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CIM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缩小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北京市大兴区西红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采用抛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颈动脉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G、TC、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C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CIMT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头晕、胃肠不适、皮疹、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缩小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非调脂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和免疫刺激方法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给予0.435 mg/(kg.d)阿托伐他汀混悬液治疗1个月,观察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以及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下降(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家兔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丙二醛、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1),主动脉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作...  相似文献   

4.
李红云  韩迪  王乃东 《山东医药》2007,47(34):65-66
应用常规疗法(对照组)及常规疗法+阿托伐他汀(观察组)分别治疗脑血栓患者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1、3、6、12个月观察其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各时段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降低(P均〈0.01),6、12个月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减少(P〈0.05,〈0.01)。提示阿托伐他汀可降脂、减少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逆转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共计87例。随机分成联合用药组(A组)、单药强化组(B组)。联合用药组45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顿服,普罗布考500 mg,每日两次口服。单药强化组42例采用饮食控制加阿托伐他汀40 mg,每晚顿服。观察患者服药12周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三酰甘油(TG)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稍有升高,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TC、LDL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HDL 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明显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 LDL C、TC水平,这种联合应用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调脂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氧化应激(OS)、血脂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颈动脉硬化病人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n=44)及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组(联合治疗组,n=48),观察两组治疗前后IMT、血脂及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DA和IMT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SOD活性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联合治疗组TC、LDL-C、MDA和IMT较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SOD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片治疗能够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人血脂,有效降低IMT及OS水平。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危险因素引发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大量研究显示氧化应激在A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作为降脂药物,其抗AS机制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兔AS模型,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及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探讨其抗AS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黄冈市蕲春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青霉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NSE、N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SE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联合青霉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组,对照组仅给予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其余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CRP、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和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阿司匹林组、阿托伐他汀组及联合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CIMT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治疗后联合组CRP、CIMT及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均〈0.05)。结论阿司匹林和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CRP水平,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两者联合应用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及血脂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择 82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片 2 0mg ,每日一次 ,疗程 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查血脂、血内皮素 (ET)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CIMT) ,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阿托伐他汀治疗 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TC、TG及LDL_C下降 (P <0 0 1) ,HDL_C上升 ( 3个月P <0 0 5 ,6个月P <0 0 1) ,阿托伐他汀治疗 12个月后血内皮素下降 (P <0 0 5 ) ,CIMT下降 (P <0 0 5 )。结论 根据临床观察 ,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血中TC、TG及LDL_C的浓度 ,提高血中HDL_C浓度 ,改善内皮细胞的功能 ,延缓及降低颈动脉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脑血栓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脂的作用,并分析其药物作用机制。方法 100例脑血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原则,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2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观察组予阿托伐他汀钙口服,40 mg/次,1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次,1次/d。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颈动脉斑块分级和白细胞介素(IL)-10/IL-18水平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TG、TC、LDL-C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P0.05);两组HDL-C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加显著(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分级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疗程结束后,两组IL-10均明显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更多(P0.05);同时,两组IL-18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多(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明确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和降低血脂的作用,而通过抗炎机制影响体内IL-18和IL-10水平可能是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诊断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血脂谱特点;采用单纯左甲状腺素替代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并动态观察血脂改变。方法:58例新诊断的甲减患者给予左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3个月后随机分为单纯替代治疗组(L-T4组)及联合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组(阿托伐他汀组),每3个月复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包括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腺原氨酸及促甲状腺素)、血脂指标(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的变化。结果:L-T4替代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腺原氨酸水平明显上升至正常范围,而促甲状腺素显著下降(P0.05);患者存在明显的高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L-T4组在第6个月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仍呈高水平;阿托伐他汀组在第6个月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P0.05),并在观察期间维持稳定。观察期间两组谷丙转氨酶、肌酸激酶水平均正常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甲减患者存在显著的高胆固醇血症;单纯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难以改善血脂异常,而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助于长期维持血脂正常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降脂治疗可使急性冠脉事件明显减少,因此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本文观察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旨在探讨此类药物降脂的合适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选取9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阿托伐他汀,用药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与心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6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能起到调节作用,且能有效增强心脏功能,疗效显著,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8例患者,进行血脂、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测,分成冠心病(CHD)组、糖尿病(DM)组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DM+CHD)组,分别口服阿托伐他汀,随访1年,观察血脂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前DM+CHD组血清HDL和ApoAl水平低于CHD组和DM组(P〈0.05),DM+CHD组LDL和ApoB水平明显高于CHD组和DM组(P〈0.05);治疗后DM+CHD组HDL和ApoAl水平明显升高(P〈0.05),LDL和ApoB水平明显降低(P〈0.05);DM+CHD组LVEF水平明显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具有明显的调脂作用,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和心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选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一般治疗前提下加用阿托伐他汀,用药半年后对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脂与心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TC、TG、LDL显著下降,HDL明显上升,LVEF明显上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脂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LVEF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能起到调节作用,且能有效增强心脏功能,疗效显着,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勃龙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围绝经期患者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全科医疗科门诊,围绝经期脂质代谢异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替勃龙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4周、12周、24周后血脂、雌二醇水平,分析替勃龙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血脂的影响。结果: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血清TG、TC、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2周、24周后,TG、TC、LD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独应用阿托伐他汀相比,替勃龙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的改善围绝经期血脂异常患者的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S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400例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各200例。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1次/d;普伐他汀组患者则口服普伐他汀40 mg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6、12、18个月分别检测患者血脂和血糖水平,观察新发糖尿病的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12、18个月后FPG和Hb 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新发糖尿病率为11.00%,显著高于普伐他汀组的5.50%(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新发糖尿病率可能高于普伐他汀。  相似文献   

19.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血脂、颈动脉斑块等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组40例.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疗效,血脂、颈部血管超声的变化,并随访6个月,观察有无再发脑梗死.结果 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颈总动脉内径、斑块体积、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组分别为(1.36±0.33)mmol/L、(5.21±0.32)mmol/L、(1.20±0.10)mmol/L、(1.31±0.37)mmol/L、(6.43±0.71)mm、(40.39±8.94)mm3、(0.70±0.06)、(2.12±0.37)、(10.24±3.31)分,低于对照组[(1.77±0.80)mmol/L、(5.80±0.37)mmol/L、(1.43±0.16)mmol/L、(1.57±0.39)mmol/L、(6.67±0.47)mm、(54.26±8.25)mm3、0.82±0.08、2.18±0.54、(14.69±3.23)分],(均P<0.05或0.01);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收缩期峰值速度治疗组分别为(1.66±0.50)mm、(71.34±15.01)an/s,高于对照组[(1.50±0.68)(68.97±18.21)an/s](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5.0%(P<0.05),6个月内未见脑梗死复发.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预后,对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体积、稳定斑块、降低血脂各项指标有较好的效果,对干预脑梗死的复发起到积极作用,可作为急性脑梗死治疗的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多向性效应.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3 d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影响,探讨AMI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