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有关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的一些研究表明,联合使用认知行为治疗(cogniitve behavioral therapy, CBT)与抗抑郁药物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CBT或抗抑郁药物。很少研究关注团体CBT治疗和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效果。
  目标:评估联合使用团体CBT治疗与抗抑郁药物对轻度抑郁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方法:我们将62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与干预组(n=32),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12周,干预组予以抗抑郁药物合并团体CBT治疗12周;此后,两组均持续药物治疗1年。在治疗后12周和一年随访结束时,对所有被试采用盲法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s of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Raitng Scale)、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itng Scale)、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Life Saitsfaciton Raitng)、多维社会支持感知(Mulitdimensional Scale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和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hort Form Health Survey)的评估。
  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期间两组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均明显改善,联合CBT与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干预组的改善更大。几乎所有的社会功能、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评估同时表明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显著更多。此外,即使采用的协方差分析调整了基线时的人口学差异和临床特征以及随时间推移的抑郁和焦虑严重程度的变化差异,CBT合并抗抑郁药物组在团体治疗后12周和团体治疗结束后的一年后都比单用抗抑郁药物组的改善更为明显,且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单用抗抑郁药物或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和团体CBT治疗都可以有效地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和健康功能。然而,合并药物治疗和团体CBT治疗优于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而且这些效益可以在CBT疗程结束后持续至少长达1年。  相似文献   

2.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CBT),即将CBT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新的CBT治疗形式,其最大的优势是方便、省时。本文综述了网络CBT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以及其它临床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网络CBT相对于传统CBT的优势以及治疗师在网络CBT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初步指出网络CBT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网络CBT发展的方向进行展塑。  相似文献   

3.
背景:喉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喉癌损伤性手术作,可导致巨大的压力,但如何能减轻手术带来的心理影响知道甚少。目标:比较认知行为治疗(CBT)与药物治疗对喉切除术后咽喉癌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3年5月心理门诊中喉切除术后患有抑郁症或焦虑症患者的病历,确定63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一对一的CBT治疗(其中无法说话的患者以书面形式作出回应),以及56例患者曾接受过8周的盐酸丁螺环酮治疗(n=11)、舍曲林治疗(n=9)或两种药物联合治疗(n=36)。治疗的选择(CBT或药物)是根据病人的陈述偏好而定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治疗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的SAS平均分和SDS平均分都明显下降,(根据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标准)伴有有焦虑或者抑郁症状患者的百分比也显著下降了。但是,两种治疗方法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药物治疗组32%的参患者在治疗过程出现一个或多个不良反应,但这些都没有严重到需要停药治疗。讨论:CBT是一种有效的、短期的治疗手段,可用于减少一个人被诊断患有癌症或接受癌症治疗后往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众多证据表明,这些心理症状的治疗可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短疾病的病程,所以肿瘤学家和其他临床医生需要定期筛查癌症患者和其他危及生命的慢性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如果存在的话,就需要积极对这些症状进行治疗。这项研究表明,CBT对于即使无法说话的癌症患者来说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年随访时认知暴露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效果. 方法:63例PT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且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5年进行心理状况评定. 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表明,在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清单量表(PCLS)、症状自评量表、贝克抑郁问卷、汉米尔顿抑郁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及汉米尔顿焦虑量表上,总体上组间(药物和心理治疗)效应不显著(F=3.111,P>0.05),时间(重复变量)效应显著(F=9.011,P<0.01).治疗后心理治疗组PCLS再经历和回避分比药物治疗组下降更显著. 结论:认知暴露治疗和药物治疗对PTSD患者疗效相近,认知暴露治疗对再经历症状和回避症状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药物治疗组(对照组)与CBT干预组(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CBT干预的同时给予对照组药物剂量的1/3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6个月及随访6个月采用Wisconsin卡片分类测验(WCST)、听觉注意测验(AAT)、临床记忆量表(CMS)进行认知功能的神经心理学评估。结果治疗6个月后及随访6个月除正确反应数外两组的WCST、AAT、CMS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随访6个月时两组WCST总测验数、AAT测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小剂量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的持续性和远期疗效可能优于单用利培酮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轻中度产后抑郁症(PPD)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P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BT+伪tDCS)和观察组(CBT+tDCS),疗程4周。治疗前、治疗后第2、4周时采用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7条目焦虑问卷(GAD-7)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患者睡眠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PHQ-9、GAD-7及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CBT能够改善轻中度PPD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tDCS联合CBT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7.
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精神障碍在我国成年人群中的现患病率高达17.5%,其中主要是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物质使用障碍等,但临床上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依然以药物为主.虽然大量研究证实了认知行为治疗(CBT)在多种精神障碍治疗中的一线地位,有关CBT治疗各类精神障碍起效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医学影像学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但国内精神科及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员对于规范的认知行为治疗理论与实践操作普遍缺乏深入的了解,也自然缺乏足够的合格CBT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其所需的CBT.现就CBT的起源、发展、理论模型及临床操作流程做简要介绍,并结合案例介绍其关键技术,以推动国内更多的同行关注并主动接受CBT培训,以此拓展与提升国内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及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产后抑郁障碍(PPD)的疗效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60例PPD患者随机分为IPT组和CBT组,并分别接受相应的治疗,为期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EPD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间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均0.01),且IPT组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CBT组(P均0.05)。结论:IPT及CBT治疗PPD的疗效相当,但IPT可更好地改善PPD患者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8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开放病房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CBT组和心理护理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及常规生活护理。CBT组同时接受由2名心理治疗师进行每周2次,共5周10次的CBT个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同时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在CBT治疗前及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抑郁、焦虑症状进行测量。结果治疗后CBT组SDS、S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SDS、S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T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可能优于常规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合并药物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青少年患者的效果.方法 纳入68例13~22岁GAD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BT联合药物组(联合组)和药物组,进行8周药物治疗,联合组同时给予每周一次的CBT治疗.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和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于基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