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并探讨其与糖尿病其他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329例住院糖尿病患者,根据颈部及下肢血管彩色超声结果,分为非斑块组(A组,n=99)、单纯颈动脉或下肢动脉斑块组(B组,n=115)以及颈动脉和下肢动脉复合斑块组(C组,n=115),分析临床因素及生化指标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其与心脑血管并发症及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发病率达69.9%,与年龄(OR=2.065,P=0.000)、收缩压(OR=1.465,P=0.088)、舒张压(OR=0.698,P=0.093)、尿微量白蛋(OR=1.5815,P=0.05)相关。复合斑块组糖尿病足、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大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大于非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外周大血管病变发病率高,且在早期糖尿病患者中广泛存在,并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重。同时合并颈动脉及下肢动脉血管斑块者发生心脑事件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利用CTA方法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的探讨。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接收到的90例被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并伴有下肢动脉病患者的CTA影像进行分析,其中有62例病患接受了血管造影检查,对各患者的DSA结果进行比对,并对CTA的准确性进行评价。结果在CTA下可以清楚的观察到病变的位置和其所涉及的范围,对比DSA后发现,总符合率能达到93.18%。股动脉和腘动脉符合率能达到100%,股深动脉达到了92.56%,以上数据与总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足背动脉的符合率为79.42%,与总符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TA下诊断出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准确性较高,同时该方法具有无创、可重复等优势,可以成功替代DSA成为检验病变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马良 《糖尿病新世界》2022,(2):55-57,65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临床分期及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9年4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实施CTA检查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对CTA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及对膝下动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糖尿病胸痛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该院78例胸痛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的资料,随机分为实验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非糖尿病组),每组39例。对照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评价各组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以及斑块性质。结果对两组患者共计1500段血管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存在斑块236段,而对照组患者存在斑块98段,实验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对照组,实验组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变主要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清晰的反映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动脉斑块之间的差异并且对斑块分布和特征的识别准确率较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低管电压及低剂量对比剂行糖尿病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将54例疑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需行下肢动脉CTA检查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管电压120 k V、对比剂100 m L)、B组(管电压120 k V、对比剂1 m L/kg)、C组(管电压100 k V、对比剂1 m L/kg)各18例,采用不同管电压和对比剂行CTA检查,对比分析三组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三组病例下肢各主要动脉节段均显示良好,主观质量评价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B组观测动脉CT值低于A、C组(P均<0.05)。噪声C组>B组>A组,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C组相似文献   

6.
选择2019年3月~ 2020年1月85例疑为DF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A诊断效能.结果DSA检查结果显示,85例糖尿病患者中,71例确诊下肢动脉病变,占比83. 53% ;14例确诊为非下肢动脉病变,占比16. 47%.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糖尿病足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下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认识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下肢动脉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2型糖尿病病人共70例,分成单纯糖尿病组(35例)和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35例);另选取3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受试者行双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记录每个受试者双下肢股动脉和腘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斑块大小、回声、分布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下肢动脉斑块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纯糖尿病组斑块发生率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糖尿病组及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组的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P<0.05).结论 应用彩色多普勒能探测到糖尿病伴高血压病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图象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不规则增厚、斑块形成,尤以远端小动脉为主;彩色多普勒显示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峰值流速降低,搏动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1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化学检查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发现,144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提示下肢动脉病变105例(72.9%),两支以上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占检出者的80%),斑块检出率高(占检出者的60%),临床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很低(29.9%)。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升高等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可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对1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血糖、血脂、血压、纤维蛋白原等生物化学检查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发现,144例患者中彩色多普勒提示下肢动脉病变105例 (72.9 % ),两支以上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占检出者的 80% ),斑块检出率高(占检出者的 60% ),临床检查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很低(29.9%).下肢动脉病变与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呈正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结果提示,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冠心病、周围神经病变、纤维蛋白原升高等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是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可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0.
背景阿司匹林能够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已经得到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实,但这种效应通常归因于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是否也能通过延缓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来使患者获益,研究甚少,临床剂量也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临床试验研究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d)是否有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延缓动脉粥样斑块进展的作用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高血压合并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用药组四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降血压药物,包括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单药或联合用药,使患者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阿司匹林组: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联合用药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 mg+阿托伐他汀20 mg。随访时间为18个月,分别检测入选患者初次随访及末次随访时的血清生化指标、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舒张功能(EDD)及非内皮依赖性肱动脉舒张功能(EID)、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积分情况。结果初次随访时对照组hs-CRF(5.71±2.69)mg/L,EDD(9.38%±2.11%),EID(15.16%±2.11%),颈动脉IMT(0.90±0.09)mm,斑块积分(3.28±0.56);末次随访与初次随访相比,hs-CRP(8.39±2.97)mg/L、颈动脉IMT(0.98±0.10)mm及斑块积分(3.73±0.64)明显上升(P<0.05),EDD(9.03%±1.27%)及EID(12.16%±1.27%)有轻度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P=0.083)。初次随访时阿司匹林组hs-CRP(5.77±2.71)mg/L,EDD(9.35%±2.20%),EID(15.19%±2.20%),颈动脉IMT(0.90±0.08)mm,斑块积分(3.23±0.59);末次随访时hs-CRP(4.00±0.97)mg/L明显下降,EDD(10.92%±1.67%)升高(P<0.05),而EID(15.29%±1.67%)、颈动脉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老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320例老年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存糖尿病组(联合患病组).收集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吸烟、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并应用COLIN-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入选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评价对动脉硬化的影响. 结果 联合患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baPWV值分别为(2165.9±479.9)cm/s、(2158.6±386.9)cm/s、(1881.2±383.8)cm/s和(1667.2±279.3)cm/s,联合患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的baPWV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3,P<0.05),联合患病组与糖尿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及联合患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患病组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baPWV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是老年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影响因素,而高血糖对老年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 8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肱指数分为PAD组(44例),非PAD组(39例)。均由专人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同一时间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大、病程长;FBG、PBG2h、TG、LDL-C、HbA1c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AD相关因素是年龄、病程、FBG、PBG2h、TG、LDL-C、HbA1c。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筛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踝肱指数(ABI)检查,探讨住院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动脉病变(PAD)的患病率,并分析影响ABI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华西医院内分泌科2004年8月~2006年12月住院糖尿病患者665例,使用多普勒血管超声仪检测ABI,同时检测血小板、血脂、尿酸、HbA1c和纤维蛋白原(Fib)等 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影响ABI的危险因素。结果665例糖尿病患者中,ABI降低组(ABI〈0.9)107例(16.1%) ABI升高组(ABI≥1.3)51例(7.7%) ABI及PBI均正常者(0.9≤ABI〈1.3)516例(76.2%)。与ABI正常者相比,ABI降低组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收缩压、血尿酸、TC、LDL-C、血小板、Fib更高 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小板数和Fib水平是导致ABI降低的独立危险因素 而病程和LDL-C是导致ABI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通过ABI检测发现,大约23.8%的住院糖尿病患者存在PAD 合并糖尿病PAD的患者血压、血脂以及尿酸代谢紊乱更为明显,且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因此,对门诊和住院糖尿病患者,应常规进行ABI检测以早期发现糖尿病PAD 严格控制血压、血脂、尿酸以及改善高凝状态对于预防糖尿病PAD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踝肱比指数(ABI),将786例T2DM患者分为PAD及非PAD患者,对其临床参数及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影响患者PAD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SBP、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TC、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PAD发病有密切关系(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SBP、HbA1c是PAD的危险因素。结论根据ABI诊断T2DM患者的PAD,经改善生活方式、及早纠正代谢异常,可获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郑巍 《山东医药》2008,48(31):50-51
回顾性地分析2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栓塞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图像改变.结果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呈不规则增厚,局部呈强回声斑,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呈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可见实性低回声光团充填;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显示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多层螺旋CTA显示病变段血管区域无对比剂,同时显示侧支动脉的走行及起始部位.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多层螺旋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T2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PAD)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测定520例T2DM患者上臂和踝部的SBP,计算踝肱指数(ABI),根据ABI,将研究对象分为PAD组(ABI≤0.9)和非PAD组(ABI0.9),比较两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血脂、HbA_1c和病程等指标,并分析T2DM患者PAD的危险因素。结果 520例T2DM患者中,合并PAD者105例,发生率为20.2%。与非PAD组比较,PAD组年龄、吸烟指数、病程、高血压患病率、SBP、DBP、血清LDL-C、LDL-C/HDL-C、TC/HDL-C均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PA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和吸烟指数(OR=1.077、1.021)。结论增龄和吸烟指数是T2DM患者发生PAD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程长、高血压和脂代谢异常与PAD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256层极速螺旋CT对脑梗死病人头颈部动脉的血管造影检查效果,探讨对脑梗死临床治疗和预防的意义。方法用256层极速螺旋CT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诊断为脑梗死的33例病人进行头颈部联合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头颈部动脉:中度狭窄发生率(13.8%)轻度狭窄率(11.9%)重度狭窄发生率(1.8),动脉闭塞的发生率(8.3%)较多,动脉变细(11.0%)常见。动脉狭窄、闭塞的最好发部位是:左、右椎动脉(20.5%,23.1%),其次是右、左颈内动脉(17.9%,12.8%),颈动脉分叉处(12.8%,5.1%),最后是大脑中动脉、颈总动脉、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在左右颈内动脉(26.3%,24.6%),其次是双侧颈总动脉(14.0%,8.7%)、颈动脉分叉处(10.5%,8.7%),最后是基底动脉(0)和大脑中动脉(0)。结论对脑梗死病人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的变异、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部位等,对脑梗死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防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彩超下所见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的病变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更详细地对其进行了解。方法选取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因2型糖尿病在该院住院治疗,并接受彩超检查的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动脉病变分为两组,将有病变的一组又细分为下肢动脉病变、颈动脉病变和多部位病变患者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 120例患者中,40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以女性居多,占1/3,其中,24例出现下肢动脉病变,14例出现颈动脉病变,2例患者出现多部位病变。结论血管彩超可以在病变早期就对其做出诊断,在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所出现的下肢动脉和颈动脉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应该得到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数字减影下肢动脉造影,分析糖尿病性外周动脉病变中股深动脉的形态学特征,以期对糖尿病下肢缺血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提供影像学评估.方法 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例.用分段积分法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见股深动脉开口部位(A段)、股深动脉开口至旋股外侧动脉(B段)、旋外侧动脉至第二穿支(C段)、第二穿支至远端(D段)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和各段病变发生率;根据股或腘动脉积分分为E(<3分)、F(≥3分)两组,比较两组股深动脉B段的管径.结果 (1)A、B、C、D各段病变率明显不同,分别为3/95(3.1%)、17/94(18.9%)、57/94(60.6%)和74/97(78.7%).(2)A、B、C、D各段血管积分分别为0.13±0.70、0.28±0.77、0.72±0.78和1.24±1.03,除A、B两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E、F组股深动脉B段管径(mm)分别为5.43±0.36和5.4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结论 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病变.多累及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远股深动脉分支,较少累及股深动脉开口部和旋股外侧动脉开口以近之血管主干;病变程度上股深动脉远段分支病变积分明显高于近段血管;当股腘动脉出现重度狭窄-闭塞时,股深动脉管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尚未达到周围血管病变(PAD)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方法踝肱指数(ABI)0.9的住院T2DM患者601例,根据血管彩超结果分为无病变组和有病变组,另根据病变部位将有病变组分为下肢血管病变亚组、颈部血管病变亚组及多部位病变亚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64.2%(386/60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其中单纯下肢动脉病变者44.6%(172/386),单纯颈动脉病变者13.5%(52/386),多部位病变者41.9%(162/386)。与无病变组相比,有病变组TG、FIns、2hIns水平均较低,糖尿病性慢性肾脏疾病(CKD)及冠心病(CAD)的患病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KD是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依据ABI诊断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之前,血管彩超显示已有64.2%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