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利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方法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该院对7例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同时配合换药、植皮、皮瓣修复等治疗。结果 7例患者,4例患者行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及换药治疗,病情获得痊愈;2例患者为缩短治疗周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及采用超声清创联合后行植皮处理,创面获得痊愈;1例患者因局部骨及肌腱外露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及超声清创仪治疗,并联合局部转移皮瓣修复获得痊愈;7例患者经胫骨横向骨搬移后,通过对治疗前后肢端的感觉、皮温、颜色、麻木、疼痛、对比,均较术前明显改善,3例患者术前术后做血管对比检查,发现肢体远端小血管网数量明显增加,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未行骨搬移患者明显缩短;超声清创能清除创面上的坏死组织,有利于创面及肉芽生长,而且清创过程中患者均属于无痛型清创,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联合超声清创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可行而有效的方法,能在临床上取得卓越疗效,明显减少糖尿病足患者的截肢率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刘荣先 《山东医药》2008,48(39):90-91
对25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结果22例皮瓣存活,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随访5个月-2 a,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跟、内外踝、跟腱区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分析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严重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09~2019-01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21例。应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联合介入方法进行治疗。记录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下肢血管直径及血流速度,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2周,患者的溃疡面均开始缩小,术后4周时均达到植皮或皮瓣移植术条件,所有创面未做特殊处理。所有患者溃疡面愈合,创面愈合时间(57.76±12.3)d。术后2个月超声复查结果显示患肢外周新生血管网丰富,患肢功能达到日常生活需要。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到患足踝肱指数增大,血管超声检测到患足胫前及胫骨后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管内径增大,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严重并发症死亡。结论 对于下肢膝关节以上大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糖尿病足患者,可先采用介入方法打通大血管,再用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改善微循环,加快创面修复,降低小截肢及大截肢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以下简称抗生素链珠)对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胫骨、肱骨中段骨干感染24例,胫骨干骺端骨感染18例.骨缺损3cm×4cm~8cm×5cm,软组织缺损6 cm×4 cm ~ 10 cm×4 cm.42例患者均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的骨组织及软组织,截除骨折端坏死骨质,反复冲洗创面后予抗生素链珠充填,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24例骨干感染者待创面炎症反应消除后取出抗生素链珠,行植骨术;18例干骺端感染者待创面脓性分泌物较少后再次清创(取出临时抗生素链珠),永久植入抗生素链珠.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X线表现、感染复发情况等.结果 本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21 ~39 d、平均29 d.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痂生长良好,植骨部分已融合,未再发现死骨及空洞.结论 抗生素链珠充填联合VSD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伤口负压治疗模式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2例糖尿病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常规手术清创后,两组患者均行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组行负压辅助闭合治疗,均持续治疗至出院,并于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负压辅助闭合联合自体脂肪微粒移植在糖尿病足足部创面修复中的疗效确切,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利于创面的快速愈合,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对糖尿病存在足部溃疡的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术干预的治疗效果及价值。方法实验选取2017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足部溃疡患者48例为研究样本,对其创面均应用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在术前、术中、术后等不同阶段后实施对症干预手段,进行知识宣教、心理干预、手术完善检查、清创干预、血糖控制、抗感染及抗凝活血等诸多方面的术前准备,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皮瓣的选择、择取与覆盖,术后观察患者的皮瓣血运情况及血糖水平。对皮瓣的存活情况及溃疡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皮瓣存活率为100%,且经半年的随访,患者的皮瓣弹性质地较好,仅有1例发生溃疡的轻度复发,在处理后完全好转。结论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实施游离股前外穿支皮瓣修复术治疗,价值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8~2017-09收治的15例严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 1例不全断肢患者急诊行游离皮瓣移植并桥接血管以恢复血供; 14例患者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覆盖创面,二期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桥接动、静脉并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30 cm×12 cm。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2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经及时探查后血管复通; 1例因局部感染创面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皮瓣及肢体血运良好,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在覆盖小腿创面的同时能修复保留肢体的主干血管,可改善肢体外观,增加远端血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在糖尿病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间,选取骨科10例糖尿病足(Wagner分期3~4期)患者,均行胫骨横向骨搬移治疗,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针对所选取患者开展为期5~10个月的随访工作,全部患者的糖尿病足溃疡创面都已愈合(均保肢);患者治疗后远端皮温、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治疗前,均明显偏优(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患者,采用胫骨横向骨搬移技术治疗,效果好,能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老年人内眦及鼻根部肿物切除术后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经验与方法.方法 在修复内眦及鼻根部肿物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可参考内外眦连线.创面位于连线以上为主时,首先应用眉间皮瓣转位修复,残余创面应用下睑推进旋转皮瓣修复;创面位于连线以下为主时,首先应用下睑皮瓣修复创面,残余创面应用眉间皮瓣修复.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其中9例随访1~24个月,修复皮瓣与周围皮肤组织在色泽、质地、轮廓等方面有较好的匹配;眼睑及内眦形态自然美观,未见畸形;肿瘤无复发;切口的瘢痕平软且较隐蔽;面部轮廓及视觉效果良好,其形态及美学效果均满意. 结论 应用内眦及鼻根部周围单个局部皮瓣或联合局部皮瓣修复内眦及鼻根部创面,是获得较为满意的面部形态及美容效果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吴伟 《山东医药》2011,51(14):72-73
目的观察Ilizarov技术在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性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20例,18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腓骨截骨、胫骨缺损端加压,2例胫骨缺损〉5 cm者行一期清创、骨运输—骨延长术,均于患肢安置Ilizarov外固定架。结果术后随访12~26个月,患者创面均闭合,骨缺损均获得重建,骨折愈合,患肢与健侧肢体长度差〈2 mm;创面经游离皮片植皮成活2例,经皮瓣修复覆盖创面1例,余均未经额外手术修复。结论 Ilizarov技术用于治疗急性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中抗生素骨水泥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确保提升该患者治疗水平。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66例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抗生素骨水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等)。结果研究组治疗后3、6 d的VA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6、8.973,P<0.05);研究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1,P<0.05);研究组治疗后3、6 d创面分泌物细菌阳性检出率15.15%、3.03%低于对照组36.36%、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2,7.543,P<0.05);研究组随访期间的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9,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溃疡创面修复患者辅以抗生素骨水泥,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加速创面恢复,优化生活质量,值得优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7例上肢毒蛇咬伤后皮肤坏死患者先行感染创面清创加VSD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处理,然后选择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大小为8 cm×13 cm~14 cm×19 cm。结果17例中2例皮瓣术后出现部分边缘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15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手部热压伤患者16例,采用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处理创面,术后10~14 d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创面全部愈合。10~14 d治疗后创面愈合9例,其余7例治疗10~14 d后创面未完全愈合,经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后均愈合。随访3~12个月,手外形满意,功能优良率高。结论磨痂术联合甲壳胺人工皮膜负压疗法治疗手背热压伤有利于促进创面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治疗措施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以保留肢体降低伤残率。方法 23例患者在控制血糖、抗感染的基础上,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7例简单创面换药,11例游离植皮,3例局部皮瓣修复,2例保守截趾手术。结果 23例患者中,7例通过单纯换药愈合,14例通过整形外科技术愈合,保肢成功率91.3%;仅2例因创面较深,保肢失败,通过截肢手术封闭创面痊愈。结论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整形外科的治疗手段,治疗糖尿病足慢性溃疡创面,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大大降低病人伤残率。  相似文献   

15.
对临床上5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行蛆虫清创治疗,观察创面情况。平均7天,创面坏死组织均清除干净,新鲜的肉芽组织生长,创面愈合加快。结论:蛆虫对糖尿病足部溃疡创面,有较强的清创作用,加快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此次研究针对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应用在糖尿病足创面修复中效果与对愈合时间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随机选取我院63例糖尿病足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创面修复,研究组应用网状游离植皮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两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根据转移角度及距离灵活选择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前先行多普勒检查明确穿支所在位置,根据神经走行设定皮瓣轴线,于深筋膜深面分离形成皮瓣,将隐神经或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网包含于皮瓣内,转移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取皮植皮修复。结果 3年共应用该皮瓣修复下肢下段及足踝部缺损38例,完全成活33例,其余5例存在不同程度皮瓣远端坏死,2例经换药自愈,3例经清创植皮修复。结论隐神经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供确切,解剖简单,完全能胜任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需要,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带蒂皮瓣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8月收治的中西医结合带蒂皮瓣治疗的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瓣面积为4 cm×5 cm~16 cm×24 cm。以带蒂肌皮瓣、筋膜皮瓣治疗,配合中医药治疗,本纽行带蒂皮瓣治疗的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后全部成活32例,创面为Ⅰ期愈合。皮瓣坏死4例,其中远端边缘2例,浅层坏死2例,给予换药处理,短期内愈合。随访4~6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良好。结论临床应按照手术适应症选择皮瓣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为选择皮瓣理想部位。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Ⅲ、Ⅳ期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对2010-02~2012-07临床收治的3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7例使用VSD治疗1~2次,13例治疗3—4次,3例治疗5~6次后均治愈;其中27例患者VSD治疗后可以直接缝合愈合,6例VSD治疗后需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经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褥疮治疗中面临的难题,是治疗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带蒂皮瓣修复胸壁溃疡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的疗效。 方法对11例胸壁溃疡患者行带蒂皮瓣修复术前、后护理,通过心理护理、药物指导、皮瓣血运的观察、健康宣教、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创面的愈合。 结果11例患者溃疡创面均I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及家属满意。 结论充分的术前、术后精心的观察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及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