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型主动脉夹层(TAAD)发病凶险,临床死亡率极高,外科手术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模式.体外循环是TAAD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由于手术的复杂性以及病情的特殊性,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的并发症.而其中,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临床的发生率较高,如何在体外循环期间采取相应的脑保护措施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是当前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急性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应用血液灌流器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被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各项临床生化数据及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5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3名患者接受了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组的AKI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血液灌流组(43.5%vs. 85.3%,P=0.001),特别是AKI 1~2级的发生(34.8%vs.61.8%,P=0.046)。且血液灌流组术后7 d肌酐最大值[121(82,218)μmol/L vs. 174(112,220)μmol/L,P=0.216]和胱抑素C最大值[1.63(1.34,2.85)mg/L vs. 2.58(1.68,4.23)mg/L,P<0.05]均低于无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组术后3 d降钙素原最大值较无血液灌流组有下降[10.72(7.28,27.00)g/L vs. 6.50(2.60,11.0)g/L,P=0.011]。血液灌流组血清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浓度较无血液灌流组未显示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并总结A型夹层外科手术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选取收治的36例行A型夹层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升主动脉置换术15例,Bentall术10例,孙氏手术9例,二次手术2例。术中行股动脉及右腋动脉插管或无名动脉插管,股静脉或上、下腔静脉引流,采用冷含血晶体停搏液、常规中低温体外循环,其中11例采用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roy arrest,DHCA)以及选择性顺行性脑灌注(selective antegrade cerebral perfusion,SCAP)体外循环灌注方法。结果: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16.90±75.56)min、心肌阻断时间(116.43±32.87)min、深低温停循环时间(30±5.82)min,重症监护室时间28~854(261.03±49.92)h,院内死亡1例,余35例均痊愈出院,出院时心功能NTHAⅠ~Ⅱ级。结论:正确选择体外循环方法及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是A型夹层外科手术成功的保障。上下半身分别灌注可以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停循环期间选择性顺行脑灌注可有效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临床护理路径(CNP)模式在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术后低氧血症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建档顺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接受CNP模式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入住ICU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患者的护理重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50例主动脉夹层行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0例行腔内修复术患者,术后恢复好,未出现并发症,痊愈出院。结论:做好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的护理,熟练掌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加强对术后意识、尿量、胸腹部体征、四肢循环、肌力、感觉的护理观察和血压的监控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证,是降低并发症,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的关键,对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预后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柏华  岳建国  王秀芳  邵小红 《吉林医学》2010,31(32):5784-5785
目的:提高主动脉分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56例进行密切地观察和护理。结果:56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91%。结论:正确的治疗和细心的临床观察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陈东  纪国庆  肖东 《新疆医学》2010,40(8):39-43
现观察2007年1月~2009年7月,对我院主动脉夹层瘤进行手术并都入住ICU的18例该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监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病人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7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术中注意器官保护.结果:1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2例病人术后1周内有轻微神经系统症状,1例病人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心包填塞行二次开胸止血,1例病人因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延期拔管,其余病人均早期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结果:3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出血,2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早期(术后3~10天内)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胸心外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体外循环方法,未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方法;涉及弓部的手术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右腋动脉插管顺行脑灌注方法。结果:3例死于术后顽固性出血,2例术后心跳复苏时出现顽固性心律失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有神经系统症状,2例患者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患者因术后呼吸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早期(术后3~10天内)拔除气管导管,恢复良好,顺利出院。结论:主动脉夹层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术前明确诊断并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式,体外循环中维持内环境稳定,重视器官保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手术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相关的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在降压效果、疼痛缓解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起到较好的降压效果,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刘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28-2230
目的: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率。方法:对疼痛患者应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采用止痛措施时注意止痛效果;对休克患者注意血压与休克不平行关系,严密监测血压变化,控制血压波动;注意观察夹层血肿压迫周围软组织或波及主动脉大分支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损害。同时在实施健康教育中向患者说明本病的特点及坚持用药物控制血压至关重要。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预后良好,未出现并发症,并痊愈出院。结论:做好对疼痛、休克、血肿压迫的观察和护理,对早期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成功率,增强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壁内膜破裂,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形成血肿.是临床严重的心血管急症,其特点是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今探讨术前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疗效观察.对5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加强术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的破损,高压血流冲入血管壁,造成中膜撕裂而形成夹层,一旦形成,即有逐渐扩大的趋向,最终可导致动脉瘤破裂,病人死亡.目前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手术治疗风险较大,易出现并发症.但术后并发精神异常者少见,特将作者所见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刘静 《包头医学》2022,(2):45-47
目的 :探究团队式程序化随访干预在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TAD)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96例Stanford B型TAD患者,按建档时间不同分两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团队式程序化随访干预。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后Stanford B型TAD知识认知情况、干预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tanford B型TAD知识认知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不良事件总发生率6.25%(3/48)低于对照组的29.17%(14/48)(P<0.05)。结论:针对Stanford B型TAD术后患者应用团队式程序化随访干预能有效提升其对疾病的知识认知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前主动脉弹性与术后主动脉管腔重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行急诊手术治疗且术后进行规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随访的39例ATAAD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3个月CTA计算患者术前升主动脉弹性参数主动脉扩张度(AD)、主动脉顺应性(AC)、主动脉僵硬度(ASI),依据术后末次CTA评估患者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依据主动脉重构状态将患者分为主动脉重构阳性组和主动脉重构阴性组,依据假腔状态将患者分为假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组(A组)、假腔完全通畅组(B组)、假腔内不完全血栓形成组(C组)、假腔完全消失组(D组),分析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状态和假腔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主动脉重构阳性31例(79.5%),主动脉重构阴性8例(20.5%)。主动脉重构阳性组患者AD、AC、ASI显著低于主动脉重构阴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D、AC、ASI与主动脉重构阳性呈中度相关(r=0.664、0.569、0.514,P<0.05)。A组、B...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总结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手术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并发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主要发生原因与自身疾病、深低温、体外循环、高血压、麻醉药物等相关。此类患者要加强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和观察,尽早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主动脉夹层杂交手术治疗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杂交手术。采用浅低温、常规流量CPB,根据手术需要予以短暂停循环,同时行选择性脑及右上肢区域灌注。撤离CPB后同期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结果 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停循环时间分别为76~253(152.88±47.29)min、32~146(84.22±33.16)min、0~7(1.50±2.25)min,最低鼻咽温30~32℃。术后1例(5.5%)死于心肌梗死,其余17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在浅低温CPB下进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安全可靠。体外循环医生与术者、麻醉医生紧密协作有助于围术期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