH)2D3组及单纯放疗组对肿瘤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抑制更显著。1,25-(OH)2D3组、单纯放疗组及1,25-(OH)2D3+放疗组抑瘤率分别为34.8%、52.1%、54.1%。1,25-(OH)2D3干预后CD4+、CD4+CD25+含量与对照组及放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D4+CD25+/CD4+在1,25-(OH)2D3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25-(OH)2D3+放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 1,25-(OH)2D3+放疗对对裸鼠移植瘤宫颈癌生长有显著免疫抑制作用,为宫颈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穿越分化后免疫调节活性的差异。方法:分离新生儿脐静脉内皮细胞,建立单层内皮细胞。分离中、晚期妊娠胎盘CD14+单核-巨噬细胞,与单层内皮细胞共培养诱导其分化。以ELISA法检测经内皮单层诱导分化前后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12、IL-10水平;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内皮穿越而分化的细胞诱导同种异型脐血淋巴细胞CD69分子和核因子Foxp3的表达。结果:1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显著高于、IL-10分泌水平显著低于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L-12比值在晚期和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中分别为2.59±0.71和71.4±8.49;经内皮单层穿越诱导分化后,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均显著增高、IL-10分泌水平则显著降低,但晚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IL-12分泌水平提高倍数不及中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2.00±0.35)倍vs(8.91±1.49倍)],而IL-10分泌水平下降比中期妊娠显著[(92.1±8.2)%vs(57.8±4.98)%],导致IL-10/IL-12比值下降仅到0.11±0.04,而中期妊娠单核-巨噬细胞依然保持IL-10/IL-12比值>1(3.16±0.96);2两类细胞经内皮(逆)穿越后都能激活同种异型脐血T淋巴细胞表达CD69,其中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细胞的激活作用显著高于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73.59±3.52)%vs(45.32±7.47)%];3在与同种异型脐血淋巴细胞共育的过程中,与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相比,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则能诱导T细胞分化形成更多的Foxp3+T细胞。结论 :中、晚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经内皮单层穿越系统的诱导培养,可分化成具有不同免疫学特性的细胞。晚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经诱导分化后能刺激T细胞充分活化,表达高水平CD69,而中期妊娠胎盘来源的细胞经分化后具有显著地诱导Treg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3种治疗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甲氨蝶呤(MTX)组静脉注射MTX,栓塞组采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组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3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情况、出血总量、治疗7 d妊娠囊直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3 d、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出血总量显著少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治疗7 d后妊娠囊直径均明显小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未增加。  相似文献   

14.
复合妊娠发病率低,早期诊断困难。青岛市市立医院2019年收治1例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患者。该患者以停经后异常阴道流血为主诉入院,误诊为单纯宫内妊娠后行清宫术,术中发生大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止血,术后宫颈残留妊娠组织自行坏死脱落,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及宫颈外观逐渐恢复正常。复合妊娠容易漏诊和误诊,应尽早明确诊断,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预防和治疗大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周柳英  陈德新 《四川医学》2010,31(7):999-1000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在子宫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要点的作用及预后评估。方法经阴道超声行纵切及横切面扫查:①观察妊娠囊是否位于子宫底(纵切面)及一侧宫角(横切面);②判定妊娠囊与蜕膜化子宫内膜的关系;③妊娠囊与外周子宫肌层的关系;④将超声检查的提示性诊断与临床手术后及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本组随机观察52例,28例超声提示宫角部妊娠,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6例,另2例随妊娠进展,在1~2周后随访时演变为宫内正常妊娠。超声提示间质部妊娠24例,后均经临床证实。结论经阴道超声行纵切及横切面扫查在鉴别间质部妊娠与宫角部妊娠时确有重要价值。尤其当妊娠囊大小约在1.5~2.5cm时,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孙延清  张笑梅 《四川医学》2011,32(4):545-54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进行双侧子宫动脉内灌注甲氨蝶呤(MTX)和明胶海绵条栓塞,3~5d后行清宫术。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清宫时出血量平均20ml,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3个月,月经均恢复正常。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剖宫产子宫瘢痕妊娠的一种很有价值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妊娠的孕妇保胎成功至足月分娩的病例,了解子宫畸形的妊娠结局,总结相关护理对策,以更好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选取2000~2008年在我科收治的子宫畸形妊娠的孕妇26例,再选取同期在我科保胎的28例正常妊娠孕妇作为对照,对其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分析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及足月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异位妊娠率比较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畸形对早晚期流产及足月产的影响大,在保胎过程中孕妇心理压力大,应及早诊断,加强监护。住院保胎过程中加强孕妇的心理、生活护理及做好病情观察,保证患者顺利度过妊娠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妊娠期应用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对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我院实施的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 2 1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妊娠 10~ 2 1周手术 3例 ,其中 1例宫颈巨大肌瘤同时行人工流产 ,2例术后均足月分娩 ,孕足月剖宫产同时剔除肌瘤 18例 ,均无不良反应。结论 :妊娠期子宫肌瘤剔除术是解决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尤其是红色变性时的有效方法 ,只要时机选择恰当 ,手术方法和技巧正确 ,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子宫畸形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23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环扎术在子宫畸形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例子宫畸形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别分为妊娠前诊断组、妊娠期诊断组及宫颈环扎术组、保守治疗组。对比各组保胎天数、30周以上、34周以上及37周以上分娩率。结果:妊娠前诊断组34周以上分娩率高于妊娠期诊断组;实施宫颈环扎术者30周及34周以上、37周以下分娩率高于保守治疗组。结论:对子宫畸形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进行早诊断、于14~16周行预防性宫颈环扎术,可以降低流产、早产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采用超声介入引导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于该院治疗的1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13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注射甲氨蝶呤于孕囊内治疗,当B超结果显示包块周围血流信号消失,妊娠包块缩小,采用吸引术吸出孕囊.结果 13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均成功结束分娩,避免了常规人工流产术的大量出血、子宫切除,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提高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结论 经超声引导下向孕囊内注射甲氨蝶呤可有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减少出血,避免切除患者子宫,保留患者生育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